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SQL查询,从而解决实际业务中80%SQL查询问题。

本文主要框架如下:

  • 上篇:介绍SQL的语法顺序和执行顺序
  • 中篇:介绍条件子句、分组查询和排序的细节
  • 下篇:表的连接和其他常用关键字

希望学完这三篇后能助你系统地入门SQL

快速上手SQL的常用语法

1. 通过单表查询逐步理解SQL语法

学生表student结构:

先看一个查询例子:

查询表中所有学号小于8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id, sname # 需要查询出来的字段
from student # 从哪张表中取数
where ssex = '男' and sid < 8 # 设置查询的条件, 两个条件用and(和)/or(或)连接

暂时我们没有对字段做处理,如果你需要对选择出来的结果进行处理,需要使用函数和order by,再看一个例子:

查询每个男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并按照学号降序排列

select
sid, sname
, (curdate())-year(sage) as age #当前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得到年龄
from student
where ssex = '男'
order by sid desc # order by表示按照字段排序, desc表示降序

其他常用的函数和where条件:

查询学号非空,姓“张”的学生,按照sid升序并取前三条

select
sid,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张%' # 通过like和通配符%进行模糊匹配
and sid is not null # 学号非空
order by sid
limit 3 # 只取前三条

2.多表查询

学生表student

成绩表sc

通过join连接两张表:

查询赵雷每门课的成绩

select
sname, cid, score
from student
inner join sc
on student.sid = sc.sid # 两张表的连接条件,满足条件的两行会并为一行
where sc.sname = '赵雷'

本文用到数据库表

为方便学习,我们继续使用之前用到的学生表student和成绩表sc,为了模拟业务中复杂的查询任务,我们再引入课程表course和教师表teacher

笔者寄语:熟练使用SQL的前提一定是先了解你的数据库表,现在花点时间看看这四张表的字段信息(描述每个字段的意义)和数据样例(给出部分真实数据),关于业务中用到的表结构可以找数据小哥拿。

1.字段信息

学生表:

Student(SId,Sname,Sage,Ssex)
SId 学生编号,Sname 学生姓名,Sage 出生年月,Ssex 学生性别

课程表:

Course(CId,Cname,TId)
CId 课程编号,Cname 课程名称,TId 教师编号

教师表:

Teacher(TId,Tname)
TId 教师编号,Tname 教师姓名

成绩表:

SC(SId,CId,score)
SId 学生编号,CId 课程编号,score 分数

2. 数据样例

学生表:

课程表:

教师表:

成绩表:

SQL的执行顺序与语法顺序

本篇文章关于SQL语法的部分会讲到条件子句where子句)、分组查询group by子句和having子句)、结果呈现order bylimit)和连接查询left/right/inner join)。

看到这你可能会瞬间头大,但是由于SQL语言是有执行优先级的,这给了我们分块讲解的机会,私以为这也是SQL语言易学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释清楚SQL语言的执行顺序和语法顺序,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Hive单表查询的完整结构:

任何一个单表查询的SQL都可以分解成上述格式,实际上抽象化后的多表连接查询也可以分解成如上格式。从上到下是SQL的语法顺序(即你书写SQL的格式),而SQL真实的执行顺序如下:

笔者寄语:举个简单的例子加深理解,SQL的语法顺序就像小说的插叙,而SQL真正的执行顺序就是小说的时间顺序。

通过一个实例复习SQL的执行顺序

上面的讲解可能让你一知半解,在正式介绍各部分SQL语法前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复习上面SQL的执行顺序。

例如,有这么一个业务查询任务:

在限定学生表学号小于等于6的一批学生中,查询每门课的最高成绩(最高成绩低于70分的课程不显示),然后根据课程最高成绩降序排列取前两条记录。查询的SQL如下:

select
cid # 课程号
, max(score) as max_score # 最高分
from sc # 成绩表
where sid <= 6
group by cid
having max(score) >= 70
order by max(score)
limit 2; # 只展示前两条数据

为方便阅读,下面列出被查询的成绩表sc和查询后的结果:

1.条件子句——为被查询的表增加限制条件

where sid <=6 限制只查询学号小于等于6的学生成绩

2.分组查询——实现聚合(group by + 聚合函数)限制聚合条件(having)

如果用过数据透视表的话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分组查询的概念,分组查询一般和聚合函数一起实现,例如查看每个班的平均成绩、查看每个学生的最高成绩或者查看每个班的最低成绩等分组信息。

我们仍然用直观的数据变化来展示分组查询:

group by cid 按照课程分组查看每门课的聚合信息

max(score) 搭配group by子句使用的聚合函数,表示每门课的最高成绩

having max(score) >=70 对分组后的结果筛选,选取最高成绩>=70的课程

3.字段选择——select

group by分组后紧跟着我们会选择需要呈现的字段,为了方便讲解,其实分组查询中呈现的图片已经是select的结果了。

4.结果呈现——排序(order by)和限制条数(limit)

order bylimit都是为了修改最终呈现结果。order by首先执行,按照某个字段进行排序(desc 关键字表示降序),这部分和excel的排序很相似。最后我们使用limit来修改结果展示的条数。

介绍各个字句的细节

一、条件子句(where)

  1. 比较运算符(适用于区间)

比较运算符包括=(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比如查询年龄小于30的学生:

where sage < 30
  1. 确定范围(适用于连续范围)

between … and …为取值限定了一个范围。例如:查询年龄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20的学生:

where sage between 10 and 20
  1. 确定集合(适用于离散的少数值)

例如:插入年龄为10,20,30的学生:

where sage in (10,20,30)
# in可以和not一起使用,表示不在这个区间的值
where sage not in (10,20,30)
  1. 字符匹配(模糊查询)

通过like关键字和正则表达式匹配,常用的通配符有%(任意个字符)和_(一个字符)。例如:查询名字sname带“王”的学生:

where sname like “%王%”
  1. 判断是否为空值

通过is null关键字判断值是否为空。例如:查询姓名sname不为空的学生:

where sname is not null
  1. 多个查询条件

and(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和or(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例如:查询年龄sage小于20且性别ssex为男的学生:

where sage < 20 and ssex = '男'

二、分组查询(group by&聚合函数&having子句)

分组查询实现了类似excel中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分层汇总,而我们对分层后的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需要用到聚合函数(也就是平均值、求和、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最后我们对分层之后的数据筛选的时候需要用到having子句。

  • where子句是对原始表做筛选的
  • having子句是对分层汇总之后的结果做筛选的

回顾我们上一篇讲过的例子:在限定学生表学号小于等于6的一批学生中,查询每门课的最高成绩(最高成绩低于70分的课程不显示),然后根据课程最高成绩降序排列取前两条记录。

select
cid
,max(score) as max_score
from sc
where sid <= 6
group by cid
having max(score) >= 70
order by max(score)
limit 2;

回顾一下执行顺序,首先我们用where子句对原始数据做了学号id需要小于等于6的限制。然后我们用group bymax(score)聚合函数实现了对课程进行分层,求出每门课的最高成绩,为了对聚合之后的结果作限制,我们用having子句只展示最高分数大于等于70的记录。

关于这个例子详细解释可以回顾上篇文章,下面我们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常用语句。

  1. group by

group by不仅可以对一个字段进行分组,还能对多个字段进行分组。这和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一致。

  1. 聚合函数

  1. having子句

where子句一致,只需注意是对聚合后的结果作限制

三、字段选择(select)

select比较灵活,我们不单单能选择原始数据表的字段,还能使用函数对字段进行计算,正如我们第一篇提到的,函数并不是重点,当你需要的时候百度或者问技术小哥就知道了。我们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可以对字段进行计算。

例如:查询各学生的年龄(通过公式计算年龄)

select
sid, sname, year(curdate()) - year(sage) as sage
from student;

四、结果呈现(order by)

  1. excel一样,可以用多个字段排序
  2. 关键字desc表示降序排列

例如:查询学生id和年龄,并先按照学号sid降序,再按照年龄sage升序排列

select
sid, sage
from student
order by sid desc, sage

表的连接和其他常用关键字

一、表的连接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通过等值连接join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表的查询需求,sql表连接包括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简单介绍三种连接的异同。

  1. 待连接的表的信息

现在有一张A表和B表,A表记录学生学号sid和对应的姓名nameB表记录学生学号sid和对应的分数score

  1. 内连接

内连接即通过对某个字段进行等值匹配从而将两个表联合起来,比方说我们需要获取两张表中同一个学号对应的姓名和成绩,使用的就是inner join,结果如下:

  1. 左连接和右连接

一般情况下,“A表左连接B表”的结果与“B表右连接A表”的结果相同,为了保证SQL代码的易阅读性,一般用左连接即可。

左连接指的是将左表作为基准表,保留表中的所有行,将右表根据某个字段进行等值匹配,如果找不到右表中匹配的行则显示为NULL。结果如下:

当然,还有全连接,在某些用途下也有用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1. 交叉连接

没有连接条件的表连接将产生笛卡尔积,即连接结果行数等于A表行数乘上B表行数,可以理解为两个表的记录两两配对产生的结果。结果如下:

二、其他常用关键字

列举一些在hive取数时常用的关键字。

  1. case when

根据字段的不同值进行不同的操作,存在大量的变形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最简单的情形如下:

# sex字段为1和2,现在要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文字形式
case sex
when '1' then '男'
when '2' then '女'
else '未知'
end as sex
  1. count+distinct+if实现统计
# 统计成绩单中及格同学的人数(单个学号可能出现多条记录)
count(distinct(if(score >= 60,sid,null)))
  1. sum+if实现分组统计(这里sum可以替换为其他聚合函数)
# 获取男性学生的总成绩
sum(if(sex = '男', score, 0))

写在最后

整理了一下思维导图

[Skill]从零掌握80%的业务查询SQL语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查询sql语句所花时间

    --1:下面这种是SQL Server中比较简单的查询SQL语句执行时间方法,通过查询前的时间和查询后的时间差来计算的: declare @begin_date datetime declare @e ...

  2. 跨服务器查询sql语句样例

    若2个数据库在同一台机器上:insert into DataBase_A..Table1(col1,col2,col3----)select col11,col22,col33-- from Data ...

  3. Django查询SQL语句

    Django查询SQL语句 # 1 res=models.Book.objects.all() # print(res)#<QuerySet [<Book: Book object> ...

  4. 分页用到的子查询sql语句

    说明(2017-8-31 23:30:22): 1. 分页用到的子查询sql语句 select * from(select *,ROW_NUMBER() over(order by id)as num ...

  5. 多表查询sql语句

    多表查询sql语句 1 --解锁SCOTT用户 2 alter user scott account unlock 3 --检索指定的列 4 select job,ename,empno from e ...

  6. 跨服务器查询sql语句样例(转)

    若2个数据库在同一台机器上: insert into DataBase_A..Table1(col1,col2,col3----) select col11,col22,col33-- from Da ...

  7. 查询sql 语句的好坏

    要找出mysql中低效的sql语句我们可以使用 EXPLAIN分析低效sql,但是在使用 EXPLAIN之前我需要开启mysql慢查询日志,这样才可以使用 EXPLAIN,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面对业 ...

  8. mysql三表查询sql语句

    表结构: Student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编辑) Course课程表(编号.课程名称) sc选课表(选课编号.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1)写一个SQL语句,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原理”的学 ...

  9. 数据库查询SQL语句的时候如何写会效率更高?

    引言 以前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开发经验尚浅,遇到问题需求只要把结果查询出来就行,至于查询的效率可能就没有太多考虑,数据少的时候还好,数据一多,效率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每次遇到查询比较慢时,项目经理就会问 ...

随机推荐

  1. 去中心化预言机如何助力NGK DeFi 项目发展?

    早在 2014 年前后,协议智能合约就已经出现了,最初协议很笨重,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单独的智能合约,你需要在区块链本身的协议中添加不同的智能合约,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之后 ...

  2. IDEA 敏捷开发技巧——后缀完成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说今天来看一看如何压榨 IDEA ,让你的 IDEA 使用的更顺手! 今日技巧: 后缀完成 自定义后缀完成模版 示例 上面动图使用了 .so ...

  3. JPEG解码——(4)霍夫曼解码

    本篇是该系列的第四篇,主要介绍霍夫曼解码相关内容. 承接上篇,文件头解析完毕后,就进入了编码数据区域,即SOS的tag后的区域,也是图片数据量的大头所在. 1. 解码过程规则描述 a)从此颜色分量单元 ...

  4. Anno&Viper -分布式锁服务端怎么实现

    1.Anno简介 Anno是一个微服务框架引擎.入门简单.安全.稳定.高可用.全平台可监控.依赖第三方框架少.底层通讯RPC(Remote Procedure Call)采用稳定可靠经过无数成功项目验 ...

  5. GET和POST两者的区别

    GET 和 POST 是 HTTP 协议中的两种发送请求的基本方法,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它们,再熟悉不过了,一般也都能说出几点两者的区别. 如果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先回答一下几点,肯 ...

  6. eclipse中lombok注解不生效

    现象:eclipse中在对象上使用lombok的@Data,引用get方法时,没有set.get方法. 解决办法: 1.在lombok官网(https://www.projectlombok.org/ ...

  7. python:虚拟环境与pip

    原生pip镜像下载速度较慢,配置使用国内镜像.这里选择清华镜像,文档地址: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help/pypi/ pip 镜像配置 临时使用: ...

  8. Python高级——多任务编程之线程

    转: Python高级--多任务编程之线程 文章目录 线程概念 1. 线程的介绍 2. 线程的概念 3. 线程的作用 多线程的使用 1. 导入线程模块 2. 线程类Thread参数说明 3. 启动线程 ...

  9. 关于Laravel框架中Guard的底层实现

    1. 什么是Guard 在Laravel/Lumen框架中,用户的登录/注册的认证基本都已经封装好了,开箱即用.而登录/注册认证的核心就是: 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入数据库(登记) 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和用户 ...

  10. 【Arduino学习笔记04】消抖动的按键切换

    "开关抖动": 由于按键是基于弹簧-阻尼系统的机械部件,所以当按下一个按键时,读到的信号并不是从低到高,而是在高低电平之间跳动几毫秒之后才最终稳定. 代码解读: 1 cons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