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线图
箱线图是能同时反映数据统计量和整体分布,又很漂亮的展示图。在2014年的Nature Method上有2篇Correspondence论述了使用箱线图的好处和一个在线绘制箱线图的工具。就这样都可以发两篇Nature method,没天理,但也说明了箱线图的重要意义。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Bar plot、Box plot、Volin plot和Bean plot对数据分布的反应。从Bar plot上只能看到数据标准差或标准误不同;Box plot可以看到数据分布的集中性不同;Violin plot和Bean plot展示的是数据真正的分布,尤其是对Biomodal数据的展示。
 
Box plot从下到上展示的是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 (箱子的下边线)、中位数 (箱子中间的线)、第三四分位数 (箱子上边线)、最大值,具体解读看这里扩增子图表解读1箱线图:Alpha多样性

一步步解析箱线图绘制
假设有这么一个基因表达矩阵,第一列为基因名字,后面几列为样品名字,想绘制下样品中基因表达的整体分布。
profile="Name;2cell_1;2cell_2;2cell_3;4cell_1;4cell_2;4cell_3;zygote_1;zygote_2;zygote_3
A;4;6;7;3.2;5.2;5.6;2;4;3
B;6;8;9;5.2;7.2;7.6;4;6;5
C;8;10;11;7.2;9.2;9.6;6;8;7
D;10;12;13;9.2;11.2;11.6;8;10;9
E;12;14;15;11.2;13.2;13.6;10;12;11
F;14;16;17;13.2;15.2;15.6;12;14;13
G;15;17;18;14.2;16.2;16.6;13;15;14
H;16;18;19;15.2;17.2;17.6;14;16;15
I;17;19;20;16.2;18.2;18.6;15;17;16
J;18;20;21;17.2;19.2;19.6;16;18;17
L;19;21;22;18.2;20.2;20.6;17;19;18
M;20;22;23;19.2;21.2;21.6;18;20;19
N;21;23;24;20.2;22.2;22.6;19;21;20
O;22;24;25;21.2;23.2;23.6;20;22;21"
读入数据并转换为ggplot2需要的长数据表格式
profile_text <- read.table(text=profile, header=T, row.names=1, quote="",sep=";", check.names=F)
# 在melt时保留位置信息
# melt格式是ggplot2画图最喜欢的格式
# 好好体会下这个格式,虽然多占用了不少空间,但是确实很方便 library(ggplot2)
library(reshape2)
data_m <- melt(profile_text)
head(data_m)
variable value
1 2cell_1 4
2 2cell_1 6
3 2cell_1 8
4 2cell_1 10
5 2cell_1 12
6 2cell_1 14
像往常一样,就可以直接画图了。
# variable和value为矩阵melt后的两列的名字,内部变量, variable代表了点线的属性,value代表对应的值。
p <- ggplot(data_m, aes(x=variable, y=value),color=variable) +
geom_boxplot()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50,hjust=0.5, vjust=0.5))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p
# 图会存储在当前目录的Rplots.pdf文件中,如果用Rstudio,可以不运行dev.off()
dev.off()
箱线图出来了,看上去还可以,再加点色彩
# variable和value为矩阵melt后的两列的名字,内部变量, variable代表了点线的属性,value代表对应的值。
p <- ggplot(data_m, aes(x=variable, y=value),color=variable) +
geom_boxplot(aes(fill=factor(variable)))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50,hjust=0.5, vjust=0.5))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p
# 图会存储在当前目录的Rplots.pdf文件中,如果用Rstudio,可以不运行dev.off()
dev.off()
再看看Violin plot
# variable和value为矩阵melt后的两列的名字,内部变量, variable代表了点线的属性,value代表对应的值。
p <- ggplot(data_m, aes(x=variable, y=value),color=variable) +
geom_violin(aes(fill=factor(variable)))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50,hjust=0.5, vjust=0.5))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p
# 图会存储在当前目录的Rplots.pdf文件中,如果用Rstudio,可以不运行dev.off()
dev.off()
还有Jitter plot (这里使用的是ggbeeswarm包)
library(ggbeeswarm)
# 为了更好的效果,只保留其中一个样品的数据
# grepl类似于Linux的grep命令,获取特定模式的字符串
data_m2 <- data_m[grepl("_3", data_m$variable),] # variable和value为矩阵melt后的两列的名字,内部变量, variable代表了点线的属性,value代表对应的值。
p <- ggplot(data_m2, aes(x=variable, y=value),color=variable) +
geom_quasirandom(aes(colour=factor(variable))) +
theme_bw() + theme(panel.grid.major = element_blank(),
panel.grid.minor = element_blank(), legend.key=element_blank())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 也可以用geom_jitter(aes(colour=factor(variable)))代替geom_quasirandom(aes(colour=factor(variable)))
# 但个人认为geom_quasirandom给出的结果更有特色 ggsave(p, filename="jitterplot.pdf", width=14, height=8, units=c("cm"))
绘制单个基因 (A)的箱线图
为了更好的展示效果,下面的矩阵增加了样品数量和样品的分组信息。
profile="Name;2cell_1;2cell_2;2cell_3;2cell_4;2cell_5;2cell_6;4cell_1;4cell_2;4cell_3;4cell_4;4cell_5;4cell_6;zygote_1;zygote_2;zygote_3;zygote_4;zygote_5;zygote_6
A;4;6;7;5;8;6;3.2;5.2;5.6;3.6;7.6;4.8;2;4;3;2;4;2.5
B;6;8;9;7;10;8;5.2;7.2;7.6;5.6;9.6;6.8;4;6;5;4;6;4.5" profile_text <- read.table(text=profile, header=T, row.names=1, quote="",sep=";", check.names=F) data_m = data.frame(t(profile_text['A',]))
data_m$sample = rownames(data_m)
# 只挑选显示部分
# grepl前面已经讲过用于匹配
data_m[grepl('_[123]', data_m$sample),]
获得样品分组信息 (这个例子比较特殊,样品的分组信息就是样品名字下划线前面的部分)
# 可以利用strsplit分割,取出其前面的字符串
# R中复杂的输出结果多数以列表的形式体现,在之前的矩阵操作教程中
# 提到过用str函数来查看复杂结果的结构,并从中获取信息
group = unlist(lapply(strsplit(data_m$sample,"_"), function(x) x[1]))
data_m$group = group
data_m[grepl('_[123]', data_m$sample),]

如果没有这个规律,也可以提到类似于下面的文件,指定样品所属的组的信息。

sampleGroup_text="Sample;Group
zygote_1;zygote
zygote_2;zygote
zygote_3;zygote
zygote_4;zygote
zygote_5;zygote
zygote_6;zygote
2cell_1;2cell
2cell_2;2cell
2cell_3;2cell
2cell_4;2cell
2cell_5;2cell
2cell_6;2cell
4cell_1;4cell
4cell_2;4cell
4cell_3;4cell
4cell_4;4cell
4cell_5;4cell
4cell_6;4cell" #sampleGroup = read.table(text=sampleGroup_text,sep="\t",header=1,check.names=F,row.names=1)
#data_m <- merge(data_m, sampleGroup, by="row.names")
# 会获得相同的结果,脚本注释掉了以免重复执行引起问题

矩阵准备好了,开始画图了 (小提琴图做例子,其它类似)

# 调整下样品出现的顺序
data_m$group <- factor(data_m$group, levels=c("zygote","2cell","4cell"))
# group和A为矩阵中两列的名字,group代表了值的属性,A代表基因A对应的表达值。
# 注意看修改了的地方
p <- ggplot(data_m, aes(x=group, y=A),color=group) +
geom_violin(aes(fill=factor(group)))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50,hjust=0.5, vjust=0.5))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p
# 图会存储在当前目录的Rplots.pdf文件中,如果用Rstudio,可以不运行dev.off()
长矩阵绘制箱线图
常规矩阵绘制箱线图要求必须是个方正的矩阵输入,而有时想比较的几个组里面检测的值数目不同。比如有三个组,GrpA组检测了6个病人,GrpB组检测了10个病人,GrpC组是12个正常人的检测数据。这时就很难形成一个行位检测值,列为样品的矩阵,长表格模式就适合与这种情况。
long_table <- "Grp;Value
GrpA;10
GrpA;11
GrpA;12
GrpB;5
GrpB;4
GrpB;3
GrpB;2
GrpC;2
GrpC;3" long_table <- read.table(text=long_table,sep="\t",header=1,check.names=F) p <- ggplot(long_table, aes(x=Grp, y=Value),color=Grp) +
geom_violin(aes(fill=factor(Grp)))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50,hjust=0.5, vjust=0.5))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p
长表格形式自身就是常规矩阵melt后的格式,这种用来绘制箱线图就很简单了,就不做解释了。

R语言学习 - 箱线图(小提琴图、抖动图、区域散点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R语言学习 第四篇:函数和流程控制

    变量用于临时存储数据,而函数用于操作数据,实现代码的重复使用.在R中,函数只是另一种数据类型的变量,可以被分配,操作,甚至把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分支控制和循环控制,和通用编程语言的风格很相似, ...

  2. R语言学习笔记:基础知识

    1.数据分析金字塔 2.[文件]-[改变工作目录] 3.[程序包]-[设定CRAN镜像] [程序包]-[安装程序包] 4.向量 c() 例:x=c(2,5,8,3,5,9) 例:x=c(1:100) ...

  3. R语言学习笔记: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

    孩子上初中时拿到过全年级一次考试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表,正好可以用于R语言的统计分析学习.为了不泄漏孩子的姓名,就用学号代替了,感兴趣可以下载测试数据进行练习. num class chn math e ...

  4. R语言学习2:绘图

    本系列是一个新的系列,在此系列中,我将和大家共同学习R语言.由于我对R语言的了解也甚少,所以本系列更多以一个学习者的视角来完成. 参考教材:<R语言实战>第二版(Robert I.Kaba ...

  5. R语言学习笔记(二)

    今天主要学习了两个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峰度和偏度,并且用R语言来描述. > vars<-c("mpg","hp","wt") &g ...

  6. R语言学习笔记(数据预处理)

    setwd("d:/r/r-data/")data=read.table("salary.txt",header=T)attach(data)mean(Sala ...

  7. R语言学习路线和常用数据挖掘包(转)

    对于初学R语言的人,最常见的方式是:遇到不会的地方,就跑到论坛上吼一嗓子,然后欣然or悲伤的离去,一直到遇到下一个问题再回来.当然,这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好的方式是——看书.目前,市面上介绍R语言的 ...

  8. R语言学习笔记︱Echarts与R的可视化包——地区地图

    笔者寄语:感谢CDA DSC训练营周末上完课,常老师.曾柯老师加了小课,讲了echart与R结合的函数包recharts的一些基本用法.通过对比谢益辉老师GitHub的说明文档,曾柯老师极大地简化了一 ...

  9. 【R语言学习】时间序列

    时序分析会用到的函数 函数 程序包 用途 ts() stats 生成时序对象 plot() graphics 画出时间序列的折线图 start() stats 返回时间序列的开始时间 end() st ...

随机推荐

  1. VS2012 ASP.NET 母版页的创建与使用

    在做牛腩新闻公布系统的过程中,须要使用ASP.NET的母版页来抽出全部网页的公共部分,以便更好的复用自己的网页布局和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怎样创建一个新的母版页,例如以下图所看到的: 加入之后,例如以下 ...

  2. Objective-C语言的 if ( self = [super init] )

    我们先假设如今自己创建了个类.我们起名叫MyObject,继承于NSObject. 继承知道吧,就是你这个子类(MyObject)假设什么都不写的话,和父类(NSObject)就是一模一样的. OC里 ...

  3. 在C++代码中调用L脚本语言

    L脚本语言同意被其他编程语言调用.如C++,非常easy.仅仅要在宿主语言中载入L脚本引擎的动态库 直接调用这两个函数就能够了 extern "C" int __stdcall S ...

  4. 【bzoj4591】[Shoi2015]超能粒子炮·改

    设S(n,k)=Σ C(n,i) i=0..k 根据lucas定理可以得到 S(n,k) mod p = [ S(n/p,k/p-1)*S(n mod p,p-1)+C(n/p,k/p)*S(n mo ...

  5. beego4---web项目结构

    app.conf appname = blog1 httpport = runmode = dev controllersmy package controllersmy //跟外面的包名一致 imp ...

  6. CSU 1807: 最长上升子序列~ 分类讨论

    1807: 最长上升子序列~ Time Limit: 5 Sec  Memory Limit: 128 MBSubmit: 138  Solved: 17[Submit][Status][Web Bo ...

  7. 两道NOIP里的DP题目~

    拦截导弹    来源:NOIP1999(提高组) 第一题 某国为了防御敌国的导弹袭击,发展出一种导弹拦截系统.但是这种导弹拦截系统有一个缺陷:虽然它的第一发炮弹能够到达任意的高度,但是以后每一发炮弹都 ...

  8. POJ2686 Traveling by Stagecoach 状态压缩DP

    POJ2686 比较简单的 状态压缩DP 注意DP方程转移时,新的状态必然数值上小于当前状态,故最外层循环为状态从大到小即可. #include <cstdio> #include < ...

  9. bat 截取字符串(for命令) 推荐收藏

    摘自:http://www.jb51.net/article/50354.htm 今天需要用批处理命令处理文件夹中的文件,需要用到bat中的for命令以及字符串截取的一些命令.在上面的链接中找到许多有 ...

  10. bzoj [JSOI2010]Group 部落划分 Group【二分+并查集】

    我是zz吗这么简单都写错-- 一眼二分,然后判断的话是枚举点,然后计算这个点到已有联通块的最小距离,如果这个点到一些联通块的距离小于当前二分的val,则把这些联通块合并起来,这里用并查集维护,最后看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