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背景

最近公司在做消息推送,那么自然就会产生很多接口,测试的过程中需要调用接口,我就突然觉得是不是可以自己写一个测试框架?

说干就干,由于现有的接口测试工具Jmeter、SoupUI等学习周期有点长,干脆自己写一个吧,不求人,所有功能自己都能一清二楚。

当然,写工具造轮子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现成成熟的工具肯定比我们自己的写的好用。

开发环境

-------------------------------------------------------------

操作系统:

Python版本:

IDE:

-------------------------------------------------------------

分析

接口是基于HTTP协议的,那么说白了,就是发起HTTP请求就行了,对于Python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直接使用requests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任务。

架构

整个框架是比较小的,涉及的东西也比较少,只要分清楚几个模块的功能就行了。

上面是一个接口测试的完整流程。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来就行了,并不是很难。

数据源

数据源我使用的是JSON来保存,当然,比较广泛的是使用Excel来保存,用JSON来保存是因为JSON用起来比较方便,懒得去读取Excel了,Python对JSON的支持是非常友好的。当然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TestId": "testcase004",
  "Method": "post",
  "Title": "单独推送消息",
  "Desc": "单独推送消息",
  "Url": "http://xxx.xxx.xxx.xx",
  "InputArg": {
   "action": "44803",
   "account": "1865998xxxx",
   "uniqueid": "00D7C889-06A0-426E-BAB1-5741A1192038",
   "title": "测试测试",
   "summary": "豆豆豆",
   "message": "12345",
   "msgtype": "25",
   "menuid": "203"
  },
  "Result": {
   "errorno": "0"
  }
 }

示例如上面代码所示,可以根据个人的业务需要进行调整。

发送请求

发送请求就很简单了,用requests模块,然后从JSON中读取发送的参数,post、get或者其他。由于要生成测试报告,那么发送的数据需要做一下记录,我选择用txt文本来作为记录的容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 = file("case.json")
testData = json.load(f)
f.close()
 
 
def sendData(testData, num):
  payload = {}
  # 从json中获取发送参数
  for x in testData[num]['InputArg'].items():
    payload[x[0]] = x[1]
  with open('leftside.txt', 'a+') as f:
    f.write(testData[num]['TestId'])
    f.write('-')
    f.write(testData[num]['Title'])
    f.write('\n')
 
  # 发送请求
  data = requests.get(testData[num]['Url'], params=payload)
  r = data.json()

接受返回

由于我们是需要生成测试报告的,那么返回的数据我们先需要进行一次存储,可以选择用数据库存储,但是我觉得数据库存储太麻烦了,只要用txt文本作为存储容器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with open('rightside.txt', 'a+') as rs:
    rs.write('发送数据')
    rs.write('|')
    rs.write('标题:'+testData[num]['Title'])
    rs.write('|')
    rs.write('发送方式:'+testData[num]['Method'])
    rs.write('|')
    rs.write('案例描述:'+testData[num]['Desc'])
    rs.write('|')
    rs.write('发送地址:'+testData[num]['Url'])
    rs.write('|')
    rs.write('发送参数:'+str(payload).decode("unicode-escape").encode("utf-8").replace("u\'","\'"))
    rs.write('|')
    rs.write(testData[num]['TestId'])
    rs.write('\n')

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我使用的是全等于判定。因为我们的接口只需要这样处理就行了,如果有需要,可以写成正则判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with open('result.txt', 'a+') as rst:
    rst.write('返回数据')
    rst.write('|')
    for x, y in r.items():
      rst.write(' : '.join([x, y]))
      rst.write('|')
    # 写测试结果
    try:
      if cmp(r, testData[num]['Result']) == 0:
        rst.write('pass')
      else:
        rst.write('fail')
    except Exception:
      rst.write('no except result')
    rst.write('\n')

我这里结果有3种,成功、失败或者没结果。结果的设置就看自己的定义了。

生成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一个重头戏,由于我发送数据、返回数据和结果都是用txt文本存储,那么每次使用a+模式新增,会让结果越来越多,而且检查起来非常蛋疼。

我的处理方式是每次测试完毕之后,用Python读取txt文本中的数据,然后使用Django动态生成一个结果,然后再使用requests抓取这个网页,保存在Report文件夹中。

网页报告

Django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博客中已经有一整个系列文章了。我们需要在views文件中打开之前记录的3个txt文件,然后做一些数据处理,返回给前端,前端用Bootstrap来渲染,就能生成一个比较漂亮的测试报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def index(request):
  rightside = []
  result = []
  rst_data = []
  leftside = []
  passed = 0
  fail = 0
  noresult = 0
  with open(os.getcwd() + '/PortTest/leftside.txt') as ls:
    for x in ls.readlines():
      lf_data = {
        'code': x.strip().split('-')[0],
        'title': x.strip().split('-')[1]
      }
      leftside.append(lf_data)
 
  with open(os.getcwd() + '/PortTest/rightside.txt') as rs:
    for x in rs.readlines():
      row = x.strip().split('|')
      rs_data = {
        "fssj": row[0],
        "csbt": row[1],
        "fsfs": row[2],
        "alms": row[3],
        "fsdz": row[4],
        "fscs": row[5],
        'testid': row[6]
      }
      rightside.append(rs_data)
 
  with open(os.getcwd() + '/PortTest/result.txt') as rst:
    for x in rst.readlines():
      row = x.strip().split('|')
      if row[len(row)-1] == 'fail':
        fail += 1
      elif row[len(row)-1] == 'pass':
        passed += 1
      elif row[len(row)-1] == 'no except result':
        noresult += 1
 
      rs_data = []
      for y in row:
        rs_data.append(y)
      result.append(rs_data)
  for a, b in zip(rightside, result):
    data = {
      "sendData": a,
      "dealData": b,
      "result": b[len(b)-1]
    }
    rst_data.append(data)
  return render(request, 'PortTest/index.html', {"leftside": leftside,
                          "rst_data": rst_data,
                          "pass": passed,
                          "fail": fail,
                          "noresult": noresult})

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字符串分割等等。这里的数据处理为了方便,在获取数据存储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存储,views的方法就很容易做处理。

测试报告效果图

最后

用Python写一个工具很容易,主要还是要能更方便地满足实际工作中的使用需要为目的。如果要做完整的接口测试,还是尽量使用已经成熟的工具。

PS:简单的造轮子也是学习原理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ranxf/p/6937008.html

【转】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

    文章来源:http://www.jb51.net/article/96481.htm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

  2.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三)接口测试的框架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三)接口测试的框架 其实我这里用到的是unittest单元测试框架,,这个框架好就好在比较清楚,,setup terdown都可以处理一些初始化及完成后的工作 主要 ...

  3.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二)配置一些参数及文件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二)配置一些参数及文件 我这里需要基于我的项目配置的主要是登陆参数.以及baseURL ,把这些放在单独的文件里  毕竟导入的时候方便了一些 首先是url 图略 建 ...

  4.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一)连接数据库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设计(一)连接数据库 首先是连接数据库的操作,最好是单独写在一个模块里, 然后便于方便的调用,基于把connection连接放在__init__()方法里 然后分别定义D ...

  5. 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

    分析 接口是基于HTTP协议的,那么说白了,就是发起HTTP请求就行了,对于Python来说比较简单.直接使用requests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任务. 架构 整个框架是比较小的,涉及的东西也比较少,只 ...

  6. [转]基于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

    http://blog.csdn.net/wyb199026/article/details/51485322 背景 最近公司在做消息推送,那么自然就会产生很多接口,测试的过程中需要调用接口,我就突然 ...

  7. 基于 python 的接口测试框架

    项目背景 公司内部的软件采用B/S架构,管理实验室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分析统计.大部分是数据的增删改查,由于还在开发阶段,所以UI界面的变化非常快,之前尝试过用python+selenium进行UI ...

  8. 基于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数据与代码分离(进阶篇)附源码

    引言 在上一篇<基于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初级篇)附源码>讲过了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搭建,最核心的模块功能就是测试数据库初始化,再来看看之前的框架结构: 可以看出testcase ...

  9. 基于LoadRunner构建接口测试框架

    基于LoadRunner构建接口测试框架 http://www.docin.com/p-775544153.html

随机推荐

  1. 查找->静态查找表->次优查找(静态树表)

    文字描算 之前分析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的算法性能都是在“等概率”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如果有序表中各记录的查找概率不等呢?换句话说,概率不等的情况下,描述查找过程的判定树为何类二叉树,其查找性能最佳? 如 ...

  2. 树和二叉树->存储结构

    文字描述 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存储完全二叉树上的结点元素. 这种顺序存储只适用于完全二叉树.因为,在最坏情况下,一个深度为k且只有k个结点的单支树却需要长度 ...

  3. LeetCode 463 Island Perimeter 解题报告

    题目要求 You are given a map in form of a two-dimensional integer grid where 1 represents land and 0 rep ...

  4. 【PyQt5-Qt Designer】猜数字(小项目)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8287825 https://www.cnblogs.com/hhh5460/p/5174266.html 最终效果: 本次练习涉及 ...

  5. javascript 实例 静态 公共 私有

    传统 javascript 的原型对象 和 ts的类 对比 传统原型队形说明: //对象构造函数 function Atest(name) { //私有属性,只能在对象构造函数内部使用 var cla ...

  6. ReentrantLock可重入锁的原理及使用场景

    摘要 从使用场景的角度出发来介绍对ReentrantLock的使用,相对来说容易理解一些. 场景1:如果已加锁,则不再重复加锁 a.忽略重复加锁.b.用在界面交互时点击执行较长时间请求操作时,防止多次 ...

  7. gitlab:开发+测试+发布的全流程图

  8. git出现warning: LF will be replaced by CRLF的解决方法

    今天ytkah用git上传文件的时候出现了warning: LF will be replaced by CRLF的错误,具体信息如下,这是因为跨平台开发下产生的.由于编辑器的不同或者Windows程 ...

  9. docker+jenkins的构建历史记录(Build History)时间不正确

    1.分别查看宿主机时间和容器时间 宿主机时间 root@fcaad17f146a:/# date Fri Jan :: CST 容器时间 [root@ ~]# docker exec -ti 8798 ...

  10. CA证书和TLS介绍

    数字签名 用自己的私钥给数据加密就叫数字签名 公钥传输威胁 在A和B的通信中,C可以把自己的公钥发给A,让A把C的公钥当成B的公钥,这样的话.B拿到加密数据反而无法解密,而C却可以解密出数据.从而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