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分析了ArrayList的底层实现,知道了ArrayList底层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因此具有查找修改快而插入删除慢的特点。本篇介绍的LinkedList是List接口的另一种实现,它的底层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因此它具有插入删除快而查找修改慢的特点,此外,通过对双向链表的操作还可以实现队列和栈的功能。LinkedList的底层结构如下图所示。

F表示头结点引用,L表示尾结点引用,链表的每个结点都有三个元素,分别是前继结点引用(P),结点元素的值(E),后继结点的引用(N)。结点由内部类Node表示,我们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结点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元素
Node<E> next; //下一个节点
Node<E> prev; //上一个节点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Node这个内部类其实很简单,只有三个成员变量和一个构造器,item表示结点的值,next为下一个结点的引用,prev为上一个结点的引用,通过构造器传入这三个值。接下来再看看LinkedList的成员变量和构造器。

 //集合元素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0; //头结点引用
transient Node<E> first; //尾节点引用
transient Node<E> last; //无参构造器
public LinkedList() {} //传入外部集合的构造器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LinkedList持有头结点的引用和尾结点的引用,它有两个构造器,一个是无参构造器,一个是传入外部集合的构造器。与ArrayList不同的是LinkedList没有指定初始大小的构造器。看看它的增删改查方法。

 //增(添加)
public boolean add(E e) {
//在链表尾部添加
linkLast(e);
return true;
} //增(插入)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在链表尾部添加
linkLast(element);
} else {
//在链表中部插入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 //删(给定下标)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检查下标是否合法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删(给定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遍历链表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找到了就删除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改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检查下标是否合法
checkElementIndex(index);
//获取指定下标的结点引用
Node<E> x = node(index);
//获取指定下标结点的值
E oldVal = x.item;
//将结点元素设置为新的值
x.item = element;
//返回之前的值
return oldVal;
} //查
public E get(int index) {
//检查下标是否合法
checkElementIndex(index);
//返回指定下标的结点的值
return node(index).item;
}

LinkedList的添加元素的方法主要是调用linkLast和linkBefore两个方法,linkLast方法是在链表后面链接一个元素,linkBefore方法是在链表中间插入一个元素。LinkedList的删除方法通过调用unlink方法将某个元素从链表中移除。下面我们看看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核心代码。

 //链接到指定结点之前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获取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引用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创建新结点, 新结点的上一个结点引用指向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
//新结点的下一个结点的引用指向给定的结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将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引用指向新结点
succ.prev = newNode;
//如果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为空, 表明给定结点为头结点
if (pred == null) {
//将头结点引用指向新结点
first = newNode;
} else {
//否则, 将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的下一个结点引用指向新结点
pred.next = newNode;
}
//集合元素个数加一
size++;
//修改次数加一
modCount++;
} //卸载指定结点
E unlink(Node<E> x) {
//获取给定结点的元素
final E element = x.item;
//获取给定结点的下一个结点的引用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获取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的引用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如果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为空, 说明给定结点为头结点
if (prev == null) {
//将头结点引用指向给定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first = next;
} else {
//将上一个结点的后继结点引用指向给定结点的后继结点
prev.next = next;
//将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置空
x.prev = null;
} //如果给定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为空, 说明给定结点为尾结点
if (next == null) {
//将尾结点引用指向给定结点的上一个结点
last = prev;
} else {
//将下一个结点的前继结点引用指向给定结点的前继结点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将给定结点的元素置空
x.item = null;
//集合元素个数减一
size--;
//修改次数加一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linkBefore和unlink是具有代表性的链接结点和卸载结点的操作,其他的链接和卸载两端结点的方法与此类似,所以我们重点介绍linkBefore和unlink方法。
linkBefore方法的过程图:
unlink方法的过程图:
 

通过上面图示看到对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而对链表的查找和修改操作都需要遍历链表进行元素的定位,这两个操作都是调用的node(int index)方法定位元素,看看它是怎样通过下标来定位元素的。

 //根据指定位置获取结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如果下标在链表前半部分, 就从头开始查起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x = x.next;
}
return x;
} else {
//如果下标在链表后半部分, 就从尾开始查起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
x = x.prev;
}
return x;
}
}
通过下标定位时先判断是在链表的上半部分还是下半部分,如果是在上半部分就从头开始找起,如果是下半部分就从尾开始找起,因此通过下标的查找和修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O(n/2)。通过对双向链表的操作还可以实现单项队列,双向队列和栈的功能。
单向队列操作:
 //获取头结点
public E peek() {
final Node<E> f = first;
return (f == null) ? null : f.item;
} //获取头结点
public E element() {
return getFirst();
} //弹出头结点
public E poll() {
final Node<E> f = first;
return (f == null) ? null : unlinkFirst(f);
} //移除头结点
public E remove() {
return removeFirst();
} //在队列尾部添加结点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return add(e);
}

双向队列操作:

 //在头部添加
public boolean offerFirst(E e) {
addFirst(e);
return true;
} //在尾部添加
public boolean offerLast(E e) {
addLast(e);
return true;
} //获取头结点
public E peekFirst() {
final Node<E> f = first;
return (f == null) ? null : f.item;
} //获取尾结点
public E peekLast() {
final Node<E> l = last;
return (l == null) ? null : l.item;
}

栈操作:

 //入栈
public void push(E e) {
addFirst(e);
} //出栈
public E pop() {
return removeFirst();
}
不管是单向队列还是双向队列还是栈,其实都是对链表的头结点和尾结点进行操作,它们的实现都是基于addFirst(),addLast(),removeFirst(),removeLast()这四个方法,它们的操作和linkBefore()和unlink()类似,只不过一个是对链表两端操作,一个是对链表中间操作。可以说这四个方法都是linkBefore()和unlink()方法的特殊情况,因此不难理解它们的内部实现,在此不多做介绍。到这里,我们对LinkedList的分析也即将结束,对全文中的重点做个总结:
1. LinkedList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不论是增删改查方法还是队列和栈的实现,都可通过操作结点实现
2. LinkedList无需提前指定容量,因为基于链表操作,集合的容量随着元素的加入自动增加
3. LinkedList删除元素后集合占用的内存自动缩小,无需像ArrayList一样调用trimToSize()方法
4. LinkedList的所有方法没有进行同步,因此它也不是线程安全的,应该避免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
5. 以上分析基于JDK1.7,其他版本会有些出入,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Java集合系列[2]----LinkedList源码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集合系列之LinkedList源码分析

    java集合系列之LinkedList源码分析 LinkedList数据结构简介 LinkedList底层是通过双端双向链表实现的,其基本数据结构如下,每一个节点类为Node对象,每个Node节点包含 ...

  2. Java集合系列[4]----LinkedHashMap源码分析

    这篇文章我们开始分析LinkedHashMap的源码,LinkedHashMap继承了HashMap,也就是说LinkedHashMap是在HashMap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因此在看LinkedHas ...

  3. java集合系列之ArrayList源码分析

    java集合系列之ArrayList源码分析(基于jdk1.8) ArrayList简介 ArrayList时List接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子类,它的底层是通过动态数组实现的,因此它具备查询速度快, ...

  4. Java集合系列:-----------03ArrayList源码分析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Collection的架构.这一章开始,我们对Collection的具体实现类进行讲解:首先,讲解List,而List中ArrayList又最为常用.因此,本章我们讲解ArrayLi ...

  5. Java集合系列[3]----HashMap源码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ArrayList和LinkedList这两个集合,我们知道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的,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劣势,例如ArrayList在 ...

  6. Java集合系列[1]----ArrayList源码分析

    本篇分析ArrayList的源码,在分析之前先跟大家谈一谈数组.数组可能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是在内存中划分出一块连续的地址空间用来进行元素的存储,由于它直接操作内存,所以数组的性能要比集 ...

  7. java多线程系列(九)---ArrayBlockingQueue源码分析

    java多线程系列(九)---ArrayBlockingQueue源码分析 目录 认识cpu.核心与线程 java多线程系列(一)之java多线程技能 java多线程系列(二)之对象变量的并发访问 j ...

  8. Java并发系列[2]----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源码分析之独占模式

    在上一篇<Java并发系列[1]----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源码分析之概要分析>中我们介绍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基本的一些概 ...

  9. Java并发系列[3]----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源码分析之共享模式

    通过上一篇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独占模式获取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不响应线程中断获取,响应线程中断获取,设置超时时间获取.在共享模式下获取锁的方式也是这三种,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我们搞清楚了一种就能很快 ...

随机推荐

  1. 基于Gulp + Browserify构建es6环境下的自动化前端项目

    随着React.Angular2.Redux等前沿的前端框架越来越流行,使用webpack.gulp等工具构建前端自动化项目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鉴于目前业界普遍更流行使用webpack来构建es6( ...

  2. wget 下载百度网盘文件

    上传文件到服务器,有许多种方法,罗列一下我用过的 xftps之类的工具 rz tz命令 git 上传到码云 通过wget方式,上传文件到百度网盘,七牛云等只要支持wget方式下载即可 下面介绍一下怎么 ...

  3. js复制链接

    需求:js复制一个并非当前页面的链接 实现: html <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btn_copyurl">复制课程链接</b ...

  4. Mybatis中的模糊查询

    今天下午做的一个功能,要用到模糊查询,字段是description,刚开始我的写法用的是sql中的模糊查询语句, 但是这个有问题,只有将字段的全部值传入其中,才能查询,所以不是迷糊查询. 后来经过搜索 ...

  5. 小白的Python之路 day2 列表、元组操作

    1. 列表.元组操作 列表是我们最以后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对数据实现最方便的存储.修改等操作 定义列表 1 names = ['Tom','Jack','Qian'] 通过下标访问列表中 ...

  6. OC学习13——Foundation框架中的集合

    OC集合类是一些非常有用的工具类,它可以用于存储多个数量不等的对象,并可以实现常用的数据结构(栈.队列等),此外,OC集合还可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关联数组.OC的集合大致可以分为:NSArray.N ...

  7. HTML的三种布局:DIV+CSS、FLEX、GRID

    Div+css布局 也就是盒子模型,有W3C盒子模型,IE盒子模型.盒子模型由四部分组成margin.border.padding.content. 怎么区别这两种模型呢,区别在于w3c中的width ...

  8. MySQL in or效率对比

    本文同时发表在https://github.com/zhangyachen/zhangyachen.github.io/issues/60 考虑如下两个sql: select * from table ...

  9. Xamarin Android Fragment的两种加载方式

    android Fragment的重点: 3.0版本后引入,即minSdk要大于11 Fragment需要嵌套在Activity中使用,当然也可以嵌套到另外一个Fragment中,但这个被嵌套的Fra ...

  10. 豹哥嵌入式讲堂:ARM开发中有用的文件(1)- source文件

    大家好,我是豹哥,猎豹的豹,犀利哥的哥.今天豹哥给大家讲的是嵌入式开发里的source文件种类. 众所周知,嵌入式开发属于偏底层的开发,主要编程语言是C和汇编.所以本文要讲的source文件主要指的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