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 是一种 SAN的设备而 SAN的设备主要是提供 Server 存储体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的 SAN 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体而 iSCSI(Internet SCSI)他是 IP-based 的数据存储的设备.使得他能更容易应用在企业中. 1.一般的网卡就能当作 iSCSI Target 但是缺点就是会消耗太多的 CPU 资源,针对这样的问题所以发展出另外两种的 iSCSI Target 网卡.2.一种是软件的 iscsi + TOE (TOE:TCP/IP offload engine),它可以针对 TCP/IP 的封包直接在网络卡 上运算所以不会因此占用系统上的 CPU 的使用率, 3.另外一种就是硬件式的 iSCSI + TOE. 它除了具有 TOE 还可以直接针对 iSCSI 的数据做运算.基本上它的使用上就像是一般存储设备 HBA.你可以直接在 BIOS 选项作 iSCSI 硬件开机的动作.
当前 RHEL5 和 SLES10 都已经将 iSCSI Target 当作缺省的组件,所以之前的版本如 RHEL4 需要使用 iSCSI Target 这边介绍另外一套 IET (iSCSI Enterprise Target) 首先要先下载iSCSI Target 我们可以在 http://iscsitarget.sourceforge.net/ 中可以看到.直接使用最新一版即可.下载下来是 Source code 所以基本的 Linux(RedHat, Fedora...)都可以直接编辑使用.
1.Target端的配置
target端即磁盘阵列或其他装有磁盘的主机。通过iscsitarget工具将磁盘空间映射到网络上,initiator端就可以寻找发现并使用该磁盘。
注意,一个target主机上可以映射多个target到网络上,即可以映射多个块设备到网络上。
1)软件包
iscsitarget
可以从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iscsitarget/files/下载最新版本。
2)编译安装
很简单,解包,编译,安装就可以。
tar zxvf iscsitarget-1.4.19.tar.gz
cd iscsitarget-1.4.19/
make
make install
该包会将iscsitarget需要的内核模块,用户层工具,服务启动脚本,配置文件,man手册等安装到系统中
包括:
iscsi_trgt.ko 内核模块
ietd iscsitarget的守护进程
ietadm iscsitarget的用户层管理工具
/etc/init.d/iscsi-target iscsitarget的启动脚本
/etc/ietd.conf iscsitarget的配置文件
/etc/initiators.allow 控制initiator对target的访问权限。
/etc/initiators.deny 控制initiator对target的访问权限。
/etc/iet/targets.allow 控制不同target的被访问权限。
3)配置/etc/ietd.conf
Targe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Lun 0 Path=/dev/sda1,Type=fileio
Alias lun0
大致说明:
Targe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表示该ISCSI Target 的命名,命名在同一子网内应该是唯一的,标准命名方式为:
"Target "+ target名字 (格式如下: iqn.yyyy-mm.<reversed domain name>[:identifier] )
“Lun 0 Path=/dev/sda1”表示块设备号为0,映射的磁盘为/dev/sda1。
本次配置中 Type 的设定为"fileio",我主要用来对一个磁盘进行存储共享。
当然也可以针对需要设置为: "file" or "LVM"。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参数可以设置,具体参考:
http://manpages.ubuntu.com/manpages/hardy/man5/ietd.conf.5.html
4)启动iscsitarget
/etc/init.d/iscsi-target start
2.inititor端配置
1)软件包
源码包是open-iscsi,经过rpm包封装后,名字是iscsi-initiator-utils。
2)主要安装了下面一些文件
/etc/iscsi/iscsid.conf
/etc/rc.d/init.d/iscsi
/etc/rc.d/init.d/iscsid
/sbin/iscsi-iname
/sbin/iscsiadm
/sbin/iscsid
/sbin/iscsistart
/var/lib/iscsi
/var/lib/iscsi/ifaces
/var/lib/iscsi/isns
/var/lib/iscsi/nodes
/var/lib/iscsi/send_targets
/var/lib/iscsi/slp
/var/lib/iscsi/static
/var/lock/iscsi
3)连接target
首先要保证iscsid守护进程启动,否测iscsiadm的一系列操作都会失败:
/etc/init.d/iscsid start
发现target: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iSCSI target ip>:<port>
默认情况下<port>是3260,除非你有特殊的设置。
与target建立连接:
iscsiadm -m node -T <target-name> -p <ip-address>:<port> --login
此处target-name为上一步发现target时的获得的。
此时通过fdisk -l就可以看到映射过来的磁盘,该磁盘可以像使用本地磁盘一样进行格式化,分区等操作。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实验:
fdisk /dev/sdc
mkfs.ext3 /dev/sdc1
mount /dev/sdc1 /mnt
dd if=/dev/zero f=100M.img bs=1M count=100
3.target和initiator间使用CHAP验证。
CHAP验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discovery的,即如果不符合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则initiator端便无法通过"-m discovery"发现指定主机上的任何一个target。
命令会返回验证失败,如下:
$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192.168.29.224
iscsiadm: Login failed to authenticate with target
iscsiadm: discovery login to 192.168.29.224 rejected: initiator error (02/01), non-retryable, giving up
另一种是针对node login的,即果不符合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则initiator端编无法通过--login登录指定主机上的某一个target。
命令会返回验证失败,如下:
$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192.168.29.224 #成功discover指定主机上的target
192.168.29.224:3260,1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 iscsiadm -m node -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p 192.168.29.224 --login #无法通过验证,登录失败
Logging in to [iface: default, targe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portal: 192.168.29.224,3260]
iscsiadm: Could not login to [iface: default, targe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portal: 192.168.29.224,3260]:
iscsiadm: initiator reported error (15 - already exists)
1)在initiator端
配置/etc/iscsi/iscsid.conf,添加如下选项:
#以下三个是针对discovery的。
#discovery时启用CHAP验证
discovery.sendtargets.auth.authmethod = CHAP
#initiator的名字,也可以是别的字符串,只要和target端IncomingUse配置的名字一样就行
discovery.sendtargets.auth.username = iqn.1994-05.com.fedora:ba72af8aaf5
#验证密码,要和target端相同
discovery.sendtargets.auth.password = 1234567890ab
#以下三个是针对login的。
#login时启用CHAP验证
node.session.auth.authmethod = CHAP
#initiator的名字,也可以是别的字符串,只要和target端IncomingUse配置的名字一样就行
node.session.auth.username = iqn.1994-05.com.fedora:ba72af8aaf5
#验证密码,要和target端相同
node.session.auth.password = 1234567890
然后重启initiator。
/etc/init.d/iscsid stop
/etc/init.d/iscsid start
2)在target端
针对discovery配置/etc/ietd.conf,在全局参数处(定义第一个target之前),添加如下一行:
IncomingUser iqn.1994-05.com.fedora:ba72af8aaf5 1234567890ab
IncomingUser 和 OutgoingUser 表示ISCSI 客户端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都可以为空,默认为allow权限,密码最长可为12个字符。
此处iqn.1994-05.com.fedora:ba72af8aaf5是initiator的名字(也可以是别的字符串),1234567890ab是initiator的密码,名字和密码必须和initiator上/etc/iscsi/iscsid.conf
中的用户名密码一致。如果不一致,则initiator执行"-m discovery" 是就会失败。
针对login配置/etc/ietd.conf,既然是针对login的,那么添加IncomingUser是就应该添加的指定的target上。如下:
Target iqn.2001-04.com.example:storage.disk2.sys1.xyz
Lun 0 Path=/dev/sda1,Type=fileio
IncomingUser iqn.1994-05.com.fedora:ba72af8aaf5 1234567890
然后重启iscsitarget
/etc/init.d/iscsi-target stop
/etc/init.d/iscsi-target start

iscsi操作总结
增加iscsi存储
(1)发现iscsi存储: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ISCSI_IP
(2)查看iscsi发现记录:

iscsiadm -m node
(3)登录iscsi存储: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l
(4)开机自动: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op update -n node.startup -v automatic
删除iscsi存储
(1)登出iscsi存储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u
(2)登出iscsi所有登录

iscsiadm -m node --logoutall=all
(3)删除iscsi发现记录:

iscsiadm -m node -o delete -T LUN_NAME -p ISCSI_IP
登入需验证码的节点
(1)开启认证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o update --name node.session.auth.authmethod --value=CHAP
*.使用-o同--op
(2)添加用户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op update --name node.session.auth.username --value=[用户名]
(3)添加密码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op update –name node.session.auth.password –value=[密码]

linux iscsi配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ISCSI服务配置

    Linux ISCSI服务配置,客户端进行访问 环境配置: server端 172.25.0.11 client端 172.25.0.10 配置ISCSI服务端 1.安装软件包 yum install ...

  2. linux iSCSI target/initiator配置

    linux iSCSI target配置全过程一:Install iSCSI target for Linux1,操作系统:[root@rac2 ~]# cat /etc/issueEnterpris ...

  3. linux学习第十九天(iscsi配置)

    一.iSCSI 服务部署网络存储 服务器配置 添加硬盘,创建分区 l[root@localhost Desktop]# ls /dev/sd*  (系统下查看硬盘信息) /dev/sda  /dev/ ...

  4. Linux iSCSI 磁盘共享管理

    Linux iSCSI 磁盘共享管理 iSCSI 服务是通过服务端(target)与客户端(initiator)的形式来提供服务.iSCSI 服务端用于存放存储源的服务器,将磁盘空间共享给客户使用,客 ...

  5. Linux CentOS 配置Tomcat环境

    一.下载Tomcat 下载Tomcat方式也有两种,可以参考我的前一篇博文Linux CentOS配置JDK环境,这边就不再赘述. 二.在Linux处理Tomcat包 1.创建tomcat文件夹 mk ...

  6. Linux下配置一个VNC服务器

    在Linux下配置一个VNC服务器,并设置2个用户,要求其中一个用户登录时不需要输入密码. 然后在客户端使用ssh+vncview的方式访问. 1确认vnc安装 2配置vncserver 3测试vnc ...

  7. Linux网络配置基础

    linux网络配置常见有两种:桥接模式(Bridge)与NAT模式,还有一种Host-Only模式由于其局限性通常被舍弃就不加以说明了,下面我们介绍下桥接模式(Bridge)和NAT模式. 桥接模式( ...

  8. 在 Linux 上配置一个 syslog 服务器

    syslog服务器可以用作一个网络中的日志监控中心,所有能够通过网络来发送日志的设施(包含了Linux或Window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主机)都可以把日志发送给它. 通过设置一个syslo ...

  9. Linux 目录配置

    一.Linux 目录配置标准:FHS FHS(Files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的重点在于规范每个特定的目录下应该要放置什么样子的数据. FHS依据文件系统使用的频繁与否 ...

随机推荐

  1. POJ 2079 Triangle [旋转卡壳]

    Triangle Time Limit: 3000MS   Memory Limit: 30000K Total Submissions: 9525   Accepted: 2845 Descript ...

  2. [测试]java IO写入文件效率——几种方法比较

    各类写入方法 /** *1 按字节写入 FileOutputStream * * @param count 写入循环次数 * @param str 写入字符串 */ public void outpu ...

  3. Promise对象的简单用法

    要了解一个东西,首先要从,它是什么.用来做什么以及怎么取用它这三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promise是什么? 我们来参考一下MDN对它的定义: Promise 对象用于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败) ...

  4. CentOS7 修改网卡名称为eth0

    前言 无论是RHEL 7.还是CentOS 7都使用了NetworkManager.service来进行网络管理,当然network服务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也将会是过渡期的残留品了. 除此之外7版本 ...

  5. [业界良心系列] OI资料分享

    正式退役辣....混吃等死了这么久以后....终于也是必然的结果吧.... 分享一些资料: 链接:http://pan.baidu.com/s/1c1SRFmo 密码:bcfc 有一些资料有版权, 如 ...

  6. POJ - 3087 模拟 [kuangbin带你飞]专题一

    模拟洗牌的过程,合并两堆拍的方式:使先取s2,再取s1:分离成两堆的方式:下面C张放到s1,上面C张到s2.当前牌型与第一次相同时,说明不能搜索到答案. AC代码 #include<cstdio ...

  7. 关联规则—频繁项集Apriori算法

    频繁模式和对应的关联或相关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属性条件与类标号之间的有趣联系,因此将关联规则挖掘用于分类也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关联规则就是在给定训练项集上频繁出现的项集与项集之间的一种紧密的联系.其 ...

  8. GIT 查看 删除 添加远程库

    查看远程库 $ git remote -vorigin https://github.com/autoliuweijie/MachineLearning.git (fetch)origin https ...

  9. KVM虚拟化网络优化技术总结

    https://www.intel.com/content/dam/www/public/us/en/documents/technology-briefs/sr-iov-nfv-tech-brief ...

  10. shell脚本基础1 概述及变量

    shell概述:在linux内核与用户之间的解释器程序通常指/bin/bash负责指向内核翻译及传达用户/程序指令相当于操作系统的"外壳" shell的使用方式:交互式--命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