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每一次TCP连接都需要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三次握手”就发生在连接建立阶段。
1.三次握手(three times handshake)
所谓的“三次握手”即对每次发送的数据量跟踪进行协商使数据段的发送和接收同步,以及根据所接收到的数据量来确定数据发送、接收完毕后何时撤消联系,并建立虚连接。
第一次握手: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1,随机产生seq number=随机序列的数据包到服务器,主机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A发送ack number=(主机A的seq+1),syn=1,ack=1,随机产生seq=随机序列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1,以及位码ack是否为1,
若正确,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主机B的seq+1),ack=1,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值与ack=1则连接建立成功。
完成三次握手,主机A与主机B开始传送数据。
(1)位码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一个完整的三次握手也就是 请求---应答---再次确认。
(2)过程图解
下面的图片转自论坛,应该是wireshark抓包:
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图1,图2)
(图1)
(图2)
第一次握手的标志位(图3)
我们可以看到标志位里面只有个同步位,也就是在做请求(SYN)
(图3)
第二次握手的标志位(图4)
我们可以看到标志位里面有个确认位和同步位,也就是在做应答(SYN + ACK)
(图4)
第三次握手的标志位(图5)
我们可以看到标志位里面只有个确认位,也就是再做再次确认(ACK)
(图5)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2.为什么采用随机初始序列号?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TCP序列号初始值越趋近于随机越好,算法越复杂越好。
如果不是随机产生初始序列号,黑客将会很容易的获取到你与其他主机之间通信的初始化序列号,并且伪造序列号进行攻击。
3.为什么是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可以建立双向连接,两次握手只能建立一条单向的连接。
TCP三次握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双向连接,这样能建立可靠的信道,保证数据可靠的传输。
教科书里三次握手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中讲“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这样说明“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
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
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参考:http://www.cnblogs.com/rootq/articles/1377355.html
深入浅出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协议:三次握手过程详解
本文通过图来梳理TCP-IP协议相关知识.TCP通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建立TCP连接通道,传输数据,断开TCP连接通道.如图1所示,给出了TCP通信过程的示意图. 上图主要包括三部分:建立连接.传输数 ...
- 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可以携带数据吗?
前几天实验室的群里扔出了这样一个问题: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可以携带数据吗?突然发现自己还真不清楚这个问题,平日里用tcpdump或者Wireshark抓包时,从来没留意过第三次握手的ACK包有 ...
- python摸爬滚打之----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过程 1, 服务器时刻准备接受客户端进程的连接请求, 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ISTEN(监听)状态; 2, 客户端进程然后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 之后客户端 ...
- TCP协议中三次握手
TCP/IP是互联网相关的各类协议族的总称 TCP/IP协议族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时的通讯的活动 传输层:提供处于网络连接中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
-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将用户数据打包成报文段,它发送后启动一个定时器,另一端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对失序的数据重新排序.丢弃重复数据. 1.TCP/ ...
- tcp协议: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详解-转
https://www.cnblogs.com/welan/p/9925119.html
-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暂时需要的信息有: ACK : TCP协议规定,只有ACK=1时有效,也规定连接建立后所有发送的报文的ACK必须为1 SYN(SYNchronization) :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 ...
- 网络编程——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原理解析 TCP握手协议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 ...
-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
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
随机推荐
- sdk和ndk
让我先来说说android sdk (Android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即Android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说只要你使用java去开发Android这个东西就必须用到 ...
- Kd-tree算法原理
参考资料: Kd Tree算法原理 Kd-Tree,即K-dimensional tree,是一棵二叉树,树中存储的是一些K维数据.在一个K维数据集合上构建一棵Kd-Tree代表了对该K维数据集合构成 ...
- JavaScript事件
关于JavaScript事件讲解得很全面的一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tugenhua0707/p/4501843.html 如下代码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除了getEvent ...
- mySQL 增量备份方案(转)
1.在 /etc/my.cnf 下面设置开启bin-log 编辑 vim /etc/my.cnf [mysqld] binlog_format = MIXED ...
- seajs之seajs-debug坑
最近遇到两个关于seajs-debug的坑 一个与preload有关,详情见https://github.com/seajs/seajs-debug/issues/15 一个与map时间戳有关,详情见 ...
- 微信发明人竟是他!也是WeChat/Line/WhatsApp的发明者
赵建文,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说到微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吧?没错,他就是初始微信发明人,同时也是WeChat/Line/WhatsApp的发明者!正是他的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 ...
- Atlas安装及配置
==============linux下快捷键==================ctrl+insert 复制shift +insert 粘贴 输入文件名的前三个字母,按tab键自动补全文件名 在vi ...
- 将Web应用性能提高十倍的10条建议
导读 提高 web 应用的性能从来没有比现在更重要过.网络经济的比重一直在增长:全球经济超过 5% 的价值是在因特网上产生的(数据参见下面的资料).这个时刻在线的超连接世界意味着用户对其的期望值也处于 ...
- IOS 入门开发之创建标题栏UINavigationBar的使用(二)
IOS 入门开发之创建标题栏UINavigationBar的使用 http://xys289187120.blog.51cto.com/3361352/685746 IOS 开发有关界面的东西 ...
-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课程笔记11 --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这一节讲的是如何将线性不可分的情况转为非线性可分以及转换的代价.特征转换是机器学习的重点. 最后得出重要的结论是,在做转换时,先从简单模型,再到复杂模型. 参考:http://www.cnblo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