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阮一峰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

二、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example.txt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三、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sudo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四、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

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example.txt

五、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etc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理解了上面这些知识,就能理解目录的权限。目录文件的读权限(r)和写权限(w),都是针对目录文件本身。由于目录文件内只有文件名和inode号码,所以如果只有读权限,只能获取文件名,无法获取其他信息,因为其他信息都储存在inode节点中,而读取inode节点内的信息需要目录文件的执行权限(x)。

六、硬链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

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

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

七、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八、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理解inode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理解inode

    From: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阮一峰大神真NB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1年12月 4日 inode是一个重要概 ...

  2. 深入理解inode与软硬链接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 ...

  3. 【Linux常识篇(2)】理解inode

    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 ...

  4. 006_理解inode

    inode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理解Unix/Linux文件系统和硬盘储存的基础. 我觉得,理解inode,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操作水平,还有助于体会Unix设计哲学,即如何把底层的复杂性抽象成一个简单概念 ...

  5. 理解inode 以及 软链接和硬链接概念区分

    inode简单理解 本文来源自网络文章,并针对文章内容加以批注和修改.希望能帮到你! 一. 磁盘设备 说到inode,首先必须要提及下<操作系统>中磁盘存储器的管理一节.磁盘设备是一种相当 ...

  6. 深入理解inode和硬链接和软连接和挂载点

    inode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扇区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 ...

  7. (转)理解inode

    作者:阮一峰 原文链接: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 ...

  8. 理解inode以及软硬连接,和inode磁盘爆满的解决方案以及文件权限

    理解Linux的软硬链接 创建硬链接的命令 [root@centos6 data]#ln /data/f1 /data/f2 [root@centos6 data]#ll -itotal 1613 - ...

  9. 理解i-node

    原文链接: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感觉讲得挺好,便做个记录.

随机推荐

  1. Java中的Property类

    Property是JAVA中的属性操作类,该类在java.util包中,它是HashTable的子类. 常用函数列表: l  Properties() n  构造函数 l  setProperty(S ...

  2. Java SE 第十讲---面向对象特征之封装2

    1.类中的属性又叫做成员变量(member variable),属性用英文表示为property或者attitude 2.对象(Object)又叫做实例(Instance),生成一个对象的过程又叫做类 ...

  3. VisualVM连接远程Java进程

    jstatd是一个RMI(Remove Method Invocation)的server应用,用于监控jvm的创建和结束,并且提供接口让监控工具(如VisualVM)可以远程连接到本机的jvms . ...

  4. 微信消息接收 验证URL有效性 C#代码示例

    官方文档只给出了PHP的示例代码 开发者提交信息后,微信服务器将发送GET请求到填写的URL上,GET请求携带四个参数: 参数 描述 signature 微信加密签名,signature结合了开发者填 ...

  5. C++primer 练习10.16

    // 10.3.2.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include< ...

  6. DNS拦截的处理

    在用webSocket来实现长连接时,我们的链接对象使用了域名.但是再某些省份的网络下,发生了DNS拦截.踹改.导致使用某个域名链接,发生连接不上的现象.[解决方案] 在多次尝试原有域名不能使用的情况 ...

  7. python函数 位置参数,关键字参数,可变参数优先级

    def fun(arg,args=1,*arg,**keywords): python 一共有这四类参数,第一类最常见,不用多说,第二类,关键字参数,python能通过关键字找到参数,python函数 ...

  8. Sqoop2常用命令介绍

    命令行操作之Create Command 1.Create Connection Function create connection --cid 1  说明:Create new connectio ...

  9. Android Studio 修改 包名 package name

    我们的包名中含有Nav,造成声音不能正常出来:需要改包名,但 android studio 改包名原来还是比较麻烦的,不过现在简单多了: 第一步,直接打开 AndroidManifast.xml 文件 ...

  10. jmeter做接口测试

    jmeter做接口测试有两种方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