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并发有两种经典的方式,一种是WaitGroup,另外一种就是Context,今天我就谈谈Context。

什么是WaitGroup

WaitGroup以前我们在并发的时候介绍过,它是一种控制并发的方式,它的这种方式是控制多个goroutine同时完成。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wg.Add(2)
go func() {
time.Sleep(2*time.Second)
fmt.Println("1号完成")
wg.Done()
}()
go func() {
time.Sleep(2*time.Second)
fmt.Println("2号完成")
wg.Done()
}()
wg.Wait()
fmt.Println("好了,大家都干完了,放工")
}

  这是一种控制并发的方式,这种尤其适用于,好多个goroutine协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为每个goroutine做的都是这件事情的一部分,只有全部的goroutine都完成,这件事情才算是完成,这是等待的方式。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定要例子中的2个goroutine同时做完,才算是完成,先做好的就要等着其他未完成的,所有的goroutine要都全部完成才可以。

在实际的业务种,我们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场景:需要我们主动的通知某一个goroutine结束。比如我们开启一个后台goroutine一直做事情,比如监控,现在不需要了,就需要通知这个监控goroutine结束,不然它会一直跑,就泄漏了。

  chan通知

  我们都知道一个goroutine启动后,我们是无法控制他的,大部分情况是等待它自己结束,那么如果这个goroutine是一个不会自己结束的后台goroutine呢?比如监控等,会一直运行的。

这种情况化,一直傻瓜式的办法是全局变量,其他地方通过修改这个变量完成结束通知,然后后台goroutine不停的检查这个变量,如果发现被通知关闭了,就自我结束。

这种方式也可以,但是首先我们要保证这个变量在多线程下的安全,基于此,有一种更好的方式:chan + select 。

func main() {
stop := make(chan bool)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stop:
fmt.Println("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stop<- true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有了以上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在其他goroutine种,给stop chan发送值了,例子中是在main goroutine中发送的,控制让这个监控的goroutine结束。例子中我们定义一个stop的chan,通知他结束后台goroutine。实现也非常简单,在后台goroutine中,使用select判断stop是否可以接收到值,如果可以接收到,就表示可以退出停止了;如果没有接收到,就会执行default里的监控逻辑,继续监控,只到收到stop的通知。

  发送了stop<- true结束的指令后,我这里使用time.Sleep(5 * time.Second)故意停顿5秒来检测我们结束监控goroutine是否成功。如果成功的话,不会再有goroutine监控中...的输出了;如果没有成功,监控goroutine就会继续打印goroutine监控中...输出。

  这种chan+select的方式,是比较优雅的结束一个goroutine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性,如果有很多goroutine都需要控制结束怎么办呢?如果这些goroutine又衍生了其他更多的goroutine怎么办呢?如果一层层的无穷尽的goroutine呢?这就非常复杂了,即使我们定义很多chan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goroutine的关系链就导致了这种场景非常复杂。

  初识Context

  上面说的这种场景是存在的,比如一个网络请求Request,每个Request都需要开启一个goroutine做一些事情,这些goroutine又可能会开启其他的goroutine。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跟踪goroutine的方案,才可以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这就是Go语言为我们提供的Context,称之为上下文非常贴切,它就是goroutine的上下文。

下面我们就使用Go Context重写上面的示例。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ctx)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context.Background() 返回一个空的Context,这个空的Context一般用于整个Context树的根节点。然后我们使用context.WithCancel(parent)函数,创建一个可取消的子Context,然后当作参数传给goroutine使用,这样就可以使用这个子Context跟踪这个goroutine。重写比较简单,就是把原来的chan stop 换成Context,使用Context跟踪goroutine,以便进行控制,比如结束等。

在goroutine中,使用select调用<-ctx.Done()判断是否要结束,如果接受到值的话,就可以返回结束goroutine了;如果接收不到,就会继续进行监控。

那么是如何发送结束指令的呢?这就是示例中的cancel函数啦,它是我们调用context.WithCancel(parent)函数生成子Context的时候返回的,第二个返回值就是这个取消函数,它是CancelFunc类型的。我们调用它就可以发出取消指令,然后我们的监控goroutine就会收到信号,就会返回结束。

  Context控制多个goroutine

  使用Context控制一个goroutine的例子如上,非常简单,下面我们看看控制多个goroutine的例子,其实也比较简单。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watch(ctx,"【监控1】")
go watch(ctx,"【监控2】")
go watch(ctx,"【监控3】")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func watch(ctx context.Context, name string)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name,"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name,"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Go语言实战》读书笔记,未完待续,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flysnow_org或者网站http://www.flysnow.org/,第一时间看后续笔记。觉得有帮助的话,顺手分享到朋友圈吧,感谢支持。示例中启动了3个监控goroutine进行不断的监控,每一个都使用了Context进行跟踪,当我们使用cancel函数通知取消时,这3个goroutine都会被结束。这就是Context的控制能力,它就像一个控制器一样,按下开关后,所有基于这个Context或者衍生的子Context都会收到通知,这时就可以进行清理操作了,最终释放goroutine,这就优雅的解决了goroutine启动后不可控的问题。

  Context接口

  Context的接口定义的比较简洁,我们看下这个接口的方法。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Deadline方法是获取设置的截止时间的意思,第一个返回式是截止时间,到了这个时间点,Context会自动发起取消请求;第二个返回值ok==false时表示没有设置截止时间,如果需要取消的话,需要调用取消函数进行取消。这个接口共有4个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意思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使用他们。

Done方法返回一个只读的chan,类型为struct{},我们在goroutine中,如果该方法返回的chan可以读取,则意味着parent context已经发起了取消请求,我们通过Done方法收到这个信号后,就应该做清理操作,然后退出goroutine,释放资源。

Err方法返回取消的错误原因,因为什么Context被取消。

Value方法获取该Context上绑定的值,是一个键值对,所以要通过一个Key才可以获取对应的值,这个值一般是线程安全的。

以上四个方法中常用的就是Done了,如果Context取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闭的chan,关闭的chan是可以读取的,所以只要可以读取的时候,就意味着收到Context取消的信号了,以下是这个方法的经典用法。

func Stream(ctx context.Context, out chan<- Value) error {
for {
v, err := DoSomething(ctx)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ctx.Err()
case out <- v:
}
}
}

    

 
 

Context接口并不需要我们实现,Go内置已经帮我们实现了2个,我们代码中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内置的作为最顶层的partent context,衍生出更多的子Context。

var (
background = new(emptyCtx)
todo = new(emptyCtx)
)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
return background
}
func TODO() Context {
return todo
}

  一个是TODO,它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使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一个是Background,主要用于main函数、初始化以及测试代码中,作为Context这个树结构的最顶层的Context,也就是根Context。

他们两个本质上都是emptyCtx结构体类型,是一个不可取消,没有设置截止时间,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

type emptyCtx int
func (*emptyCtx)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return
}
func (*emptyCtx) Done() <-chan struct{}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Err() error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return nil
}

  

Context的继承衍生

这就是emptyCtx实现Context接口的方法,可以看到,这些方法什么都没做,返回的都是nil或者零值。

有了如上的根Context,那么是如何衍生更多的子Context的呢?这就要靠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的With系列的函数了。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这四个With函数,接收的都有一个partent参数,就是父Context,我们要基于这个父Context创建出子Context的意思,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子Context对父Context的继承,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父Context的衍生。

通过这些函数,就创建了一颗Context树,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

WithCancel函数,传递一个父Context作为参数,返回子Context,以及一个取消函数用来取消Context。
WithDeadline函数,和WithCancel差不多,它会多传递一个截止时间参数,意味着到了这个时间点,会自动取消Context,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等到这个时候,可以提前通过取消函数进行取消。

WithTimeoutWithDeadline基本上一样,这个表示是超时自动取消,是多少时间后自动取消Context的意思。

WithValue函数和取消Context无关,它是为了生成一个绑定了一个键值对数据的Context,这个绑定的数据可以通过Context.Value方法访问到,后面我们会专门讲。

大家可能留意到,前三个函数都返回一个取消函数CancelFunc,这是一个函数类型,它的定义非常简单。

type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传递元数据这就是取消函数的类型,该函数可以取消一个Context,以及这个节点Context下所有的所有的Context,不管有多少层级。

通过Context我们也可以传递一些必须的元数据,这些数据会附加在Context上以供使用。

var key string="name"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附加值
valueCtx:=context.WithValue(ctx,key,"【监控1】")
go watch(valueCtx)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func watch(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取出值
fmt.Println(ctx.Value(key),"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取出值
fmt.Println(ctx.Value(key),"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我们可以使用context.WithValue方法附加一对K-V的键值对,这里Key必须是等价性的,也就是具有可比性;Value值要是线程安全的。在前面的例子,我们通过传递参数的方式,把name的值传递给监控函数。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实现一样的效果,但是通过的是Context的Value的方式。

这样我们就生成了一个新的Context,这个新的Context带有这个键值对,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Value方法读取ctx.Value(key)

记住,使用WithValue传值,一般是必须的值,不要什么值都传递。

Context 使用原则

    1. 不要把Context放在结构体中,要以参数的方式传递
    2. 以Context作为参数的函数方法,应该把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放在第一位。
    3. 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Context的时候,不要传递nil,如果不知道传递什么,就使用context.TODO
    4. 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应该传递必须的数据,不要什么数据都使用这个传递
    5. Context是县城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在多个goroutine中传递

go context 讲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 context 讲解

    在 java 中, 常见的 Context 有很多, 像: ServletContext, ActionContext, ServletAc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 ...

  2. Android Context讲解(转)

    博客出处 前言:本文是我读<Android内核剖析>第7章 后形成的读书笔记 ,在此向欲了解Android框架的书籍推荐此书.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应用开发中最熟悉而陌生的朋友 ...

  3. hadoop中setup,cleanup,run和context讲解

    hadoop 执行中的setup run cleanup context的作用1.简介1) setup(),此方法被MapReduce框架仅且执行一次,在执行Map任务前,进行相关变量或者资源的集中初 ...

  4. Tomcat 的context.xml说明、Context标签讲解

    Tomcat的context.xml说明.Context标签讲解 1. 在tomcat 5.5之前 --------------------------- Context体现在/conf/server ...

  5. Tomcat的context.xml说明、Context标签讲解

    Tomcat的context.xml说明.Context标签讲解 1. 在tomcat 5.5之前 --------------------------- Context体现在/conf/server ...

  6. Spring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讲解

    在基于主机方式配置Spring的配置文件中,你可能会见到<context:annotation-config />这样一条配置,他的作用是向Spring容器注册AutowiredAnnot ...

  7. spring源码分析之<context:property-placeholder/>和<property-override/>

    在一个spring xml配置文件中,NamespaceHandler是DefaultBeanDefinitionDocumentReader用来处理自定义命名空间的基础接口.其层次结构如下: < ...

  8. 实例讲解react+react-router+redux

    前言 总括: 本文采用react+redux+react-router+less+es6+webpack,以实现一个简易备忘录(todolist)为例尽可能全面的讲述使用react全家桶实现一个完整应 ...

  9. 【Spring】SpringMVC入门示例讲解

    目录结构: // contents structure [-] SpringMVC是什么 Spring MVC的设计原理 SpringMVC入门示例 1,复制Jar包 2,Web.xml文件 3,My ...

随机推荐

  1. Oracle 命令导入数据

    1.用命令进入sqlplus: sqlplus 用户名:/orcl 2.执行sql文件 sql>@D:/lanxi_his_data/V_JH_VISITINFO.sql

  2. os.waitpid()无法获取sys.exit()退出时的status code

    [目的] 父进程使用os.waitpid()等待子进程退出,并检测子进程的exit code,以决定是否重启子进程.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子进程接收外部命令,收到"stop"时退出 ...

  3. 倍福TwinCAT(贝福Beckhoff)常见问题(FAQ)-如何添加Scope监控

    添加一个Scope YT NC项目   默认添加的就是对Axis_1的监控,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有,可以删除模长的监控(Position modulo)   点击Record就可以记录曲线了(要停止记 ...

  4. 算法笔记_048:找零问题(Java)

    目录 1 问题描述 2 解决方案 2.1 动态规划法   1 问题描述 现需找零金额为n,则最少需要用多少面值为d1 < d2 < d3 < ... < dm的硬币?(PS:假 ...

  5. android 总结

    两点说明:  1. 本文我的老大推荐给的, 我自己之前也写过自学的帖子, 现在看看感觉不是很完整, 故转载此篇 2. 本文最后附有<android讲义 第二版> 下载地址, 我个人认为最适 ...

  6. Linux程序存储结构与进程结构 堆和栈的差别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Linux系统中.程序存储结构(代码区.数据段和BBS区)与进程的基本结构(代码区.数据段.BBS区.堆和栈).以及堆和栈的差别. Linux程序存储结构与进程结构 1.Linux ...

  7. Python-Sublime Text3 激活码

    1.点击菜单-help-Enter License 2.输入以下内容中的一个 —– BEGIN LICENSE —– Michael Barnes Single User License EA7E- ...

  8. maven 动态版本 aliyun阿里云Maven仓库地址——加速你的maven构建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 ...

  9. C#7.0之元组数据

    static (string,string,string) LookupName(int a) { return ("","",""); } ...

  10. AsyncHttpClient来完成网页源代码的显示功能,json数据在服务器端的读取还有安卓上的读取

    一.使用AsyncHttpClient来完成网页源代码的显示功能: 首先.我们引入 步骤: 1.添加网络权限 2.判断网页地址是否为空 3.不为空的情况下创建客户端对象 4.处理get/post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