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CPU瓶颈

1,性能指标

a>CPU使用率

  CPU使用率描述了非空闲时间占总CPU时间的百分比,根据CPU上运行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用户CPU、系统CPU、等待I/O CPU、软中断和硬中断等

  • 用户CPU使用率,包括用户态CPU使用率(user)和低优先级用户态CPU使用率(nice),表示CPU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用户CPU使用率高,通常说明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
  • 系统CPU使用率,表示CPU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不包括中断)。系统CPU使用率高,说明内核比较繁忙
  • 等待I/O的CPU使用率,通常也称之为iowait,表示等待I/O的时间百分比。iowait高,通常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I/O交互时间比较长。
  • 软中断和硬中断的CPU使用率,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它们的使用率高,通常说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
  • 窃取CPU使用率(steal)和客户CPU使用率(guest),分别表示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和运行客户虚拟机的CPU时间百分比

b>平均负载

  系统的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反应了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数值,分别指过去1分钟、过去5分钟和过去15分钟的平均负载。

  理想情况下,平均负载等于逻辑CPU个数,这表示每个CPU都恰好被充分利用。如果平均负载大于逻辑CPU个数,就表示负载比较重。

c>上下文切换

  • 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
  • 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本身是保证Linux正常运行的一项核心功能。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将原本运行进程的CPU时间,消耗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为性能瓶颈。

d>CPU的缓存命中率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97149

  CPU的处理速度要比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很多,CPU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就需要等待内存的响应。为了协调二者的巨大性能差距,CPU缓存(多级缓存)就出现了

  

  CPU缓存的速度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缓存的是热点的内存数据。根据不断增长的热点数据,这些缓存按照大小不同分为L1、L2、L3等三级缓存,其中L1和L2常用在单核中,L3则用在多核中。

  从L1到L3,三级缓存的大小依次增大,相应的性能依次降低(当然比内存好很多)。而它们的命中率,衡量的是CPU缓存的复用情况,命中率越高,则表示性能越好。

2,性能工具

a>平均负载

  uptime查看系统的平均负载。在平均负载升高时,使用mpstat和pidstat,分别观察每个CPU和每个进程CPU的使用情况,进而定位负载升高的进程

b>上下文切换

  vmstat查看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和中断次数。使用pidstat (-w),观察进程的自愿上下文切换(cswch/s)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vcswch/s);使用pidstat(-wt)输出具体线程的上下文切换。

c>CPU使用率升高

  使用top观察具体的CPU情况,然后使用perf工具定位具体的线程和函数

d>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

  top观察iowait升高,并发现出现大量的zombie僵尸进程,使用dstat定位为磁盘读取导致,再使用pidstat找出相关进程,最后用perf工具定位原因

e>软中断

  top观察cpu使用率升高,再使用watch -d /proc/softirqs,找到变化速率较快的软中断,然后通过sar(-n DEV)显示网络收发的报告,发现为网络小包问题,最后用tcpdump,找到网络帧的类型和来源,确定为SYNFLOOD攻击导致。

3,性能指标和性能工具关联

a>根据指标找工具

  

b>根据工具查指标

  

c>分析CPU性能瓶颈

  

二、CPU性能优化的思路

1,如何评估性能优化效果

a>确定性能的量化指标

  不要局限在单一维度的指标上。以web项目为例:

  • 应用程序的维度,可以用吞吐量和请求延迟来评估应用程序的性能
  • 系统资源的维度,可以用CPU使用率来评估系统的CPU使用情况

b>测试优化前的性能指标

c>测试优化后的性能指标

2,CPU优化

a>应用程序优化

  降低CPU使用率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只保留最核心的逻辑。比如减少循环的层次、减少递归、减少动态内存分配等。

  除此之外,应用程序的优化也包括很多方法,最常用的:

  • 编译器优化:很多编译器都会提供优化选项,适当开启。比如,gcc就提供了优化选项 -O2,开启后会自动对应用程序的代码进行优化。
  • 算法优化:使用复杂度更低的算法,可以显著加快处理速度。比如,在数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用O(nlogn)的排序算法(如快排、归并排序等),代替O(n^2)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插入排序等)。
  • 异步处理:使用异步处理,可以避免程序因为等待某个资源而一直阻塞,从而提升程序的并发处理能力。比如,把轮询替换为事件通知,就可以避免轮询耗费CPU的问题。
  • 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相对于进程上下文切换, 线程上下文切换并不切换进程选址空间,因此可以降低上下文切换的成本
  • 善用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或者计算过程中的步骤,可以放到内存中缓存起来,这样在下次用时就能直接从内存中获取,加快程序的处理速度。

b>系统优化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优化CPU的运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CPU缓存的本地性,加速缓存访问;另一方面,就是要控制进程的CPU使用情况,减少进程间的相互影响。常见方法:

  • CPU绑定:把进程绑定到一个或者多个CPU上,可以提高CPU缓存的命中率,减少跨CPU调度带来的上下文切换问题
  • CPU独占:跟CPU绑定类似,进一步将CPU分组,并通过CPU亲和性机制为其分配进程。这样,这些CPU就由指定的进程独占,换句话说,不允许其他进程再来使用这些CPU。
  • 优先级调整:使用nice调整进程的优先级,正值调低优先级,负值调高优先级。适当降低非核心应用的优先级,增高核心应用的优先级,可以确保核心应用得到优先处理。
  • 为进程设置资源限制:使用Linux cgroups 来设置进程的CPU使用上限,可以防止由于某个应用自身的问题,而耗尽系统资源
  •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s)优化:支持NUMA的处理器会被划分为多个node,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本地内存空间。NUMA优化,其实就是让CPU尽可能只访问本地内存。
  • 中断负载均衡:无论软中断还是硬中断,它们的中断处理程序都可能会耗费大量的CPU。开启irqbalance服务或者配置smp_affinity,就可以吧中断处理过程自动负载均衡到多个CPU上。

Linux性能优化实战CPU篇之总结(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性能优化实战CPU篇之软中断(三)

    一.软中断 1,中断的定义 a>定义 举例:你点了一份外卖,在无法获知外卖进度的情况下,配送员送外卖是不等人的,到了发现没人取会直接走,所以你只能苦苦等着,时不时去门口看送到没有,无法干别的事情 ...

  2.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五讲

    一.上节回顾 专栏更新至今,四大基础模块的最后一个模块——网络篇,我们就已经学完了.很开心你还没有掉队,仍然在积极学习思考和实践操作,热情地留言和互动.还有不少同学分享了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碰到各种性能 ...

  3.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三讲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 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学会了如何排查 NAT 带来的性能问题,最后还总结了 NAT 性能优化的基本思路.我先带你简单回顾一下. NAT 基于 Linux 内核 ...

  4.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四讲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学了网络性能优化的几个思路,我先带你简单复习一下. 在优化网络的性能时,你可以结合 Linux 系统的网络协议栈和网络收发流程,然后从应用程序.套接字.传输层.网络层再到链路 ...

  5.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内存篇(五)

    一.Linux内存工作原理 1,内存映射 Linux内核给每个进程都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虚拟空间,并且这个地址空间是连续的.这样,进程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内存,更确切地说是访问虚拟内存. 虚拟地址空间的内部 ...

  6.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六讲

    一.上节回顾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学完了整个专栏的四大基础模块,即 CPU.内存.文件系统和磁盘 I/O.以及网络的性能分析和优化.相信你已经掌握了这些基础模块的基本分析.定位思路,并熟悉了相关的优化方 ...

  7.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讲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碰到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的缓解方法.简单回顾一下,DDoS利用大量的伪造请求,导致目标服务要耗费大量资源,来处理这些无效请求,进而无法正常响应正常用户的请求. 由 ...

  8.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七讲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梳理了,应用程序容器化后性能下降的分析方法.一起先简单回顾下.容器利用 Linux 内核提供的命名空间技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运行隔离起来,并用统一的镜像,来管理应用程序的依赖 ...

  9.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四十二讲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 NAT 的原理,明白了如何在 Linux 中管理 NAT 规则.先来简单复习一下. NAT 技术能够重写 IP 数据包的源 IP 或目的 IP,所以普遍用来解决公网 ...

随机推荐

  1. 【刷题-PAT】A1135 Is It A Red-Black Tree (30 分)

    1135 Is It A Red-Black Tree (30 分) There is a kind of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 named red-black tr ...

  2. 领域驱动设计-CQRS

    CQRS 代表命令查询职责分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Greg Young描述的模式.其核心概念是,您可以使用与用于读取信息的模型不同的模型来更新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分离可能很有价值,但请注意,对于大多 ...

  3. cnpm安装教程

    安装cnpm,输入以下命令: sudo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输入cnpm -v ,检测是否正常 ...

  4. 来自开发者的点赞!HMS Core荣获多个行业奖项

    2021年,HMS Core发布全新HMS Core 6,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多终端.跨OS.全场景的华为移动服务核心能力,和开发者共同成长.通过和开发者在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场景创新和商业增长上的持续合作 ...

  5. IDEA导入maven项目时,报各种包找不到--com.sunyard.encrypt.function

    IDEA错误归类 问题描述1 IDEA启动项目时,报maven引入的包找不到 暂时解决办法 问题描述2 IDEA启动项目时,报普通项目引入的包找不到 解决办法 总结: 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办法明显冲突 ...

  6. Tomcat启动报错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Context listenerStart

    感谢原文作者:西北码农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itree1/article/details/72236633 解决方法: 1.检查配置信息有无异常:如 web.xml ...

  7. spring学习五:Spring Bean 定义继承

    Bean 定义继承 bean 定义可以包含很多的配置信息,包括构造函数的参数,属性值,容器的具体信息例如初始化方法,静态工厂方法名,等等. 子 bean 的定义继承父定义的配置数据.子定义可以根据需要 ...

  8. WebSocket协议详解及应用

    WebSocket协议详解及应用(七)-WebSocket协议关闭帧 本篇介绍WebSocket协议的关闭帧,包括客户端及服务器如何发送并处理关闭帧.关闭帧错误码及错误处理方法.本篇内容主要翻译自RF ...

  9. Web标准和骨架

    Web 标准的好处 1.让Web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2.内容能被更广泛的设备访问 3.更容易被搜寻引擎搜索 4.降低网站流量费用 5.使网站更易于维护 6.提高页面浏览速度 Web 标准构成 Web标准 ...

  10. 快速搭建ELK7.5版本的日志分析系统--搭建篇

    title: 快速搭建ELK7.5版本的日志分析系统--搭建篇 一.ELK安装部署 官网地址:https://www.elastic.co/cn/ 官网权威指南:https://www.elas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