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想深入了解Java并发编程,就要先理解好Java内存模型。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多线程之间共享变量的可见性以及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对共享变量进行同步。原始的Java内存模型效率并不是很理想,因此Java1.5版本对其进行了重构,现在的Java8仍沿用了Java1.5的版本。

  在java中每个线程都有一块本地内存,而本地内存存放的变量是主内存的副本。相当于在线程启动时候线程会复制主内存的变量到自己的本地内存。当本地内存变量改变时候就同步到主内存。如果有多个变量线程共享变量,这时候主内存又会刷新同步所有线程的变量。而这种同步并不是实时的。

  

  如何和证明每个线程内部都有一份主内存副本?

  下面有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ackage com.mylienkd;
 
public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eger nubmer=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if(nubmer>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子线程循环结束");
            break;
            }
        }
 
    }
    public void setNubmer(Integer nubmer) {
        this.nubmer = nub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MyThread thread=new MyThread();
        new Thread(thread).start();
        //睡眠1s
        Thread.sleep(1000);
        thread.setNubmer(10);
        //睡眠3s
        Thread.sleep(3000);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结束");
    }
 
}

 在此运行此代码得到如下结果

  仔细观察代码以及结果可以发现,在主线程更改变量nubmer为10后,主线程执行结束,但是控制台并没退出一直在执行。

  这是因为子线程并没有退出循环。因为子线程本地内存的number为0,主内存中的值并没有刷新到子线程中的本内存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状态。

  如何解决此方法。java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供了关键字volatile ,在number变量上加上volatile关键字

1
private volatile Integer nubmer=0;

  运行此代码得到结果

  

可以看到此代码在主线程退出前,子线程就先退出了循环。这是因为volatile关键字实时更新此变量。在number变量更改时,就同步刷新更改其他线程的副本变量。

在很多地方叫做volatile关键字解决可见性。

简要概述java内存模型,以及volatile关键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内存模型与volatile关键字

    Java内存模型与volatile关键字 一).并发程序开发 并行程序的开发要涉及多线程.多任务间的协作和数据共享问题. 常用的并发控制:内部锁.重入锁.读写锁.信号量. 二).线程的特点 线程的特点 ...

  2. Java内存模型中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

    volatile作用总结: 1. 强制线程从公共内存中取得变量的值,而不是从线程的私有的本地内存中,volatile修饰的变量不具有原子性(修改一个变量的值不能同步). 2. 保证volatile修饰 ...

  3. Java并发编程:JMM(Java内存模型)和volatile

    1. 并发编程的3个概念 并发编程时,要想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只要有一个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 1.1. 原子性 原子性:即一个或多个操作要么全部 ...

  4. Java内存模型:volatile详解

    详见:http://blog.yemou.net/article/query/info/tytfjhfascvhzxcyt202 Java内存模型:volatile是干什么用的Volatile字段是用 ...

  5. Java内存模型与Volatile,Happen-Before原则等

     Java的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MM)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决定了线程主要定义了线程和内存间的抽象关系:主内存存放的是线程共享变量,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工作内存,存放变量的副本,只能对副本进行读写, ...

  6. Java内存模型以及Volatile、Synchronize关键字的疑问

    1.众所周知,java的内存模型是一个主内存,每个线程都有一个工作内存空间,那么主内存同步到工作内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工作内存同步会主内存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在cpu进行线程切换时就会发生这些同 ...

  7. 【java】java内存模型(2)--volatile内存语义详解

    多线程并发编程中synchronized和Volatile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Volatile是轻量级的synchronized,它在多处理器开发中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可见性的意思是当一个线程 ...

  8. JMM 内存模型 与 volatile 关键字

    内存模型 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内存(local memory). 本地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 不同线程之间无法相互 ...

  9. java内存模型与volatile变量与Atomic的compareAndSet

    java分主内存和工作内存, 主内存是线程共享的, 工作内存是每个线程独有的. java对主内存的操作是通过工作内存间接完成的: 先拷贝主内存变量值到工作内存, 在工作内存操作这个变量的副本, 完成后 ...

随机推荐

  1. Java 发送http GET/POST请求

    最近项目里面需要用到Java发送http请求,由于发送https请求有点复杂,暂时不考虑 HttpURLConnection HttpURLConnection是一种多用途.轻量极的HTTP客户端,使 ...

  2. Visual Studio 2019 离线安装方法

    1. 网址 1.1 阅读官方离线安装教程 离线安装官网 仔细阅读离线安装官网,差不多就能学会如何下载. 1.2 工作负荷和组件 ID 进入这个网址,Visual Studio 工作负荷和组件 ID,单 ...

  3. 剑指offer48:不用加减乘除做加法

    1 题目描述 写一个函数,求两个整数之和,要求在函数体内不得使用+.-.*./四则运算符号. 2 思路和方法 位运算符:两个数异或(^)[1^0=1, 1^1=0, 0^0=0, 0^1=1, 5^5 ...

  4. 别再裸奔了,你的项目代码安全吗,再不加密就out了

    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需要部署自己的Python代码 或进行私有化部署时,尤其现在都是通过docker镜像部署,我们并不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Python源程序. 加密Python源代码的方式,是将.p ...

  5. sublime3 安装markdown插件

    sublime3 安装markdown插件 第一步安装package control 自动安装package control 手动安装package control 安装具体的markdown相关的p ...

  6. 17 SUMIF函数、countif函数、averagif函数

    情景 按买家求他们的消费各是多少. 可以考虑使用分类汇总来做,但这里我们使用函数sumif来做. SUMIF函数 格式:=SUMIF(条件列表,匹配条件,数据区) 该函数这样理解:按照匹配条件,从条件 ...

  7. Git和Github的介绍、简单操作、冲突(上)

    目的:   1.git与github简介  2.Git与SVN区别 3.Github 的简单使用 4.下载安装Git-20-64-bit.exe   5.Git常用命令 5.1Git命令使用场景 5. ...

  8. 怎样通过正则匹配IP地址

    Ipv4的地址是0.0.0.0 到 255.255.255.255, 匹配这个字段需要判断三种情况: 1. 如果第一位是0或1, 则第二位和第三位可以是0-9的任意数值: [01]\d\d 2. 如果 ...

  9. 起始路由改成分区(Areas)的RouteConfig.cs配置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Routes(RouteCollection routes) { routes.IgnoreRoute("{resource}.axd/ ...

  10. C#6.0的新语法特性

    https://www.cnblogs.com/dotnet261010/p/9147707.html https://www.cnblogs.com/wangdodo/p/792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