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口令锁定策略

1、执行备份

    (1)、redhat执行备份:
#cp -p /etc/pam.d/system-auth /etc/pam.d/system-auth_bak (2)、SUSE9:
#cp -p /etc/pam.d/passwd /etc/pam.d/passwd.bak (3)、SUSE10:
#cp -p /etc/pam.d/common-password /etc/pam.d/common-password.bak

2、修改策略设,编辑文件/etc/pam.d/system-auth(SUSE:/etc/pam.d/passwd)增加如下内容:

    auth required pam_tally2.so deny=5 onerr=fail no_magic_root unlock_time=180    #unlock_time单位为秒
account required pam_tally2.so #(redhat5.1以上版本支持 pam_tally2.so,其他版本使用pam_tally.so)

1.1.2 口令生存期

1、执行备份:

    #cp -p /etc/login.defs /etc/login.defs_bak

2、修改策略设置,编辑文件/etc/login.defs(vi /etc/login.defs),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如果存在则修改,不存在则添加):

    PASS_MAX_DAYS     90
PASS_MIN_DAYS 10
PASS_WARN_AGE 7

1.1.3 口令复杂度

1、redhat系统

编辑文件/etc/pam.d/system-auth,在文件中找到如下内容:

    password requisite  pam_cracklib.so,将其修改为:
password requisite pam_cracklib.so try_first_pass retry=3 dcredit=-1 lcredit=-1 ucredit=-1 ocredit=-1 minlen=8 #至少包含一个数字、一个小写字母、一个大写字母、一个特殊字符、且密码长度>=8

2、suse9编辑/etc/pam.d/passwd、suse10以上编辑/etc/pam.d/common-password,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如果文件中存在password的行请首先注释掉):

    password required       pam_pwcheck.so  nullok
password requisite pam_cracklib.so dcredit=-1 lcredit=-1 ucredit=-1 ocredit=-1 minlen=8 use_authtok
password required pam_unix2.so nullok use_first_pass use_authtok

1.1.4 删除无关帐号(需要锁定和删除的用户shell域设置的个数)

1、如果以下用户(lp|sync|halt|news|uucp|operator|games|gopher|smmsp|nfsnobody|nobody)没有被删除或锁定,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对其进行操作:

    (1)、删除用户:
#userdel username (2)、锁定用户:
#passwd -l username #锁定用户,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passwd –d username #解锁用户,解锁后原有密码失效,登录设置新密码才能登录。
#passwd -u username #解锁用户后,原密码仍然有效。 (3)、修改用户shell域为/bin/false
#usermod -s /bin/false username #命令来更改相应用户的shell为/bin/false,其中[name]为要修改的具体用户名。

1.1.5 口令重复次数限制

1、执行备份

    #cp -p /etc/pam.d/system-auth /etc/pam.d/system-auth.bak
#cp -p /etc/pam.d/passwd /etc/pam.d/passwd.bak
#cp -p /etc/pam.d/common-password /etc/pam.d/common-password.bak

2、创建文件/etc/security/opasswd用于存储旧密码,并设置权限。

    #touch /etc/security/opasswd
#chown root:root /etc/security/opasswd
#chmod 600 /etc/security/opasswd

3、修改策略设置

    #vim /etc/pam.d/system-auth((SUSE9:/etc/pam.d/passwd、SUSE10以上/etc/pam.d/common-password)在类似password  sufficient pam_unix.so所在行末尾增加remember=5,中间以空格隔开.如果没有则新增,例如:
password sufficient pam_unix.so md5 shadow nullok try_first_pass use_authtok remember=5

1.1.6 文件与目录缺省权限控制

1、首先对/etc/profile进行备份:
#cp /etc/profile /etc/profile.bak 2、编辑文件/etc/profile,在文件末尾加上如下内容:
umask 027 3、执行以下命令让配置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1.1.7 修改SSH的Banner警告信息

1、如果此项检查不合规,执行以下步骤进行修复。
#touch /etc/ssh_banner
#chown bin:bin /etc/ssh_banner
#chmod 644 /etc/ssh_banner
#echo " Authorized only. All activity will be monitored and reported " > /etc/ssh_banner
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该文件的内容。
2、修改/etc/ssh/sshd_config文件,添加如下行:
Banner /etc/ssh_banner
3、重启sshd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etc/init.d/sshd restart

1.1.8 启用远程日志功能

1、linux
编辑文件 /etc/syslog.conf或者/etc/rsyslog.conf,增加如下内容:
*.* @<日志服务器ip或者域名> 2、suse
编辑文件/etc/syslog-ng/syslog-ng.conf,增加如下内容:
destination logserver { udp("192.168.56.168" port(514)); };
log { source(src); destination(logserver); }; #日志服务器ip视实际情况来确定。
3、重启syslog服务
#/etc/init.d/syslog stop
#/etc/init.d/syslog start

1.1.9 记录安全事件日志

1、redhat5.x之前编辑/etc/syslog.conf,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
*.err;kern.debug;daemon.notice /var/adm/messages,其中/var/adm/messages为日志文件。 (1)、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命令为:
#touch /var/adm/messages (2)、修改权限为666,命令为:
#chmod 666 /var/adm/messages (3)、重启日志服务:
#/etc/init.d/syslog restart 2、redhat6.x编辑/etc/rsyslog.conf,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
*.err;kern.debug;daemon.notice /var/adm/messages,其中/var/adm/messages为日志文件。 (1)、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命令为:
#touch /var/adm/messages (2)、修改权限为666,命令为:
#chmod 666 /var/adm/messages (3)、重启日志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service #/etc/init.d/syslog restart
3、SUSE编辑文件/etc/syslog-ng/syslog-ng.conf,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
filter f_msgs { level(err) or facility(kern) and level(debug) or facility(daemon) and level(notice); };
destination msgs { file("/var/adm/msgs"); };
log { source(src); filter(f_msgs); destination(msgs); }; 其中/var/adm/msgs为日志文件。 (1)、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命令为:
#touch /var/adm/msgs (2)、修改权限为666,命令为:
#chmod 666 /var/adm/msgs (3)、重启日志服务:
#/etc/init.d/syslog restart

1.1.10限制root用户SSH远程登录(禁用root用户远程访问系统)

1、执行备份:
#cp -p /etc/ssh/sshd_config /etc/ssh/sshd_config_bak 2、新建一个普通用户并设置高强度密码(防止设备上只存在root用户可用时,无法远程访问):
#useradd username
3、禁止root用户远程登录系统
(1)、编辑文件/etc/ssh/sshd_config(vi /etc/ssh/sshd_config),修改PermitRootLogin值为no并去掉注释。
PermitRootLogin no #则禁止了root从ssh登录。 (2)、重启SSH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etc/init.d/sshd restart 4、修改SSH协议版本
(1)、编辑文件/etc/ssh/sshd_config(vi /etc/ssh/sshd_config),修改Protocol的值为2并去掉注释。
Protocol 2 (2)、重启ssh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1.1.11限制root用户SSH远程登录(ssh协议使用版本2)

1、执行备份:
#cp -p /etc/ssh/sshd_config /etc/ssh/sshd_config_bak 2、新建一个普通用户并设置高强度密码(防止设备上只存在root用户可用时,无法远程访问):
#useradd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3、禁止root用户远程登录系统
(1)、编辑文件/etc/ssh/sshd_config(vi /etc/ssh/sshd_config),修改PermitRootLogin值为no并去掉注释。
PermitRootLogin no #则禁止了root从ssh登录。 (2)、重启SSH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etc/init.d/sshd restart
4、修改SSH协议版本
(1)、编辑文件/etc/ssh/sshd_config(vi /etc/ssh/sshd_config),修改Protocol的值为2并去掉注释。
Protocol 2 (2)、重启ssh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etc/init.d/sshd restart

1.1.12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维护(ssh服务状态)

1、关闭TELNET服务(如果设备安装了TELNET服务则执行以下操作关闭,否则无需操作):
(1)、备份
#cp -p /etc/xinetd.d/telnet /etc/xinetd.d/telnet_bak (2)、编辑文件/etc/xinetd.d/telnet(vi /etc/xinetd.d/telnet),把disable项改为yes,即disable = yes。
(3)、执行以下命令重启xinetd服务。
#service xinetd restart 2、开启SSH服务:
(1)、安装SSH软件包。
(2)、通过以下命令启动ssh服务:
#/etc/init.d/sshd start

1.1.13登陆超时时间设置

1、执行备份
#cp -p /etc/profile /etc/profile_bak 2、在/etc/profile文件增加以下两行(如果存在则修改,否则手工添加):
#vi /etc/profile
TMOUT=300 #TMOUT按秒计算
export TMOUT

1.1.14系统core dump状态(/etc/security/limits.conf)

1、编辑文件/etc/security/limits.conf(vi /etc/security/limits.conf),在文件末尾加入如下两行(存在则修改,不存在则新增):
* soft core 0
* hard core 0

1.1.15修改SSH的Banner信息

1、修改文件/etc/motd的内容,如没有该文件,则创建它:
#touch /etc/motd 2、使用如下命令在文件/etc/motd中添加banner信息。
### #echo " Authorized users only. All activity may be monitored and reported " > /etc/motd
vim /etc/motd Access denied

1.1.16控制远程访问的IP地址(allowno)

1、执行备份:
#cp -p /etc/hosts.allow /etc/hosts.allow_bak 2、编辑/etc/hosts.allow文件,增加一行 service: 允许访问的IP(service为服务,例如sshd),举例如下:all:192.168.4.44:allow #允许单个IP访问所有服务进程
sshd:192.168.1.*:allow #允许192.168.1.0的整个网段访问SSH服务进程

1.1.17控制远程访问的IP地址(denyno)

1、执行备份:
#cp -p /etc/hosts.deny /etc/hosts.deny_bak 2、编辑文件/etc/hosts.deny增加一行(deny优先级高于allow)
all:all #拒绝一切远程访问配合文件hosts.allow使用。

1.1.18配置NTP(ntp服务状态)

1、编辑ntp 的配置文件:
#vi /etc/ntp.conf 在server一行添加ntp服务器的IP地址 2、启动ntpd服务:
#/etc/init.d/ntpd start #suse9启动ntp服务为:/etc/init.d/xntpd start

1.1.19配置NTP( 为目标主机配置ntp服务器的个数)

1、编辑ntp 的配置文件:
#vi /etc/ntp.conf 在server一行添加ntp服务器的IP地址 2、启动ntpd服务:
#/etc/init.d/ntpd start #suse9启动ntp服务为:/etc/init.d/xntpd start

1.1.20禁止IP源路由

如果此项检查失败,请执行以下命令进行修复:

vim /etc/rc.d/rc.local  添加以下内容
#for f in /proc/sys/net/ipv4/conf/*/accept_source_route
do
echo 0 > $f
done

1.1.21更改主机解析地址的顺序

1、编辑/etc/host.conf文件
#vi /etc/host.conf,在空白处加入下面三行:
order hosts,bind #第一项设置首先通过DNS解析IP地址,然后通过hosts文件解析。
multi on #第二项设置检测是否"/etc/hosts"文件中的主机是否拥有多个IP地址(比如有多个以太口网卡)。
nospoof on #第三项设置说明要注意对本机未经许可的IP欺骗。

1.1.22更改主机解析地址的顺序

1、编辑/etc/host.conf文件
#vi /etc/host.conf,在空白处加入下面三行:
order hosts,bind #第一项设置首先通过DNS解析IP地址,然后通过hosts文件解析。
multi on #第二项设置检测是否"/etc/hosts"文件中的主机是否拥有多个IP地址(比如有多个以太口网卡)。
nospoof on #第三项设置说明要注意对本机未经许可的IP欺骗。

1.1.23历史命令设置

1、编辑文件/etc/profile,在文件中加入如下两行(存在则修改):
HISTFILESIZE=5
HISTSIZE=5
2、执行以下命令让配置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Linux操作系统加固建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操作系统加固

    1. 账号和口令 1.1 禁用或删除无用账号 减少系统无用账号,降低安全风险.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不必要的账号. 使用命令 passwd -l <用 ...

  2. 阿里云服务器 ECS Linux操作系统加固

    1. 账号和口令 1.1 禁用或删除无用账号 减少系统无用账号,降低安全风险.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不必要的账号. 使用命令 passwd -l <用 ...

  3. Linux主机操作系统加固规范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加固是一门必做的安全措施.主要分为:账号安全.认证授权.协议安全.审计安全.总的来说,就是4A(统一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账号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审计管理.用漏洞扫描工具 ...

  4. Centos7.0操作系统加固常见方法

    1. 账号和口令 1.1 禁用或删除无用账号 减少系统无用账号,降低安全风险. 操作步骤 使用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不必要的账号. 使用命令 passwd -l <用 ...

  5. linux系统加固方案

    Linux主机操作系统加固规范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适用版本... 1 1 ...

  6. 献给初学者:谈谈如何学习Linux操作系统

    本文出自 “技术成就梦想”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ixdba.blog.51cto.com/2895551/569329. 为了能把这篇不错的文章分享给大家.所以请允许我暂时用原创的形式 ...

  7. 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Kali Linux无线网络渗透

    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Kali Linux无线网络渗透 Kali Linux是一个基于Debian的Linux发行版,它的前身是BackTrack Linux发行版.在该操作系统中,自带了大 ...

  8. linux 操作系统下c语言编程入门

    2)Linux程序设计入门--进程介绍 3)Linux程序设计入门--文件操作 4)Linux程序设计入门--时间概念 5)Linux程序设计入门--信号处理 6)Linux程序设计入门--消息管理  ...

  9. 如何保护你的linux操作系统

    如何保护你的linux操作系统 导读 在现在这个世道中,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你得知道怎么干.一个简单反恶意程序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采取其它措施来协同工作.那么试试下面这些手 ...

  10. Linux操作系统--定时任务

    最近在学习Linux操作系统.学到了关于定时任务的章节,作为一个总结写下这篇文章.在Linux中,我们可以将耗时大的任务如复制大文件,压缩.解压缩大文件等放进定时任务中(深夜执行,因为工作时间访问量大 ...

随机推荐

  1. Git - 关联远程仓库以及同时使用Lab和Hub

    更新一下,感觉有更简单的方式 就比如你git config 的 全局的name和email是lab的 那就clone github上的项目然后设置局部的name和email就行了 ********** ...

  2. svn忽略某个目录后update出现fetching

    忽略某个子目录 在svn udpate一个大目录时忽略特定的子目录,主要是子目录下内容已经单独拉取过,并且这个大目录对于程序来说,可以是只读的. 操作方法:选中要忽略的目录,右键 svn - Unve ...

  3. Paddlenlp之UIE模型实战实体抽取任务【打车数据、快递单】

    项目连接:可以直接fork使用 Paddlenlp之UIE模型实战实体抽取任务[打车数据.快递单] 0.背景介绍 本项目将演示如何通过小样本样本进行模型微调,快速且准确抽取快递单中的目的地.出发地.时 ...

  4. 使用 arxiv-sanity &paperwithcode 跟进最新研究领域的文章

    1.arxiv-sanity介绍 arxiv.org是一个非常大的预印本资源库,里面有大量的最新的论文,但缺点是浏览.搜索和排序不是很方便.这个资源库每天会更新大量的论文,如果通过手动搜索和浏览则效率 ...

  5. 9.2 Windows驱动开发:内核解析PE结构导出表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内核特征码扫描PE代码段>中LyShark带大家通过封装好的LySharkToolsUtilKernelBase函数实现了动态获取内核模块基址,并通过ntimage.h ...

  6. 月薪40K+的测试老兵,测试开发学习实战心得分享

    1. 前言 大家好,我是Arthur,拥有超过10年以上的银行测试经验,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担任测试经理.在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不会写代码的做测试工作,而且基本都是纯手工:最近几年,测试开发开 ...

  7. Ubuntu22.04 & Win11 双系统hibernate热切换实现

    Ubuntu22.04 & Win11 双系统hibernate热切换实现 目录 Ubuntu22.04 & Win11 双系统hibernate热切换实现 修改交换分区或交换文件 修 ...

  8. AOF

    AOF 基础概念 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每个写操作 在redis重新运行时,会将这些操作重新执行一遍 文件形式:appendonly.aof 开启AOF需要更改配置文件:appendonly:yes AO ...

  9. HttpClientTemplate JDK11以上的版本,可以用,我写的。

    package com.diandaxia.common.template; 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databind.ObjectMapper; import or ...

  10. 安装DNS服务

    实验介绍: DNS的作用 DNS中文名为域名系统 它能实现域名与IP地址的互相转换 域名的命名 www.cnblogs.com 其中.com是网站是顶级域名,.cnblogs是博客园是二级域名,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