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NIO(一)—— NIO的简单使用及其三大组件介绍
深入理解NIO(一)—— NIO的简单使用及其三大组件介绍
深入理解NIO系列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个部分也就是本节为NIO的简单使用(我很少写这种新手教程,所以如果你是复习还好,应该不难理解这篇,但如果你真的是入门而且不常阅读这种文字教程可能会看不懂,我的锅,别担心,建议找点简单的视频教程什么的先看看)
- 第二个部分为Tomcat中对NIO的应用(本篇虽然讲Tomcat源码,但是主要讲其中NIO的部分,其他部分请移步)(如果对NIO简单使用有把握的话可以直接先看这篇)
- 第三个部分为NIO原理及部分源码的解析
- 第四个部分为剖析NIO的底层epoll的实现原理
(老哥行行好,转载和我说一声好吗,我不介意转载的,但是请把原文链接贴大点好吗)
从BIO到NIO
无论是BIO还是NIO,其实都算是一种IO模型,都是基于socket的编程,
而socket又分为两种:文件型和网络型(OS的知识,Linux的进程通讯就是socket实现的)
文件型可以简单说成是本机的通讯,也就是本地进程间的通讯(我们访问localhost应该算一个)
网络型的话就是Client-Server了,例如浏览器访问其他服务器上的网页这种。
而聊天室属于既可以在本机开两个窗口聊天,也可以和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进行聊天的那种。
所以接下来我们讲的无论是BIO还是NIO,都可以当做一个聊天室这样子去理解会简单些。
BIO模型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BIO的网络模型

可以看到,BIO属于来一个新的连接,我们就新开一个线程来处理这个连接,之后的操作全部由那个线程来完成的那种。
那么,这个模式下的性能瓶颈在哪里呢?
- 首先,每次来一个连接都开一个新的线程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当活跃连接数在几十几百的时候当然是可以这样做的,但如果活跃连接数是几万几十万的时候,这么多线程明显就不行了。每个线程都需要一部分内存,内存会被迅速消耗,同时,线程切换的开销非常大。
- 其次,假如一个用户只是登录了聊天室,之后便不再做任何操作,而这个线程却一直在那里循环等待用户发送消息,等待write(),这显然是非常耗费资源的。
因此人们便提出了NIO
NIO模型

非阻塞 IO 的核心在于使用一个 Selector 来管理多个通道,可以是 SocketChannel,也可以是 ServerSocketChannel,将各个通道注册到 Selector 上,指定监听的事件。
之后可以只用一个线程来轮询这个 Selector,看看上面是否有通道是准备好的,当通道准备好可读或可写,然后才去开始真正的读写,这样速度就很快了。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给每个通道都起一个线程。
简单例子介绍NIO的使用
这里只给出服务端的实现,代码不难,建议贴到ide里面好好过一遍,也方便后续阅读。
/**
* NIO服务器端
*/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private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 1. 创建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2. 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创建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3. 为channel通道绑定监听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00)); // 4. 设置channel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5.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连接事件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启动成功!"); // 6. 循环等待新接入的连接
for (;;) {
// 获取可用channel数量
int readyChannels = selector.select(); if (readyChannels == 0) continue; // 获取可用channel的集合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 selectionKey实例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 如果是 接入事件
if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 // 如果是 可读事件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or);
}
}
}
} /**
* 接入事件处理器
*/
private void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 如果要是接入事件,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 将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工作模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 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回复客户端提示信息
socketChannel.write(Charset.forName("UTF-8")
.encode("你与聊天室里其他人都不是朋友关系,请注意隐私安全"));
} /**
* 可读事件处理器
*/
private void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 要从 selectionKey 中获取到已经就绪的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 创建buffer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循环读取客户端请求信息
String request = "";
while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0) { // 切换buffer为读模式
byteBuffer.flip(); // 读取buffer中的内容
request += Charset.forName("UTF-8").decode(byteBuffer);
} // 将channel再次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他的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if (request.length() > 0) {
//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broadCast(selector, socketChannel, request);
}
} /**
*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
private void broadCast(Selector selector,
SocketChannel sourceChannel, String request) {
// 获取到所有已接入的客户端channel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et = selector.keys(); // 循环向所有channel广播信息
selectionKeySet.forEach(selectionKey -> {
Channel targetChannel = selectionKey.channel(); // 剔除发消息的客户端
if (targetChannel instanceof SocketChannel
&& targetChannel != sourceChannel) {
try {
// 将信息发送到targetChannel客户端
((SocketChannel) targetChannel).write(
Charset.forName("UTF-8").encode(reques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和上面的代码一模一样,但是这个有行号,方便阅读:
/**
* NIO服务器端
*/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private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 1. 创建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2. 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创建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3. 为channel通道绑定监听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00)); // 4. 设置channel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5.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连接事件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启动成功!"); // 6. 循环等待新接入的连接
for (;;) {
// 获取可用channel数量
int readyChannels = selector.select(); if (readyChannels == 0) continue; // 获取可用channel的集合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 selectionKey实例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 如果是 接入事件
if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 // 如果是 可读事件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or);
}
}
}
} /**
* 接入事件处理器
*/
private void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 如果要是接入事件,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 将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工作模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 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回复客户端提示信息
socketChannel.write(Charset.forName("UTF-8")
.encode("你与聊天室里其他人都不是朋友关系,请注意隐私安全"));
} /**
* 可读事件处理器
*/
private void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 要从 selectionKey 中获取到已经就绪的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 创建buffer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循环读取客户端请求信息
String request = "";
while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0) { // 切换buffer为读模式
byteBuffer.flip(); // 读取buffer中的内容
request += Charset.forName("UTF-8").decode(byteBuffer);
} // 将channel再次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他的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if (request.length() > 0) {
//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broadCast(selector, socketChannel, request);
}
} /**
*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
private void broadCast(Selector selector,
SocketChannel sourceChannel, String request) {
// 获取到所有已接入的客户端channel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et = selector.keys(); // 循环向所有channel广播信息
selectionKeySet.forEach(selectionKey -> {
Channel targetChannel = selectionKey.channel(); // 剔除发消息的客户端
if (targetChannel instanceof SocketChannel
&& targetChannel != sourceChannel) {
try {
// 将信息发送到targetChannel客户端
((SocketChannel) targetChannel).write(
Charset.forName("UTF-8").encode(reques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NIO的三大组件
通过1.2的NIO部分的那张图和2.0的代码,你应该大致知道NIO的其中两大组件:Selector和Channel

这里这张图随手也把第三大组件Buffer也给了,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聊一下这个Buffer
Buffer组件
首先看一眼Buffer种类(大同小异,大同小异)

接下来讲一下它的参数:

- capacity,它代表这个缓冲区的容量,一旦设定就不可以更改。比如 capacity 为 1024 的 IntBuffer,代表其一次可以存放 1024 个 int 类型的值。一旦 Buffer 的容量达到 capacity,需要清空 Buffer,才能重新写入值。
- position 的初始值是 0,每往 Buffer 中写入一个值,position 就自动加 1,代表下一次的写入位置。读操作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每读一个值,position 就自动加 1。
- 从写操作模式到读操作模式切换的时候(flip),position 都会归零,这样就可以从头开始读写了。
- Limit:写操作模式下,limit 代表的是最大能写入的数据,这个时候 limit 等于 capacity。写结束后,切换到读模式,此时的 limit 等于 Buffer 中实际的数据大小,因为 Buffer 不一定被写满了。
看一下刚刚例子中对Buffer的使用(82~94行):
// 创建buffer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循环读取客户端请求信息
String request = "";
while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0) { // 切换buffer为读模式
byteBuffer.flip(); // 读取buffer中的内容
request += Charset.forName("UTF-8").decode(byteBuffer);
}
其中的flip方法,其实也就是设置了一下 position 和 limit 值罢了。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 将 limit 设置为实际写入的数据数量
position = 0; // 重置 position 为 0
mark = -1; // mark 之后再说
return this;
}
其他的read和write方法也不过是对三个参数的操作和读取写入buffer数组的综合而已,这里就不一一分析(大同小异,大同小异)
其它的方法我也就不介绍了,要用的时候自己去查api就是了。
Channel组件

- FileChannel:文件通道,用于文件的读和写
- DatagramChannel:用于 UDP 连接的接收和发送
- SocketChannel:把它理解为 TCP 连接通道,简单理解就是 TCP 客户端
- ServerSocketChannel:TCP 对应的服务端,用于监听某个端口进来的请求
Channel 经常翻译为通道,类似 IO 中的流,用于读取和写入。它与前面介绍的 Buffer 打交道,读操作的时候将 Channel 中的数据填充到 Buffer 中,而写操作时将 Buffer 中的数据写入到 Channel 中。
这里是例子中对ServerSocketChannel的应用(10~17行)
// 2. 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创建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3. 为channel通道绑定监听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00)); // 4. 设置channel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还有就是对SocketChannel的应用(60~64行)
// 如果要是接入事件,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 将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工作模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到这里,我们应该能理解 SocketChannel 了,它不仅仅是 TCP 客户端,它代表的是一个网络通道,可读可写。
而ServerSocketChannel 不和 Buffer 打交道了,因为它并不实际处理数据,它一旦接收到请求后,实例化 SocketChannel,之后在这个连接通道上的数据传递它就不管了,因为它需要继续监听端口,等待下一个连接。
Selector组件
那么,整出Channel后该怎么办呢?当然是把它注册到Selector上了。
我们先整一个Selector出来(7~8行):
// 1. 创建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然后把ServerSocketChannel注册上去(16~21行):
// 4. 设置channel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5.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连接事件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启动成功!");
这里可以看到注册的另一个参数 SelectionKey.OP_ACCEPT :
register 方法的第二个 int 型参数(使用二进制的标记位)用于表明需要监听哪些感兴趣的事件,共以下四种事件:
SelectionKey.OP_READ 对应 00000001,通道中有数据可以进行读取
SelectionKey.OP_WRITE 对应 00000100,可以往通道中写入数据
SelectionKey.OP_CONNECT 对应 00001000,成功建立 TCP 连接
SelectionKey.OP_ACCEPT 对应 00010000,接受 TCP 连接
SocketChannel 同理:
// 如果要是接入事件,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 将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工作模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 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接下来就是循环检测selector中有没有准备好的channel了(23~31行):
// 6. 循环等待新接入的连接
for (;;) {
// 获取可用channel数量
int readyChannels = selector.select(); if (readyChannels == 0) continue; // 获取可用channel的集合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这里只提一下select()方法
调用此方法,会将上次 select 之后的准备好的 channel 对应的 SelectionKey 复制到 selected set 中。如果没有任何通道准备好,这个方法会阻塞,直到至少有一个通道准备好。
下一篇:深入理解NIO(二)—— Tomcat中对NIO的应用

参考资料:
https://javadoop.com/post/java-nio 参考组件部分
https://www.imooc.com/learn/1118 参考图片部分
http://www.mamicode.com/info-detail-2461800.html 参考图片部分
深入理解NIO(一)—— NIO的简单使用及其三大组件介绍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提高班(五)深入理解BIO、NIO、AIO
导读:本文你将获取到:同/异步 + 阻/非阻塞的性能区别:BIO.NIO.AIO 的区别:理解和实现 NIO 操作 Socket 时的多路复用:同时掌握 IO 最底层最核心的操作技巧. BIO.NIO ...
- 从实践角度重新理解BIO和NIO
前言 这段时间自己在看一些Java中BIO和NIO之类的东西,看了很多博客,发现各种关于NIO的概念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可以说是非常的完整,但是整个看下来之后,自己对NIO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这 ...
- 深入理解BIO、NIO、AIO
导读:本文你将获取到:同/异步 + 阻/非阻塞的性能区别:BIO.NIO.AIO 的区别:理解和实现 NIO 操作 Socket 时的多路复用:同时掌握 IO 最底层最核心的操作技巧. BIO.NIO ...
- 5种调优Java NIO和NIO.2的方式
Java NIO(New Input/Output)——新的输入/输出API包——是2002年引入到J2SE 1.4里的.Java NIO的目标是提高Java平台上的I/O密集型任务的性能.过了十年, ...
- 【死磕NIO】— NIO基础详解
Netty 是基于Java NIO 封装的网络通讯框架,只有充分理解了 Java NIO 才能理解好Netty的底层设计.Java NIO 由三个核心组件组件: Buffer Channel Sele ...
- Java NIO:NIO概述
Java NIO:NIO概述 在上一篇博文中讲述了几种IO模型,现在我们开始进入Java NIO编程主题.NIO是Java 4里面提供的新的API,目的是用来解决传统IO的问题.本文下面分别从Java ...
- Java NIO、NIO.2学习笔记
相关学习资料 http://www.molotang.com/articles/903.html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education/java ...
- (转载)Java NIO:NIO概述(一)
Java NIO:NIO概述 在上一篇博文中讲述了几种IO模型,现在我们开始进入Java NIO编程主题.NIO是Java 4里面提供的新的API,目的是用来解决传统IO的问题.本文下面分别从Java ...
- Java基础知识强化之IO流笔记71:NIO之 NIO的(New IO流)介绍
1. I/O 简介 I/O ( 输入/输出 ):指的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或者一个程序与计算机的其余部分的之间的接口.它对于任何计算机系统都非常关键,因而所有 I/O 的主体实际上是内置在操作系统中的. ...
随机推荐
- [红日安全]Web安全Day8 - XXE实战攻防
本文由红日安全成员: ruanruan 编写,如有不当,还望斧正. 大家好,我们是红日安全-Web安全攻防小组.此项目是关于Web安全的系列文章分享,还包含一个HTB靶场供大家练习,我们给这个项目起了 ...
- PyCharm使用技巧及常用快捷键
Ctrl + Shift + F--------------------------------------------->>>>>>>高级查找 Ctrl + ...
- MVC07
1. 讲解ASP.net MVC的I/O操作 新建一个控制台程序,输入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IO; namespace IO { class Program ...
- The superclas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 was not found on the Java Build Path index.jsp页面出现错误的解决方法
点击项目名称>>>点击Buid Path>>>点击右侧add library>>>点击Server Runtime>>>点击 ...
- Java基础--方法的定义
1.为什么要有方法? 方法(又叫函数)就是一段特定功能的代码块.方法提高程序的复用性和可读性. 比如,有了方法,我们可以把要重复使用的一段代码提炼出来,然后在每个需要执行这段代码的地方去调用即可. 2 ...
- oracle的wm_concat函数实现行转列
有以下数据 deptname phone username isboss 部门A 电话1 员工A 0 部门A 电话1 领导A 1 部门B 电话2 员工B 0 部门B 电话2 员工C 0 部门B 电话2 ...
- Windows下EDK2环境的搭建以及经典的程序设计Print Hello World !-----(Linux下的待后续熟练了再更新)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之前的博客末尾有提到过要写有关EDK2环境搭建的博客,现在就是完成的时候了,后续博客更新会比较规律(大概每周一篇?) 本人博客仅仅发表于博客园,本人主页为 http ...
- sklearn-转换器与机器学习流程
一.sklearn估计器 二.机器学习开发流程 .
- React笔记1
目录 1.react基础:类组件.函数式组件.ES5/ES6继承 2.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3.什么是JSX 4.props和state有什么区别 5.路由配置 6.自定义封住组件 7.React 状态管 ...
- 【分布式锁】05-使用Redisson中Semaphore和CountDownLatch原理
前言 前面已经写了Redisson大多的内容,我们再看看Redisson官网共有哪些组件: image.png 剩下还有Semaphore和CountDownLatch两块,我们就趁热打铁,赶紧看看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