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4){
Handler4.response(request);
}else{
Handler5.response(request);
}
}

   代码的业务逻辑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参数:整数i和一个请求request,根据i的值来决定由谁来处理request,如果i==1,由Handler1来处理,如果i==2,由Handler2来处理,以此类推。在编程中,这种处理业务的方法非常常见,所有处理请求的类有if…else…条件判断语句连成一条责任链来对请求进行处理,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比较容易维护,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 代码臃肿:实际应用中的判定条件通常不是这么简单地判断是否为1或者是否为2,也许需要复杂的计算,也许需要查询数据库等等,这就会有很多额外的代码,如果判断条件再比较多,那么这个if…else…语句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 耦合度高:如果我们想继续添加处理请求的类,那么就要继续添加else if判定条件;另外,这个条件判定的顺序也是写死的,如果想改变顺序,那么也只能修改这个条件语句。

既然缺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场景的业务逻辑很简单:如果满足条件1,则由Handler1来处理,不满足则向下传递;如果满足条件2,则由Handler2来处理,不满足则继续向下传递,以此类推,直到条件结束。其实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判定条件的部分放到处理类中,这就是责任连模式的原理。

责任连模式的结构

责任连模式的类图非常简单,它由一个抽象地处理类和它的一组实现类组成:

  • 抽象处理类:抽象处理类中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nextHandler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handRequest,handRequest方法的主要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nextHandler来处理。
  • 具体处理类:具体处理类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了解了责任连模式的大体思想之后,再看代码就比较好理解了:

class Level {
private int level = 0;
public Level(int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boolean above(Level level){
if(this.level == level.leve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class Request {
Level level;
public Request(Level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Level getLevel(){
return level;
}
} class Response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above(request.getLevel())){
response = this.response(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this.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合适的处理器-----");
}
}
return response;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handler;
}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public abstract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1);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1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2);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2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3);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4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4);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测试结果: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 handler4 = new ConcreteHandler4(); handler1.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handler3);
handler3.setNextHandler(handler4); Response response1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3)));
Response response2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1)));
Response response3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10)));
}
}

  运行 结果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与if…else…相比,他的耦合性要低一些,因为它把条件判定都分散到了各个处理类中,并且这些处理类的优先处理顺序可以随意设定。责任链模式也有缺点,这与if…else…语句的缺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找到正确的处理类之前,所有的判定条件都要被执行一遍,当责任链比较长时,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责任链模式的适用场景

就像开始的例子那样,假如使用if…else…语句来组织一个责任链时感到力不从心,代码看上去很糟糕时,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进行重构。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灵活版的if…else…语句,它就是将这些判定条件的语句放到了各个处理类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了,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比如设置处理类前后关系时,一定要特别仔细,搞对处理类前后逻辑的条件判断关系,并且注意不要在链中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

GOF业务场景的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浅谈Python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声明:本系列文章主要参考<精通Python设计模式>一书,并且参考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来总结而来. 之前在最开始就聊了Python设计模式有三种,其中关于创建型和结构型设计模式基本 ...

  2. java 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介绍: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动态行为模式,有多个对象,每一个对象分别拥有其下家的引用.连起来形成一条链.待处理对象则传到此链上,在此链进行传递,且待处理对象并不知道此会被链上的哪 ...

  3. 【设计模式】Java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Java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不断学习才是王道 继续踏上学习之路,学之分享笔记 总有一天我也能像各位大佬一样 一个有梦有戏的人 @怒放吧德德 目录 [设计模式]Java设计模式 - 责 ...

  4. GOF业务场景的设计模式-----工厂模式

    定义: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 基本代码 interface IProduct { public void produ ...

  5. php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更像是一种简化多种场景下调用处理的一种设计模式,特别适合if-else分支判断很多的场景.比如是根据不同会员等级给予不同的优惠力度. 它的定义:对象的调用是由下家的应用连接起来的处理链.一直 ...

  6. C#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引子 一个事件需要经过多个对象处理是一个挺常见的场景,譬如采购审批流程,请假流程,软件开发中的异常处理流程,web请求处理流程等各种各样的流程,可以考虑使用责任链模式来实现.现在以请假流程为例,一般公 ...

  7. 我的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今天来说说程序员小猿和产品就关于需求发生的故事.前不久,小猿收到了产品的需求. 产品经理:小猿,为了迎合大众屌丝用户的口味,我们要放一张图,要露点的. 小猿:......露点?你大爷的,让身为正义与纯 ...

  8. 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提出问题: 最初接触责任链模式就是在struts2中,在当时学的时候看了一眼,大概知道了原理,最近在复习,模拟struts2,说是模拟只是大体模拟了struts2的工作流程,很多东西都是写死的,只是为 ...

  9. php 23种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 ...

随机推荐

  1. 【poj1985】 Cow Marathon

    http://poj.org/problem?id=1985 (题目链接) 题意 求树上两点间最长距离.题目背景以及输入描述请见poj1984. Solution 树的直径. 代码 // poj198 ...

  2. asp.net下webform的ReadOnly和Enabled属性最终渲染的结果

    ReadOnly对应readonly="readonly" Enabled对应disabled="disabled" 然后研究了一下这两种的用法,特此标记一下: ...

  3. $(document).click() 在苹果手机上不能正常运行

    前几天,一位同事在微信上测试一个JQuery的写的购物车功能,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android系统上可以正常绑定,但是在iOS上确不能用,经过排除分析,发现其使用了jquery的$(docum ...

  4. PowerDesigner中列表显示TABLE的NAME而不是CODE

    如题, 解决方法: tools-->modeloptions-->naming convention-->display,选择NAME 如图所示:

  5. Android成长日记-五大布局

    1. 五布局之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特点:它包含的子控件将以横向或竖向的方式排列 ps:android:gravity=”center|bottom”(gravity允许多级联用) Tip ...

  6. Entity Framework使用Sqlite时的一些配置

    前段时间试着用Entity Framework for Sqlite环境,发现了一些坑坑洼洼,记录一下. 同时试了一下配置多种数据库,包括Sqlite.Sql Server.Sql Server Lo ...

  7. FZU xxx游戏(拓扑排序+暴力)

    xxx游戏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32768 KB Description 小M最近很喜欢玩XXX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仅由3个场景(分别为1.2. ...

  8. Windows10安装MongoDB

    环境:Windows10x64,mongodb-win32-x86_64-2008plus-ssl-3.2.9-signed.msi 步骤: 安装msi文件到D:\ 新建配置文件mongo.confi ...

  9. WinForm------关于子窗体刷新父窗体问题

    链接: http://wenwen.sogou.com/z/q242758397.htm

  10. k-nearest-neighbor算法

    1. kNN 1.1 基本的kNN模型 kNN(k-nearest neighbor)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要评价一个未知的东西U,只需找k个与U相似的已知的东西,并通过k个已知的,对U进行评价.假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