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命令格式

iostat [ -c ] [ -d ] [ -h ] [ -N ] [ -k | -m ] [ -t ] [ -V ] [ -x ] [ -z ] [ device [...] | ALL ] [ -p [ device [,...]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

iostat各个参数的说明

 -c 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d 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k 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磁盘请求数,默认单位块.
-p device | ALL
与-x选项互斥,用于显示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个设备名,如:
# iostat -p hda
或显示所有设备
# iostat -p ALL
-t 在输出数据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V 打印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x 输出扩展信息.

iostat的简单使用

[sdk_test@ssdk1 server]$ iostat
Linux 2.6.-431.11..el6.ucloud.x86_64 (ssdk1) // _x86_64_ (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44 0.00 0.26 0.01 0.01 99.29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vda 0.66 0.09 6.75
vdb 1.42 12.47 55.86

解释一下各个输出项的含义:

avg-cpu段:
%user: 在用户级别运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nice: 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sys: 在系统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
%iowait: CPU等待硬件I/O时,所占用CPU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Device段:
tps: 每秒钟发送到的I/O请求数.
Blk_read /s: 每秒读取的block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block数.
Blk_read: 读入的block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block总数.

入门使用

iostat -d -k 

参数 -d 表示,显示设备(磁盘)使用状态;-k某些使用block为单位的列强制使用Kilobytes为单位;2表示,数据显示每隔2秒刷新一次。

[sdk_test@ssdk1 server]$ iostat -d -k
Linux 2.6.-431.11..el6.ucloud.x86_64 (ssdk1) // _x86_64_ ( CPU)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0.66 0.04 3.37
vdb 1.42 6.23 27.93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2.00 0.00 8.00
vdb 2.00 0.00 24.0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0.00 0.00 0.00
vdb 0.00 0.00 0.0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0.50 0.00 2.00
vdb 0.00 0.00 0.0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0.00 0.00 0.00
vdb 2.50 0.00 92.00

输出项的意义: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传输"意思是"一次I/O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I/O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
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这些单位都为Kilobytes。

指定监控的设备名称为vda,该命令的输出结果和上面命令完全相同

默认监控所有的硬盘设备,现在指定只监控vda。

iostat -d vda 

扩展使用-X参数

iostat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选项-x,该选项将用于显示和io相关的扩展数据。

[sdk_test@ssdk1 server]$ iostat -d -x -k
Linux 2.6.-431.11..el6.ucloud.x86_64 (ssdk1) // _x86_64_ ( CPU)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0.19 0.00 0.65 0.04 3.37 10.41 0.00 0.78 0.41 0.03
vdb 0.00 5.85 0.29 1.13 6.23 27.93 48.06 0.00 1.44 0.41 0.06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v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v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输出项的意义: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
w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ec/s:每秒读取的扇区数;
wsec/s:每秒写入的扇区数。
rKB/s:The number of read requests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 per second;
wKB/s:The number of write requests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 per second;
avgrq-sz 平均请求扇区的大小
avgqu-sz 是平均请求队列的长度。毫无疑问,队列长度越短越好。
await: 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单位是微秒毫秒)。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这个时间包括了队列时间和服务时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await大于svctm,它们的差值越小,则说明队列时间越短,反之差值越大,队列时间越长,说明系统出了问题。
svctm 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 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
%util: 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除以总共统计时间。例如,如果统计间隔1秒,该设备有0.8秒在处理IO,而0.2秒闲置,那么该设备的%util = 0.8/ = %,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
。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常见用法

iostat -d -k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KB)
iostat -d -m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MB)
iostat -d -x -k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iostat -c #查看cpu状态

实例分析

ostat -d -k  |grep sda1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10 60.72 18.95 71.53
sda10 299.02 4266.67 129.41
sda10 483.84 4589.90 4117.17
sda10 218.00 3360.00 100.00
sda10 546.00 8784.00 124.00
sda10 827.00 13232.00 136.00

上面看到,磁盘每秒传输次数平均约400;每秒磁盘读取约5MB,写入约1MB。

iostat -d -x -k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1.56 28.31 7.84 31.50 43.65 3.16 21.82 1.58 1.19 0.03 0.80 2.61 10.29
sda 1.98 24.75 419.80 6.93 13465.35 253.47 6732.67 126.73 32.15 2.00 4.70 2.00 85.25
sda 3.06 41.84 444.90 54.08 14204.08 2048.98 7102.04 1024.49 32.57 2.10 4.21 1.85 92.24

可以看到磁盘的平均响应时间<5ms,磁盘使用率>80。磁盘响应正常,但是已经很繁忙了。

IO实时监控命令iostat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精】Linux磁盘I/O性能监控之iostat详解

    [精]Linux磁盘I/O性能监控之iostat详解 Linux命令详解----iostat 使用iostat分析IO性能

  2. 【性能监控】虚拟内存监控命令vmstat详解

    一.Vmstat说明 vmstat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虚拟内存统计)的缩写,可对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进程.CPU活动进行监控.vmstat 工具提供了一种低开销的系 ...

  3. 查看磁盘I/O命令iostat详解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iostat也有一个弱 ...

  4. 【性能测试】Linux性能监控命令——sar详解

    转载:https://blog.csdn.net/mig_davidli/article/details/52149993 sar命令可以从文件的读写情况.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磁盘I/O.CPU效率. ...

  5. IO测试工具之fio详解

    目前主流的第三方IO测试工具有fio.iometer和Orion,这三种工具各有千秋. fio在Linux系统下使用比较方便,iometer在window系统下使用比较方便,Orion是oracle的 ...

  6. IO测试工具之fio详解(转)

    http://www.cnblogs.com/raykuan/p/6914748.html 目前主流的第三方IO测试工具有fio.iometer和Orion,这三种工具各有千秋. fio在Linux系 ...

  7. dos下的edit命令使用详解

    dos下的edit命令使用详解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edit命令是一个简单的编辑软件,我们经常用它来编辑一些程序和批处理文件. 比如,我想在c盘根目录下编辑一个简单的批处理文件,要求无论当前盘和当 ...

  8. JAVA命令参数详解

    JAVA命令参数详解 JAVA命令详解 结构 说明 Java 和 OldJava JIT 选项 另请参阅 结构 java [ options ] class [ argument ... ] java ...

  9. 软RAID管理命令mdadm详解

    软RAID管理命令mdadm详解 mdadm是linux下用于创建和管理软件RAID的命令,是一个模式化命令.但由于现在服务器一般都带有RAID阵列卡,并且RAID阵列卡也很廉价,且由于软件RAID的 ...

随机推荐

  1. Selenium Web 自动化

    1 Selenium Web 自动化 - Selenium(Java)环境搭建 2 Selenium Web 自动化 - 如何找到元素 3 Selenium Web 自动化 - Selenium常用A ...

  2. 科普知识普及 - 桥接VS中继

    首先要说明一个很多人理解的误区,中继比桥接好用,真的是这么回事么?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在说桥接和中继的时候我们要先了解,桥接和中继的工作原理.还有一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中继搜到的信号 ...

  3. Laravel-mix 中文文档

    镜像地址 :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5049847原文地址: Laravel Mix Docs   概览   基本示例 larave-mix 是位于w ...

  4. 24访问者模式Visitor

    一.什么是访问者模式 Visitor模式也叫访问者模式,是行为模式之一 ,它分离对象的数据和行为,使用Visitor模式, 可以不修改已有类的情况下,增加新的操作. 二.访问者模式的应用示例 比如有一 ...

  5. MySQL命令学习

    上面两篇博客讲了MySQL的安装.登录,密码重置,为接下来的MySQL命令学习做好了准备,现在开启MySQL命令学习之旅吧. 首先打开CMD,输入命令:mysql -u root -p  登录MySQ ...

  6. python2与python3中除法的区别

    python2中的除法 >>>1/2 0 即一个整数(无小数部分的数)被另外一个整数除,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被截除了,只留下了整数部分 有时候,这个功能比较有用,譬如在做一些需要取位数 ...

  7. Window应急响应(五):ARP病毒

    0x00 前言 ARP病毒并不是某一种病毒的名称,而是对利用arp协议的漏洞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目前在局域网中较为常见.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严重干扰全网的正常运行,其危害甚 ...

  8. 【消灭代办】第5周 - null拷贝,input自适应,进度条加载,颜色随机值

    2018.12.10 代办一:javascript中js怎么拷贝null的值 null属于简单类型的数值,直接进行拷贝即可: 2018.12.11 代办二:怎么让input自适应宽度? 这样是写下代办 ...

  9. PGP NO_PUBKEY

    horizon@horizon-pc ~ $ sudo apt-get update Ign http://packages.linuxmint.com rebecca/upstream Transl ...

  10. [LeetCode] Group Anagrams 群组错位词

    Given an array of strings, group anagrams together. Example: Input: ["eat", "t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