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Filter及ICP特性
原文链接:http://hedengcheng.com/?p=577
(一)问题描述
一条SQL,在数据库中是如何执行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当然,要完整描述一条SQL在数据库中的生命周期,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涵盖了SQL的词法解析、语法解析、权限检查、查询优化、SQL执行等一系列的步骤,简短的篇幅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因此,本文挑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是我一直都想写的一个内容,做重点介绍:
给定一条SQL,如何提取其中的where条件?
where条件中的每个子条件,在SQL执行的过程中有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查询条件对于SQL语句的影响;撰写出更为优质的SQL语句;更好地理解一些术语,例如:MySQL 5.6中一个重要的优化——Index Condition Pushdown,究竟push down了什么?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安排如下:
1)简单介绍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
2)给定一条SQL,如何提取其中的where条件;
3)最后做一个小的总结;
(二)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
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组织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结构:表与索引。表中存储的是完整记录,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堆表(所有的记录无序存储),或者是聚簇索引表(所有的记录,按照记录主键进行排序存储)。索引中存储的是完整记录的一个子集,用于加速记录的查询速度,索引的组织形式,一般均为B+树结构。
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让我们创建一张测试表,为表新增几个索引,然后插入几条记录,最后看看表的完整数据组织、存储结构式怎么样的。(注意:下面的实例,使用的表的结构为堆表形式,这也是Oracle/DB2/PostgreSQL等数据库采用的表组织形式,而不是InnoDB引擎所采用的聚簇索引表。其实,表结构采用何种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解下面章节的核心,在任何表结构中均适用)
create table t1 (a int primary key, b int, c int, d int, e varchar(20));
create index idx_t1_bcd on t1(b, c, d);
insert into t1 values (4,3,1,1,’d’);
insert into t1 values (1,1,1,1,’a’);
insert into t1 values (8,8,8,8,’h’):
insert into t1 values (2,2,2,2,’b’);
insert into t1 values (5,2,3,5,’e’);
insert into t1 values (3,3,2,2,’c’);
insert into t1 values (7,4,5,5,’g’);
insert into t1 values (6,6,4,4,’f’);
t1表的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只画出了idx_t1_bcd索引与t1表结构,没有包括t1表的主键索引):
简单分析一下上图,idx_t1_bcd索引上有[b,c,d]三个字段(注意:若是InnoDB类的聚簇索引表,idx_t1_bcd上还会包括主键a字段),不包括[a,e]字段。idx_t1_bcd索引,首先按照b字段排序,b字段相同,则按照c字段排序,以此类推。记录在索引中按照[b,c,d]排序,但是在堆表上是乱序的,不按照任何字段排序。
(三)SQL的where条件提取
在有了以上的t1表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在此表上进行SQL查询了,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例如,考虑以下的一条SQL:
select * from t1 where b >= 2 and b < 8 and c > 1 and d != 4 and e != ‘a’;
一条比较简单的SQL,一目了然就可以发现where条件使用到了[b,c,d,e]四个字段,而t1表的idx_t1_bcd索引,恰好使用了[b,c,d]这三个字段,那么走idx_t1_bcd索引进行条件过滤,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抛弃数据库的思想,直接思考这条SQL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此SQL,覆盖索引idx_t1_bcd上的哪个范围?
起始范围:记录[2,2,2]是第一个需要检查的索引项。索引起始查找范围由b >= 2,c > 1决定。
终止范围:记录[8,8,8]是第一个不需要检查的记录,而之前的记录均需要判断。索引的终止查找范围由b < 8决定;
2,在确定了查询的起始、终止范围之后,SQL中还有哪些条件可以使用索引idx_t1_bcd过滤?
根据SQL,固定了索引的查询范围[(2,2,2),(8,8,8))之后,此索引范围中并不是每条记录都是满足where查询条件的。例如:(3,1,1)不满足c > 1的约束;(6,4,4)不满足d != 4的约束。而c,d列,均可在索引idx_t1_bcd中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索引记录的。因此,SQL中还可以使用c > 1 and d != 4条件进行索引记录的过滤。
3,在确定了索引中最终能够过滤掉的条件之后,还有哪些条件是索引无法过滤的?
此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e != ‘a’这个查询条件,无法在索引idx_t1_bcd上进行过滤,因为索引并未包含e列。e列只在堆表上存在,为了过滤此查询条件,必须将已经满足索引查询条件的记录回表,取出表中的e列,然后使用e列的查询条件e != ‘a’进行最终的过滤。
在理解以上的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可总结出一套放置于所有SQL语句而皆准的where查询条件的提取规则:
所有SQL的where条件,均可归纳为3大类:
Index Key (First Key & Last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
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分析者3大类分别是如何定义,以及如何提取的。
(四)where提取
Index Key
用于确定SQL查询在索引中的连续范围(起始范围+结束范围)的查询条件,被称之为Index Key。由于一个范围,至少包含一个起始与一个终止,因此Index Key也被拆分为Index First Key 和 Index Last Key,分别用于定位索引查找的起始,以及索引查询的终止条件。
Index First Key
用于确定索引查询的起始范围。
提取规则:从索引的第一个键值开始,检查其在where条件中是否存在,
1)若存在并且条件是=、>=,则将对应的条件加入Index First Key之中,继续读取索引的下一个键值,使用同样的提取规则;
2)若存在并且条件是>,则将对应的条件加入Index First Key中,同时终止Index First Key的提取;
3)若不存在,同样终止Index First Key的提取。
针对上面的SQL,应用这个提取规则,提取出来的Index First Key为(b >= 2, c > 1)。由于c的条件为 >,提取结束,不包括d。
Index Last Key
Index Last Key的功能与Index First Key正好相反,用于确定索引查询的终止范围。
提取规则:从索引的第一个键值开始,检查其在where条件中是否存在,
1)若存在并且条件是=、<=,则将对应条件加入到Index Last Key中,继续提取索引的下一个键值,使用同样的提取规则;
2)若存在并且条件是 < ,则将条件加入到Index Last Key中,同时终止提取;
3)若不存在,同样终止Index Last Key的提取。
针对上面的SQL,应用这个提取规则,提取出来的Index Last Key为(b < 8),由于是 < 符号,因此提取b之后结束。
Index Filter
在完成Index Key的提取之后,我们根据where条件固定了索引的查询范围,但是此范围中的项,并不都是满足查询条件的项。在上面的SQL用例中,(3,1,1),(6,4,4)均属于范围中,但是又均不满足SQL的查询条件。
Index Filter的提取规则:同样从索引列的第一列开始,检查其在where条件中是否存在:
1)若存在并且where条件仅为 =,则跳过第一列继续检查索引下一列,下一索引列采取与索引第一列同样的提取规则;
2)若where条件为 >=、>、<、<= 其中的几种,则跳过索引第一列,将其余where条件中索引相关列全部加入到Index Filter之中;
3)若索引第一列的where条件包含 =、>=、>、<、<= 之外的条件,则将此条件以及其余where条件中索引相关列全部加入到Index Filter之中;
4)若第一列不包含查询条件,则将所有索引相关条件均加入到Index Filter之中。
针对上面的用例SQL,索引第一列只包含 >=、< 两个条件,因此第一列可跳过,将余下的c、d两列加入到Index Filter中。因此获得的Index Filter为 c > 1 and d != 4 。
Table Filter
Table Filter是最简单,最易懂,也是提取最为方便的。
提取规则:所有不属于索引列的查询条件,均归为Table Filter之中。
同样,针对上面的用例SQL,Table Filter就为 e != ‘a’。
(五)Index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小结
SQL语句中的where条件,使用以上的提取规则,最终都会被提取到Index Key (First Key & Last Key),Index Filter与Table Filter之中。
Index First Key,只是用来定位索引的起始范围,因此只在索引第一次Search Path(沿着索引B+树的根节点一直遍历,到索引正确的叶节点位置)时使用,一次判断即可;
Index Last Key,用来定位索引的终止范围,因此对于起始范围之后读到的每一条索引记录,均需要判断是否已经超过了Index Last Key的范围,若超过,则当前查询结束;
Index Filter,用于过滤索引查询范围中不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因此对于索引范围中的每一条记录,均需要与Index Filter进行对比,若不满足Index Filter则直接丢弃,继续读取索引下一条记录;
Table Filter,则是最后一道where条件的防线,用于过滤通过前面索引的层层考验的记录,此时的记录已经满足了Index First Key与Index Last Key构成的范围,并且满足Index Filter的条件,回表读取了完整的记录,判断完整记录是否满足Table Filter中的查询条件,同样的,若不满足,跳过当前记录,继续读取索引的下一条记录,若满足,则返回记录,此记录满足了where的所有条件,可以返回给前端用户。
(六)结语
在读完、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详细大家对于数据库如何提取where中的查询条件,如何将where中的查询条件提取为Index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在撰写SQL语句时,可以对照表的定义,尝试自己提取对应的where条件,与最终的SQL执行计划对比,逐步强化自己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一个问题:MySQL 5.6中引入的Index Condition Pushdown,究竟是将什么Push Down到索引层面进行过滤呢?对了,答案是Index Filter。
在MySQL 5.6之前,并不区分Index Filter与Table Filter,统统将Index First Key与Index Last Key范围内的索引记录,回表读取完整记录,然后返回给MySQL Server层进行过滤。
而在MySQL 5.6之后,Index Filter与Table Filter分离,Index Filter下降到InnoDB的索引层面进行过滤,减少了回表与返回MySQL Server层的记录交互开销,提高了SQL的执行效率。
Index Filter及ICP特性的更多相关文章
- MySQL ICP(Index Condition Pushdown)特性
一.SQL的where条件提取规则 在ICP(Index Condition Pushdown,索引条件下推)特性之前,必须先搞明白根据何登成大神总结出一套放置于所有SQL语句而皆准的where查询条 ...
- 浅析MySQL中的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ICP 索引条件下推)和Multi-Range Read(MRR 索引多范围查找)查询优化
本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wy123/p/7374078.html(保留出处并非什么原创作品权利,本人拙作还远远达不到,仅仅是为了链接到原文,因为后续对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 ...
- MySQL 中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ICP 索引条件下推)和Multi-Range Read(MRR 索引多范围查找)查询优化
一.ICP优化原理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ICP),也称为索引条件下推,体现在执行计划的上是会出现Using index condition(Extra列,当然Extra ...
- MySQL 之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
简介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ICP)是MySQL 5.6 版本中的新特性,是一种在存储引擎层使用索引过滤数据的一种优化方式. 当关闭ICP时,index 仅仅是data ...
- MySQL5.6之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索引条件下推)-Using index condition
http://blog.itpub.net/22664653/viewspace-1210844/ -- 这篇博客写的更细,以后看 ICP(index condition pushdown)是mysq ...
- MySQL中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优化
在MySQL 5.6开始支持的一种根据索引进行查询的优化方式.之前的MySQL数据库版本不支持ICP,当进行索引查询是,首先根据索引来查找记录,然后在根据WHERE条件来过滤记录.在支持ICP后,My ...
- MySQL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 优化
本文是作者留下的一个坑,他去上茅坑了.茅坑是谁?你猜.
- MySQL SQL Explain输出学习
MySQL的explain命令语句提供了如何执行SQL语句的信息,解析SQL语句的执行计划并展示,explain支持select.delete.insert.replace和update等语句,也支持 ...
- MySQL Partition Table--分区表优缺点
分区表历史 1.MySQL 5.1版本开始支持基于整数列的分区表, 2.MySQL 5.5版本开始支持RANGE和LIST分区,支持TRUNCATE分区,新增COLUMNS关键词简化分区定义. 3.M ...
随机推荐
- Java中实现MongoDB自增主键ID
1.了解MongoDB的ObjectId MongoDB的文档固定是使用“_id”作为主键的,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默认是个ObjectId对象(在Java中则表现为字符串),那么为什么M ...
- python第十一天-----补:缓存操作
memcached,首先下载python-memcached模块,在cmd中执行pip install python-memcached即可 memcached比较简单,默认情况仅支持简单的kv存储, ...
- Redis的持久化机制
持久化机制 RDB:快照模式AOF :日志模式 多数据库– 一个redis服务器内部默认有16个数据,编号О0-15– 默认操作是编号为0的数据库– 可以在命令行用select选择数据库127.0.0 ...
- 【OpenCV】图像代数运算:平均值去噪,减去背景
代数运算,就是对两幅图像的点之间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四种运算相应的公式为: 代数运算中比较常用的是图像相加和相减.图像相加常用来求平均值去除addtive噪声或者实现二次曝光(double-ex ...
- HtmlHelper(辅助产生HTML之用)
弱类型: 1.使用HTML辅助方法输出超链接 (1)在View中输出ASP.NET MVC的超链接通常会用Html.ActionLink辅助方法,该方法用于产生文字链接,其文字部分会自动进行HTML编 ...
- Spring-@value用法详解
为了简化读取properties文件中的配置值,spring支持@value注解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项目配置,提高业务中的灵活性. 一.两种使用方法 1.@Value("#{co ...
- 定位程序问题出现的原因工具-jstack
jstack还可以生成线程快照 如何使用jstack: 1.打开命令行,输入jstack 在任务管理器中就可看到对应进程id 2.在命令行中输入 jstack -l 进程id 这样就可得到进程中所有的 ...
- LINUX 使用DBCA创建ORACLE数据库
- 使用Eclipse的常见问题整理
我在Eclipse里新建一个android工程的时候附带着产生了一个名字为appcompat_v7的工程,这个工程是干什么用的啊?为何我新建的工程都出错了,错误信息提示为: error: Error ...
- Contset Hunter 1102 高精度求卡特兰数
用递推的方式写的写挂了,而如果用组合数又不会高精度除法,偶然看到了别人的只用高精度乘低精度求组合数的方法,记录一下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