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on接口与其子接口实现类-----总复习
数组与集合
1. 集合与数组存储数据概述:
集合、数组都是对多个数据进行存储操作的结构,简称Java容器。
说明:此时的存储,主要指的是内存层面的存储,不涉及到持久化的存储(.txt,.jpg,.avi,数据库中)
2. 数组存储的特点:
>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确定了。
> 数组一旦定义好,其元素的类型也就确定了。我们也就只能操作指定类型的数据了。
* 比如:String[] arr;int[] arr1;Object[] arr2;
3. 数组存储的弊端:
* >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不可修改。
* > 数组中提供的方法非常限,对于添加、删除、插入数据等操作,非常不便,同时效率不高。
* > 获取数组中实际元素的个数的需求,数组没有现成的属性或方法可用
* > 数组存储数据的特点:有序、可重复。对于无序、不可重复的需求,不能满足。
4. 集合存储的优点:
解决数组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Collection接口
1.单列集合框架结构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 |----List接口: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动态”数组
*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
*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高中讲的“集合”
* |----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
对应图示:

2.Collection接口常用方法:
add(Object obj),addAll(Collection coll),size(),isEmpty(),clear();
contains(Object obj),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remove(Object obj),removeAll(Collection coll),retainsAll(Collection coll),equals(Object obj);
hasCode(),toArray(),iterator();
3.Collection集合与数组间的转换
//集合 --->数组:toArray()
Object[] arr = coll.toArray();
for(int i = 0;i < 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rr[i]);
}
//拓展:数组 --->集合:调用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T ... t)
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new String[]{"AA", "BB", "CC"});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 arr1 = Arrays.asList(new int[]{123, 456});
System.out.println(arr1.size());//1
List arr2 = Arrays.asList(new Integer[]{123, 456});
System.out.println(arr2.size());//2
4.使用Collection集合存储对象,要求对象所属的类满足:
向Collection接口的实现类的对象中添加数据obj时,要求obj所在类要重写equals().
5.本章节对大家的要求:
层次一:选择合适的集合类去实现数据的保存,调用其内部的相关方法。
层次二:不同的集合类底层的数据结构为何?如何实现数据的操作的:增删改查等。
Iterator接口与foreach循环
1.遍历Collection的两种方式:
① 使用迭代器Iterator ② foreach循环(或增强for循环)
2.java.utils包下定义的迭代器接口:Iterator
2.1说明:
Iterator对象称为迭代器(设计模式的一种),主要用于遍历 Collection 集合中的元素。
GOF给迭代器模式的定义为: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迭代器模式,就是为容器而生。
2.2作用:遍历集合Collectiton元素
2.3如何获取实例:coll.iterator()返回一个迭代器实例
2.4遍历的代码实现: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hasNext():判断是否还下一个元素
while(iterator.hasNext()){
//next():①指针下移 ②将下移以后集合位置上的元素返回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2.5图示说明:

2.6 remove()的使用:
//测试Iterator中的remove()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 next 方法之后已经调用了 remove 方法,再调用remove都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
//内部定义了remove(),可以在遍历的时候,删除集合中的元素。此方法不同于集合直接调用remove()
@Test
public void test3(){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删除集合中"Tom"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iterator.remove();
Object obj = iterator.next();
if("Tom".equals(obj)){
iterator.remove();
// iterator.remove();
}
}
//遍历集合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3.jdk5.0新特性--增强for循环:(foreach循环)
1.遍历集合举例:
@Test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for(集合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集合对象)
for(Object obj : coll){
System.out.println(obj);
}
}
说明:
内部仍然调用了迭代器。
2.遍历数组举例:
@Test
public void test2(){
int[] arr = new int[]{1,2,3,4,5,6};
//for(数组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数组对象)
for(int i : arr){
System.out.println(i);
}
}
Collection子接口:List接口
1. 存储的数据特点: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2. 常用方法:(记住)
增:add(Object obj)
删:remove(int index) / remove(Object obj)
改:set(int index, Object ele)
查:get(int index)
插:add(int index, Object ele)
长度:size()
遍历:① Iterator迭代器方式
② 增强for循环
③ 普通的循环
3. 常用实现类: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 |----List接口: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动态”数组,替换原的数组
* |----ArrayList: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 |----LinkedList: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效率比ArrayList高;底层使用双向链表存储
* |----Vector: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的,效率低;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4. 源码分析(难点)
4.1 ArrayList的源码分析:
* 2.1 jdk 7情况下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 list.add(123);//elementData[0] = new Integer(123);
* ...
* list.add(11);//如果此次的添加导致底层elementData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 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
* 结论:建议开发中使用带参的构造器: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
* 2.2 jdk 8中ArrayList的变化: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Object[] elementData初始化为{}.并没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
* list.add(123);//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才创建了长度10的数组,并将数据123添加到elementData[0]
* ...
*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 7 无异。
* 2.3 小结:jdk7中的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而jdk8中的ArrayList的对象
* 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
4.2 LinkedList的源码分析:
*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属性,默认值为null
* list.add(123);//将123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
*
* 其中,Node定义为:体现了LinkedList的双向链表的说法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4.3 Vector的源码分析:
jdk7和jdk8中通过Vector()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
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5. 存储的元素的要求:
添加的对象,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方法
[面试题]
* 面试题: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者的异同?
* 同:三个类都是实现了List接口,存储数据的特点相同: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 不同:见上(第3部分+第4部分)
Collection子接口:Set接口
1. 存储的数据特点:无序的、不可重复的元素
具体的:
以HashSet为例说明:
1. 无序性:不等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中并非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哈希值决定的。
2. 不可重复性:保证添加的元素照equals()判断时,不能返回true.即:相同的元素只能添加一个。
2. 元素添加过程:(以HashSet为例)
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
此哈希值接着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在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
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元素:
如果此位置上没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 --->情况1
如果此位置上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hash值: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equals()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equals()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和情况3而言:元素a 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 :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 :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总结:七上八下
HashSet底层:数组+链表的结构。(前提:jdk7)
3. 常用方法
Set接口中没额外定义新的方法,使用的都是Collection中声明过的方法。
4. 常用实现类: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一个一个的对象
*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高中讲的“集合”
* |----HashSet:作为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可以存储null值
* |----LinkedHashSet:作为HashSet的子类;遍历其内部数据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遍历
* 在添加数据的同时,每个数据还维护了两个引用,记录此数据前一个数据和后一个数据。 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LinkedHashSet效率高于HashSet.
* |----TreeSet:可以照添加对象的指定属性,进行排序。
5. 存储对象所在类的要求:
HashSet/LinkedHashSet:
要求:向Set(主要指:HashSet、LinkedHashSet)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的类一定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要求:重写的hashCode()和equals()尽可能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 重写两个方法的小技巧:对象中用作 equals() 方法比较的 Field,都应该用来计算 hashCode 值。
*
TreeSet:
1.自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To()返回0.不再是equals().
2.定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返回0.不再是equals().
6. TreeSet的使用
6.1 使用说明:
1.向TreeSet中添加的数据,要求是相同类的对象。
2.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实现Comparable接口 和 定制排序(Comparator)
6.2 常用的排序方式:
//方式一:自然排序
@Test
public void test1(){
TreeSet set = new TreeSet(); //失败:不能添加不同类的对象
// set.add(123);
// set.add(456);
// set.add("AA");
// set.add(new User("Tom",12)); //举例一:
// set.add(34);
// set.add(-34);
// set.add(43);
// set.add(11);
// set.add(8); //举例二:
set.add(new User("Tom",12));
set.add(new User("Jerry",32));
set.add(new User("Jim",2));
set.add(new User("Mike",65));
set.add(new User("Jack",33));
set.add(new User("Jack",56));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方式二:定制排序
@Test
public void test2(){
Comparator com = new Comparator() {
//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if(o1 instanceof User && o2 instanceof User){
User u1 = (User)o1;
User u2 = (User)o2;
return Integer.compare(u1.getAge(),u2.getAge());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输入的数据类型不匹配");
}
}
}; TreeSet set = new TreeSet(com);
set.add(new User("Tom",12));
set.add(new User("Jerry",32));
set.add(new User("Jim",2));
set.add(new User("Mike",65));
set.add(new User("Mary",33));
set.add(new User("Jack",33));
set.add(new User("Jack",56));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Collection接口与其子接口实现类-----总复习的更多相关文章
- 16、Collection接口及其子接口Set和List(常用类LinkedList,ArrayList,Vector和Stack)
16.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一些Collection允许相同 ...
-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Deque接口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api/java/util/Deque.html public interface Deque<E> exten ...
-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Queue接口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api/java/util/Queue.html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 ...
-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Set接口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api/java/util/Set.html public interface Set<E> extends ...
-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List接口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api/java/util/List.html public interface List<E> extends ...
- idea查看一个接口的子接口或实现类的快捷键
ctrl+h 先选中类或接口,再按ctrl+h
- 【Java学习笔记】Map接口的子接口---TreeMap
TreeMap,与TreeSet类似,可以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排序,同时保持元素的唯一性. 应注意,Comparable(实现接口,记得覆盖comparaTo方法),Comparator的使用. imp ...
- Collection子接口(List/Set/Queue/SortedSet)
Collection基本的子接口: List:能够存放反复内容 Set:不能存放反复内容,全部反复的内容靠hashCode()和equals()两个方法区分 Queue:队列接口 SortedSet: ...
- HttpServletRequest 接口、HttpServletResponse 接口、请求转发与重定向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servlet的基本原理,这章将讲一下剩余的部分. HttpServletRequest 接口 该接口是 ServletRequest 接口的子接口,封装了 HTTP 请求的相关信息, ...
- [转]Serializable接口与Externalizable接口区别
被Serializable接口声明的类的对象的内容都将被序列化,如果现在用户希望自己指定序列化的内容,则可以让一个类实现Externalizable接口,此接口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 ...
随机推荐
- k8s集群环境下kubesphere部署
安装kubernetes 1.环境配置 每个机器使用内网ip互通 每个机器配置自己的hostname,不能用localhost 所有机器均操作 #设置每个机器自己的hostname hostnamec ...
- Bulk-Crap-Uninstaller:一个高效卸载,轻松管理你的应用程序的.Net开源工具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安装大量的软件,随着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多,管理这些软件变得非常困难. 下面介绍一款具备高效.简洁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卸载大量不需要的应用程序,让电脑管理变得更加轻松. 01 项 ...
- Help document of CAD Plus
中文使用帮助 Help for Mobile Update time: 2023-07-29; This article will help you how to use the CAD Plus a ...
- MySQL 主从复制之多线程复制
目录 一.MySQL 多线程复制的背景 二.MySQL 5.5 主从复制 1.原理 2.部署主从复制 2.1.主节点安装配置MySQL 5.5 2.2.从节点安装配置MySQL 5.5 3.检查主从库 ...
- 深入解析 WezTerm 的自定义功能:键绑定和鼠标绑定
WezTerm 是一个高性能的跨平台终端模拟器,它提供了广泛的自定义选项,包括键绑定和鼠标绑定,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优化操作界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关键的自定义功能,解释它们的用途,并展示如何配 ...
- Java Concurrent
本文节选自 Effective Java by Joshua Bloch 和 Concurrent Programming in Java by Doug Lea. 1.1 概述 多线程程序设计比单线 ...
- sqlite3之基础
最近在用Python借助于pySimpleGui做一个桌面小工具, 奉行小巧,简单的宗旨, 使用了本地数据库sqlite3来进行本地数据的存储 参考: 官网: https://www.sqlite.o ...
- Python之pandas操作
中文网:https://www.pypandas.cn/ Pandas 是 Python 的核心数据分析支持库,提供了快速.灵活.明确的数据结构,旨在简单.直观地处理关系型.标记型数据.Pandas ...
- ZCMU-1111
与背包和动态规划有关(我认为) 采用dp数组存放吃掉i千克食物要用掉的钱 dp最开始要尽量的大方便过程中判断和最后的输出判断 实时更新dp,保留最小的钱 以前不知道的 printf函数可以这样用 fi ...
- electron项目icon显示异常
前情 公司有个桌面端项目是基于Electron开发的. 坑 构建打包好的项目在桌面和任务栏上图标显示正常,但是在任务栏弹框上左上角的图标确不显示 Why? 经过反复搜索,网上有文章说如果ico图标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