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博客园 个人

参考:Service | Kubernetes、《Kubernetes进阶实战》

有了 Workload,我们可以方便地管理多实例的应用,但是要想能够方便地访问应用,我们还需要一个类似于 负载均衡 的资源来分发请求,在 kubernetes 中,有两个资源负责这个功能,分别是 Service 以及 Ingress。其中 Service 主要负责集群内部的访问,而 Ingress 主要负责来自集群外部的访问。

Kubernetes Service从逻辑上代表了一组Pod(通常称为微服务),具体是哪些Pod则是由label来挑选的(selector)。Service有自己的IP,而且这个IP是不变的。客户端只需要访问Service的IP,Kubernetes则负责建立和维护Service与Pod的映射关系。无论后端Pod如何变化,对客户端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Service没有变。

举个例子,考虑一个图片处理后端,它运行了 3 个副本。这些副本是可互换的 —— 前端不需要关心它们调用了哪个后端副本。 然而组成这一组后端程序的 Pod 实际上可能会发生变化, 前端客户端不应该也没必要知道,而且也不需要跟踪这一组后端的状态。

Service 定义的抽象能够解耦这种关联。

Service类型

Service有4种类型:

  • ClusterIP:通过集群的内部 IP 暴露服务,选择该值时服务只能够在集群内部访问。 这也是默认的 ServiceType
  • NodePort:通过每个节点上的 IP 和静态端口(NodePort)暴露服务。 NodePort 服务会路由到自动创建的 ClusterIP 服务。 通过请求 <节点 IP>:<节点端口>,你可以从集群的外部访问一个 NodePort 服务。
  • LoadBalancer:使用云提供商的负载均衡器向外部暴露服务。 外部负载均衡器可以将流量路由到自动创建的 NodePort 服务和 ClusterIP 服务上。
  • ExternalName:通过返回 CNAME 和对应值,可以将服务映射到 externalName 字段的内容(例如,foo.bar.example.com)。 无需创建任何类型代理。

总体来说,若需要将Service资源发布至集群外部,应该将其配置为NodePort或Load-Balancer类型,而若要把外部的服务发布于集群内部供Pod对象使用,则需要定义一个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资源,只是这种类型的实现要依赖于v1.7及更高版本的Kubernetes。

Tips:Service的默认协议是 TCP。

代理模式(proxy mode)

代理模式分为3种:userspace、iptables和ipvs。

userspace代理模式

此处的userspace是指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空间。在这种模型中,kube-proxy负责跟踪API Server上Service和Endpoints对象的变动(创建或移除),并据此调整Service资源的定义。

对于每个Service对象,它会随机打开一个本地端口(运行于用户空间的kube-proxy进程负责监听),任何到达此代理端口的连接请求都将被代理至当前Service资源后端的各Pod对象,至于哪个Pod对象会被选中则取决于当前Service资源的调度方式,默认调度算法是轮询(round-robin)

另外,此类Service对象还会创建iptables规则以捕获任何到达ClusterIP和端口的流量。在Kubernetes 1.1版本之前,userspace是默认的代理模型。

iptables代理模式

创建Service对象的操作会触发集群中的每个kube-proxy并将其转换为定义在所属节点上的iptables规则,用于转发工作接口接收到的、与此Service资源ClusterIP和端口相关的流量。客户端发来请求将直接由相关的iptables规则进行目标地址转换(DNAT)后根据算法调度并转发至集群内的Pod对象之上,而无须再经由kube-proxy进程进行处理,因而称为iptables代理模式。

使用 iptables 处理流量具有较低的系统开销,因为流量由 Linux netfilter 处理, 而无需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切换。 这种方法也可能更可靠。但是性能一般,而且受规模影响较大,仅适用于少量Service规模的集群。

对于每个Endpoints对象,Service资源会为其创建iptables规则并指向其iptables地址和端口,而流量转发到多个Endpoint对象之上的默认调度机制是随机算法。iptables代理模型由Kubernetes v1.1版本引入,并于v1.2版本成为默认的类型。

ipvs代理模式

Kubernetes自v1.9版本起引入ipvs代理模式,且自v1.11版本起成为默认设置。在此种模型中,kube-proxy跟踪API Server上Service和Endpoints对象的变动,并据此来调用netlink接口创建或变更ipvs(NAT)规则。

它与iptables规则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客户端请求流量的调度功能由ipvs实现,余下的其他功能仍由iptables完成。

ipvs代理模型中Service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功能均基于内核中的ipvs规则实现。类似于iptables,ipvs也构建于内核中的netfilter之上,但它使用hash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且工作于内核空间,因此具有流量转发速度快、规则同步性能好的特性,适用于存在大量Service资源且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支持的调度算法:

  • rr:轮替(Round-Robin)
  • lc:最少链接(Least Connection),即打开链接数量最少者优先
  • dh:目标地址哈希(Destination Hashing)
  • sh:源地址哈希(Source Hashing)
  • sed:最短预期延迟(Shortest Expected Delay)
  • nq:从不排队(Never Queue)

示例

创建一个 Nginx Pod: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my-nginx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run: my-nginx
replicas: 2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run: my-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nginx
image: nginx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然后执行:

kubectl apply -f ./run-nginx.yaml

查看运行: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get pods -l run=my-nginx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READINESS GATES
my-nginx-5b56ccd65f-rnv9b 1/1 Running 0 34s 10.233.112.27 node-1 <none> <none>
my-nginx-5b56ccd65f-rx2mq 1/1 Running 0 34s 10.233.112.26 node-1 <none> <none>

检查 Pod 的 IP 地址: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get pods -l run=my-nginx -o yaml | grep ' podIP:'
podIP: 10.233.112.27
podIP: 10.233.112.26

创建service: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my-nginx
service/my-nginx exposed

这等价于使用 kubectl create -f 命令创建,对应如下的 yaml 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nginx
labels:
run: my-nginx
spec:
ports:
- port: 80
protocol: TCP
selector:
run: my-nginx

查看 Service 资源: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get svc my-nginx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my-nginx ClusterIP 10.233.22.145 <none> 80/TCP 79s

一个 Service 由一组 backend Pod 组成。这些 Pod 通过 endpoints 暴露出来。 Service Selector 将持续评估,结果被 POST 到一个名称为 my-nginx 的 Endpoint 对象上。 当 Pod 终止后,它会自动从 Endpoint 中移除,新的能够匹配上 Service Selector 的 Pod 将自动地被添加到 Endpoint 中。 检查该 Endpoint: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describe svc my-nginx
Name: my-nginx
Namespace: default
Labels: <none>
Annotations: <none>
Selector: run=my-nginx
Type: ClusterIP
IP Family Policy: SingleStack
IP Families: IPv4
IP: 10.233.22.145
IPs: 10.233.22.145
Port: <unset> 80/TCP
TargetPort: 80/TCP
Endpoints: 10.233.112.26:80,10.233.112.27:80
Session Affinity: None
Events: <none>

查看endporints:

[root@master test]# kubectl get ep my-nginx
NAME ENDPOINTS AGE
my-nginx 10.233.112.26:80,10.233.112.27:80 3m22s

任意节点测试:

# master节点
[root@master test]# curl 10.233.22.145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style>
html { color-scheme: light dark; }
body { width: 35em; margin: 0 auto;
font-family: Tahoma, Verdana, Arial, sans-serif; }
</style>
</head>
<body>
<h1>Welcome to nginx!</h1>
<p>If you see this page, the nginx web server is successfully installed and
working. Further configuration is required.</p> <p>For online documentation and support please refer to
<a href="http://nginx.org/">nginx.org</a>.<br/>
Commercial support is available at
<a href="http://nginx.com/">nginx.com</a>.</p> <p><em>Thank you for using nginx.</em></p>
</body>
</html> # worker节点
[root@node-2 ~]# curl 10.233.22.145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style>
html { color-scheme: light dark; }
body { width: 35em; margin: 0 auto;
font-family: Tahoma, Verdana, Arial, sans-serif; }
</style>
</head>
<body>
<h1>Welcome to nginx!</h1>
<p>If you see this page, the nginx web server is successfully installed and
working. Further configuration is required.</p> <p>For online documentation and support please refer to
<a href="http://nginx.org/">nginx.org</a>.<br/>
Commercial support is available at
<a href="http://nginx.com/">nginx.com</a>.</p> <p><em>Thank you for using nginx.</em></p>
</body>
</html>

Kubernetes:服务与负载均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关于Ocelot和Consul 实现GateWay(网关) 服务注册 负载均衡等方面

    Ocelot   路由  请求聚合  服务发现 认证  鉴权 限流熔断 内置负载均衡器 Consul   自动服务发现    健康检查 通过Ocelot搭建API网关   服务注册   负载均衡 1. ...

  2. .net core grpc consul 实现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负载均衡(二)

    在上一篇 .net core grpc 实现通信(一) 中,我们实现的grpc通信在.net core中的可行性,但要在微服务中真正使用,还缺少 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及负载均衡等,本篇我们将在 .net ...

  3. 搭建服务与负载均衡的客户端-Spring Cloud学习第二天(非原创)

    文章大纲 一.Eureka中的核心概念二.Spring RestTemplate详解三.代码实战服务与负载均衡的客户端四.项目源码与参考资料下载五.参考文章 一.Eureka中的核心概念 1. 服务提 ...

  4. 一起来学Spring Cloud | 第三章:服务消费者 (负载均衡Ribbon)

    一.负载均衡的简介: 负载均衡是高可用架构的一个关键组件,主要用来提高性能和可用性,通过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多服务器能够消除单个服务器的故障,减轻单个服务器的访问压力. 1.服务端负载均衡 ...

  5. .Net Core Grpc Consul 实现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负载均衡

    本文是基于..net core grpc consul 实现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负载均衡(二)的,很多内容是直接复制过来的,..net core grpc consul 实现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负载均 ...

  6. Spring Cloud微服务Ribbon负载均衡/Zuul网关使用

    客户端负载均衡,当服务节点出现问题时进行调节或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服务调度.所谓的负载均衡,就是当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调用方对服务进行 取舍的调节问题,在spring cloud中是通过Ribbon来解决 ...

  7. Nginx服务器之负载均衡策略(6种)

    一.关于Nginx的负载均衡 在服务器集群中,Nginx起到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角色(即反向代理),为了避免单独一个服务器压力过大,将来自用户的请求转发给不同的服务器.详情请查看我的另一篇博客. 二.Ng ...

  8. .net core Ocelot Consul 实现API网关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负载均衡

    大神张善友 分享过一篇 <.NET Core 在腾讯财付通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实践>里面就是用.net core 和 Ocelot搭建的可扩展的高性能Api网关. Ocelot(http:// ...

  9. 使用nginx 做kbmmw REST 服务的负载均衡

    我们一般在云上部署REST服务.既想利用kbmmw 的方便性,又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 想通过负载均衡保证服务器的健壮性.下面我们使用ubuntu+nginx 来实现以下kbmmw rest 服务器 ...

随机推荐

  1. Android--控件的滑动事件

    感谢大佬:https://www.cnblogs.com/zkb-0928/p/3768209.html 感谢大佬:https://blog.csdn.net/sweiqin/article/deta ...

  2. java代码注意点总结(持续更新)

    1. if(username.equals("zxx")){} 这样写的话,如果username是null, 则会报NullPointerException,所以先要判断usern ...

  3. PHP中的单引号跟双引号的区别

    不同点: 单引号只能解析转义字符"'"和"\",其他的原样输出.

  4. 【HDU6687】Rikka with Stable Marriage(Trie树 贪心)

    题目链接 大意 给定\(A,B\)两个数组,让他们进行匹配. 我们称\(A_i\)与\(B_j\)的匹配是稳定的,当且仅当目前所剩元素不存在\(A_x\)或\(B_y\)使得 \(A_i\oplus ...

  5. Typora如何上传图片到gitee

    Typora是一款非常好用的Markdown文本编辑器,深受广大程序员的青睐,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当我们插入图片的时候,其实是默认放在一个相对路径文件夹下的,这就导致,一旦我们移动文件,或者发送给别人, ...

  6. 通过loganalyzer展示数据库中的日志

    一.安装mysql # yum -y install mariadb-server # systemctl enable --now mariadb && systemctl stat ...

  7. 帆软报表(finereport)单元格函数,OP参数

    单元格模型:单元格数据和引用:数据类型.实际值与显示值.单元格支持的操作单元格样式:行高列宽.隐藏行列.自动换行.上下标.文字竖排.大文本字段分页时断开.标识说明.格式刷单元格Web属性:web显示. ...

  8. PCI Verilog IP

    1      PCI IP设计 虽然PCI已经逐渐淘汰,但是还是有不少应用需要这样的接口通讯. 设计目的是为了提供基于源码的PCI IP,这样硬件就不必受限于某一个FPGA型号,也方便ASIC迁移.由 ...

  9. 基于GDAL库海洋表温日平均计算工具设计与实现 C++版

    技术背景 在对物理海洋数据处理过程中,表层温度是众多要素中的一种,本文书要是针对海洋表温数据批量日平均处理的一个工具设计.首先要在对当前的SST数据文件作一下简要的说明,SST全称为sea surfe ...

  10. 生产环境搭建高可用Harbor(包括恢复演练实操)

    生产环境搭建高可用Harbor(包括恢复演练实操) 前言 因资源成本问题,本Harbor高可用架构为最小开销方案,如果资源充足,可以将PG.Redis全部使用使用云厂商集群模式. 同时为了配置简单,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