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Azure Platform 系列文章目录

  熟悉Azure平台的读者都知道,Microsoft Azure服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企业服务合同 (Enterprise Agreement)

  2.订阅(Subscription),在1个企业服务合同下,可以创建无数多个订阅,订阅之间的资源是互相隔离的。

  3.资源组(Resource Group),在1个订阅下,可以创建无数个资源组。

  通过资源组,我们可以设置RBAC(Role Base Access Control)。设置对资源的访问权限,比如只读,可读写等。

  有关RBAC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blog:

        Azure ARM (16)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 使用默认的Role

        Azure ARM (17)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 自定义Role

  这里多提一句,我们可以针对每个一个资源(Resource)设置标签(TAG),也就是增加备注。

  比如创建的时间,项目所属部门,负责人,成本中心,操作人,审核人,版本号等等,一个资源可以设置15个标签(TAG)

  从我的客户使用Azure来说,对于订阅的管理分为两种:

  一.以项目来区分订阅的,比如1个项目创建一个订阅。如下图所示:

  

  简单说明一下上图的设计:

  1.我们的设计思路是1个项目1个订阅

  2.在不同的订阅里面,分别创建不同的Virtual Network,且保证IP Range不能重叠

  3.设置公用的Express Route Gateway,这个Express Route Gateway通过专线链接到IDC

  4.如果不同的订阅项目,需要通过内网互相访问,则设置不同订阅之间的VNet Peering

  5.如果不同的订阅项目,需要链接到内网IDC的资源,则设置不同订阅,到Shared ER Gateway之间的VNet Peering

  这样管理的优点是:

  1.管理简单。

  当我们新上一个项目的时候,只要EA账户的管理员创建1个新的订阅和对应的账户即可。

  而且Azure EA Portal (http://ea.windowsazure.cn),是可以按照订阅进行成本拆分的。

  

  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还是有缺点的:

  1.需要在每个不同的订阅,设置Virtual Network的Private IP Range

  如上图所示,我们需要IT Admin预先设置Virtual Network的Private IP Range。比如A项目的Virtual Network IP Range为172.0.0.0/24,B项目的VNet IP Range为172.0.1.0/24

  因为部署在云端的项目在一开始可能不需要通过内网进行互通互联,但是后期需要进行内网互通。

  比如在A订阅里面是CRM系统,在B订阅里面是订单系统。就要通过A订阅的内网链接(VNet Peering) 到B订阅的内网。

  如果我们使用Azure Virtual Network默认的IP Range 10.0.0.0/24就完蛋了,因为两个相同IP Range的Virtual Network无法设置VNet Peering

  

  2.VNet Peering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根据Azure China官网价格,VNet Peering的成本为:入站数据传输为每GB 0.065元,出站数据传输为每GB 0.065元

  3.项目越多,VNet Peering的连接线会越多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有50个订阅,每个订阅有1个VNet。如果这50个订阅的VNet都要设置VNet Peering,代价是非常大的。

  4.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为订阅是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来进行维护的,如果这些项目负责人不具备相应的IT技能(比如把端口22, 3389, 1433等直接暴露在Internet上),则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

  每个项目都需要进行架构设计(Architect Review)和安全审查(Security Review)。

  总结如下:

  

  

  另外一种订阅的设计方式是:我只创建2个订阅,1个生产订阅,1个测试订阅。如下图:

  

  简单说明一下上图的设计:

  1.我们只创建2个订阅:Production生产订阅,和Non-Production测试订阅

  2.在Production订阅和Non-Production订阅下,分为创建2个资源组Public Resource Group和Private Resource Group

  3.在Public Resource Group里面,设置面向公网的,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和对应的Subnet。

  将来所有面向公网的资源,都部署在Public Resource Group里面

  4.在Private Resource Group里面,设置面向内网的,虚拟网络的Virtual Network和对应的Subnet

  将来所有面向内网的资源,都部署在Private Resource Group里面

  这样管理的优点是:

  1.相比第一种设计思路,安全更高

  IT Admin对整体项目负责,所以不存在某个资源开启了不安全的端口。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把NSG设置到VNet的Subnet上,IT Admin对所有的Subnet负责

  2.IT Admin还可以设置WAF设备和IPS设备

  3.IT Admin负责整体的安全性

  因为IT Admin只管理2个订阅,每个订阅的Virtual Network的安全组(Network Security Group, NSG)都是由IT Admin进行管理的

  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还是有缺点的:

  1.区分成本不如第一种方式简单

  因为不同项目的Azure资源,都部署在同一个订阅里。所以我们在进行成本拆分的时候,需要对每个资源都增加标签TAG,通过不同的TAG进行筛选和成本拆分。

  2.IT Admin必须提用户创建资源

  这里有1个知识点:

  IT Admin可以管理的资源是:

  (1)Public Resource Group里面的Virtual Network

  (2)  Private Resource Group里面的Virutal Network

  (3)  不同项目需要的资源组,比如A项目的资源组(里面有虚拟机,SQL数据,Azure Storage等等),B项目的资源组,C项目的资源组等等。

  普通用户可以管理的资源是:

  (1)不同项目需要的资源组,比如A用户管理A资源组,B用户管理B资源组,C用户管理C资源组

  这样管理的好处是:

  (1)  IT Admin可以看到所有的资源。

  (2)  普通用户只能看到自己管理的资源,但是无法看到Public Resource Group里面的Virtual Network,还有Private Resource Group里面的Virutal Network

  (3)  普通用户无法将某个虚拟机资源,从1个Subnet,迁移到另外1个Subnet。因为Virutal Network对用户不可见。

  3.订阅有限制

  根据Azure文档: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azure/azure-subscription-service-limits  

  我们把所有资源都创建在1个订阅下,会遇到订阅的限制,比如1个订阅最多可以使用1万个CPU Core

  4.如果我们已经采用第一种方案(1个项目1个订阅),在迁移到第二种方案的时候。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这样会增加额外的迁移成本

  总结如下:

  

  特别说明,针对上面的Azure订阅设计,从网络安全性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路由(User Define Route, UDR)

  来设置在Virtual Network内的VM之间的数据流走向。如下图:

  

  上图中,我们可以在Public Virtual Network里面设置4个3个Subnet

  1. Web Subnet,用来保存面向公网应用的Web Server

  2. DB Subnet,用来保存面向公网应用的DB Servers

  3. DMZ Subnet,用来保存IPS入侵监测VM

  4. 当Web Server需要访问DB Server的时候,所有流量都需要经过DMZ Subnet的IPS设备,进行流量清洗和入侵检测

  面向内网的Private Virtual Network的设计也是相类似的。

  

Azure ARM (21) Azure订阅的两种管理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web基础(21)_两种开发模式

    SUN公司推出JSP技术后,同时也推荐了两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一种是JSP+JavaBean模式,一种是Servlet+JSP+JavaBean模式. 一.JSP+JavaBean开发模式 1 ...

  2. java web学习总结(二十九) -------------------JavaBean的两种开发模式

    SUN公司推出JSP技术后,同时也推荐了两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一种是JSP+JavaBean模式,一种是Servlet+JSP+JavaBean模式. 一.JSP+JavaBean开发模式 1 ...

  3. 一步一步学FRDM-KE02Z(一):IAR调试平台搭建以及OpenSDA两种工作模式设置

    摘要:FRDM-KE02Z是飞思卡尔公司较为新的微控制器,学习和开发资料较少.从本篇开始会陆续介绍其相关的开发流程,并完成一个小型的工程项目.这是本系列博客的第一篇,主要介绍开发环境IAR for A ...

  4. javaweb学习总结(二十一)——JavaWeb的两种开发模式

    SUN公司推出JSP技术后,同时也推荐了两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一种是JSP+JavaBean模式,一种是Servlet+JSP+JavaBean模式. 一.JSP+JavaBean开发模式 1 ...

  5. 咸鱼入门到放弃10--javaweb的两种开发模式

    (本篇是之前方法的综合使用,新东西不多,其中也涉及三层架构的问题.此处直接引用了大佬blog:https://www.cnblogs.com/xdp-gacl/p/3908610.html) SUN公 ...

  6. JavaWeb学习 (二十)————JavaWeb的两种开发模式

    一.JSP+JavaBean开发模式 1.1.jsp+javabean开发模式架构 jsp+javabean开发模式的架构图如下图(图1-1)所示

  7. php微信开发 -- 两种运营模式及服务器配置

    微信的两种运营模式 编辑模式: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功能 开发者模式:通过腾讯的api接口调用相应程序进行二次开发 编辑模式 应用场景: l 不具备开发能力的运营者 l 主要是进行品牌宣传.新闻媒体. ...

  8. javaweb(二十一)——JavaWeb的两种开发模式

    一.JSP+JavaBean开发模式 1.1.jsp+javabean开发模式架构 jsp+javabean开发模式的架构图如下图(图1-1)所示

  9. sftp及两种连接模式简介

    sftp是ssh内含的协议,只要sshd服务器启动了,它就可用,它本身不需要ftp服务器启动. FTP服务器和客户端要进行文件传输,就需要通过端口来进行.FTP协议需要的端口一般包括两种: 控制链路- ...

随机推荐

  1. android studio无法识别含有rcs包名的jar

    http://blog.csdn.net/JingleYe/article/details/70048943     android studio无法识别含有rcs包名的jar android stu ...

  2. UE4 多人FPS VR游戏制作笔记

    1, 2,服务器游戏流程 服务器负责驱动游戏流程.服务器的职责是在游戏开始/结束以及 actor 复制更新等情况下通知客户端转移到新地图. 主要架构部分 大多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外,但我们可以在遇到特定 ...

  3. C#采用rabbitMQ搭建分布式日志系统

    网上对于java有很多开源的组件可以搭建分布式日志系统,我参考一些组件自己开发一套简单的分布式日志系 全部使用采用.NET进行开发,所用技术:MVC.EF.RabbitMq.MySql.Autofac ...

  4. JS高级用法

    1.重复定时器 setTimeout(function() { // 处理中 setTimeout(arguments.callee, 1000); }, 1000) 这种模式链式调用了 setTim ...

  5. 我的flashfxp左右界面怎么变成这样了?

    如下图,flashfxp不是说左边是本地的文件夹,右边是服务器上的文件夹的吗?我不懂刚刚怎么搞了一下,变成两边都是服务器上的文件夹了,哪位大神,指点下,谢谢!!! 921050734 | 浏览 168 ...

  6. SSL和SSH有什么区别

    SSL 是一种安全协议,它为网络(例如因特网)的通信提供私密性.SSL 使应用程序在通信时不用担心被窃听和篡改. SSL 实际上 是共同工作的两个协议:"SSL 记录协议"(SSL ...

  7. php 邓士鹏

    // $is_company = $_groupid > 5 || ($_groupid == 4 && $user['regid'] > 5); $_E = ($MOD[ ...

  8. Apache 403 错误解决方法-让别人可以访问你的服务器

    参考网址:http://www.cnblogs.com/mrlaker/archive/2013/04/29/3050888.html http://www.jb51.net/article/6119 ...

  9. sersync+rsync同步

    (一)目标服务器(rsync):10.60.50.192 1.安装rsync yum -y install rsync 2.创建rsyncd.conf配置文件 vi /etc/rsyncd.conf ...

  10. GPU 实现 RGB -- YUV 转换 (OpenGL)

    GPU 实现 RGB -- YUV 转换 前言 RGB --> YUV 转换的公式是现成的,直接在 CPU 端转换的话,只需要遍历每个像素,得到新的 YUV 值,根据其内存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