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的实现
TCP 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的实现
一、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现在所讲的可靠传输是根据之前所说的可靠传输原理的实现,是现实中应用的技术。
1.1.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如图A端一份文件分为了多个字节,每个字节用带有字节号的方块表示。A需要把这份文件发个B,发送时文件先放入A的发送缓存中排队,准备发送。B中有一个接收缓存,用于存放接收到的由文件分成的多个字节数据。
- 通信时,B要与A建立会话(连接)(TCP是面向连接的),建立连接时B计算机要根据自己的接收缓存的大小设定合适的接收窗口,单位为字节,并告诉A计算机。如图中B的接收窗口设为20字节。
- A根据B告知的接收窗口大小设定字节的发送窗口为20个字节,二者要一致。
- 随后A开始向B发送数据,第一个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由26~28字节组成,不用等待B回复确认信息,继续发送发送窗口中剩下的29~45字节数据。于是可以发出由29~32字节组成的第二个数据包、由33~35字节组成的第三个数据包、由36~45字节组成的第四个数据包(组成一个数据包的字节数是不固定的)。

- A发出总共包含26~45二十个字节的四个数据包,A在没有收到B的确认信息前不能把发送窗口中26~35字节的数据删除,因为由于网络原因可能需要重发这些字节的数据。但是发送窗口外的数据不能继续发送。
- 当B收到了前两个数据包发现编号是连续的,就向A发送一个确认信息,表示已正确无误接收了前7个字节数据并要求A发送第36个字节之后的数据,即确认号ACK=36;

- A收到B发出的确认信息之后,发送窗口删除窗口中26~32字节数据的缓存,并向右移动到33字节处。即46~52字节的数据进入发送窗口可以以数据包的形式向B发送。

- 紧接着B陆续接收到数据包2、3,并向A发送确认信息。由于已发送了数据包1的确认信息,所以B的接收窗口向右移动,把数据包1包含的26~32字节数据移出接收窗口。这就相当于B计算机已经接收到了文件的26~32字节部分,相当于下载东西时的临时文件,应用进程可读取该部分。

如此循环,A的发送缓存和B的接收缓存会动态地清理空间,供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循环使用,直至把文件传输完成。这就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实现的TCP可靠传输。
注意:

- A中,P3 – P1 = A 的发送窗口(又称为通知窗口); - P2 – P1 = 已发送但尚未收到确认的字节数; - P3 – P2 = 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的字节数(又称为可用窗口)。 

- A 的发送窗口内的序号都已用完,但还没有再收到确认,必须停止发送。
1.2.当存在数据包丢失情况下实现可靠传输

- A向B发送3个数据包,再发送过程中第二个数据包丢了,只有第一个和第三个数据包到达B。

- 26~29连续字节数据到达B后,B向A发送确认数据包,其中ACK=30,A收到后相应地移动发送窗口;B只接收到30~35字节数据中的33~35字节,于是向A发送确认数据包,其中有一个选择性确认号SACK,告诉A端收到了33~35字节,只需要发送缺失的30~32字节数据即可。最终B收到30~35连续的字节了,再向A发送确认数据包,其中ACK=36,A收到后再次移动发送窗口。
补充说明:
- A 的发送窗口并不总是和 B 的接收窗口一样大(因为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 TCP 标准没有规定对不按序到达的数据应如何处理。通常是先临时存放在接收窗口中,等到字节流中所缺少的字节收到后,再按序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
- TCP 要求接收方必须有累积确认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小传输开销。
二、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2.1.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
TCP 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由于网络的通畅情况随时间变化,所以数据往返时间RTT是变化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新的平均往返时间。

- 式中RTTs表示加权平均往返时间 (又称为平滑的往返时间),即传输数据时多次往返时间RTT的平均值。
- 式中,0 < a < 1。若 a 接近于零,表示新RTTs值较依赖旧RTT值,说明 RTT 值更新较慢,网速稳定;若选择 a 接近于 1,表示新RTTs值较依赖新RTT值,说明 RTT 值更新较快,网速不稳定。
- RFC 2988 推荐的 a 值为 1/8,即 0.125。
2.2.超时重传时间 RTO (RetransmissionTime-Out)
- RTO 应略大于上面得出的加权平均往返时间 RTTs。 
- RFC 2988 建议使用下式计算 RTO: -  RTO = RTTs + 4 x RTTd 
- RTTd 是 RTT 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 RFC 2988 建议这样计算 RTTd。第一次测量时,RTTd 值取为测量到的 RTT 样本值的一半。在以后的测量中,则使用下式计算加权平均的 RTTd: 

- β 是个小于 1 的系数,其推荐值是 1/4,即 0.25。
往返时间的测量相当复杂

- TCP 报文段 1 没有收到确认。重传(即报文段 2)后,收到了确认报文段 ACK。
- 如何判定此确认报文段是对原来的报文段 1 的确认,还是对重传的报文段 2 的确认?
2.3.Karn 算法
- 在计算平均往返时间 RTT 时,只要报文段重传了,就不采用其往返时间样本。
- 这样得出的加权平均平均往返时间 RTTS 和超时重传时间 RTO 就较准确。
2.4.修正的 Karn 算法
- 报文段每重传一次,就把 RTO 增大一些:

- 系数 g 的典型值是 2 。 
- 当不再发生报文段的重传时,才根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更新平均往返时延 RTT 和超时重传时间 RTO 的数值。 
- 实践证明,这种策略较为合理。 
2.5.选择确认 SACK (Selective ACK)
- 接收方收到了和前面的字节流不连续的两个字节块。
- 如果这些字节的序号都在接收窗口之内,那么接收方就先收下这些数据,但要把这些信息准确地告诉发送方,使发送方不要再重复发送这些已收到的数据。
- RFC 2018 的规定:
- 如果要使用选择确认,那么在建立 TCP 连接时,就要在 TCP 首部的选项中加上“允许 SACK”的选项,而且双方必须都事先商定好。
- 如果使用选择确认,那么原来首部中的“确认号字段”的用法仍然不变。只是以后在 TCP 报文段的首部中都增加了 SACK 选项,以便报告收到的不连续的字节块的边界。
- 由于首部选项的长度最多只有 40 字节,而指明一个边界就要用掉 4 字节,因此在选项中最多只能指明 4 个字节块的边界信息。
 
三、TCP的流量控制
3.1.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 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希望数据传输得更快一些。但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就可能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 流量控制举例: 
A 向 B 发送数据。在连接建立时,B 告诉 A:“我的接收窗口 rwnd = 400(字节)”。

由图可知,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 TCP 连接上实现流量控制。
TCP 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的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可靠传输及流量控制实现原理
		一.为什么TCP是可靠传输? 1. 停止等待协议 通过确认与超时重传机制实现可靠传输 在发送完一个分组后,必须暂时保留已发送的分组的副本. 分组和确认分组都必须进行编号. 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应当比数 ... 
- 计算机网络概述 传输层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的可靠性表现在:它向应用层提供的数据是 无差错的.有序的.无丢失的,简单的说就是:TCP最终递交给应用层的数据和发送者发送的数据是一模一样的. TCP采用了流量控制.拥塞控 ... 
- 运输层6——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目录 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写在前面:本文章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的学习笔记 运输层1--运输层协议概述 运输层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运输层3- ... 
- TCP可靠传输
		1. TCP 可靠性如何保证? 信道可靠:用三次握手.四次挥手保证连接正确: 数据正确:分区编号.校验和.超时重传: 传输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2. 重传机制 TCP可靠传输方式是序列号与确认应答 ... 
- TCP可靠传输原理
		停止等待协议 "停止等待"就是发送方在发送完一个分组后停止发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后再继续发送. 超时重传 发送方在等待一定时间后如果还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此时发送方将认定分组没有 ... 
- 计算机网络(9)-----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的滑动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发送方A和接收方B在TCP三次握手的前两次握手时协商好了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的大小,发送方A根据B发送来的确认连接报文中标明 ... 
-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1.概述 为方便描述可靠传输原理,假定数据传输只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即A发送数据,B给出确认 2.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TCP的滑动窗口是以字节为单位的.为了 ... 
- TC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TCP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一.停止等待协议 1.1.简介 在发送完一个分组后,必须暂时保留已发送的分组的副本. 分组和确认分组都必须进行编号. 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应当比数据在分组传输的平均往返时间更 ... 
-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之TCP可靠传输
		文章转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14604/article/details/105524592 学习课程:<2019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 学习目的 ... 
随机推荐
- SaltStack事件驱动 – event reactor
			Event是SaltStack里面的对每个事件的一个记录,它相比job更加底层,Event能记录更加详细的SaltStack事件,比如Minion服务启动后请求Master签发证书或者证书校验的过程, ... 
- rsync实战(二)
			加两个需求:1.增加一个模块2.每个模块不同的用户名 步骤: .修改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 [backup] comment = commit path = /backup auth ... 
- windows远程无法粘贴复制
			解决办法: 1. 打开电脑的任务管理器,找到 rdpclip.exe 进程,如果能找到进程,就右键结束进程,如果没有,那就正好,不用结束了,说明没启动,正常来说,都会存在的,但是在我的win10就开 ... 
- 牛客-牛牛的Link Power II
			题目传送门 sol:可以用线段树来维护,线段树的节点除了标配的$l$和$r$同时记录该区间$link$的个数记为$cnt$,该区间$link$点的和记为$sum$,该区间题目中所谓的能量记为$dis$ ... 
- mybatis: Invalid bound statement (not found)即使调试源码也很难注意的坑
			需要改成 注意: 这个是不能一次性建立多级目录的 这个才是ok的 
- Linux_拷贝,剪切,删除和创建文件
			cp 你要拷贝的文件 + 目录/带路径的文件名(在拷贝的同时,让这个文件重新命名) cp /tep/dir01 ~ 代表将dir01拷贝到当前用户的家目录中 cp /tep/dir02 ~/di ... 
- linux 上安装 keepalive
			1.keepalive 单机安装 1.1 安装环境 yum -y install kernel-devel* openssl-* popt-devel lrzsz openssh-clients li ... 
- vue2.0学习之基础内容
			import BScroll from 'better-scroll'; import star from '../star/star.vue'; import split from '../spli ... 
- 从二叉搜索树到AVL树再到红黑树 B树
			这几种树都属于数据结构中较为复杂的,在平时面试中,经常会问理解用法,但一般不会问具体的实现,所以今天来梳理一下这几种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感谢知乎用户@Cailiang,这篇文章参考了他的专栏. 二叉查 ... 
- spring cache问题记录
			1.是否可以设置过期时间 timeout ttl 对于单个key设置过期时间 需要自定义CacheManager, 见3中的问题 spring boot 1版本可以重写RedisCacheMan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