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2906.html

在前面我们接触的队列都是非阻塞队列,比如PriorityQueue、LinkedList(LinkedList是双向链表,它实现了Dequeue接口)。

使用非阻塞队列的时候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它不会对当前线程产生阻塞,那么在面对类似消费者-生产者的模型时,就必须额外地实现同步策略以及线程间唤醒策略,这个实现起来就非常麻烦。但是有了阻塞队列就不一样了,它会对当前线程产生阻塞,比如一个线程从一个空的阻塞队列中取元素,此时线程会被阻塞直到阻塞队列中有了元素。当队列中有元素后,被阻塞的线程会自动被唤醒(不需要我们编写代码去唤醒)。这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

本文先讲述一下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主要的几种阻塞队列,然后分析了阻塞队列和非阻塞队列的中的各个方法,接着分析了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例子和几个使用场景。

  

一.几种主要的阻塞队列

自从Java 1.5之后,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了若干个阻塞队列,主要有以下几个:

ArrayBlockingQueue:基于数组实现的一个阻塞队列,在创建ArrayBlockingQueue对象时必须制定容量大小。

并且可以指定公平性与非公平性,默认情况下为非公平的,即不保证等待时间最长的队列最优先能够访问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基于链表实现的一个阻塞队列,在创建LinkedBlockingQueue对象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大小,则默认大小为Integer.MAX_VALUE。

PriorityBlockingQueue:以上2种队列都是先进先出队列,而PriorityBlockingQueue却不是,它会按照元素的优先级对元素进行排序,按照优先级顺序出队,每次出队的元素都是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注意,此阻塞队列为无界阻塞队列,即容量没有上限(通过源码就可以知道,它没有容器满的信号标志),前面2种都是有界队列。

DelayQueue:基于PriorityQueue,一种延时阻塞队列,DelayQueue中的元素只有当其指定的延迟时间到了,才能够从队列中获取到该元素。

DelayQueue也是一个无界队列,因此往队列中插入数据的操作(生产者)永远不会被阻塞,而只有获取数据的操作(消费者)才会被阻塞。

二.阻塞队列中的方法 VS 非阻塞队列中的方法

1.非阻塞队列中的几个主要方法:

  add(E e):将元素e插入到队列末尾,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插入失败(即队列已满),则会抛出异常;

  remove():移除队首元素,若移除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移除失败(队列为空),则会抛出异常;

  offer(E e):将元素e插入到队列末尾,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插入失败(即队列已满),则返回false;

  poll():移除并获取队首元素,若成功,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peek():获取队首元素,若成功,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对于非阻塞队列,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offer、poll和peek三个方法,不建议使用add和remove方法。

因为使用offer、poll和peek三个方法可以通过返回值判断操作成功与否,而使用add和remove方法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注意,非阻塞队列中的方法都没有进行同步措施。

2.阻塞队列中的几个主要方法:

阻塞队列包括了非阻塞队列中的大部分方法,上面列举的5个方法在阻塞队列中都存在,但是要注意这5个方法在阻塞队列中都进行了同步措施。

除此之外,阻塞队列提供了另外4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put(E e)

  take()

  offer(E e,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put方法用来向队尾存入元素,如果队列满,则等待;

  take方法用来从队首取元素,如果队列为空,则等待;

  offer方法用来向队尾存入元素,如果队列满,则等待一定的时间,当时间期限达到时,如果还没有插入成功,则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poll方法用来从队首取元素,如果队列空,则等待一定的时间,当时间期限达到时,如果取到,则返回null;否则返回取得的元素;

三.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

前面谈到了非阻塞队列和阻塞队列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来探讨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本文以ArrayBlockingQueue为例,其他阻塞队列实现原理可能和ArrayBlockingQueue有一些差别,但是大体思路应该类似,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其他阻塞队列的实现源码 首先看一下ArrayBlockingQueue类中的几个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ArrayBlockingQueue<E> extends AbstractQueue<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E>,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817911632652898426L; /** The queued items */
private final E[] items;
/** items index for next take, poll or remove */
private int takeIndex;
/** items index for next put, offer, or add. */
private int putIndex;
/** Number of items in the queue */
private int count; /*
* Concurrency control uses the classic two-condition algorithm
* found in any textbook.
*/ /** Main lock guarding all access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Condition for waiting take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Condition for waiting put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可以看出,ArrayBlockingQueue中用来存储元素的实际上是一个数组,takeIndex和putIndex分别表示队首元素和队尾元素的下标,count表示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lock是一个可重入锁,notEmpty和notFull是等待条件。

下面看一下ArrayBlockingQueue的构造器,构造器有三个重载版本: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 }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

第一个构造器只有一个参数用来指定容量,第二个构造器可以指定容量和公平性,第三个构造器可以指定容量、公平性以及用另外一个集合进行初始化。

然后看它的两个关键方法的实现:put()和take():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final E[] items = this.items;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try {
while (count == items.length)
notFull.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e) {
notFull.signal(); // propagate to non-interrupted thread
throw ie;
}
insert(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从put方法的实现可以看出,它先获取了锁,并且获取的是可中断锁,然后判断当前元素个数是否等于数组的长度,如果相等,则调用notFull.await()进行等待,如果捕获到中断异常,则唤醒线程并抛出异常。

 当被其他线程唤醒时,通过insert(e)方法插入元素,最后解锁。

我们看一下insert方法的实现:

private void insert(E x) {
items[putIndex] = x;
putIndex = inc(putIndex);
++count;
notEmpty.signal();
}

它是一个private方法,插入成功后,通过notEmpty唤醒正在等待取元素的线程。

下面是take()方法的实现: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try {
while (count == 0)
notEmpty.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e) {
notEmpty.signal(); // propagate to non-interrupted thread
throw ie;
}
E x = extract();
return x;
} finally {
lock.unlock();
}
}

跟put方法实现很类似,只不过put方法等待的是notFull信号,而take方法等待的是notEmpty信号。

在take方法中,如果可以取元素,则通过extract方法取得元素,下面是extract方法的实现:

 private E extract() {
final E[] items = this.items;
E x = items[takeIndex];
items[takeIndex] = null;
takeIndex = inc(takeIndex);
--count;
notFull.signal();
return x;
}

跟insert方法也很类似。

其实从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事实它和我们用Object.wait()、Object.notify()和非阻塞队列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的思路类似,只不过它把这些工作一起集成到了阻塞队列中实现

四.示例和使用场景

下面先使用Object.wait()和Object.notify()、非阻塞队列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queueSize = 10;
private PriorityQueue<Integer> queue = new PriorityQueue<Integer>(queueSiz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Producer producer = test.new Producer();
Consumer consumer = test.new Consumer(); producer.start();
consumer.start();
} class Consumer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sume();
} private void consume() {
while(true){
synchronized (queue) {
while(queue.size() == 0){
try {
System.out.println("队列空,等待数据");
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queue.notify();
}
}
queue.poll(); //每次移走队首元素
queue.notify();
System.out.println("从队列取走一个元素,队列剩余"+queue.size()+"个元素");
}
}
}
} class Producer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produce();
} private void produce() {
while(true){
synchronized (queue) {
while(queue.size() == queueSize){
try {
System.out.println("队列满,等待有空余空间");
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queue.notify();
}
}
queue.offer(1); //每次插入一个元素
queue.notify();
System.out.println("向队列取中插入一个元素,队列剩余空间:"+(queueSize-queue.size()));
}
}
}
}
}

这个是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通过阻塞队列和Object.wait()和Object.notify()实现,wait()和notify()主要用来实现线程间通信。

具体的线程间通信方式(wait和notify的使用)在后续问章中会讲述到。

下面是使用阻塞队列实现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queueSize = 10;
private ArrayBlockingQueue<Integer>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Integer>(queueSiz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Producer producer = test.new Producer();
Consumer consumer = test.new Consumer(); producer.start();
consumer.start();
} class Consumer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sume();
} private void consume() {
while(true){
try {
queue.take();
System.out.println("从队列取走一个元素,队列剩余"+queue.size()+"个元素");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class Producer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produce();
} private void produce() {
while(true){
try {
queue.put(1);
System.out.println("向队列取中插入一个元素,队列剩余空间:"+(queueSize-queue.siz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有没有发现,使用阻塞队列代码要简单得多,不需要再单独考虑同步和线程间通信的问题。

在并发编程中,一般推荐使用阻塞队列,这样实现可以尽量地避免程序出现意外的错误。

阻塞队列使用最经典的场景就是socket客户端数据的读取和解析,读取数据的线程不断将数据放入队列,然后解析线程不断从队列取数据解析。

还有其他类似的场景,只要符合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都可以使用阻塞队列。

10 阻塞队列 &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day 28 :进程相关,进程池,锁,队列,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恢复内容开始--- 前情提要: 一:进程Process  1:模块介绍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 ...

  2. Java设计模式—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阻塞队列实现)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并发.多线程编程中经典的设计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分离的执行工作解耦,简化了开发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以不同的速度生产和消费数据.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这个问 ...

  3. Java并发(基础知识)—— 阻塞队列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1.阻塞队列                                                                                        Blocki ...

  4. Java并发编程()阻塞队列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阻塞队列提供了可阻塞的put和take方法,以及支持定时的offer和poll方法.如果队列已经满了,那么put方法将阻塞直到有空间可用:如果队列为空,那么take方法将会阻塞直到有元素可用.队列可以 ...

  5. Java多线程—阻塞队列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阻塞队列支持生产者-消费者这种设计模式.该模式将“找出需要完成的工作”与“执行工作”这两个过程分离开来,并把工作项放入一个“待完成“列表中以便在随后处理,而不是找出后立即处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能简化 ...

  6. java ReentrantLock结合条件队列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以及ReentratLock和Synchronized对比

    package reentrantlock;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ProviderAndConsumerTest { static Pro ...

  7. python 并发编程 锁 / 信号量 / 事件 / 队列(进程间通信(IPC))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1)锁:进程之间数据不共享,但是共享同一套文件系统,所以访问同一个文件,或同一个打印终端,是没有问题的,而共享带来的是竞争,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错乱,如何控制,就是加锁处理. 虽然使用加锁的形式实现了 ...

  8. 从头认识java-17.5 堵塞队列(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为例)

    这一章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堵塞队列.我们以下将通过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来介绍堵塞队列. 1.什么是堵塞队列?(摘自于并发编程网对http://tutorials.jenkov.com/java-concurr ...

  9. LabVIEW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队列操作 彭会锋

    LabVIEW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队列操作 彭会锋 本文章主要是对学习LabVIEW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学习笔记,其中涉及到同步控制技术-队列.事件.状态机.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这几种技术在在本 ...

随机推荐

  1. [转]解决Mysql InnoDB: Failing assertion: ret || !assert_on_error问题

    国庆回来后,发现mysql停止服务了,没办法继续启动了.查看日志,看到: 131008 09:56:03 mysqld_safe Starting mysqld daemon with databas ...

  2. 在权限受限制的AD域环境中部署SQL Server AlwaysOn高可用性

    最近在给一个客户部署基于微软TFS的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时,客户要求数据库层实现高可用性,减少因数据库服务器故障影响软件开发进展. 客户现有域是一台搭建在Windows Server 2008上的级别 ...

  3. angular响应式表单 - 状态字段

    用于表单验证的过程: touched,untoched pristine,dirty pending

  4. 10-09 Linux的文件系统介绍以及各种设备的说明

    Linux的文件编程 linux文件管理系统分为3部分:与文件管理有关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实施文件管理需要的数据结构 用C语言建立,打开,关闭文件,向文件写入和读出数据等. Linux文件系统简介 ...

  5. Algebraic Foundations ( Arithmetic and Algebra) CGAL 4.13 -User Manual

    理解: 本节主要介绍CGAL的代数结构和概念之间的互操作.与传统数论不同,CGAL的代数结构关注于实数轴的“可嵌入”特征.它没有将所有传统数的集合映射到自己的代数结构概念中,避免使用“数的类型”这一术 ...

  6. Aircrack-ng无线破解总结

    过年回来家,奈何没网,实属无奈,只好看破解教程,看能否破出来.于是总结如下 测试环境在linux平台下,我用的是ubuntu环境.ubuntu安装可以直接用sudo apt-get install a ...

  7. JAVA常见面试题之Forward和Redirect的区别 (转发和重定向)

    阅读目录 一:间接请求转发(Redirect) 二:直接请求转发(Forward) 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了一次HTTP请求,该请求可能会经过多个信息资源处理以后才返回给用户,各个信息资源使用请求转发机制相 ...

  8. 创建第一个flask项目

    安装flask模块 pip install flask或conda install flask 创建一个run.py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 ...

  9. linux centOS 7 GUI安装

    centOS 7 GUI 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克隆clone Windows中安装xshell和xftp传输软件 https://blog.csdn.net ...

  10. 防止过拟合:L1/L2正则化

    正则化方法:防止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 在训练数据不够多时,或者overtraining时,常常会导致overfitting(过拟合).其直观的表现如下图所示,随着训练过程的进行,模型复杂度增加,在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