自己最开始是在cloud foundry中接触过消息服务器(nats),或者说是消息中间件,也算是初步知道了一个消息服务器对于分布式的网络系统的重要性,后来自己也曾想过在一些项目中使用它,尤其是在一些分布式的环境下,可以极大的方便整个系统的实现。。。。

例如如下的形式:

在中间通过一个消息中间件,可以很方便的将各个woker的数据发送到最终的统计服务器来做数据的统计,从而减少很多在网络通信中会消耗的编程时间。。。。

ZeroMQ算是在在网上能搜到的较为出名的消息中间件了吧,不过其实看了它的用法之后越来越觉得它是非典型的消息中间件,而且更像是一个网络通信框架。。。。

初步了解之后,对其的强大功能所折服,但是发现其实能查到的中文材料很少,难道是在国内的使用并不多。。。?这么强大的神器。。。。好吧,那就自己先来写一下ZeroMQ的入程吧。。。其实也就是将http://zguide.zeromq.org/page:all#Handling-Multiple-Sockets 这里的内容翻译了一下而已。。。

首先要说一下,ZeroMQ有多语言的实现方式,其中C语言的实现性能是最高的,除此以外也有纯java的实现,官方的说明是比C语言的实现在性能上要差10%-20%,不过我觉得已经足够用了。。。。

那么这篇文章来讲最简单的一种通信模式吧:Request/Response

场景说明:client向server发送hello,server向client返回world。。。如下图所示:

按照我们常规的想法,我们可能会想到首先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ServerSocket的监听,然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socket的连接,建立连接了之后,再进行数据通信。。。。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处理起来却很麻烦。。。

那么我们来看看用ZeroMQ这个实现起来将会是多么轻松加愉快吧:

先来看看server端的代码:

  1. package fjs;
  2. import org.zeromq.ZMQ;
  3. public class Response {
  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5. ZMQ.Context context = ZMQ.context();  //这个表示创建用于一个I/O线程的context
  6. ZMQ.Socket socket = context.socket(ZMQ.REP);  //创建一个response类型的socket,他可以接收request发送过来的请求,其实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服务端
  7. socket.bind ("tcp://*:5555");    //绑定端口
  8. int i = ;
  9. int number = ;
  10.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11. i++;
  12. if (i == ) {
  13. i = ;
  14. System.out.println(++number);
  15. }
  16. byte[] request = socket.recv();  //获取request发送过来的数据
  17. //System.out.println("receive : " + new String(request));
  18. String response = "world";
  19. socket.send(response.getBytes());  //向request端发送数据  ,必须要要request端返回数据,没有返回就又recv,将会出错,这里可以理解为强制要求走完整个request/response流程
  20. }
  21. socket.close();  //先关闭socket
  22. context.term();  //关闭当前的上下文
  23. }
  24. }

上述的代码够简单吧,而且基本就算不懂ZeroMQ也能基本看懂这段代码是什么意思。。。

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有一个I/O线程的context,接着创建了一个REP,也就是response类型的socket,并将其绑定到5555端口上,接着就进入了循环,不断的从socket中读取数据,然后再返回数据给request端,也就是客户端。。。

啊,现在还要感叹一下,代码好简单,,,这里我还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其余的代码,总共也没写多少行。。。。

好了,接下来来看客户端的实现代码吧:

  1. package fjs;
  2. import org.zeromq.ZMQ;
  3. public class Request {
  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 for (int j = ;  j < ; j++) {
  6. new Thread(new Runnable(){
  7. public void run() {
  8.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9. ZMQ.Context context = ZMQ.context();  //创建一个I/O线程的上下文
  10. ZMQ.Socket socket = context.socket(ZMQ.REQ);   //创建一个request类型的socket,这里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客户端,用于向response端发送数据
  11. socket.connect("tcp://127.0.0.1:5555");   //与response端建立连接
  12. long now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13. for (int i = ; i < ; i++) {
  14. String request = "hello";
  15. socket.send(request.getBytes());   //向reponse端发送数据
  16. byte[] response = socket.recv();   //接收response发送回来的数据  正在request/response模型中,send之后必须要recv之后才能继续send,这可能是为了保证整个request/response的流程走完
  17. //  System.out.println("receive : " + new String(response));
  18. }
  19. long aft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20. System.out.println((after - now) / );
  21. }
  22. }).start();;
  23. }
  24. }
  25. }

这里的代码,应该也能够很容易的读懂吧,首先创建了包含一个线程的context,然后创建了一个REQ,也就是request类型的socket,然后与5555端口建立连接,然后就进入了循环,不断的向服务端发送数据,然后接收数据。。。

这样到此为止,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代码都已经贴出来完了。。。当然要使用ZeroMQ,我是用Maven直接引入的,依赖如下:

  1. <dependency>
  2. <groupId>org.zeromq</groupId>
  3. <artifactId>jeromq</artifactId>
  4. <version></version>
  5. </dependency>

可以得出结论,ZeroMQ可以极大的简化我们网络通信编程的工作,觉得可以称得上是神器了。。而且性能很好。。。

ZeroMQ之Request/Response (Java)的更多相关文章

  1. request response

    request 和 response 这两个对象是出现在service方法中.service方法是用来接收请求处理请求,完成响应的.     接受请求指的就是request对象     完成响应指的就 ...

  2. 过滤器中的chain.doFilter(request,response)

    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过滤字符编码.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其工作原理是,只要你在web.xml文件配置好要 ...

  3. 对chain.doFilter(request,response)的理解

    他的作用是将请求转发给过滤器链上下一个对象.这里的“下”指的是哪里 ? 指的是下一个filter,如果没有filter那就是你请求的资源. 一般filter都是一个链,web.xml 里面配置了几个就 ...

  4. JavaWeb学习笔记四 reques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我们在创建Servlet时会覆盖service()方法,或doGet()/doPost(),这些方法都有两个参数,一个为代表请求的request和代表响应res ...

  5. day06 Request Response

    rw 读写模板的设置 day05 Request Response 1. HttpServletResponse 简介 1.1 Response 的 OutputStream 输出中文的问题 1.2 ...

  6. request+response+jsp+el+jstl

    response: 1.设置响应行的状态码: response.setStatus(int sc); 2.设置response缓冲区的编码:response.setCharacterEncoding( ...

  7. test request&&response 代码实现

    使用工具 IDEA  创建一个登录页面和后方数据库连接 1.编写login.html文件  导入到web文件夹下 设置配置文件  druid.properties 导入jar包  放置到web文件夹下 ...

  8. 第六天-request response\04-response实现文件下载.avi--本人测试失败

    package cn.itcast.response;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 ...

  9. response.sendRedirect()和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forward(request,response)的区别

    转发方式: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forward(); 重定向方式:response.sendRedirect();  下面是HttpServletRespons ...

随机推荐

  1. [bzoj 2005][NOI 2010]能量采集(容斥原理+递推)

    题目: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2005 分析:首先易得ans=∑gcd(x,y)*2+1 然后我就布吉岛了…… 上网搜了下题解, ...

  2. [poj3666]Making the Grade(DP/左偏树)

    题目大意:给你一个序列a[1....n],让你求一个序列b[1....n],满足 bi =a && bc,则最小的调整可以是把b变成c. 所以归纳可知上面结论成立. dp[i][j] ...

  3. 初探JAVA中I/O流(一)

    一.流 流,这里是对数据交换的形象称法.进程是运行在内存中的,在运行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比如将数据从硬盘.控制台.管道甚至是套接字(具体点应该是我们电脑上的网卡)读到我们进程锁所占据 ...

  4. 05.C#泛型类型(三章3.1-3.2)

    接下来说下C#中的泛型,熟练地使用泛型能提高代码的重用性,使用我们代码瞬间就高大上了,当然只有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因为后面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先来看下一个使用Dictionary<T ...

  5. 编写兼容性JS代码

    前文介绍了: 1 DOM四个常用的方法 2 使用DOM核心方法完成属性填充 本篇主要介绍在JS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另外为了减小html与javascript的耦合使用java进行onclick方法编 ...

  6. 过滤器-->GZIP压缩

    1.创建一个 可以使用GZIPOutputStream 压缩的流 package com.zh.yasuo2;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 ...

  7. bugzilla_firefox

    //本来要给火狐提交bug的,发现复现不鸟,我勒个去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 ...

  8. 14.Android之Layout布局学习

    Android布局主要有5种,接下来学习总结下. 1) 最常见的线性布局 LinearLayout 线性布局是Android布局中最简单的布局,也是最常用,最实用的布局. android:orient ...

  9. 【BZOJ-2733】永无乡 Splay+启发式合并

    2733: [HNOI2012]永无乡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128 MBSubmit: 2048  Solved: 1078[Submit][Statu ...

  10. 记录一次MVC 3.0错误 HTTP 404您正在查找的资源(或者它的一个依赖项)可能已被移除,或其名称已更改,或暂时不可用。请检查以下 URL 并确保其拼写正确。

    在部署到IIS7时,MVC3报了一个找不到资源的错误,文件肯定是有的,而且页面是肯定报错的,也就说内部运行错误了,而MVC把错误没有抛出来而已: 所以对症下药,发觉我的项目里面用了rexs进行多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