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Oracle(聚合函数,多表查询,表之间的关系)
1.聚合函数
--max,min,sum,avg,count,nvl(,)
-- max:最大值
-- max既能取数字的最大值,也可以取字符串的最大值(英文字母排列顺序),根据场景实际意义来看,最好一条sql中只出现一次
select max(age) ,max(name) from teacher;
--min:最小值
select min(age) from teacher;
select min(name) from teacher;
--sum:求和:在求和函数中,只能计算数字类型, 并不能计算字符串类型
select sum(age) from teacher;
select sum(name) from teacher;
--avg:平均值:也只能用于计算数字类型
select avg(age) from teacher;
select avg(name) from teacher;
--count(*),count(任意数字):获取某张表的数据总条数
-- 在实际开发岗位中,一定要使用 count(1)不要去使用count(*)
select count(*) counts from teacher;
-- count(*)和select *执行效率很像:首先把所有的数据全部查出来(调用一次select * from xxx),然后进行统计总条数
select count(1) counts from teacher;
-- count(1):首先把表中的所有数据全部换成1,然后在进行统计总条数
-- nvl:如果查询出的数据有null值,就给一个默认值
select name, age, nvl(description,'我是默认值') from teacher;
2.多表查询
-- 首先把数据多的表全部查询出来---->开始对应数据量少的表,然后把数据量少的表进行分组
select * from classes;
select * from teacher;
select * from teacher, classes;
-- 以classes为基准,查询遍数:classes有多少条数据,就会查询多少遍
-- 在实际开发中,from xxx,xxx,xx这种多表查询决绝使用,因为效率非常低
select c.*, t.*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select t.id teahcer_id, t.description teacher_description, t.age teacher_age, t.name teahcer_name, t.hire_date teacher_hire_date, c.id classes_id, c.name classes_name, c.description classes_description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 多表查询中,一旦给表起了一个别名,必须要使用别名来进行点列名(只有两张表同时存在相同字段的时候要使用别名点列名)
-- 字典表中 是不存在主键的
select c.*, t.*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where age = 33;
-- 查询出两张表id相同的数据内容
select c.* , t.*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where c.id = t.id;
-- 冒泡排序:把小的冒上来,大的压下去
-- oracle也有自己的排序规则,类似于冒泡排序
select c.* , t.*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where c.id > t.id;
select c.name, t.name from classes c, teacher t group by c.name, t.name;
select * from teacher;
select * from classes;
3.表和表之间的关系
-- 三种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 这两张表或多张表就必然存在一个联系
--外键:FK_当前表名_外键表名_外键主键
-- 一对一:一对一关系的两张表,外键是可以随意建的,换句话说,外键建立在哪一张表都没有关系
--第一步:建立两张表
--第二步:找这两张表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
-- 发现籍贯和人民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第三步:建立外键(就是和另一张进行关联的列),必须要指向另一张关联表的主键,并且外键的列的类型一定要和指向主键的那一列的 类型保持一致
-- person表,id主键,native_place_id外键(外键的列类型一定要和native_place表中的主键id类型(长度)相同)
-- native_place表,id主键
select p.name, np.area from person p, native_place np where p.native_place_id = np.id;
-- 一对多: 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外键要建立在多的一方
-- 第一步:建两张表
-- employee/staff 员工表
-- department 部门表
-- 第二步:寻找这两张表的关系(一对多,部门是一的一方,员工就是多的一方)
-- 第三步:建立外键
-- 外键需要建立在一的一方:以部门和员工表为例:会出现一个bug:一个部门只能拥有一个员工,虽不违反语法,但是不符合逻辑思维
-- 如果我需要查询出所有的员工所属于哪个部门
-- 有部门的员工:
-- select * from department d, staff s where d.staff_id = s.id;
-- 查询所有员工:
select * from department d, staff s where d.id = s.department_id;
-- 查询出各部门的员工人数
-- 第一步:查询出部门
-- 第二步:查询出该部门的关联表
-- 第三步:需要把部门进行分组
select d.name, count(1) from department d, staff s where d.id = s.department_id group by d.name;
-- 多对多:建立外键:重新定义一张表来管理里面的外键关系
-- 学生和课程
-- 首先建立两张表
-- 分析这两张表之间的关系(多对多)
-- 建立外键:外键建立在哪一张表都不合适
-- 控制课程选择的表就在第三张外键表
-- 第一步:把所有的学生存入学生表(并不知道学生会选择什么课程)
-- 第二步:把所有的课程存入课程表(并不知道这些课程会被哪些学生选择)
-- 第三步:多对多的关系表(确定选择课程的结果):确定哪些学生选择了什么课程,这些课程被哪些学生选择了
-- 多对多关系表(insure):里面只会放两个字段,并且没有主键,这两个字段分别代表两张表的主键(student_id--->stu_students表的 id,class_id----->stu_class表的主键id)
select * from stu_students sst, stu_class sc, insure i where i.student_id = sst.id and i.class_id = sc.id;
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外键必须要建立在多的一方
一对多为例:(表中插入数据时,要先插入一的一方,再插入多的一方)
user和order(外键user_id--->user表中的id主键)
一对一为例:(表中插入数据,就一定首先插入没有外键的那张表的数据)
在一对一中,外键可以随意建立:外键建立在哪一张表都可以
people
idcard_id
idcard
一对多和一对一:
如果想实现级联删除的效果:
一定要删除没有外键的一方
无论是一对多,还是一对一:
插入数据的顺序:一定要先插入没有外键的那张表
多对多:
首先,多对多并不存在主外键的关系
第二,如果要实现多对多的关系,就要建立一张关系表
也就是多对多关系会有三张表存在,只是第三张表比较特殊:没有主键,里面只有两列(分别是两张表的主键id)
order和goods,order_goods(关系表)
如果要删除数据,只需要删除关系表的数据
在添加数据的时候:
我先添加order中的数据和先goods中的数据都无所谓
只要添加关系表(order_goods)中的数据才会影响order和goods表
在添加关系表数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如果order中没有id=9的数据,在order_goods表中就不能在order_id这一列添加9,同 理goods中没有id=10的数据,在order_goods表中就不能在goods_id这一列添加10
Practice:
--1.查询出每个月倒数第三天被雇佣的所有教师 last_day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hire_date = last_day(hire_date)-2;
--2.找出早于2年前被雇佣的教师 months_between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months_between(sysdate, hire_date)/12 > 2;
--3.以首字母大写的方式显示所有教师的姓名 initcap
select initcap(name) from teacher;
--4.显示不带有'a'的教师的姓名 not like
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name not like '%a%';
--5.显示正好为5个字符的教师的姓名 length
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length(name) = 5;
--6.显示所有教师姓名的前三个字符 substr
select substr(name, 1, 3) from teacher;
--7.显示所有教师的姓名,用'a'替换所有的'A' replace
select replace(name,'A','a') from teacher;
--8.显示满1年的教师的姓名和受雇日期 months_between
select name, hire_date from teacher where months_between(sysdate,hire_date) /12 >= 1;
--9.显示教师的详细资料,按姓名排序 order by
select * from teacher order by name;
--10.显示教师的姓名和被雇佣日期,根据其工作年限,将最老的教师排在最前面--->升序
select name, hire_date from teacher order by hire_date;
--11.显示所有教师的姓名,加入公司的年份和月份,按被雇佣日期的月份进行倒序排序,若月份相同则将最早年份的教师排在最前面
--to_char()
select name, to_char(hire_date,'yyyy') years, to_char(hire_date,'mm') monthes from teacher order by monthes desc, years;
--12.显示所有教师的姓名,年龄,描述,按年龄的降序排列,若年龄相同则按姓名升序排序 order by
select name, age, description from teacher order by age desc, name;
--13.找出在(任何年份的)2月份被雇佣的所有教师 to_char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to_char(hire_date, 'mm') = 2;
--14.对于每个教师,显示其进入学校的天数 sys_date-
select ceil(sysdate-hire_date) from teacher;
--15.显示姓名字段的任何位置包含‘a’的所有教师的姓名
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name like '%a%';
java:Oracle(聚合函数,多表查询,表之间的关系)的更多相关文章
- oracle 聚合函数 LISTAGG ,将多行结果合并成一行
LISTAGG( to_char(Item_Category_Name), ',') WITHIN GROUP(ORDER BY Item_Category_Name) -- 将 Item_Cate ...
- SqlServer 多表连接、聚合函数、模糊查询、分组查询应用总结(回归基础)
--exists 结合 if else 以及 where 条件来使用判断是否有数据满足条件 select * from Class where Name like '%[1-3]班' if (not ...
- java:Hibernate框架3(使用Myeclipse逆向工程生成实体和配置信息,hql语句各种查询(使用hibernate执行原生SQL语句,占位符和命名参数,封装Vo查询多个属性,聚合函数,链接查询,命名查询),Criteria)
1.使用Myeclipse逆向工程生成实体和配置信息: 步骤1:配置MyEclipse Database Explorer: 步骤2:为项目添加hibernate的依赖: 此处打开后,点击next进入 ...
- Oracle 聚合函数
聚合函数: SQL中提供的聚合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求和.求最值等等. 此处采用Oracle 11g中其他用户SCOTT中的EMP表,进行演示. –COUNT:统计行数量 COUNT(*)统计的是结果集的 ...
- SQL Server数据库--》top关键字,order by排序,distinct去除重复记录,sql聚合函数,模糊查询,通配符,空值处理。。。。
top关键字:写在select后面 字段的前面 比如你要显示查询的前5条记录,如下所示: select top 5 * from Student 一般情况下,top是和order by连用的 orde ...
- ORACLE聚合函数细节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mgr; 概要 select count(1), --14 sum(1), --14 count(*), --14 count(distinct ...
- $Django 聚合函数、分组查询、F,Q查询、orm字段以及参数
一.聚合函数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Avg,Sum,Max,Min,Count,F,Q #导入 # .查询图书的总价,平均价,最大价,最小价 ...
- oracle聚合函数avg()注意点
avg:用avg函数进行平均运算时会忽略空值(即最终出现的平均值不对[如果原始数据中存在空值的话]),可以这样子来解决:avg(nvl(comm,0))或者sum(comm)/count(*)---- ...
- MySQL数据操作与查询笔记 • 【第6章 聚合函数和分组查询】
全部章节 >>>> 本章目录 6.1 sum.max 和 min 聚合函数 6.1.1 聚合函数介绍 6.1.2 sum 函数 6.1.3 max/min 函数 6.2 a ...
- ORM中聚合函数、分组查询、Django开启事务、ORM中常用字段及参数、数据库查询优化
聚合函数 名称 作用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Sum() 求和 Count() 计数 Avg() 平均值 关键字: aggregate 聚合查询通常都是配合分组一起使用的 关于数据库的 ...
随机推荐
- IDEA Debug模式下启动慢的解决办法
工程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近期Idea在debug模式下启动耗时800s +,run模式下200s.Idea debug模式启动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提示: 方法断点会戏剧性的降低debug的速度.当时并没有 ...
- Pythonic Code In Several Lines
1. Fibonacci Series def Fib(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 springboot jpa junit测试遇到的问题
jpa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插入的对象变量user中不能包含变量,需要时确切的值,否则会出现sql解析报错 解析报错如下图
- iOS设置UITableViewCell的选中时的颜色
1.系统默认的颜色设置 //无色 cell.selectionStyle = UITableViewCellSelectionStyleNone; //蓝色 cell.selectio ...
- GridView设置右键菜单
一.控件设定: 1.页面添加ContextMenuStrip控件: 2.ContextMenuStrip添加菜单项: 3.gridControl找到ContextMenuStrip属性,设置成刚添加C ...
- 并行计算基础(1)(GPU架构介绍)
一.常用术语 Task:任务.可以完整得到结果的一个程序,一个程序段或若干个程序段.例如搬砖. Parallel Task:并行任务.可以并行计算的任务.多个人搬砖. Serial Execution ...
- CSS的文本属性
CSS 文本属性可定义文本的外观. 通过文本属性,可以改变文本的颜色.字符间距,对齐文本,装饰文本,对文本进行缩进等. ㈠缩进文本 text-indent 通过使用 text-indent 属性 ...
- C# 2.0
序言 泛型 为什么需要泛型? 分部类型 分部类和方法 partial 匿名方法 使用Delegate的时候很多时候没必要使用一个普通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只有这个Delegate会用,并且只用一次,这时 ...
- LA 3263 好看的一笔画 欧拉几何+计算几何模板
题意:训练指南260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 ...
- HGOI20190813 省常中互测6
Problem A 蛋糕 将$n \times m $大小的蛋糕切成每块为$1 \times 1$大小的$n\times m$块. 交换任意两块蛋糕的切割顺序的方案算作一种. 对于$100 \%$的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