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s://blog.csdn.net/mary19920410/article/details/58030147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

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报中的源IP与目的IP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

2、序号和确认号:是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一个序号。e.g.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的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位为0。

3、数据偏移/首部长度:4bits。由于首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因此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字段则长度为20字节,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为10进制为15,15*32/8
= 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首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首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

4、保留:为将来定义新的用途保留,现在一般置0。

5、控制位:URG  ACK  PSH  RST  SYN  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表示一个控制功能。

1)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

2)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3)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

4)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

5)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

6)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6、窗口: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受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时一个16bit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

7、校验和:奇偶校验,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8、紧急指针: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9、选项和填充: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受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字段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的整数倍。

10、数据部分: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参考文献: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366978-id-3282793.html

http://blog.csdn.net/ningxuezhu/article/details/39892091/

http://blog.csdn.net/a19881029/article/details/29557837

http://www.cnblogs.com/xinyuyuanm/archive/2013/04/17/3026279.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18/10/3405077_254718387.shtml

from:https://www.cnblogs.com/Chilam007/p/6973990.html

结合抓包数据分析TCP三次握手过程

  1、首先要清楚TCP三次握手过程,如图5所示:

图5(TCP三次握手过程)

百度百科解释TCP三次握手过程如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 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即是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 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2、要清楚TCP包中的具体内容如图6所示:(TCP包的具体内容图来源于博客:http://www.cnblogs.com/TankXiao/archive/2012/10/10/2711777.html)

图6(TCP包的具体内容)

  3、下面用实例讲下wireshark中的tcp三次握手过程:

  1)打开wireshark后,在浏览器输入访问地址:http://www.cnblogs.com/Chilam007/,wireshark自动捕获数据包,然后过滤自己需要分析的数据,这里是过滤与主机通信的记录,

过滤规则为:ip.addr == 116.211.169.93  ,过滤后的数据如图7所示

图7(过滤后的数据包显示,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数据包是重复的)

  • 574帧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TCP请求建立连接。标识为SYN。

  • 619帧是服务器得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回应确认包的过程。标识为SYN,ACK。
  • 620帧是客户端回应服务器发送确认包的过程,将于服务器建立连接。标识为ACK。

  • 663帧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内容的过程。标识为GET。

  • 667帧是服务器响应客户端请求的过程,收到请求。标识为ACK。

  • 674帧是服务器向客户端回应内容的过程。

  2)TCP三次握手分析:

 第一次握手数据包,客户端发送一个TCP,标志位为SYN,序列号为0, 代表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如图8所示

图8(第一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的数据包,服务器发回确认包, 标志位为 SYN,ACK. 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设置为客户的I S N加1以.即0+1=1,如图9所示

图9(第二次握手)

 第三次握手的数据包,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 SYN标志位为0,ACK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ACK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放写ISN的+1,如图10所示

图10(第三次握手)

以上就是 wireshark中的tcp三次握手过程。

TCP报文格式和三次握手——三次握手三个tcp包(header+data),此外,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ttp请求报文格式(请求行、请求头、空行 和 请求包体)和响应报文格式(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 和 响应包体)

    转载 出处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是应用层协议.HTTP 是一种请求/响应式的协议,即一个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 ...

  2. 关于跨进程使用回调函数的研究:以跨进程获取Richedit中RTF流为例(在Delphi 初始化每一个TWinControl 对象时,将会在窗体 的属性(PropData)中加入一些标志,DLL的HInstance的值与HOST 进程的HInstance并不一致)

    建议先参考我上次写的博文跨进程获取Richedit中Text: 获得QQ聊天输入框中的内容 拿到这个问题,我习惯性地会从VCL内核开始分析.找到TRichEdit声明的单元,分析TRichEdit保存 ...

  3. PE代码段中的数据

    PE代码段中可能包含一些数据,比如 optional header中的data directory会索引到一些数据,比如import/export table等等: 还有一些jump table/sw ...

  4. IP数据报、TCP报文、UDP报文格式

    总是记不得TCP/IP协议的各个协议格式,特在此做个记录,好方便回顾. 信息来自众多网络大神们的总结,我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所得. ================================== ...

  5. TCP/IP报文格式

    1.TCP首部格式 1.1 格式各字段含义 源端口号( 16 位):它(连同源主机 IP 地址)标识源主机的一个应用进程. 目的端口号( 16 位):它(连同目的主机 IP 地址)标识目的主机的一个应 ...

  6. TCP报文格式详解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 ...

  7. UDP与TCP报文格式,字段意义

    UDP报文 1.UDP有两个字段:数据字段和首部字段. 首部字段 首部字段很简单,只有8个字节,由4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的长度都是两个字节.   1)源端口:源端口号.在需要对方回信时选用.不需要时可 ...

  8. 【转】TCP报文格式定义详解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 ...

  9. TCP报头格式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 TCP报头中的源端口 ...

随机推荐

  1. Ubuntu下MySQL主从同步配置

    一.在两台Linux机器上安装MySQL 二.Master主服务器配置(192.168.1.3) 1.编辑my.cnf编(命令查找文件位置:find / -name my.cnf) vi /etc/m ...

  2. TA-Lib中文文档(二):talib安装

    安装 使用pip安装 PyPI: $ pip install TA-Lib Or checkout the sources and run setup.py yourself: $ python se ...

  3. Sum It Up---poj1564(dfs)

    题目链接:http://poj.org/problem?id=1564 给出m个数,求出和为n的组合方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简单的dfs但是看了代码才会: #include <cstdi ...

  4. 剑指offer总结

    1.实现Singleton模式 2.二维数组中的查找:每行从左到右递增,每列从上到下递增,输入一个数,判断数组中是否存在该数 1 2  8 9  2 4  9 12 4 7 10 13  6 8 11 ...

  5. mysql 数据操作 单表查询 where约束 between and or

    WHERE约束 where字句中可以使用: 比较运算符:>< >=  <=  != between 80 and 100 值在80到100之间   >=80  <= ...

  6. 优雅的使用Laravel之phpstorm配置

    优雅的使用Laravel之phpstorm配置 先打开一个Laravel 项目,然后在project tool 窗口选择根节点.然后右键->Composer | Init composer . ...

  7. [py]python中__new__作用

    元类metaclass 使劲搞,但是没搞清楚__new__的作用 了解Python元类 Python进阶:一步步理解Python中的元类metaclass Python中的__new__和__init ...

  8. h5前端项目常见问题汇总

    原文作者:FrontEndZQ 原文链接:https://github.com/FrontEndZQ/HTML5-FAQ H5项目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Meta基础知识: H5页面窗口自动调整到设备宽度 ...

  9. .NET 海量数据处理,并处理事务问题

    1.下面是一个C#的控制台以代码来说明处理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conne ...

  10. Centos 7 无法上网的解决办法

      首先,鼠标右击桌面,点击“在终端中打开”.   然后如下图所示,输入:su,按回车后输入自己的root密码:注意,输密码的时候密码区域并不显示任何东西哦,自己输错了就多按几次backspace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