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blog.csdn.net/qq_33487044/article/details/78827260


双向链表

Linux 内核自己实现了双向链表,可以在 include/linux/list.h 找到定义。我们将会从双向链表数据结构开始内核的数据结构。为什么?因为它在内核里使用的很广泛,你只需要在 free-electrons.com 检索一下就知道了。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在 include/linux/types.h 里的主结构体: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你可能注意到这和你以前见过的双向链表的实现方法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 glib 库里是这样实现的:

struct GList {
  gpointer data;
  GList *next;
  GList *prev;
};

通常来说一个链表会包含一个指向某个项目的指针。但是内核的实现并没有这样做。所以问题来了:链表在哪里保存数据呢?。实际上内核里实现的链表实际上是侵入式链表。侵入式链表并不在节点内保存数据-节点仅仅包含指向前后节点的指针,然后把数据是附加到链表的。这就使得这个数据结构是通用的,使用起来就不需要考虑节点数据的类型了。

比如:

struct nmi_desc {
    spinlock_t lock;
    struct list_head head;
};

让我们看几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在内核里是如何使用 list_head 的。如上所述,在内核里有实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用到了链表。我们以杂项字符驱动为例来说明双向链表的使用。在 drivers/char/misc.c 的杂项字符驱动API 被用来编写处理小型硬件和虚拟设备的小驱动。这些驱动共享相同的主设备号:

#define MISC_MAJOR              10

但是都有各自不同的次设备号。比如:

ls -l /dev |  grep 10
crw-------   1 root root     10, 235 Mar 21 12:01 autofs
drwxr-xr-x  10 root root         200 Mar 21 12:01 cpu
crw-------   1 root root     10,  62 Mar 21 12:01 cpu_dma_latency
crw-------   1 root root     10, 203 Mar 21 12:01 cuse
drwxr-xr-x   2 root root         100 Mar 21 12:01 dri
crw-rw-rw-   1 root root     10, 229 Mar 21 12:01 fuse
crw-------   1 root root     10, 228 Mar 21 12:01 hpet
crw-------   1 root root     10, 183 Mar 21 12:01 hwrng
crw-rw----+  1 root kvm      10, 232 Mar 21 12:01 kvm
crw-rw----   1 root disk     10, 237 Mar 21 12:01 loop-control
crw-------   1 root root     10, 227 Mar 21 12:01 mcelog
crw-------   1 root root     10,  59 Mar 21 12:01 memory_bandwidth
crw-------   1 root root     10,  61 Mar 21 12:01 network_latency
crw-------   1 root root     10,  60 Mar 21 12:01 network_throughput
crw-r-----   1 root kmem     10, 144 Mar 21 12:01 nvram
brw-rw----   1 root disk      1,  10 Mar 21 12:01 ram10
crw--w----   1 root tty       4,  10 Mar 21 12:01 tty10
crw-rw----   1 root dialout   4,  74 Mar 21 12:01 ttyS10
crw-------   1 root root     10,  63 Mar 21 12:01 vga_arbiter
crw-------   1 root root     10, 137 Mar 21 12:01 vhci

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使用链表的。首先看一下结构体 miscdevice :

struct miscdevice
{
      int minor;
      const char *name;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
      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device *parent;
      struct device *this_device;
      const char *nodename;
      mode_t mode;
};

我们可以看到结构体的第四个变量 list 是所有注册过的设备的链表。在源代码文件的开始可以看到这个链表的定义:

static LIST_HEAD(misc_list);

它扩展开来实际上就是定义了一个 list_head 类型的变量:

#define LIST_HEAD(name) \
    struct list_head name = LIST_HEAD_INIT(name)

然后使用宏 LIST_HEAD_INIT 进行初始化,这会使用变量 name 的地址来填充 prev 和 next 结构体的两个变量。

#define LIST_HEAD_INIT(name) { &(name), &(name) }

现在来看看注册杂项设备的函数 misc_register 。它在开始就用 INIT_LIST_HEAD 初始化了miscdevice->list。

INIT_LIST_HEAD(&misc->list);

作用和宏 LIST_HEAD_INIT一样。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LIST_HEAD(struct list_head *list)
{
    list->next = list;
    list->prev = list;
}

下一步在函数 device_create 创建了设备后我们就用下面的语句将设备添加到设备链表:

list_add(&misc->list, &misc_list);

内核文件 list.h 提供了向链表添加新项的接口函数。我们来看看它的实现: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
    __list_add(new, head, head->next);
}

实际上就是使用3个指定的参数来调用了内部函数 __list_add:

new - 新项。
    head - 新项将会被添加到head 之后.
    head->next - head 之后的项。

__list_add的实现非常简单:

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prev,
                  struct list_head *next)
{
    next->prev = new;
    new->next = next;
    new->prev = prev;
    prev->next = new;
}

我们会在 prev 和 next 之间添加一个新项。所以我们用宏 LIST_HEAD_INIT 定义的 misc 链表会包含指向 miscdevice->list 的向前指针和向后指针。

这里仍有一个问题:如何得到列表的内容呢?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宏: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使用了三个参数:

ptr - 指向链表头的指针;
    type - 结构体类型;
    member - 在结构体内类型为 list_head 的变量的名字;

比如说:

const struct miscdevice *p = list_entry(v, struct miscdevice, list)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p->minor 或者 p->name来访问 miscdevice。让我们来看看 list_entry 的实现: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如我们所见,它仅仅使用相同的参数调用了宏 container_of。初看这个宏挺奇怪的: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首先你可以注意到花括号内包含两个表达式。编译器会执行花括号内的全部语句,然后返回最后的表达式的值。

举个例子来说: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printf("i = %d\n", ({++i; ++i;}));
    return 0;
}

最终会打印 2

下一点就是 typeof,它也很简单。就如你从名字所理解的,它仅仅返回了给定变量的类型。当我第一次看到宏 container_of 的实现时,让我觉得最奇怪的就是 container_of 中的 0 。实际上这个指针巧妙的计算了从结构体特定变量的偏移,这里的 0 刚好就是位宽里的零偏移。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include <stdio.h>

struct s {
        int field1;
        char field2;
    char field3;
};

int main() {
    printf("%p\n", &((struct s*)0)->field3);
    return 0;
}

结果显示 0x5。

下一个宏 offsetof 会计算从结构体的某个变量的相对于结构体起始地址的偏移。它的实现和上面类似: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宏 container_of。只需要知道结构体里面类型为 list_head 的变量的名字和结构体容器的类型,它可以通过结构体的变量 list_head 获得结构体的起始地址。在宏定义的第一行,声明了一个指向结构体成员变量 ptr 的指针 __mptr ,并且把 ptr 的地址赋给它。现在 ptr 和 __mptr 指向了同一个地址。从技术上讲我们并不需要这一行,但是它可以方便的进行类型检查。第一行保证了特定的结构体(参数 type)包含成员变量 member。第二行代码会用宏 offsetof 计算成员变量相对于结构体起始地址的偏移,然后从结构体的地址减去这个偏移,最后就得到了结构体的起始地址。

当然了 list_add 和 list_entry 不是 <linux/list.h> 提供的唯一函数。双向链表的实现还提供了如下API:

list_add
    list_add_tail
    list_del
    list_replace
    list_move
    list_is_last
    list_empty
    list_cut_position
    list_splice
    list_for_each
    list_for_each_entry

等等很多其它 API。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双向链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翻译]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目录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基数树 Radix tree Linux内核基数树API 链接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 -- 基数树 基数树 Radix tree 正如你所知道 ...

  2.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位图(bitmap)

    注: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inux 内核中的位数组和位操作 除了不同的基于链式和树的数据结构以外,Linux 内核也为位数组(或称为位图(bitmap))提供了 A ...

  3. Linux 内核里的数据结构:红黑树(rb-tree)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slgkaifa/p/6780299.html 作为一种数据结构.红黑树可谓不算朴素.由于各种宣传让它过于神奇,网上搜罗了一大堆的关于红黑树的文章 ...

  4. Linux 内核里的“智能指针”【转】

    转自:http://blog.jobbole.com/88279/ 众所周知,C/C++语言本身并不支持垃圾回收机制,虽然语言本身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但是当遇到大型的项目时,繁琐的内存管理往往让人痛苦异 ...

  5. Linux内核分析--内核中的数据结构双向链表【转】

    本文转自:http://blog.csdn.net/yusiguyuan/article/details/19840065 一.首先介绍内核中链表 内核中定义的链表是双向链表,在上篇文章--libev ...

  6. Linux内核分析--内核中的数据结构双向链表续【转】

    在解释完内核中的链表基本知识以后,下面解释链表的重要接口操作: 1. 声明和初始化 实际上Linux只定义了链表节点,并没有专门定义链表头,那么一个链表结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LIST_H ...

  7. Linux内核里的DebugFS

    DebugFS,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内核调试的虚拟文件系统,内核开发者通过debugfs和用户空间交换数据.类似的虚拟文件系统还有procfs和sysfs等,这几种虚拟文件系统都并不实际存储在硬盘上, ...

  8. Linux 内核中的数据结构:基数树(radix tree)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wuchanming/p/3824990.html   基数(radix)树 Linux基数树(radix tree)是将指针与long整数键值相 ...

  9. linux内核中的数据结构

    http://vinllen.com/linuxnei-he-zhong-de-shu-ju-jie-gou/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87261 https: ...

随机推荐

  1. 大学jsp实验5request,response

    1.request对象的使用 (1)编写一个包含有表单的JSP页面form.jsp,其中包含可以输入姓名和出生地的文本框,提交表单后在另一个页面中显示用户提交的姓名和出生地.请写出相应代码: form ...

  2. GIL、进/线程池、同/异步、阻/非阻塞

    1 GIL:全局解释器锁 GIL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是夹在解释器身上的, 同一个进程内的所有线程都需要先抢到GIL锁,才能执行解释器代码 2.GIL的优缺点: 优点: 保证Cpython解释器内存管理 ...

  3. ☆ [NOIp2016] 天天爱跑步 「树上差分」

    题目类型:LCA+思维 传送门:>Here< 题意:给出一棵树,有\(M\)个人在这棵树上跑步.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起点\(s[i]\)跑到终点\(t[i]\),跑过一条边的时间为1秒.现在每 ...

  4. 【题解】 bzoj3555: [Ctsc2014]企鹅QQ (字符串Hash)

    题面戳我 Solution 我们分析题意,他要求的是两个字符串只有一个字符不同,然后我们再看长度\(L \leq 200\),显然我们就可以把每一位删除后\(Hash\),然后判断相同个数即可 我一开 ...

  5. [luogu5003]跳舞的线【动态规划】

    题目描述 线现在在一个地图上,它正在(1,1)上(左上角),最终要去到(M,N)上.它不但只能往下或往右走,还只能在整数格子上移动. Imakf有的时候想要炫技,又有时想偷懒,所以他会告诉你这张地图的 ...

  6. 分离式部署LNMP

    -------Nginx----------PHP+NFS------------MySql------192.168.56.202 192.168.56.201 192.168.56.200安装My ...

  7. luogu1919 A*BProblem升级版 (FFT)

    把一个n位数看做n-1次的多项式,每一项的系数是反过来的每一位最后每一项系数进进位搞一搞就行了(数组一定要开到2的次数..要不然极端数据会RE) #include<cstdio> #inc ...

  8. LaTeX教程与下载

    LaTeX教程与下载如下: 其实,下载好CTEX 的步骤只有三步.第一步下载好CTEX ,第二步下载编辑器Texstudio ,第三步安装配置TexStudio 详细步骤: 第一步:下载CTEX La ...

  9. Spring Boot 与 OAuth2 官方最详细教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DEwMjgwNA==&mid=2247484357&idx=1&sn=73e501de8591e6 ...

  10. MacBook上使用ssh localhost被拒绝

    最开始以为没有装sshd呢,实际上不是.又查了些方法,有些人居然把Linux上访问失败的方法直接照搬,让我建立公私钥.都没有成功.最后找到了解决方法,原来是由于苹果的安全限制,限制了这个功能. s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