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eka服务端 注册中心

<!-- Eureka服务端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server</artifactId>
</dependency>

添加  @EnableEurekaServer // 声明这个应用是一个EurekaServer

编写配置:

server:
port: 10086 # 端口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server # 应用名称,会在Eureka中显示
eureka:
client:
register-with-eureka: false # 是否注册自己的信息到EurekaServer,默认是true
fetch-registry: false # 是否拉取其它服务的信息,默认是true
service-url: # EurekaServer的地址,现在是自己的地址,如果是集群,需要加上其它Server的地址。
defaultZone: http://127.0.0.1:${server.port}/eureka

启动服务,并访问:http://127.0.0.1:10086/eureka

将user-service注册到Eureka  服务提供者

<!-- Eureka客户端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通过添加@EnableDiscoveryClient来开启Eureka客户端功能

编写配置

server:
port: 8081
spring: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b01
username: root
password: 123
hikari:
maximum-pool-size: 20
minimum-idle: 10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 应用名称
mybatis:
type-aliases-package: com.leyou.userservice.pojo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Server地址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instance:
prefer-ip-address: true # 当调用getHostname获取实例的hostname时,返回ip而不是host名称
ip-address: 127.0.0.1 # 指定自己的ip信息,不指定的话会自己寻找

注意:

  • 这里我们添加了spring.application.name属性来指定应用名称,将来会作为应用的id使用。
  • 不用指定register-with-eureka和fetch-registry,因为默认是true

消费者从Eureka获取服务  服务消费者

方法与消费者类似,只需要在项目中添加EurekaClient依赖,就可以通过服务名称来获取信息了!

<!-- Eureka客户端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EnableDiscoveryClient // 开启Eureka客户端

修改配置:
server:
port: 8080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consumer # 应用名称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Server地址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instance:
prefer-ip-address: true # 当其它服务获取地址时提供ip而不是hostname
ip-address: 127.0.0.1 # 指定自己的ip信息,不指定的话会自己寻找

高可用的Eureka Server

就是说启用两个注册中心,互相向对方注册。然后客户端这边的url写成用逗号分隔的url地址

1)我们修改原来的EurekaServer配置:

server:
port: 10086 # 端口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server # 应用名称,会在Eureka中显示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配置其他Eureka服务的地址,而不是自己,比如10087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7/eureka

2)另外一台配置恰好相反:

server:
port: 10087 # 端口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server # 应用名称,会在Eureka中显示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配置其他Eureka服务的地址,而不是自己,比如10087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客户端注册服务到集群

因为EurekaServer不止一个,因此注册服务的时候,service-url参数需要变化: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Server地址,多个地址以','隔开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http://127.0.0.1:10087/eureka

服务提供者  心跳检测

服务提供者要向EurekaServer注册服务,并且完成服务续约等工作。

服务注册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会检测配置属性中的:eureka.client.register-with-erueka=true参数是否正确,事实上默认就是true。如果值确实为true,则会向EurekaServer发起一个Rest请求,并携带自己的元数据信息,Eureka Server会把这些信息保存到一个双层Map结构中。第一层Map的Key就是服务名称,第二层Map的key是服务的实例id。

服务续约

在注册服务完成以后,服务提供者会维持一个心跳(定时向EurekaServer发起Rest请求),告诉EurekaServer:“我还活着”。这个我们称为服务的续约(renew);

有两个重要参数可以修改服务续约的行为:

eureka:
instance:
lease-expiration-duration-in-seconds: 90
lease-renewal-interval-in-seconds: 30
  • lease-renewal-interval-in-seconds:服务续约(renew)的间隔,默认为30秒
  • lease-expiration-duration-in-seconds:服务失效时间,默认值90秒

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每个30秒服务会向注册中心发送一次心跳,证明自己还活着。如果超过90秒没有发送心跳,EurekaServer就会认为该服务宕机,会从服务列表中移除,这两个值在生产环境不要修改,默认即可。

是在开发时,这个值有点太长了,经常我们关掉一个服务,会发现Eureka依然认为服务在活着。所以我们在开发阶段可以适当调小

实例id

在Eureka监控页面,查看服务注册信息:

在status一列中,显示以下信息:

  • UP(1):代表现在是启动了1个示例,没有集群
  • DESKTOP-2MVEC12:user-service:8081:是示例的名称(instance-id),
    • 默认格式是:${hostname} + ${spring.application.name} + ${server.port}
    • instance-id是区分同一服务的不同实例的唯一标准,因此不能重复。

我们可以通过instance-id属性来修改它的构成:

eureka:
instance:
instance-id: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er.port}

服务消费者

获取服务列表

当服务消费者启动是,会检测eureka.client.fetch-registry=true参数的值,如果为true,则会从Eureka Server服务的列表只读备份,然后缓存在本地。并且每隔30秒会重新获取并更新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参数来修改:

eureka:
client:
registry-fetch-interval-seconds: 5

生产环境中,我们不需要修改这个值。

但是为了开发环境下,能够快速得到服务的最新状态,我们可以将其设置小一点。

失效剔除和自我保护---------------------eureka服务端需要的设置

失效剔除

有些时候,我们的服务提供方并不一定会正常下线,可能因为内存溢出、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服务无法正常工作。Eureka Server需要将这样的服务剔除出服务列表。因此它会开启一个定时任务,每隔60秒对所有失效的服务(超过90秒未响应)进行剔除。

可以通过eureka.server.eviction-interval-timer-in-ms参数对其进行修改,单位是毫秒,生成环境不要修改。

这个会对我们开发带来极大的不变,你对服务重启,隔了60秒Eureka才反应过来。开发阶段可以适当调整,比如10S

自我保护

我们关停一个服务,就会在Eureka面板看到一条警告:

这是触发了Eureka的自我保护机制。当一个服务未按时进行心跳续约时,Eureka会统计最近15分钟心跳失败的服务实例的比例是否超过了85%。在生产环境下,因为网络延迟等原因,心跳失败实例的比例很有可能超标,但是此时就把服务剔除列表并不妥当,因为服务可能没有宕机。Eureka就会把当前实例的注册信息保护起来,不予剔除。生产环境下这很有效,保证了大多数服务依然可用。

但是这给我们的开发带来了麻烦, 因此开发阶段我们都会关闭自我保护模式:

eureka:
server:
enable-self-preservation: false # 关闭自我保护模式(缺省为打开)
eviction-interval-timer-in-ms: 1000 # 扫描失效服务的间隔时间(缺省为60*1000ms)

负载均衡Robbin

在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启动了一个user-service,然后通过DiscoveryClient来获取服务实例信息,然后获取ip和端口来访问。

但是实际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开启很多个user-service的集群。此时我们获取的服务列表中就会有多个,到底该访问哪一个呢?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编写负载均衡算法,在多个实例列表中进行选择。

不过Eureka中已经帮我们集成了负载均衡组件:Ribbon,简单修改代码即可使用。

开启负载均衡

因为Eureka中已经集成了Ribbon,所以我们无需引入新的依赖。直接修改代码:

在RestTemplate的配置方法上添加@LoadBalanced注解:

@Bean
@LoadBalanced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new OkHttp3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

负载均衡策略

SpringBoot也帮我们提供了修改负载均衡规则的配置入口:

user-service:
ribbon:
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 com.netflix.loadbalancer.RandomRule

格式是:{服务名称}.ribbon.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值就是IRule的实现类。

重试机制

Eureka的服务治理强调了CAP原则中的AP,即可用性和可靠性。它与Zookeeper这一类强调CP(一致性,可靠性)的服务治理框架最大的区别在于:Eureka为了实现更高的服务可用性,牺牲了一定的一致性,极端情况下它宁愿接收故障实例也不愿丢掉健康实例,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此时如果我们调用了这些不正常的服务,调用就会失败,从而导致其它服务不能正常工作!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因为服务剔除的延迟,consumer并不会立即得到最新的服务列表,此时再次访问你会得到错误提示:

但是此时,8081服务其实是正常的。

因此Spring Cloud 整合了Spring Retry 来增强RestTemplate的重试能力,当一次服务调用失败后,不会立即抛出一次,而是再次重试另一个服务。

只需要简单配置即可实现Ribbon的重试: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
retry:
enabled: true # 开启Spring Cloud的重试功能
user-service:
ribbon:
ConnectTimeout: 250 # Ribbon的连接超时时间
ReadTimeout: 1000 # Ribbon的数据读取超时时间
OkToRetryOnAllOperations: true # 是否对所有操作都进行重试
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1 # 切换实例的重试次数
MaxAutoRetries: 1 # 对当前实例的重试次数

根据如上配置,当访问到某个服务超时后,它会再次尝试访问下一个服务实例,如果不行就再换一个实例,如果不行,则返回失败。切换次数取决于MaxAutoRetriesNextServer参数的值

引入spring-retry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retry</groupId>
<artifactId>spring-retry</artifactId>
</dependency>

我们重启user-consumer-demo,测试,发现即使user-service2宕机,也能通过另一台服务实例获取到结果!

Hystix,即熔断器

当服务繁忙时,如果服务出现异常,不是粗暴的直接报错,而是返回一个友好的提示,虽然拒绝了用户的访问,但是会返回一个结果。

首先在user-consumer中引入Hystix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hystrix</artifactId>
</dependency>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Dao { @Autowired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UserDao.class); @HystrixCommand(fallbackMethod = "queryUserByIdFallback")
public User queryUserById(Long id){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tring url = "http://user-service/user/" + id;
User user = this.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 User.class);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记录访问用时:
logger.info("访问用时:{}", end - begin);
return user;
} public User queryUserByIdFallback(Long id){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id);
user.setName("用户信息查询出现异常!");
return user;
}
}
  • @HystrixCommand(fallbackMethod="queryUserByIdFallback"):声明一个失败回滚处理函数queryUserByIdFallback,当queryUserById执行超时(默认是1000毫秒),就会执行fallback函数,返回错误提示。
  • 为了方便查看熔断的触发时机,我们记录请求访问时间。

优化

虽然熔断实现了,但是我们的重试机制似乎没有生效,是这样吗?

其实这里是因为我们的Ribbon超时时间设置的是1000ms:

而Hystix的超时时间默认也是1000ms,因此重试机制没有被触发,而是先触发了熔断。

所以,Ribbon的超时时间一定要小于Hystix的超时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hystrix.command.default.execution.isolation.thread.timeoutInMilliseconds来设置Hystrix超时时间

hystrix:
command:
default:
execution:
isolation:
thread:
timeoutInMillisecond: 6000 # 设置hystrix的超时时间为6000ms

Feign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Ribbon的负载均衡功能,大大简化了远程调用时的代码:

String baseUrl = "http://user-service/user/";
User user = this.restTemplate.getForObject(baseUrl + id, User.class)

如果就学到这里,你可能以后需要编写类似的大量重复代码,格式基本相同,无非参数不一样。有没有更优雅的方式,来对这些代码再次优化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的Feign的功能了。

导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Feign的客户端

@FeignClient("user-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UserFeign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queryUser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 首先这是一个接口,Feign会通过动态代理,帮我们生成实现类。这点跟mybatis的mapper很像
  • @FeignClient,声明这是一个Feign客户端,类似@Mapper注解。同时通过value属性指定服务名称
  • 接口中的定义方法,完全采用SpringMVC的注解,Feign会根据注解帮我们生成URL,并访问获取结果

开启Feign功能

我们在启动类上,添加注解,开启Feign功能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EnableHystrix
@EnableFeignClients // 开启Feign功能
public class UserConsumer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UserConsumer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负载均衡

Feign中本身已经集成了Ribbon依赖和自动配置:

因此我们不需要额外引入依赖,也不需要再注册RestTemplate对象。

另外,我们可以像上节课中讲的那样去配置Ribbon,可以通过ribbon.xx来进行全局配置。也可以通过服务名.ribbon.xx来对指定服务配置:

Hystix支持

Feign默认也有对Hystix的集成:

只不过,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我们需要通过下面的参数来开启:

feign:
hystrix:
enabled: true # 开启Feign的熔断功能

但是,Feign中的Fallback配置不像Ribbon中那样简单了。

1)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个类,实现刚才编写的UserFeignClient,作为fallback的处理类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FeignClientFallback implements UserFeignClient {
@Override
public User queryUserById(Long id) {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id);
user.setName("用户查询出现异常!");
return user;
}
}

2)然后在UserFeignClient中,指定刚才编写的实现类

@FeignClient(value = "user-service", fallback = UserFeignClientFallback.class)
public interface UserFeign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queryUser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请求压缩(了解)

Spring Cloud Feign 支持对请求和响应进行GZIP压缩,以减少通信过程中的性能损耗。通过下面的参数即可开启请求与响应的压缩功能:

feign:
compression:
request:
enabled: true # 开启请求压缩
response:
enabled: true # 开启响应压缩

同时,我们也可以对请求的数据类型,以及触发压缩的大小下限进行设置:

feign:
compression:
request:
enabled: true # 开启请求压缩
mime-types: text/html,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json # 设置压缩的数据类型
min-request-size: 2048 # 设置触发压缩的大小下限

注:上面的数据类型、压缩大小下限均为默认值。

日志级别(了解)

前面讲过,通过logging.level.xx=debug来设置日志级别。然而这个对Fegin客户端而言不会产生效果。因为@FeignClient注解修改的客户端在被代理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Fegin.Logger实例。我们需要额外指定这个日志的级别才可以。

1)设置com.leyou包下的日志级别都为debug

logging:
level:
com.leyou: debug

2)编写配置类,定义日志级别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FeignConfig {
@Bean
Logger.Level feignLoggerLevel(){
return Logger.Level.FULL;
}
}

这里指定的Level级别是FULL,Feign支持4种级别:

  • NONE:不记录任何日志信息,这是默认值。
  • BASIC:仅记录请求的方法,URL以及响应状态码和执行时间
  • HEADERS:在BASIC的基础上,额外记录了请求和响应的头信息
  • FULL:记录所有请求和响应的明细,包括头信息、请求体、元数据。

在FeignClient中指定配置类:

@FeignClient(value = "user-service", fallback = UserFeignClientFallback.class, configuration = FeignConfig.class)
public interface UserFeign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queryUser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Zuul网关

快速入门

我们使用Spring Cloud Netflix中的Eureka实现了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注册与发现;而服务间通过Ribbon或Feign实现服务的消费以及均衡负载;通过Spring Cloud Config实现了应用多环境的外部化配置以及版本管理。为了使得服务集群更为健壮,使用Hystrix的融断机制来避免在微服务架构中个别服务出现异常时引起的故障蔓延。

在该架构中,我们的服务集群包含:内部服务Service A和Service B,他们都会注册与订阅服务至Eureka Server,而Open Service是一个对外的服务,通过均衡负载公开至服务调用方。我们把焦点聚集在对外服务这块,直接暴露我们的服务地址,这样的实现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呢?

先来说说这样架构需要做的一些事儿以及存在的不足:

  • 首先,破坏了服务无状态特点。
  • 为了保证对外服务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实现对服务访问的权限控制,而开放服务的权限控制机制将会贯穿并污染整个开放服务的业务逻辑,这会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破坏了服务集群中REST API无状态的特点。
    从具体开发和测试的角度来说,在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实际的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额外考虑对接口访问的控制处理。

  • 其次,无法直接复用既有接口。
  •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即有的集群内访问接口,实现外部服务访问时,我们不得不通过在原有接口上增加校验逻辑,或增加一个代理调用来实现权限控制,无法直接复用原有的接口

面对类似上面的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答案是:服务网关!

为了解决上面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权限控制这样的东西从我们的服务单元中抽离出去,而最适合这些逻辑的地方就是处于对外访问最前端的地方,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一些的均衡负载器的 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是微服务架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服务网关统一向外系统提供REST API的过程中,除了具备服务路由、均衡负载功能之外,它还具备了权限控制等功能。Spring Cloud Netflix中的Zuul就担任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前门保护的作用,同时将权限控制这些较重的非业务逻辑内容迁移到服务路由层面,使得服务集群主体能够具备更高的可复用性和可测试性。

  • 不管是来自于客户端(PC或移动端)的请求,还是服务内部调用。一切对服务的请求都会经过Zuul这个网关,然后再由网关来实现 鉴权、动态路由等等操作。Zuul就是我们服务的统一入口。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zuul</artifactId>
</dependency>

通过@EnableZuulProxy注解开启Zuul的功能

编写配置

server:
port: 10010 #服务端口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api-gateway #指定服务名 zuul:
routes:
user-service: # 这里是路由id,随意写
path: /user-service/** # 这里是映射路径
url: http://127.0.0.1:8081 # 映射路径对应的实际url地址

我们将符合path 规则的一切请求,都代理到 url参数指定的地址

本例中,我们将 /user-service/**开头的请求,代理到http://127.0.0.1:8081

面向服务的路由

在刚才的路由规则中,我们把路径对应的服务地址写死了!如果同一服务有多个实例的话,这样做显然就不合理了。

我们应该根据服务的名称,去Eureka注册中心查找 服务对应的所有实例列表,然后进行动态路由才对!

添加Eureka客户端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开启Eureka客户端发现功能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ZuulProxy // 开启Zuul的网关功能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Zuul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Zuul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添加Eureka配置,获取服务信息

zuul:
routes:
user-service: # 这里是路由id,随意写
path: /user-service/** # 这里是映射路径
serviceId: user-service # 指定服务名称 eureka:
client:
registry-fetch-interval-seconds: 5 # 获取服务列表的周期:5s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instance:
prefer-ip-address: true
ip-address: 127.0.0.1

简化的路由配置

在刚才的配置中,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

  • zuul.routes.<route>.path=/xxx/**: 来指定映射路径。<route>是自定义的路由名
  • zuul.routes.<route>.serviceId=/user-service:来指定服务名。

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route>路由名称往往和 服务名会写成一样的。因此Zuul就提供了一种简化的配置语法:zuul.routes.<serviceId>=<path>

比方说上面我们关于user-service的配置可以简化为一条:

zuul:
routes: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这里是映射路径

省去了对服务名称的配置。

默认的路由规则

在使用Zuul的过程中,上面讲述的规则已经大大的简化了配置项。但是当服务较多时,配置也是比较繁琐的。因此Zuul就指定了默认的路由规则:

  • 默认情况下,一切服务的映射路径就是服务名本身。

    • 例如服务名为:user-service,则默认的映射路径就是:/user-service/**

也就是说,刚才的映射规则我们完全不配置也是OK的,不信就试试看。

路由前缀

配置示例:

zuul:
prefix: /api # 添加路由前缀
routes:
user-service: # 这里是路由id,随意写
path: /user-service/** # 这里是映射路径
service-id: user-service # 指定服务名称

我们通过zuul.prefix=/api来指定了路由的前缀,这样在发起请求时,路径就要以/api开头。

路径/api/user-service/user/1将会被代理到/user-service/user/1

网关过滤器

Zuul作为网关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请求的鉴权。而这个动作我们往往是通过Zuul提供的过滤器来实现的。

ZuulFilter

ZuulFilter是过滤器的顶级父类。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其中定义的4个最重要的方法:

public abstract ZuulFilter implements IZuulFilter{

    abstract public String filterType();

    abstract public int filterOrder();

    boolean shouldFilter();// 来自IZuulFilter

    Object run() throws ZuulException;// IZuulFilter
}
  • shouldFilter:返回一个Boolean值,判断该过滤器是否需要执行。返回true执行,返回false不执行。
  • run:过滤器的具体业务逻辑。
  • filterType:返回字符串,代表过滤器的类型。包含以下4种:
    • pre:请求在被路由之前执行
    • routing:在路由请求时调用
    • post:在routing和errror过滤器之后调用
    • error: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调用
  • filterOrder:通过返回的int值来定义过滤器的执行顺序,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过滤器执行生命周期

  • 正常流程:

    • 请求到达首先会经过pre类型过滤器,而后到达routing类型,进行路由,请求就到达真正的服务提供者,执行请求,返回结果后,会到达post过滤器。而后返回响应。
  • 异常流程:
    • 整个过程中,pre或者routing过滤器出现异常,都会直接进入error过滤器,再error处理完毕后,会将请求交给POST过滤器,最后返回给用户。
    • 如果是error过滤器自己出现异常,最终也会进入POST过滤器,而后返回。
    • 如果是POST过滤器出现异常,会跳转到error过滤器,但是与pre和routing不同的时,请求不会再到达POST过滤器了。

使用场景

场景非常多:

  • 请求鉴权:一般放在pre类型,如果发现没有访问权限,直接就拦截了
  • 异常处理:一般会在error类型和post类型过滤器中结合来处理。
  • 服务调用时长统计:pre和post结合使用。

网关自定义过滤器

接下来我们来自定义一个过滤器,模拟一个登录的校验。基本逻辑:如果请求中有access-token参数,则认为请求有效,放行。

定义过滤器类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inFilter extends ZuulFilter{
@Override
public String filterType() {
// 登录校验,肯定是在前置拦截
return "pre";
} @Override
public int filterOrder() {
// 顺序设置为1
return 1;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houldFilter() {
// 返回true,代表过滤器生效。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run() throws ZuulException {
// 登录校验逻辑。
// 1)获取Zuul提供的请求上下文对象
RequestContext ctx = RequestContext.getCurrentContext();
// 2) 从上下文中获取request对象
HttpServletRequest req = ctx.getRequest();
// 3) 从请求中获取token
String token = req.getParameter("access-token");
// 4) 判断
if(token == null || "".equals(token.trim())){
// 设置为fasle,意思是不让后面的过滤器再执行,直接返回
ctx.setSendZuulResponse(false);
// 返回401状态码。也可以考虑重定向到登录页。
ctx.setResponseStatusCode(HttpStatus.UNAUTHORIZED.value());
}
// 校验通过,可以考虑把用户信息放入上下文,继续向后执行
return null;
}
}

网关负载均衡和熔断

Zuul中默认就已经集成了Ribbon负载均衡和Hystix熔断机制。但是所有的超时策略都是走的默认值,比如熔断超时时间只有1S,很容易就触发了。因此建议我们手动进行配置:

zuul:
retryable: true
ribbon:
ConnectTimeout: 250 # 连接超时时间(ms)
ReadTimeout: 2000 # 通信超时时间(ms)
OkToRetryOnAllOperations: true # 是否对所有操作重试
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2 # 同一服务不同实例的重试次数
MaxAutoRetries: 1 # 同一实例的重试次数
hystrix:
command:
default:
execution:
isolation:
thread:
timeoutInMillisecond: 6000 # 熔断超时时长:6000ms

微服务检测接口(可以在每个springboot项目中加入)

目的,加入之后,不用写controller也可以访问,因为加入之后会自动给你提供几个接口。比如 /info

<!--是springboot提供的微服务检测接口,默认对外提供几个接口:/info-->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ctuator</artifactId>
</dependency>

配置文件集合

EurekaServer

server:
port: 10086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ly-registry
eureka:
client:
fetch-registry: false
register-with-eureka: false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server.port}/eureka
server:
enable-self-preservation: false # 关闭自我保护
eviction-interval-timer-in-ms: 5000 # 每隔5秒进行一次服务列表清理

Zuul网关

server:
port: 10010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api-gateway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registry-fetch-interval-seconds: 5
instance:
prefer-ip-address: true
ip-address: 127.0.0.1
instance-id: ${spring.application.name}:${server.port}
zuul:
prefix: /api # 添加路由前缀
retryable: true
ribbon:
ConnectTimeout: 250 # 连接超时时间(ms)
ReadTimeout: 2000 # 通信超时时间(ms)
OkToRetryOnAllOperations: true # 是否对所有操作重试
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1 # 同一服务不同实例的重试次数
MaxAutoRetries: 1 # 同一实例的重试次数
hystrix:
command:
default:
execution:
isolation:
thread:
timeoutInMillisecond: 10000 # 熔断超时时长:10000ms

springcloud配置需要主要的地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pring-cloud配置ribbon负载均衡

    spring-cloud配置ribbon负载均衡 ribbon提供的负载均衡就是开箱即用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为了顺利演示此demo,你需要如下 需要提前配置eureka服务端,具体看 https: ...

  2. spring-cloud配置eureka客户端

    spring-cloud配置eureka客户端 eureka用来发现其他程序 需要提前配置eureka服务端,具体看 https://www.cnblogs.com/ye-hcj/p/10292944 ...

  3. spring-cloud配置高可用eureka服务端

    spring-cloud配置eureka服务端 eureka用来发现其他程序 依赖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4. spring-cloud配置服务器配置

    本文介绍spring-cloud配置服务器 server端配置 目录结构 依赖 java代码 properties 运行 client端配置 目录结构 依赖 java代码 properties 运行 ...

  5. Springcloud 配置 | 史上最全,一文全懂

    Springcloud 高并发 配置 (一文全懂) 疯狂创客圈 Java 高并发[ 亿级流量聊天室实战]实战系列之15 [博客园总入口 ] 前言 疯狂创客圈(笔者尼恩创建的高并发研习社群)Spring ...

  6. SpringCloud配置中心实战

    SpringCloud配置中心实战 1.统一配置中心(Config) 1.1 Spring项目配置加载顺序 1.2 配置规则详解 1.3 Git仓库配置 1.3.1 使用占位符 1.3.2 模式匹配 ...

  7. SpringCloud配置刷新机制的简单分析[nacos为例子]

    SpringCloud Nacos 本文主要分为SpringCloud Nacos的设计思路 简单分析一下触发刷新事件后发生的过程以及一些踩坑经验 org.springframework.cloud. ...

  8. springcloud~配置中心的使用

    配置中心作为springcloud里最底层的框架,所发挥的意思是举足轻重的,所以的组件的配置信息都可以通过springcloud config来管理,它会把配置信息分布式的存储到git上,所以信息安全 ...

  9. springCloud配置本地配中心SpringCloudConfig

    多环境配置 在一般开发过程中如果调试都在本地进行,则可以设置一个多环境配置,在本地与线上配置间来回切换. springcloud默认会访问的配置文件名是application.properties, ...

随机推荐

  1. 在linux下安装并配置mysql数据库

    在linux下安装并配置mysql数据库 工具/原料   MySql5.6 CentOS 方法/步骤   1 查找以前是否安装有mysql,使用下面命令: rpm -qa|grep -i mysql ...

  2. BZOJ2151种树——模拟费用流+链表+堆

    题目描述 A城市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广场,为了绿化环境和净化空气,市政府决定沿圆形广场外圈种一圈树.园林部门得到指令后,初步规划出n个种树的位置,顺时针编号1到n.并且每个位置都有一个美观度Ai,如果在这 ...

  3. [NOIP]2017列队——旋转treap/非旋转treap

    Sylvia 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子.  前段时间,Sylvia 参加了学校的军训.众所周知,军训的时候需要站方阵. Sylvia所在的方阵中有n × m名学生,方阵的行数为 n,列数为m.  为了便 ...

  4. C# 电脑上提示未知发布者

    参考6楼:http://tieba.baidu.com/p/5767451198?pid=120504172126&cid=120504203560#120504203560 解决方案:mak ...

  5. CCF WC2017 & THU WC2017 旅游记

    day-x 真·旅游 去了杭州的一些景点,打了几场练习赛. day0 报到日 领资料.入住,中午在食堂吃饭,感觉做的挺好的,和二高食堂差不多.晚上还有开幕式. day1~day4 白天讲课,晚上营员交 ...

  6. CODEFORCES掉RATING记 #2

    比赛:Codeforces Round #425 (Div. 2) 时间:2017.7.25晚 先orz zjt rank4 一场加300rating A:傻题,判断\(\lfloor\frac{n} ...

  7. MT【290】内外圆求三角最值

    求$\sqrt{\dfrac{5}{4}-\sin x}+2\sqrt{\dfrac{9}{4}+\cos x-\sin x}$的最小值. 提示:$\sqrt{\dfrac{5}{4}-\sin x} ...

  8. MT【154】拉格朗日配方

    (清华2017.4.29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4) 设$x,y\in\mathbb{R}$,函数$f(x,y)=x^2+6y^2-2xy-14x-6y+72$的值域为$M$,则______ A.$1\in ...

  9. Linux下搜狗输入法和快捷键Ctrl+Space冲突的解决

    配置快捷键(不是搜狗的设置) 把搜狗的启动快捷键给删了(如果有两个键盘[英+中],你按Shift就可以切换了,完全没必要占着茅坑) 其他快捷键冲突在键盘里面设置 over

  10. Redis基础、高级特性与性能调优

    本文将从Redis的基本特性入手,通过讲述Redis的数据结构和主要命令对Redis的基本能力进行直观介绍.之后概览Redis提供的高级能力,并在部署.维护.性能调优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介绍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