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热部署

实际开发中,修改某个页面数据或逻辑功能都需要重启应用。这无形中降低了开发效率,所以使用热部署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是热部署?

应用启动后会把编译好的Class文件加载的虚拟机中,正常情况下在项目修改了源文件是需要全部重新编译并重新加载(需要重启应用)。而热部署就是监听Class文件的变动,只把发生修改的Class重新加载,而不需要重启应用,使得开发变得简便。

Spring Boot 配置实现热部署

第一种方式:maven 插件-springloaded

在spring-boot-maven-plugin插件配置中添加springloaded依赖。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loaded</artifactId>
<version>1.2.5.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lugin>
</plugins>
</build>

通过命令:mvn spring-boot:run 启动应用,修改controller中代码 或 修改html页面 后再刷新页面,会发现显示结果跟着变化。

注意:第一种方式 对 mvn spring-boot:run 这种方式启动应用有效,而对直接运行Application.java启动应用无效。

注意1:如果发现没有热部署效果,则需要检查idea配置中有没有打开自动编译:

打开 Preferences > Compiler , 勾选 Build project automatically

注意2:如果使用Thymeleaf模板引擎,需要把模板默认缓存设置为false

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添加:

#禁止thymeleaf缓存(建议:开发环境设置为false,生成环境设置为true)
spring.thymeleaf.cache=false

第二种方式:依赖 spring-boot-devtools 热部署模块

pom.xml 添加依赖:

<!-- 热部署模块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devtools</artifactId>
<optional>true</optional> <!-- 这个需要为 true 热部署才有效 -->
</dependency>

重启应用,修改controller中代码 或 修改html页面 后再刷新页面,会发现显示结果跟着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Spring Boot 系列(六)web开发-Spring Boot 热部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pring Boot2 系列教程(二十)Spring Boot 整合JdbcTemplate 多数据源

    多数据源配置也算是一个常见的开发需求,Spring 和 SpringBoot 中,对此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不过一般来说,如果有多数据源的需求,我还是建议首选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 MyCat 去解决相关问 ...

  2. spring boot系列(五)spring boot 配置spring data jpa (查询方法)

    接着上面spring boot系列(四)spring boot 配置spring data jpa 保存修改方法继续做查询的测试: 1 创建UserInfo实体类,代码和https://www.cnb ...

  3. spring boot修改代码后无需重启设置,在开发时实现热部署

    Spring Boot在开发时实现热部署(开发时修改文件保存后自动重启应用)(spring-boot-devtools) 热部署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常常会改动页面数据或者修改数据结构, ...

  4. SpringBoot开发 - 什么是热部署和热加载?devtool的原理是什么?

    在SpringBoot开发调试中,如果我每行代码的修改都需要重启启动再调试,可能比较费时间:SpringBoot团队针对此问题提供了spring-boot-devtools(简称devtools)插件 ...

  5. [Spring Boot 系列] 集成maven和Spring boot的profile功能

    由于项目的需要, 今天给spirng boot项目添加了profile功能.再网上搜索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参考资料,其实配置并不难,就是没有一个one stop(一站式)讲解的地方,所以有了写这篇 ...

  6. spring boot系列01--快速构建spring boot项目

    最近的项目用spring boot 框架 借此学习了一下 这里做一下总结记录 非常便利的一个框架 它的优缺点我就不在这背书了 想了解的可以自行度娘谷歌 说一下要写什么吧 其实还真不是很清楚,只是想记录 ...

  7. Spring Boot系列(一) Spring Boot介绍和基础POM文件

    Spring Boot是由Pivotal团队提供的全新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通过 ...

  8. [Spring Boot 系列] 集成maven和Spring boot的profile 专题

    maven中配置profile节点: <project> .... <profiles> <profile> <!-- 生产环境 --> <id& ...

  9. Spring Boot2 系列教程(三十)Spring Boot 整合 Ehcache

    用惯了 Redis ,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还有另一个缓存方案 Ehcache ,是的,在 Redis 一统江湖的时代,Ehcache 渐渐有点没落了,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下 Ehcache ,在有的场 ...

随机推荐

  1. CUDA C

    一.CUDA结构 硬件: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SP(Streaming Processor) ...

  2. Linux---设备文件名和挂载点

    分区: 1.分区: MBR   GPT 2.格式化  : 为了写入文件系统 3.设备文件名 4.什么是挂载点? 挂载点:使用已经存在的空目录作为挂载点 挂载: 必须分区: / (根分区) swap分区 ...

  3. windowsSevice程序和topshelf程序创建服务对比

    文章原地址:http://www.80iter.com/blog/1451523192435464 Topshelf 创建.net服务整理和安装步骤 windowsService和topshelf服务 ...

  4. (PMP)第4章-----项目整合管理

    4.1 制定项目章程 输入 工具与技术 输出 1.商业文件 (商业论证,效益管理计划) 1.专家判断 1.项目章程 2.协议 2.数据收集 (头脑风暴,焦点小组,访谈) 2.假设日志 3.事业环境因素 ...

  5. 移动端--用PX为单位+JS框架 实现页面布局

    一:大家先下载metahandler.js 二:准备一个用px实现的移动页面(宽度固定死的页面),引入metahandler.js框架 1.视口设置 width=640,是根据psd图来设置,有多宽设 ...

  6. RK3288 uboot启动流程

    VS-RK3288嵌入式板卡 U-boot 启动流程小结 bl    board_init_f -> crt0.S    initcall_run_list(init_sequence_f) - ...

  7. eclispe安装tomcate没有srver解决

    eclipse没有server选项解决方法       找到Help->InstallNew Software->"Kepler" repository(http:// ...

  8. vmWare pro 14.1.1+ubuntu-desktop-amd64的总体安装流程

    vmWare pro正常安装 下载后双击安装,按步骤走即可 创建虚拟机 设置虚拟机 window设置虚拟化技术 电脑重启后,弹出如下所示,选择 疑难解答->高级选项->UEFI固件设置-& ...

  9. C++与java中的赋值操作符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nkAccount{ private: double balance; public: B ...

  10. email program (客户端)演变过程有感

    以下内容全部为个人读后感(参考百度百科的相关资料) 首先我认为电子邮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它不仅成本低,而且传输效率快! 关于它的起源,我从百度百科中看到了两种说法     1.1969年10月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