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操作基本流程

计算机系统分为: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三部分。

我们用python或其他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若想要把数据永久保存下来,必须要保存于硬盘中,这就涉及到应用程序要操作硬件,众所周知,应用程序是无法直接操作硬件的,这就用到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把复杂的硬件操作封装成简单的接口给用户/应用程序使用,其中文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来操作硬盘虚拟概念,用户或应用程序通过操作文件,可以将自己的数据永久保存下来。

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无需再去考虑操作硬盘的细节,只需要关注操作文件的流程:

#1. 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f=open('a.txt','r',encoding='utf-8') #默认打开模式就为r #2. 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data=f.read() #3. 关闭文件
f.close()

关闭文件的注意事项:

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应用程序的变量。在操作完毕一个文件时,必须把与该文件的这两部分资源一个不落地回收,回收方法为:

 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del f一定要发生在f.close()之后,否则就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占用资源,
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del f,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完毕文件后,一定要记住f.close()

虽然我这么说,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会很不要脸地忘记f.close(),对于这些不长脑子的同学,我们推荐傻瓜式操作方式:使用with关键字来帮我们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二、文件编码

f=open(...)是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件的默认编码很明显是操作系统说了算了,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默认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这就用到了上节课讲的字符编码的知识:若要保证不乱码,文件以什么方式存的,就要以什么方式打开。
f=open('a.txt','r',encoding='utf-8')

三、文件的打开模式

文件句柄 = open(‘文件路径’,‘模式’)

#1. 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r ,只读模式【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内容】
a, 只追加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2. 对于非文本文件,我们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字节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字节的形式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图片文件的jgp格式、视频文件的avi格式)
rb
wb
ab
注: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3,‘+’模式(就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r+, 读写【可读,可写】
w+,写读【可写,可读】
a+, 写读【可写,可读】 #4,以bytes类型操作的读写,写读,写读模式
r+b, 读写【可读,可写】
w+b,写读【可写,可读】
a+b, 写读【可写,可读】

四、文件操作方法

4.1常用操作方法

red(3):

  1、文件打开方式为文本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符;

  2、文件打开方式为b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节。

其余的文件内光标移动都是以字节为单位的:sekk,tell,truncate(截取文件的一部分)

注意:

  1、seek有三种移动方式0,1,2,其中1和2必须在b模式下进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bytes为单位移动。

file.seek()方法标准格式是:file.seek(offset,whence)

offset:开始的偏移量,也就是代表需要移动偏移的字节数

whence:给offset参数一个定义,表示要从哪个位置开始偏移;0代表从文件开头开始算起,1代表从当前位置开始算起,2代表从文件末尾算起。whence值为空没设置时会默认为0。

  2、truncate是截断文件,文件打开的方式必须是可写,但不能用w或者w+方式打开,因为会直接清空文件。故,truncate必须在r+或者a或者a+的模式下使用。

4.2 所有操作方法

class TextIOWrapper(_TextIOBase):
"""
Character and line based layer over a BufferedIOBase object, buffer. encoding gives the name of the encoding that the stream will be
decoded or encoded with. It defaults to locale.getpreferredencoding(False). errors determines the strictness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see
help(codecs.Codec) or the documentation for codecs.register) and
defaults to "strict". newline controls how line endings are handled. It can be None, '',
'\n', '\r', and '\r\n'. It works as follows: * On input, if newline is None, universal newlines mode is
enabled. Lines in the input can end in '\n', '\r', or '\r\n', and
these are translated into '\n' before being returned to the
caller. If it is '', universal newline mode is enabled, but line
endings are returned to the caller untranslated. If it has any of
the other legal values, input lines are only terminated by the given
string, and the line ending is returned to the caller untranslated. * On output, if newline is None, any '\n' characters written are
translated to the system default line separator, os.linesep. If
newline is '' or '\n', no translation takes place. If newline is any
of the other legal values, any '\n' characters written are translated
to the given string. If line_buffering is True, a call to flush is implied when a call to
write contains a newline character.
"""
def clos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关闭文件
pass def fileno(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文件描述符
pass def flush(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刷新文件内部缓冲区
pass def isatty(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判断文件是否是同意tty设备
pass def read(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读取指定字节数据
pass def readabl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是否可读
pass def readlin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仅读取一行数据
pass def seek(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指定文件中指针位置
pass def seekabl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指针是否可操作
pass def tell(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获取指针位置
pass def truncat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截断数据,仅保留指定之前数据
pass def writabl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是否可写
pass def write(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写内容
pass def __getstate__(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pass 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pass @staticmethod # known case of __new__
def __new__(*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 Create and return a new object. See help(type) for accurate signature. """
pass def __next__(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 Implement next(self). """
pass def __repr__(self, *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 Return repr(self). """
pass buffer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closed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encoding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errors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line_buffering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name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newlines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_CHUNK_SIZE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_finalizing = property(lambda self: object(), lambda self, v: None, lambda self: None) # default 3.x 3.x

五、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 调用系统模块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data.replace('alex','SB')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a.txt') #删除原文件
os.rename('.a.txt.swap','a.txt') #将新建的文件重命名为原文件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line.replace('alex','SB')
write_f.write(line)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六、编码解码

#str --->byte  encode 编码
s = '二哥'
b = s.encode('utf-8')
print(b) # byte --->str decode 解码
s1 = b.decode('utf-8')
print(s1) s = 'abf'
b = s.encode('utf-8')
print(b) # #byte --->str decode 解码
s1 = b.decode('gbk')
print(s1)

七、当日练习

1. 文件a.txt内容:每一行内容分别为商品名字,价钱,个数。

apple 10 3

tesla 100000 1

mac 3000 2

lenovo 30000 3

chicken 10 3

通过代码,将其构建成这种数据类型:[{'name':'apple','price':10,'amount':3},{'name':'tesla','price':1000000,'amount':1}......] 并计算出总价钱。

2,有如下文件:

-------

alex是老男孩python发起人,创建人。

alex其实是人妖。

谁说alex是sb?

你们真逗,alex再牛逼,也掩饰不住资深屌丝的气质。

----------

将文件中所有的alex都替换成大写的SB。

day8_文件操作及编码解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基础之 列表、元组操作 字符串操作 字典操作 集合操作 文件操作 字符编码与转码

    本节内容 列表.元组操作 字符串操作 字典操作 集合操作 文件操作 字符编码与转码 1. 列表.元组操作 列表是我们最以后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对数据实现最方便的存储.修改等操作 定义列表 ...

  2. python基础之元组、文件操作、编码、函数、变量

    1.集合set 集合是无序的,不重复的,主要作用: 去重,把一个列表变成集合,就可以自动去重 关系测试,测试两组数据的交集,差集,并集等关系 操作例子如下: list_1 = [1,4,5,7,3,6 ...

  3. 第57节:Java中流的操作以及编码解码

    我的博客: https://huangguangda.cn/ https://huangguangda.github.io/ 前言: 编码解码:编码时将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成为另一种形式,成为编码.编码为 ...

  4. Python全栈工程师(文件操作、编码)

    ParisGabriel                每天坚持手写  一天一篇  决定坚持几年 为了梦想为了信仰     Python人工智能从入门到精通 最近简直要死了 发烧感冒 喉咙痛..... ...

  5. python文件操作与编解码

    1 # 文件操作 2 3 ''' 4 1.文件路径:要知道文件的路径 5 6 2.编码方式:要知道文件是什么编码的.utf-8 gbk...... 7 8 3.操作方式: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打开这个文 ...

  6. python3中文件操作及编码

    #之前一直没明白文件处理中的w和wb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在看过视频后才知道,原来在linux里面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windows里面就能够看出区别来了#下面来个例子: with open(&quo ...

  7. java中文乱码解决之道(六)-----javaWeb中的编码解码

    在上篇博客中LZ介绍了前面两种场景(IO.内存)中的java编码解码操作,其实在这两种场景中我们只需要在编码解码过程中设置正确的编码解码方式一般而言是不会出现乱码的.对于我们从事java开发的人而言, ...

  8. python【第二篇】列表、元组、字典及文件操作

    本节内容 列表 元组操作 字符串操作 字典操作 集合操作 文件操作 字符编码与转码 1.列表 列表是我们最以后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对数据实现最方便的存储.修改等操作:列表有序.可变.元素 ...

  9. java中文乱码解决之道(六)—–javaWeb中的编码解码

    在上篇博客中LZ介绍了前面两种场景(IO.内存)中的java编码解码操作,其实在这两种场景中我们只需要在编码解码过程中设置正确的编码解码方式一般而言是不会出现乱码的.对于我们从事java开发的人而言, ...

随机推荐

  1. Swift(三)基本运算符

    Swift支持大部分标准C语言的运算符,并且对许多特性进行改进来减少常规编码的错误.除了支持基本运算符外,Swift还提供了2个特殊的运算符,分别是:溢出运算符和区间运算符 首先看下基本运算符 imp ...

  2. c++MMMMM:oo

    1.union,struct和class的区别

  3. 超详细思路讲解SQL语句的查询实现,及数据的创建。

    最近一直在看数据库方面的问题,总结了一下SQL语句,这是部分详细的SQL问题,思路讲解: 第一步:创建数据库表,及插入数据信息 --Student(S#,Sname,Sage,Ssex) 学生表 CR ...

  4. scrapy-redis 实现分布式爬虫

    分布式爬虫 一 介绍 原来scrapy的Scheduler维护的是本机的任务队列(存放Request对象及其回调函数等信息)+本机的去重队列(存放访问过的url地址) 所以实现分布式爬取的关键就是,找 ...

  5. Linux下安装配置启动RabbitMQ

    Linux版本:Centos 7RabbitMQ依赖erlang所以需要先安装erlang以及他需要的环境 安装erlang http://www.erlang.org/downloads 拿最新的版 ...

  6. 反selenium关键字

    webdriver __driver_evaluate __webdriver_evaluate __selenium_evaluate __fxdriver_evaluate __driver_un ...

  7. 模拟赛小结:2017 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Final (CCPC-Final 2017)

    比赛链接:传送门 前期大顺风,2:30金区中游.后期开题乏力,掉到银尾.4:59绝杀I,但罚时太高卡在银首. Problem A - Dogs and Cages 00:09:45 (+) Solve ...

  8. java8学习之收集器枚举特性深度解析与并行流原理

    首先先来找出上一次[http://www.cnblogs.com/webor2006/p/8353314.html]在最后举的那个并行流报错的问题,如下: 在来查找出上面异常的原因之前,当然得要一点点 ...

  9. Django学习系列16:处理完POST请求后重定向

    处理完POST请求后重定向 代码中new_item_text = ''的写法不怎么样.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顺带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人们都说处理完post请求后一定要重定向,接下来就实现这个功能吧.修 ...

  10. docker资源隔离实现方式

    默认情况下,一个容器没有资源限制,几乎可以使用宿主主机的所有资源.docker提供了控制内存.cpu.block io.但是实际上主要是namespace和cgroup控制资源的隔离. Docker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