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这种迭代方式中,当iterator被创建后集合再发生改变就不再是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取而代之的是在改变时new新的数据从而不影响原有的数据 ,iterator完成后再将头指针替换为新的数据 ,这样iterator线程可以使用原来老的数据,而写线程也可以并发的完成改变。

ConcurrentHashMap 原理:

集合是编程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而谈到并发,几乎总是离不开集合这类高级数据结构的支持。比如两个线程需要同时访问一个中间临界区 (Queue),比如常会用缓存作为外部文件的副本(HashMap)。这篇文章主要分析jdk1.5的3种并发集合类型 (concurrent,copyonright,queue)中的ConcurrentHashMap,让我们从原理上细致的了解它们,能够让我们在深 度项目开发中获益非浅。

    在tiger之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数据结构之一就是HashMap和Hashtable。大家都知道,HashMap中未进行同步考虑,而 Hashtable则使用了synchronized,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可选择,我们可以在单线程时使用HashMap提高效率,而多线程时用 Hashtable来保证安全。
    当我们享受着jdk带来的便利时同样承受它带来的不幸恶果。通过分析Hashtable就知道,synchronized是针对整张Hash表的,即每次 锁住整张表让线程独占,安全的背后是巨大的浪费,慧眼独具的Doug Lee立马拿出了解决方案----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和Hashtable主要区别就是围绕着锁的粒度以及如何锁。如图

    左边便是Hashtable的实现方式---锁整个hash表;而右边则是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方式---锁桶(或段)。
ConcurrentHashMap将hash表分为16个桶(默认值),诸如get,put,remove等常用操作只锁当前需要用到的桶。试想,原来
只能一个线程进入,现在却能同时16个写线程进入(写线程才需要锁定,而读线程几乎不受限制,之后会提到),并发性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ConcurrentHashMap的读取并发,因为在读取的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用到锁定,所以读取操作几乎是完全的并发操作,而写操作锁定
的粒度又非常细,比起之前又更加快速(这一点在桶更多时表现得更明显些)。只有在求size等操作时才需要锁定整个表。而在迭代
时,ConcurrentHashMap使用了不同于传统集合的快速失败迭代器(见之前的文章《JAVA
API备忘---集合》)的另一种迭代方式,我们称为弱一致迭代器。在这种迭代方式中,当iterator被创建后集合再发生改变就不再是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取而代之的是在改变时new新的数据从而不影响原有的数据,iterator完成后再
将头指针替换为新的数据,这样iterator线程可以使用原来老的数据,而写线程也可以并发的完成改变,更重要的,这保证了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连续性和
扩展性,是性能提升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ConcurrentHashMap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心里知道了实现机制后,使用起来就更加有底气。
    ConcurrentHashMap中主要实体类就是三个:ConcurrentHashMap(整个Hash表),Segment(桶),HashEntry(节点),对应上面的图可以看出之间的关系。
   
get方法(请注意,这里分析的方法都是针对桶的,因为ConcurrentHashMap的最大改进就是将粒度细化到了桶上),首先判断了当前桶的数据

个数是否为0,为0自然不可能get到什么,只有返回null,这样做避免了不必要的搜索,也用最小的代价避免出错。然后得到头节点(方法将在下面涉及)
之后就是根据hash和key逐个判断是否是指定的值,如果是并且值非空就说明找到了,直接返回;程序非常简单,但有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这句
return readValueUnderLock(e)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研究它的代码,在锁定之后返回一个值。但这里已经有一句V
v = e.value得到了节点的值,这句return
readValueUnderLock(e)是否多此一举?事实上,这里完全是为了并发考虑的,这里当v为空时,可能是一个线程正在改变节点,而之前的
get操作都未进行锁定,根据bernstein条件,读后写或写后读都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所以这里要对这个e重新上锁再读一遍,以保证得到的是正确
值,这里不得不佩服Doug Lee思维的严密性。整个get操作只有很少的情况会锁定,相对于之前的Hashtable,并发是不可避免的啊!

  1. V get(Object key, int hash) {
  2. if (count != 0) { // read-volatile
  3. HashEntry e = getFirst(hash);
  4. while (e != null) {
  5. if (e.hash == hash && key.equals(e.key)) {
  6. V v = e.value;
  7. if (v != null)
  8. return v;
  9. return readValueUnderLock(e); // recheck
  10. }
  11. e = e.next;
  12. }
  13. }
  14. return null;
  15. }
  16. V readValueUnderLock(HashEntry e) {
  17. lock();
  18. try {
  19. return e.value;
  20. } finally {
  21. unlock();
  22. }
  23. }

put操作一上来就锁定了整个segment,这当然是为了并发的安全,修改数据是不能并发进行的,必须得有个判断是否超限的语句以确保容量不足时能够
rehash,而比较难懂的是这句int index = hash & (tab.length -
1),原来segment里面才是真正的hashtable,即每个segment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hashtable,如上图,从两者的结构就可以看
出区别,这里就是找出需要的entry在table的哪一个位置,之后得到的entry就是这个链的第一个节点,如果e!=null,说明找到了,这是就
要替换节点的值(onlyIfAbsent
==
false),否则,我们需要new一个entry,它的后继是first,而让tab[index]指向它,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将这个新entry
插入到链头,剩下的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1. V put(K key, int hash,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2. lock();
  3. try {
  4. int c = count;
  5. if (c++ > threshold) // ensure capacity
  6. rehash();
  7. HashEntry[] tab = table;
  8. int index = hash & (tab.length - 1);
  9. HashEntry first = (HashEntry) tab[index];
  10. HashEntry e = first;
  11. while (e != null && (e.hash != hash || !key.equals(e.key)))
  12. e = e.next;
  13. V oldValue;
  14. if (e != null) {
  15. oldValue = e.value;
  16. if (!onlyIfAbsent)
  17. e.value = value;
  18. }
  19. else {
  20. oldValue = null;
  21. ++modCount;
  22. tab[index] = new HashEntry(key, hash, first, value);
  23. count = c; // write-volatile
  24. }
  25. return oldValue;
  26. } finally {
  27. unlock();
  28. }
  29. }

remove操作非常类似put,但要注意一点区别,中间那个for循环是做什么用的呢?(*号标记)从代码来看,就是将定位之后的所有entry克隆并
拼回前面去,但有必要吗?每次删除一个元素就要将那之前的元素克隆一遍?这点其实是由entry
的不变性来决定的,仔细观察entry定义,发现除了value,其他所有属性都是用final来修饰的,这意味着在第一次设置了next域之后便不能再

改变它,取而代之的是将它之前的节点全都克隆一次。至于entry为什么要设置为不变性,这跟不变性的访问不需要同步从而节省时间有关,关于不变性的更多
内容,请参阅之前的文章《线程高级---线程的一些编程技巧》

  1. V remove(Object key, int hash, Object value) {
  2. lock();
  3. try {
  4. int c = count - 1;
  5. HashEntry[] tab = table;
  6. int index = hash & (tab.length - 1);
  7. HashEntry first = (HashEntry)tab[index];
  8. HashEntry e = first;
  9. while (e != null && (e.hash != hash || !key.equals(e.key)))
  10. e = e.next;
  11. V oldValue = null;
  12. if (e != null) {
  13. V v = e.value;
  14. if (value == null || value.equals(v)) {
  15. oldValue = v;
  16. // All entries following removed node can stay
  17. // in list, but all preceding ones need to be
  18. // cloned.
  19. ++modCount;
  20. HashEntry newFirst = e.next;
  21. *    for (HashEntry p = first; p != e; p = p.next)
  22. *        newFirst = new HashEntry(p.key, p.hash,
  23. newFirst, p.value);
  24. tab[index] = newFirst;
  25. count = c; // write-volatile
  26. }
  27. }
  28. return oldValue;
  29. } finally {
  30. unlock();
  31. }
  32. }
  1. static final class HashEntry {
  2. final K key;
  3. final int hash;
  4. volatile V value;
  5. final HashEntry next;
  6. HashEntry(K key, int hash, HashEntry next, V value) {
  7. this.key = key;
  8. this.hash = hash;
  9. this.next = next;
  10. this.value = value;
  11. }
  12. }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速度比较:

util.concurrent 包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类(也将出现在JDK 1.5中的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是对 Map 的线程安全的实现,比起 synchronizedMap 来,它提供了好得多的并发性。多个读操作几乎总可以并发地执行,同时进行的读和写操作通常也能并发地执行,而同时进行的写操作仍然可以不时地并发进行(相关的类也提供了类似的多个读线程的并发性,但是,只允许有一个活动的写线程) 。ConcurrentHashMap 被设计用来优化检索操作;实际上,成功的 get() 操作完成之后通常根本不会有锁着的资源。要在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取得线程安全性需要一定的技巧性,并且需要对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的细节有深入的理解。ConcurrentHashMap 实现,加上 util.concurrent 包的其他部分,已经被研究正确性和线程安全性的并发专家所正视。在下个月的文章中,我们将看看 ConcurrentHashMap 的实现的细节。

ConcurrentHashMap 通过稍微地松弛它对调用者的承诺而获得了更高的并发性。检索操作将可以返回由最近完成的插入操作所插入的值,也可以返回在步调上是并发的插入操作所添加的值(但是决不会返回一个没有意义的结果)。由 ConcurrentHashMap.iterator() 返回的 Iterators 将每次最多返回一个元素,并且决不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但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反映在该迭代器被构建之后发生的插入操作或者移除操作。在对
集合进行迭代时,不需要表范围的锁就能提供线程安全性。在任何不依赖于锁整个表来防止更新的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来替代 synchronizedMap 或 Hashtable 。

上述改进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能够提供比 Hashtable 高得多的可伸缩性,而且,对于很多类型的公用案例(比如共享的cache)来说,还不用损失其效率。

好了多少?

表 1对 Hashtable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可伸缩性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在每次运行过程中, n 个线程并发地执行一个死循环,在这个死循环中这些线程从一个 Hashtable 或者 ConcurrentHashMap 中检索随机的key
value,发现在执行 put() 操作时有80%的检索失败率,在执行操作时有1%的检索成功率。测试所在的平台是一个双处理器的Xeon系统,操作系统是Linux。数据显示了10,000,000次迭代以毫秒计的运行时间,这个数据是在将对 ConcurrentHashMap的 操作标准化为一个线程的情况下进行统计的。您可以看到,当线程增加到多个时,ConcurrentHashMap 的性能仍然保持上升趋势,而 Hashtable 的性能则随着争用锁的情况的出现而立即降了下来。

比起通常情况下的服务器应用,这次测试中线程的数量看上去有点少。然而,因为每个线程都在不停地对表进行操作,所以这与实际环境下使用这个表的更多数量的线程的争用情况基本等同。

表 1.Hashtable 与 ConcurrentHashMap在可伸缩性方面的比较

线程数 ConcurrentHashMap Hashtable
1 1.00 1.03
2 2.59 32.40
4 5.58 78.23
8 13.21 163.48
16 27.58 341.21
32 57.27 778.41

专用于高并发的map类-----Map的并发处理(ConcurrentHashMap)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读/写锁的实现和应用(高并发状态下的map实现)

    程序中涉及到对一些共享资源的读和写操作,且写操作没有读操作那么频繁.在没有写操作的时候,两个线程同时读一个资源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应该允许多个线程能在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但是如果有一个线程想去写这些共享资 ...

  2. 探索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实现机制--转

    ConcurrentHashMap 是 Java concurrent 包的重要成员.本文将结合 Java 内存模型,来分析 ConcurrentHashMap 的 JDK 源代码.通过本文,读者将了 ...

  3. 【转】探索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实现机制

    原文链接: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ava-lo-concurrenthashmap/  <探索 ConcurrentHashMap ...

  4. 高并发第九弹:逃不掉的Map --> HashMap,TreeMap,ConcurrentHashMap

    平时大家都会经常使用到 Map,面试的时候又经常会遇到问Map的,其中主要就是 ConcurrentHashMap,在说ConcurrentHashMap.我们还是先看一下, 其他两个基础的 Map ...

  5. java处理高并发高负载类网站的优化方法

    java处理高并发高负载类网站中数据库的设计方法(java教程,java处理大量数据,java高负载数据) 一:高并发高负载类网站关注点之数据库 没错,首先是数据库,这是大多数应用所面临的首个SPOF ...

  6. 探究Java中Map类

    Map以按键/数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和数组非常相似,在数组中存在的索引,它们本身也是对象.       Map的接口       Map---实现Map       Map.Entry--Map的内部 ...

  7. 高并发编程基础(java.util.concurrent包常见类基础)

    JDK5中添加了新的java.util.concurrent包,相对同步容器而言,并发容器通过一些机制改进了并发性能.因为同步容器将所有对容器状态的访问都串行化了,这样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所以这种方法 ...

  8. [转]java处理高并发高负载类网站的优化方法

    本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pengyongjun/p/3406210.html java处理高并发高负载类网站中数据库的设计方法(java教程,java处理大量数据,ja ...

  9. Eigen库学习---Map类

    Eigen中定义了一系列的vector和matrix,相比copy数据,更一般的方式是复用数据的内存,将它们转变为Eigen类型.Map类很好地实现了这个功能. Map定义 Map(PointerAr ...

随机推荐

  1. python学习之-- 动态导入模块

    python 动态导入模块方法1: __import__ 说明: 1. 函数功能用于动态的导入模块,主要用于反射或者延迟加载模块. 2. __import__(module)相当于import mod ...

  2. 51nod 1133 不重叠的线段【贪心/区间覆盖】

    1133 不重叠的线段 基准时间限制:1 秒 空间限制:131072 KB 分值: 10 难度:2级算法题  收藏  关注 X轴上有N条线段,每条线段有1个起点S和终点E.最多能够选出多少条互不重叠的 ...

  3. postgres基础知识

    postgres是连接到具体的库:   ./psql -U postgres  不指定库,默认就是用户名的同名库   ./psql -d chat -U postgres  指定chat库   pos ...

  4. [POI2014]Beads

    题目大意: 有$n(n\leq10^6)$种颜色,第$i$种颜色有$c_i(\sum c_i\leq10^6)$个,指定第一个颜色为$a$,最后一个颜色为$b$,问对于一个长度为$m=\sum c_i ...

  5. Markdown中超链接增加_blank的方法

    很遗憾,无法在语法上实现,只能通过额外的的JS代码实现,比如: var links = document.links; for (var i = 0; i < links.length; i++ ...

  6. maven依赖包下载失败解决办法

    原文:http://www    .zuidaima.com/question/2535347150441472.htm maven依赖包下载失败 比如:Missing artifact org.co ...

  7. Xcode 5 单元测试(二)OCMock和GHUnit

    在Xcode 5 单元测试(一)使用XCTest进行单元测试中说了如何在Xcode 5中使用XCTest进行简单的单元测试,本文就来探讨下mock测试和更高级的工具GHUnit. Mock 首先科普下 ...

  8. Android基于代理的插件化思路分析

    前言 正常的App开发流程基本上是这样的:开发功能-->测试--->上线,上线后发现有大bug,紧急修复---->发新版本---->用户更新----->bug修复.从发现 ...

  9. 前端存储之indexedDB

    在前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项目组要开发一个平台,为了做出更好的用户体验,实现快速.高质量的交互,从而更快得到用户的反馈,要求在前端把数据存储起来,之后我去研究了下现在比较流行的前端存储数据库,找到了ind ...

  10. 怎样设置gephi可画大规模网络图形

    (1)编辑gephi.conf 文件夹:\etc\gephi.conf 默认512MB.你能够改为22GB,约22528M # ${HOME} will be replaced by user h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