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或多个块级盒子的垂直相邻边界会重合。结果的边界宽度是相邻边界宽度中最大的值。如果出现负边界,则在最大的正边界中减去绝对值最大的负边界。如果没有正边界,则从零中减去绝对值最大的负边界。注意:相邻的盒子可能并非是由父子关系或同胞关系的元素生成。
但是边界的重叠也有例外情况:

1、水平边距永远不会重合。
2、在规范文档中,2个或以上的块级盒模型相邻的垂直margin会重叠。最终的margin值计算方法如下:
a、全部都为正值,取最大者;
b、不全是正值,则都取绝对值,然后用正值减去最大值;
c、没有正值,则都取绝对值,然后用0减去最大值。
注意:相邻的盒模型可能由DOM元素动态产生并没有相邻或继承关系。
3、相邻的盒模型中,如果其中的一个是浮动的(float),垂直margin不会重叠,并且浮动的盒模型和它的子元素之间也是这样。
4、设置了overflow属性的元素和它的子元素之间的margin不被重叠(overflow取值为visible除外)。
5、设置了绝对定位(position:absolute)的盒模型,垂直margin不会被重叠,并且和他们的子元素之间也是一样。
6、设置了display:inline-block的元素,垂直margin不会重叠,甚至和他们的子元素之间也是一样。
7、如果一个盒模型的上下margin相邻,这时它的margin可能重叠覆盖(collapse through)它。在这种情况下,元素的位置(position)取决于它的相邻元素的margin是否重叠。
a、如果元素的margin和它的父元素的margin-top重叠在一起,盒模型border-top的边界定义和它的父元素相同。
b、另外,任意元素的父元素不参与margin的重叠,或者说只有父元素的margin-bottom是参与计算的。如果元素的border-top非零,那么元素的border-top边界位置和原来一样。
一个应用了清除操作的元素的margin-top绝不会和它的块级父元素的margin-bottom重叠。
注意,那些已经被重叠覆盖的元素的位置对其他已经重叠的元素的位置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对这些元素的子元素定位时,border-top边界位置才是必需的。
8、根元素的垂直margin不会被重叠。

外边距(margin)重叠示例
外边距重叠是指两个垂直相邻的块级元素,当上下两个边距相遇时,起外边距会产生重叠现象,且重叠后的外边距,等于其中较大者。

另一个重叠现象是当一个元素包含在另一个元素之中时,子元素与父元素之间也会产生重叠现象,重叠后的外边距,等于其中最大者。

同理,如果一个无内容的空元素,其自身上下边距也会产生重叠。

外边距重叠的意义

外边距的重叠只产生在普通流文档的上下外边距之间,这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规则,其实有其现实意义。设想,当我们上下排列一系列规则的块级元素(如段落P)时,那么块元素之间因为外边距重叠的存在,段落之间就不会产生双倍的距离。

防止外边距重叠解决方案:
虽然外边距的重叠有其一定的意义,但有时候我们在设计上却不想让元素之间产生重叠,那么可以有如下几个建议可供参考:

  1. 外层元素padding代替
  2. 内层元素透明边框 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
  3. 内层元素绝对定位 postion:absolute:
  4. 外层元素 overflow:hidden;
  5. 内层元素 加float:left;或display:inline-block;
  6. 内层元素padding:1px;

以上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

外边距(padding)重叠的及解决办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CSS 外边距(margin)重叠及防止方法

    边界重叠是指两个或多个盒子(可能相邻也可能嵌套)的相邻边界(其间没有任何非空内容.补白.边框)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单一边界. 两个或多个块级盒子的垂直相邻边界会重合.结果的边界宽度是相邻边界宽度中最大 ...

  2. 区分内边距与外边距padding和margin

    以两个并排显示的div为例说明. 现在两个div都有背景颜色, 右边的div中有几行p, 若是想要使两个div之间有间隔, 即两块带了颜色区域之间产生空隙, 则给div的css中外边距margin赋值 ...

  3. IE6/7中li浮动外边距无法撑开ul的解决方法

    昨天群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4. CSS3——盒子模型 border(边框) 轮廓(outline)属性 margin外边距 padding填充

    盒子模型 包括——边距,边框,填充,和实际内容 Margin(外边距) - 清除边框外的区域,外边距是透明的. Border(边框) - 围绕在内边距和内容外的边框. Padding(内边距) - 清 ...

  5. 关于盒模型的外边距padding和内边距margin

    边框border属性值  solid实线   dashed虚线   dotted点线   double双实线 /* 内边距 */padding:20px 30px 30px 30px;若有四个值代表  ...

  6. margin属性以及垂直外边距重叠问题

       盒子的margin属性         盒子的外边距margin 指的是当前盒子与其他盒子之间的距离,环绕在盒子周围的空白区域,属于不可见的区域,,不会影响到可见框的大小,而是会影响到盒子的位置 ...

  7. CSS外边距margin上下元素重叠

    CSS外边距margin上下元素重叠 转载:http://www.gaoyouyou.com/view/77.htm 两个或多个块级盒子的垂直相邻边界会重合.结果的边界宽度是相邻边界宽度中最大的值.如 ...

  8. ie6双边距bug及其解决办法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 ...

  9. css内外边距属性

    盒子模型: 所有HTML元素可以看作盒子,在CSS中,"box model"是用来设计和布局时 使用. CSS盒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盒子, 封装周围的HTML元素, 它包括:边距,边框 ...

随机推荐

  1. 推荐一个简单、轻量、功能非常强大的C#/ASP.NET定时任务执行管理器组件–FluentScheduler定时器

    在C#WINFORM或者是ASP.NET的WEB应用程序中,根据各种定时任务的需求,比如:每天的数据统计,每小时刷新系统缓存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得应用到定时器这个东东. .NET Framework有自 ...

  2. Fair Scheduler中的Delay Schedule分析

    延迟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本地性(data locality),减少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对于那些输入数据不在本地的MapTask,调度器将会延迟调度他们,而把slot分配给那些具备本地性的MapTa ...

  3. Bootstrap<基础十四> 按钮下拉菜单

    使用 Bootstrap class 向按钮添加下拉菜单.如需向按钮添加下拉菜单,只需要简单地在在一个 .btn-group 中放置按钮和下拉菜单即可.也可以使用 <span class=&qu ...

  4. 易云盘(nester)-面对企业的和团队文档管理的平台

    易云盘(nester)是本人的另外一款作品,先前开发和维护的在线设计工具Visor也已经合并在Nester的最新版里了. 目前作为共享版发布. 特点 Nester后端是以Spring Framewor ...

  5. 启动Tomcat一闪而过——分析及解决过程

    启动Tomcat一闪而过--分析及解决过程 嗯,昨天将有关JDK的知识稍微整理了一下,现在稍微整理一下有关Tomcat的! 1:Tomcat是什么? Tomcat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免费的 ...

  6. Android WebView useragent

    今天介绍一下Android WebView UserAgent, User-Agent(简称UA)是HTTP请求头部用来标识客户端信息的字符串, 包括操作系统, 浏览器等信息.为了建立手机客户端的信息 ...

  7. 构造函数,const char*与c_str

    /******************************************************************************* * 版权所有: * 模 块 名: * ...

  8. Ajax读取txt并对txt内容进行分页显示

    function TransferString(content) { var string = content; try{ string=string.replace(/\r\n/g,"&l ...

  9. 使用CSS3动画属性实现360°无限循环旋转【代码片段】

    使用CSS3的animation动画属性实现360°无限循环旋转. 代码片段: <div id="test"> <img src="/CSS3/img/ ...

  10. java install

    http://www.cnblogs.com/a2211009/p/426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