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D使用dispatch_group_notify、dispatch_group_enter、dispatch_group_leave处理多线程同步操作
一、简介
dispatch_group_enter:通知group,下面的任务马上要放到group中执行了。
dispatch_group_leave:通知group,任务完成了,该任务要从group中移除了。
这两种通知可以在多线程间自由穿梭的。
二、验证
下面用代码验证下它们的作用。
-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self syncAction];
} - (void)syncAction{ dispatch_group_t group =dispatch_group_create();
dispatch_queue_t globalQueue=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 ); dispatch_group_enter(group); //模拟多线程耗时操作
dispatch_group_async(group, globalQueue, ^{
sleep();
NSLog(@"%@---block1结束。。。",[NSThread currentThread]);
dispatch_group_leave(group);
});
NSLog(@"%@---1结束。。。",[NSThread currentThread]); dispatch_group_enter(group);
//模拟多线程耗时操作
dispatch_group_async(group, globalQueue, ^{
sleep();
NSLog(@"%@---block2结束。。。",[NSThread currentThread]);
dispatch_group_leave(group);
});
NSLog(@"%@---2结束。。。",[NSThread currentThread]); dispatch_group_notify(group, 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 ), ^{
NSLog(@"%@---全部结束。。。",[NSThread currentThread]);
}); }
运行app,点击页面打印的结果如下:
-- ::27.853 CPMNetworking[:] <NSThread: 0x600000068600>{number = , name = main}---1结束。。。
-- ::27.856 CPMNetworking[:] <NSThread: 0x600000068600>{number = , name = main}---2结束。。。
-- ::30.923 CPMNetworking[:] <NSThread: 0x608000263f00>{number = , name = (null)}---block1结束。。。
-- ::30.930 CPMNetworking[:] <NSThread: 0x6000002647c0>{number = , name = (null)}---block2结束。。。
-- ::30.930 CPMNetworking[:] <NSThread: 0x6000002647c0>{number = , name = (null)}---全部结束。。。
结论:
在开启了多线程执行任务时,若使用了dispatch_group_notify、dispatch_group_enter、dispatch_group_leave,也能有效的保证了等所有的子线程任务处理完后,有一个处理最后结果的地方。
GCD使用dispatch_group_notify、dispatch_group_enter、dispatch_group_leave处理多线程同步操作的更多相关文章
- NSThread 子线程 Cocoa NSOperation GCD(Grand Central Dispatch) 多线程
单词:thread 英 θred:n 线.思路.vt 穿过.vi 穿透过 一. 进程.线程 进程:正在进行中的程序被称为进程,负责程序运行的内存分配,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虚拟内存空间 线程: ...
- 20 (OC)* GCD、NSOperation、NSThread。多线程
多线程编程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NSThread (抽象层次:低) 优点:轻量级,简单易用,可以直接操作线程对象 缺点: 需要自己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同步.线程同步对数据的加锁会有一定的系统开销. C ...
- iOS 多线程 GCD part3:API
https://www.jianshu.com/p/072111f5889d 2017.03.05 22:54* 字数 1667 阅读 88评论 0喜欢 1 0. 预备知识 GCD对时间的描述有些新奇 ...
- iOS开发之多线程(NSThread、NSOperation、GCD)
整理一些多线程相关的知识. 并行 & 并发 1.并行:并行是相对于多核而言的,几个任务同时执行.2.并发:并发是相对于单核而言的,几个任务之间快速切换运行,看起来像是"同时" ...
- ios开发多线程--GCD
引言 虽然GCD使用很广,而且在面试时也经常问与GCD相关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深入理解关于GCD知识的人肯定不多,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只是使用过GCD完成一些很简单的功能.当然,使用GCD完成一些简单的 ...
- iOS开发——GCD多线程详解
GCD多线程详解 1. 什么是GCD Grand Central Dispatch 简称(GCD)是苹果公司开发的技术,简单来说,GCD就是iOS一套解决多线程的机制,使用GCD能够最大限度简化多线程 ...
- UI:多线程 、用GCD创建线程
什么是应用(程序):就是我们编写的代码编译后生成的app文件 进程:凡是一个运行的程序都可以看作为一个进程,如打开的多个 word,就可以认为是一个进程的多个线程. 线程:至少有一个线程就是主线程,网 ...
- iOS 多线程 浅述
什么是进程?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 每个进程之间是独立的,每个进程均运行在其专用且受保护的内存空间内. 什么是线程? 1个进程要想执行任务,必须得有线程(每1个进程至少要有1条线程 ...
- iOS - Threads 多线程
1.Threads 1.1 进程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每个进程之间是独立的,每个进程均运行在其专用且受保护的内存空间内. 比如同时打开 QQ.Xcode,系统就会分别启动两个进程. ...
随机推荐
- MySQL里的wait_timeout
如果你没有修改过MySQL的配置,缺省情况下,wait_timeout的初始值是28800. wait_timeout过大有弊端,其体现就是MySQL里大量的SLEEP进程无法及时释放,拖累系统性能, ...
- SQL Server AlwaysOn架构及原理
SQL Server AlwaysOn架构及原理 SQL Server2012所支持的AlwaysOn技术集中了故障转移群集.数据库镜像和日志传送三者的优点,但又不相同.故障转移群集的单位是SQL实例 ...
- 第三十八章 springboot+docker(maven)
回顾上一章的整个部署过程: 使用"mvn install"进行打包jar 将jar移动到与Dockerfile文件相同的文件夹下 编写Dockerfile文件 使用"do ...
- mysql innodb存储引擎介绍
innodb存储引擎1.存储:数据目录.有配置参数为“ innodb_data_home_dir ” .“ innodb_data_file_path ” 和 “innodb_log_group_ho ...
- 20145225 《Java程序设计》 第3周学习总结
20145225<Java程序设计> 第3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4.1类与对象 相当于设计图纸,用"new"创建的对象,就是依据设计图做成的成品 . 例(定义C ...
- ycsb-命令及参数-与生成的负载类型相关
loadbin/ycsb load mydb -P workloads/workloada -p "mydb.host=127.0.0.1" -p "mydb.port= ...
- css页面点击文字出现蓝色底色去掉方法
-moz-user-select: none; /*火狐*/ -webkit-user-select: none; /*webkit浏览器*/ -ms-user-select: non ...
- UML用例图中泛化、扩展、包括
在画用例图的时候,理清用例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用例的关系有泛化(generalization).扩展(extend)和包含(include).其中include和extend最易混淆.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彻 ...
- linux用户、组管理及权限(一)
一.用户管理 1.为什么需要用户 1)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 2)可以控制用户访问系统的权限.3)身份认证 4) 进程 以某个用户的身份来运行 2.用户分类 用户的角色是通过UID(用户ID)来 ...
- SECHS
题目描述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我们把[1, N]中的整数按照字符串的字典序排序得到N 项数列A(N). 例如,N = 11的时候,A(N) = {1, 10, 1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