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的开发过程涉及数据传输,一直在重传、超时之类的方案里有困惑的话,不妨重新学一学可靠性最精致的TCP协议。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重传、快恢复乱七八糟总是记不清?11个连环问让你一次性打通任督二脉》,作者: breakDraw。

TCP的拥塞避免等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中如果开发时偏应用层,那么大部分时候就会摸不到这个机制,感受也就没那么深了。但如果你的开发过程涉及数据传输,一直在重传、超时之类的方案里有困惑的话,不妨重新学一学可靠性最精致的TCP协议。

所以这里我抛去死记硬背的那堆概念,用10个连续的问题来学习这个机制,注意看的时候先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会怎么设计,再去看实际的TCP设计,来理解它的精妙之处。

Q: 建立连接后,每次发送的报文数量是固定的吗?即每次都发1条或者10条?

A:不是。
建立连接后,会先只发1条, 然后发2条,接着再发4条,逐步增加。
这个过程叫 “慢启动”。
这个1、2、4递增的数量被称之为 拥塞窗口 cwnd

可以理解为TCP希望刚开始,可以大胆点,不断加数量。但为了保险期间还是从1条还是倍增。

Q: 慢启动过程中,那么发送数量(拥塞窗口)什么时候不再倍增?是无限倍增吗?

A:不会无限倍增。

到达慢启动门限ssthreshold时,会变成每次都增加1条。
这个过程叫拥塞避免过程, 也有叫他拥塞避免算法的

可以理解为tcp感觉到有风险了,于是开始慢慢地、小心翼翼地1条1条地添加发送条数。

Q:那么,当进入拥塞避免,每次+1时,什么时候才会不再继续加?

A:随着每次发送的数量越发越多, 最终会超出带宽限制,于是就会有某条报文发生超时。

有可能是发的中途丢了, 亦或者是返回的数据全阻塞住了,一条都回不来。

当发送端检测到发生超时时,就会让 慢启动门限ssthreshold = 当前拥塞窗口cwnd/2

接着cwnd 重新置为1,从新开始 慢启动算法。

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检测到每次发送的上限,动态调整发送窗口。

上面的过程叫做 超时重传

注意发生超时重传时, cwnd会重置成1。

Q: 上面提到了超时, 那么TCP客户端是怎么判断报文发送超时的呢?

A:每次发送数据包的时候, 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计时器,一旦超过 RTO(超时时间) 而没有收到 ACK, TCP就会重发该数据包。

没收到 ACK 的数据包都会存在重传缓冲区里,等到 ACK 后,就从缓冲区里删除。

Q:上面提到的超时时间RTO是怎么来的?万一设得太大可能导致很迟才能反应过来, 设得太小则可能导致每条都超时

A:通过“每次报文的往返时间样本”和“之前样本的偏差值”动态计算出来的。

  • RTT : 报文往返时间(指从发送到收到ack的时间)。每个报文发出后都有个定时器,收到后都会计算出一个RTT样本
  • RTTs: 加权平均往返时间,类似于一个估算的往返时间,实时在变。
    RTTs = (1-a) * RTTs + a * RTT最新样本
    即每次得到RTT样本后, 都会使用a这个占比去更新RTTs。
  • RTTd: RTT偏差加权平均值(就是用来计算超时时间应该比RTT多多少)
    RTTd = (1 - b) * RTTd + b*RTTs - RTT最新样本
    即每次会用新的RTTs以b的占比去更新一下RTTd,并减去RTT样本
  • RTO : 超时重传时间
    等于平均往返时间 加上 4倍偏差值
    RTO = RTTs + 4*RTTd

Q: 如果发生重传,却还是没有收到ack,那么最新的RTT样本应该怎么算?即你都收不到最新的ack了, RTT难道取超时时间吗?

A:会使用karn算法: 发生重传时,不更新这次的RTT样。选用后面收到的ack

修正karn: 为了避免发生重传后,实际RTT都变慢了,导致一下子所有请求都超时, 会在发生重传时,把RTO假大1倍。

Q: 上面提到的ACK超时判断会不会太久了? 假如只是发的时候丢了中间部分报文而已, 但大部分报文ACK还能正常返回,也要一直等超时吗?

A:如果能正常接收其他报文的ACK, 只是中间的部分报文丢了, 则有另一个办法。

接收端有一个冗余确认机制:

  1. 发送端A 发送 1、2、3、4、5四条
  2. 但是B接收端只收到1、2、4、5,而3因为网络拥塞丢了。
  3. 于是B会发送ack=3而不是ack=5 给A。 这就是冗余确认机制,只发送缺失那部分的ack,后面的4和5都不管。
  4. A收到ack=3后, 继续发送3、4、5、6、7, 结果3还是丢了。
  5. 于是B又发送ack=3。

当A发现连续3次收到了ack=3时,就会觉察到不对劲,我都发3次了你还是说没收到,可你又能正常返回其他ACK给我,是不是我发的太多了?

上面这个判断3次的重传算法叫“快重传”。

于是A会马上进入 “快速恢复”。

和之前类似,慢启动门限ssthreshold = 当前拥塞窗口cwnd/2。但是!! 新的拥塞窗口cwnd会设置成ssthreshold/2, 而不是1。而且不会走慢启动倍增的那种,而是走拥塞避免, 逐步+1的那种。

Q: 前面“超时重传”的时候,是变成从1开始慢启动, 为什么这个“快重传”却是从ssthreshold/2开始,并且走拥塞避免?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

A:因为前面发生超时重传时, 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超时时间内一个ACK都没收到。就好像来回数据都凭空消失了。

而快速重传发生时, 还是能收到部分ack的, 只是丢失了部分数据, 说明拥塞没那么严重,于是可以大胆一点将cwnd削减到1/4, 而不是直接从1开始。

其他

到了这里,基本就能理清楚超时重传和快重传的区别了,重点是理解这2个区别是怎么来的。后面再补几个问题,避免你和其他概念搞混,但不会说得太深,具体需要你自己去扩展学习了。

Q: 为啥发送地多了,数据就会部分丢失?这个是怎么个原理?

A:路由器有缓存,IP分组接收过多时就会耗尽空间,丢弃数据。详细可以看路由器的数据转发原理。

Q: TCP除了上面的重传定时器, 好象还有个坚持定时器?区别是啥?

A:坚持定时器和超时、网络拥塞没有关系, 和通告窗口即对端的接收能力有关。

简单来说, 就是对方的传输层缓冲区(接收端窗口)满了,告诉你别发了,我吃不下了,于是返回通告窗口为0。

但你想知道啥时候可以发,于是就启动一个坚持定时器,每隔5s发送1个字节的小报文,小小地试探下。当通告窗口不为0了,就重新开始发。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重传、快恢复乱七八糟总是记不清?11个连环问让你一次性打通任督二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TCP控制拥塞的四种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我们在开始假定: 1:数据是单方向传递,另一个窗口只发送确认. 2:接收方的缓存足够大,因此发送方的大小的大小由网络的拥塞程度来决定. 一:慢开始算法和拥塞避免算法 发送方会维持一个拥塞窗口,刚开始的 ...

  2. TCP拥塞控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启动

    一般原理:发生拥塞控制的原因:资源(带宽.交换节点的缓存.处理机)的需求>可用资源. 作用:拥塞控制就是为了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至于过载.拥塞控制要做的 ...

  3. 【转】TCP拥塞控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以及快恢复

    转自:http://blog.csdn.net/yusiguyuan/article/details/22847787 注:本文绝大部分是来自转载的博客,还补充了少量内容. 一.TCP的拥塞控制 拥塞 ...

  4. TCP怎么保证证包有序传输的,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TCP提供了最可靠的数据传输,它给发送的每个数据包做顺序化(这看起来非常烦琐),然而,如果TCP没有这样烦琐的操作,那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如造成数据包的重传.顺序的颠倒甚至造成数据包的丢失. 那 ...

  5. TCP/IP详解--拥塞控制 & 慢启动 快恢复 拥塞避免

    TCP的拥塞控制 1.  拥塞:即对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可用的资源.若网络中许多资源同时供应不足,网络的性能就要明显变坏,整个网络的吞吐量随之负荷的增大而下降.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 ...

  6. TCP/IP学习笔记18--TCP--拥塞控制 (慢开始, 拥塞避免, 快重传和快恢复)

                                                            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 李嘉诚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 ...

  7.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之TCP拥塞控制(慢开始与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文章转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14604/article/details/105532044 学习课程:<2019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 学习目的 ...

  8. TCP超时重传、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快重传和快恢复

    TCP超时重传 原理是在发送某一个数据以后就开启一个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得到发送的数据报的ACK报文,那么就重新发送数据,直到发送成功为止. 影响超时重传机制协议效率的一个关键参数是重传超时时 ...

  9. [网络编程] TCP、UDP区别以及TCP传输原理、拥塞避免、连接建立、连接释放总结

    TCP.UDP都是属于运输层的协议,提供端到端的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而IP协议(网络层)是提供主机间的逻辑通信,应用层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一.UDP主要特点:传输的是用户数据报协议.1. ...

随机推荐

  1. Java代理:静态代理、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

    代理模式(英语:Proxy Pattern)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模式.所谓的代理者是指一个类别可以作为其它东西的接口.代理者可以作任何东西的接口:网络连接.存储器中的大对象.文件或其它昂贵或无法复制 ...

  2. TT模板的作用及使用

    一.假如你在ef中添加一个实体,没有模板,你需要在DAL层中新建一个"莫某Dal"和"I某某Dal"以及在公共的DbSession中加你的这个dal,然后需要在 ...

  3. DDD领域驱动设计-设计规范-Ⅵ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上 ...

  4. 修改记事本PE结构弹计算器Shellcode

    目录 修改记事本PE结构弹计算器Shellcode 0x00 前言 0x01 添加新节 修改节数量 节表位置 添加新节表信息 0x02 添加弹计算器Shellcode 修改代码 0x03 修改入口点 ...

  5. k8s中部署springcloud

    安装和配置数据存储仓库MySQL 1.MySQL简介 2.MySQL特点 3.安装和配置MySQL 4.在MySQL数据库导入数据 5.对MySQL数据库进行授权 1.MySQL简介 MySQL 是一 ...

  6. CURD系统怎么做出技术含量--怎样引导面试

    引子 很多朋友可能会因为自己做的工作不是特别核心或者业务简单而引起面试中没有自信.但是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是可以接受面试者之前岗位的并发量.交易量低一些的.比如我们要招聘和我们交易量同等级或者以上的出来 ...

  7. Fiddler抓包工具学习及使用

    一.Fiddler工作原理 Fiddler是位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代理,客户端发送请求,fiddler会拦截该请求,再转发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处理请求做出的响应,也要被fiddler拦截,fidd ...

  8. vuex配置token和用户信息

    首先设计的是登录成功后端产生token,前端取出放在Local Storage,便于后面每个请求默认带上这里的token以及取用户相关信息 和main.js同级建store.js文件,代码如下 imp ...

  9. linux磁盘空间查看

    du -h --max-depth=1 du -sh df -h

  10. mybatis插入数据时处理为null的属性

    在做项目的时候,数据库中的所有字段被设置为全都不能为null,但是在我们开发过程中,插入一些记录的时候,实体类中的一些字段如果页面没有传入,则默认就会被设置为null,这样的话,在执行插入语句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