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1999]树网的核
从下午坑到网上。。noip的数据太弱,若干的地方写挂结果还随便过= =
最坑的就是网上有些题解没考虑周全。。。
第一步是找直径,用两次bfs(或者dfs,Linux下系统栈挺大的。。)解决。找出其中一条直径就可以了,虽然蒟蒻不会证明但是看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
要看证明的话可以看这个题解:http://trinklee.blog.163.com/blog/static/238158060201411175015709/
直径上的路径本来有n^2条,但是我们发现,首先对于同一起点/终点的路径,路径长度越长(合法的前提下)偏心距肯定越小,但是路径又有长度的约束,所以可以用单调队列来优化。
假设直径两端点为x,y,对于一条路径(a,b),离路径最远的点要么是x和y中的一个,要么是 a到b的路径上的节点中 不走直径能到达的最远的节点。
假设x离a比较近,b离y比较近,如果有不在直径上的节点k使得dist(k,a)>dist(x,a)的话,那么(x,y)就不是直径了((k,a)(a,y)可以拼成更长的一条路径);对于b同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k节点必须满足 k到路径最近的点是路径的端点。。。
不然的话假设k到路径最近的点为c,那么dis(c,k)也有可能是偏心距。。。最直观的例子是给定的s比直径长度还大,那样偏心距就全得靠k了。。
当然了noip数据足够水noip数据足够水noip数据足够水所以。。。
单调队列的话蒟蒻弄了两个单调队列,一个是递增地储存x到路径上的节点的距离,另一个递减地储存路径上的点到 其他节点(具体看上面)最远的距离。。。
当然了因为第一个单调队列每次删掉非法的队头后只要直接在队尾入队,所以实际上可以不用开队列,只要记录队头队尾的位置就好了= =
#include<cstdio>
#include<math.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struct edge{
int too,pre,dis;
}e[maxn<<];
struct zs{
int id,num;
}dll[maxn],q[maxn];
int last[maxn],num[maxn],dl[maxn],f[maxn],p[maxn];
int dist[][maxn];
int i,j,k,a,b;
int n,m,l,r,now,tot,posa,posb,s,c,ans,l1,r1;
bool u[maxn],arr[maxn],cant[maxn]; inline void insert(int a,int b,int c){e[++tot].too=b;e[tot].dis=c;e[tot].pre=last[a];last[a]=tot;
e[++tot].too=a;e[tot].dis=c;e[tot].pre=last[b];last[b]=tot;
}
void bfs(int st,int ed,int id){
int l=,r=,now,i,j;dl[]=st;u[st]=;dist[id][st]=;
while(l<r){
now=dl[++l];
for(i=last[now];i;i=e[i].pre)if(!u[e[i].too]){
dl[++r]=e[i].too,dist[id][e[i].too]=dist[id][now]+e[i].dis,u[e[i].too]=;
if(id==)if(dl[r]==ed){l=r;break;
}
}
}
memset(u,,sizeof(u));
if(id==){
arr[ed]=;num[]=ed;num[]=;
for(i=r;i;i--)if(dist[][dl[i]]+dist[][dl[i]]==dist[][st])num[++num[]]=dl[i],arr[dl[i]]=; }
}
void bii(int x){
int i;u[x]=;
for(i=last[x];i;i=e[i].pre)if(!arr[e[i].too]&&!u[e[i].too]){
bii(e[i].too);
f[x]=max(f[x],f[e[i].too]+e[i].dis);
}
}
int main(){
scanf("%d%d",&n,&s);
for(i=;i<n;i++)scanf("%d%d%d",&a,&b,&c),insert(a,b,c);
bfs(,,);posa=;dist[][]=-;for(i=;i<=n;i++)if(dist[][i]>dist[][posa])posa=i;
bfs(posa,,);posb=;dist[][]=-;for(i=;i<=n;i++)if(dist[][i]>dist[][posb])posb=i;
bfs(posb,posa,);
for(i=;i<=num[];i++)bii(num[i]);
ans=;
for(i=;i<=num[];i++)p[i]=dist[][num[i]];
l=;r=;l1=;r1=;
for(i=;i<=num[];i++){
while(l<=r&&dist[][num[i]]-dist[][num[dll[l].id]]>s)cant[dll[l].id]=,l++;
while(l1<=r1&&cant[q[l1].id])l1++;
while(l1<=r1&&q[r1].num<=f[num[i]])r1--;
q[++r1].num=f[num[i]];q[r1].id=i;
dll[++r].num=p[i];dll[r].id=i;
ans=min(ans,max(max(dll[l].num,dist[][num[i]]),q[l1].num));
}
printf("%d\n",ans);
return ;
}
//因为改了很多遍,所以程序里面有很多没用的数组(捂脸)
为何b站上面的noip题都如此丧心病狂。。QAQ
1999: [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64 MB
Description
设T=(V, E, W) 是一个无圈且连通的无向图(也称为无根树),每条边到有正整数的权,我们称T为树网(treebetwork),其中V,E分别表示结点与边的集合,W表示各边长度的集合,并设T有n个结点。
路径:树网中任何两结点a,b都存在唯一的一条简单路径,用d(a, b)表示以a, b为端点的路径的长度,它是该路径上各边长度之和。我们称d(a, b)为a, b两结点间的距离。
D(v, P)=min{d(v, u), u为路径P上的结点}。
树网的直径:树网中最长的路径成为树网的直径。对于给定的树网T,直径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可以证明:各直径的中点(不一定恰好是某个结点,可能在某条边的内部)是唯一的,我们称该点为树网的中心。
偏心距ECC(F):树网T中距路径F最远的结点到路径F的距离,即
ECC(F)=max{d(v, F),v∈V}
任务:对于给定的树网T=(V, E, W)和非负整数s,求一个路径F,他是某直径上的一段路径(该路径两端均为树网中的结点),其长度不超过s(可以等于s),使偏心距ECC(F)最小。我们称这个路径为树网T=(V, E, W)的核(Core)。必要时,F可以退化为某个结点。一般来说,在上述定义下,核不一定只有一个,但最小偏心距是唯一的。
下面的图给出了树网的一个实例。图中,A-B与A-C是两条直径,长度均为20。点W是树网的中心,EF边的长度为5。如果指定s=11,则树网的核为路径DEFG(也可以取为路径DEF),偏心距为8。如果指定s=0(或s=1、s=2),则树网的核为结点F,偏心距为12。
Input
Output
Sample Input
1 2 5
2 3 2
2 4 4
2 5 3
Sample Output
HINT
对于70%的数据,n<=200000
对于100%的数据:n<=500000, s<2^31, 所有权值<500
==============================================
似乎SPOJ上加强版的数据...
[bzoj1999]树网的核的更多相关文章
- 洛谷P1099 BZOJ1999 树网的核 [搜索,树的直径]
洛谷传送门,BZOJ传送门 树网的核 Description 设T=(V, E, W) 是一个无圈且连通的无向图(也称为无根树),每条边带有正整数的权,我们称T为树网(treenetwork),其中V ...
- BZOJ1999 树网的核[数据加强版]
1999: [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64 MBSubmit: 1214 Solved: 336[Submit][St ...
- [BZOJ1999] 树网的核 [数据加强版] (树的直径)
传送门 如果只是想验证算法正确性这里是洛谷数据未加强版 Description 设T=(V, E, W) 是一个无圈且连通的无向图(也称为无根树),每条边带有正整数的权,我们称T为树网(treenet ...
- 5.19[bzoj树网的核]
围观了final,SJTU还是飞了,泽民同志劲啊! 膜拜归膜拜...回来开题 bzoj1999树网的核 最近就喜欢给自己找切不动的题...QAQ ok.....昨天在家里做了一个下午+晚上 又困&am ...
- [BZOJ1999][codevs1167][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BZOJ1999][codevs1167][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试题描述 设T=(V, E, W) 是一个无圈且连通的无向图(也称为无根树),每条边带有正整数的权,我们称T为树网(t ...
- BZOJ1999或洛谷1099&BZOJ2282或洛谷2491 树网的核&[SDOI2011]消防
一道树的直径 树网的核 BZOJ原题链接 树网的核 洛谷原题链接 消防 BZOJ原题链接 消防 洛谷原题链接 一份代码四倍经验,爽 显然要先随便找一条直径,然后直接枚举核的两个端点,对每一次枚举的核遍 ...
- bzoj1999 / P1099 树网的核
P1099 树网的核 (bzoj数据加强) 前置知识:树的直径 (并不想贴我的智障写法虽然快1倍但内存占用极大甚至在bzoj上MLE) 正常写法之一:用常规方法找到树的直径,在直径上用尺取法找一遍,再 ...
- 【bzoj1999】[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树的直径+双指针法+单调队列
题目描述 给出一棵树,定义一个点到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这个点到这条路径上所有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求一条长度不超过s的路径,使得所有点到这条路径的距离的最大值最小. 输入 包含n行: 第1行,两个正整数n和s ...
- [bzoj1999][noip2007]Core树网的核
好久没写题解了.这题不算太水就写一下题解. 话说回来,虽然不水但是挺裸.可以说题意即一半题解了. 我猜粘了题面也没有人去看的,所以直接人话题意了. 给一棵树,点数1e6,(当年noip的n当然是只有3 ...
随机推荐
- C C语言中关键词,以及知识点复习
C语言学习 C语言练习知识点 auto 局部变量(自动储存) break 无条件退出程序最内层循环 case switch语句中选择项 char ...
- 关于MAX()函数的一点思考
本文同时发表在https://github.com/zhangyachen/zhangyachen.github.io/issues/103 考虑如下表和sql: CREATE TABLE `ikno ...
- Webpack 2 视频教程 009 - 配置 ESLint 实现代码规范自动测试 (上)
原文发表于我的技术博客 这是我免费发布的高质量超清「Webpack 2 视频教程」. Webpack 作为目前前端开发必备的框架,Webpack 发布了 2.0 版本,此视频就是基于 2.0 的版本讲 ...
- 8、公司的上市问题 - CEO之公司管理经验谈
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CEO就能够考虑公司上市的问题了.一条线路,就是先成立公司,进行投资,然后上市赚取利润,根据不同公司的总经理的想法不同而定.这条路是现在很多公司领导要求的做法.因为,通过发行 ...
- Django_form
Django的Form主要具有一下几大功能: 生成HTML标签 验证用户数据(显示错误信息) HTML Form提交保留上次提交数据 初始化页面显示内容 1.创建Form类 # 创建一个类 from ...
- SQL语言的分类
本文转自https://www.cnblogs.com/fjfzhkb/archive/2007/10/18/929108.html SQL语言共分为四大类: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 ...
- Web服务器(Apache)与Servlet容器(Tomcat)
之前一直比较迷惑Apache与Tomcat的关系,通过查询资料,有所了解,现记录于此. Apache与Tomcat 两者定位:Apache是HTTP Web服务器,Tomcat是Web容器. 有一个非 ...
- Python正则表达式返回首次匹配到的字符及查询的健壮性
re.findall(pattern,string)会搜索所有匹配的字符,返回的是一个列表,获取首个匹配需要re.findall(pattern,string)[0]访问, 但是如果findall没匹 ...
- 第十四章:Python の Web开发基础(一) HTML与CSS
本課主題 HTML 介绍 CSS 介绍 HTML 介绍 HTML 的头部份,重点: 定义HTML 的编码:<meta charset="UTF-8"/> 定义标题: & ...
- [Spark内核] 第33课:Spark Executor内幕彻底解密:Executor工作原理图、ExecutorBackend注册源码解密、Executor实例化内幕、Executor具体工作内幕
本課主題 Spark Executor 工作原理图 ExecutorBackend 注册源码鉴赏和 Executor 实例化内幕 Executor 具体是如何工作的 [引言部份:你希望读者看完这篇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