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
冒泡排序
算法思想:
对于一组需要排序的数据,对于相邻的两个数进行比较,使较大(或者较小)的数一直向后推,经过多层排序之后,使整个序列是有序的。
算法实现:
def bubble_sort(L):
length = len(L)
if length == 0 or length == 1:
return L
for i in range(length):
for j in range(length-i-1):
if L[j] > L[j+1]:
temp = L[j]
L[j] = L[j+1]
L[j+1] = temp
return L
print(bubble_sort(data))
算法的实现使用了两层for循环,其中对于外层for循环来说,第一次for循环,最大的数被推到最后面,第二次for循环,次大的数被推到次后面...依次类推,而内层for循环的作用就是实现将当前层次的最大数找出来,向后沉。
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
平均情况O(n^2),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 - 空间复杂度
O(1) - 稳定性
不稳定
快速排序
算法思想:
任意设置一个基准元素,一般是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将序列以该基准元素为基准,分割成比他小的一部分和比他大的一部分,此时,该基准元素所在的位置就是排序终了之后的准确位置,在对左右两边的序列继续执行同样的操作,直整个个序列有序。
算法实现:
def quick_sort(lists, left, right):
if left >= right:
return lists
key = lists[left] # 用作基准
low = left
high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right] >= key:
right -= 1
lists[left] = lists[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left] <= key:
left += 1
lists[right] = lists[left]
lists[right] = key
quick_sort(lists, low, left - 1)
quick_sort(lists, left + 1, high)
return lists
print(quick_sort(data, 0, len(data)-1))
内层的while循环中,以key为基准,从序列的右边找出比key值小的元素,放在key的左边去,再从key的左边找出比key值大的元素,放在key的右边,此时正好填补了放到左边的的那个空位,多次循环,直到序列有序。
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
平均情况O(nlog2n), 最好情况O(nlog2n), 最坏情况O(n^2) - 空间复杂度
O(nlog2n) - 稳定性
不稳定
选择排序
算法思想:
在需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或者最大)的一个数与第一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中在找到最小(或者最大)的数与第二个位置的数交换,一次类推,直到倒数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一个数交换完成为止。
算法实现:
def select_sort(L):
length = len(L)
if length == 0 or length == 1:
return L
def _min(s):
'''
实现从后面的值中找到最小值的索引
'''
min = s
for i in range(s, length):
if L[i] < L[min]:
min = i
return min
for i in range(length):
min = _min(i)
if i != min:
temp = L[min]
L[min] = L[i]
L[i] = temp
return L
print(select_sort(data))
每一次循环,都将该次循环的i作为基准,从i后面的数中通过_min()函数来找到后面数据最小值的索引,在for循环的循环体内交换位置,目的是将小值放到前面去。这样,每一次循环,数中最前面的一部分数据是从小到大排序的,直到最后,所有的数据都是有序的为止。
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
平均情况O(n^2), 最好情况O(n^2), 最坏情况O(n^2) - 空间复杂度
O(1) - 稳定性
不稳定
归并排序
算法思想:
主题思想是将两个有序表河滨更成为一个新的有序表,将待排序序列分位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在将其合并为一个整体,使用递归的思想。
算法实现:
def merge(left, right):
i, j = 0, 0
resul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result.append(left[i])
i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j])
j += 1
result += left[i:]
result += right[j:]
return result
def merge_sort(lists):
# 归并排序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num = int(len(lists) / 2)
left = merge_sort(lists[:num])
right = merge_sort(lists[num:])
return merge(left, right)
print(merge_sort(data))
将一个序列一直对半拆分,分为若干个子序列,直到该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为止,然后将其合并。因此主要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将两个有序序列合并,这里新建一个空序列,遍历比较两个序列,将较小的元素放在新的序列中,直到某一个序列为空,此时很可能另外的一个序列非空,因此需要将剩余的已经有序的元素一次性添加到新建的序列中。
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
平均情况O(nlog2n), 最好情况O(nlog2n), 最坏情况O(nlog2n) - 空间复杂度
O(n) - 稳定性
稳定
插入排序
算法思想:
将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当做已经排序好的序列,然后从后面的第二个元素开始,逐个元素进行插入,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算法实现:
def insert_sort(L):
length = len(L)
if length==0 or length==1:
return L
for i in range(1,length):
value = L[i]
j = i-1
while j>=0 and L[j]>value:
L[j+1] = L[j]
j-=1
L[j+1] = value
return L
print(insert_sort(data))
对于for循环来说,第一次循环结束,整个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有序的,第二次循环,前面两个元素是有序的,第三次for循环,前面三个元素是有序的...对于while循环来说,只要索引为i的前面某个元素比我们设置的“哨兵”value的值大,就把它放在后面去,直到前面所有的元素均比value小,这时候本次排序结束,本次排序的结果依然是有序的,因为上一次的结果是有序的,我们本次排序只是将一个新的值加入进去,并没有破坏之前的结构,因此将其称之为“插入排序”。
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
平均情况O(n^2),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 - 空间复杂度
O(1) - 稳定性
稳定
希尔排序
算法思想:
希尔排序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改进版本,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将整个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各个子序列基本语序后,在对全体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算法实现:
def shell_sort(lists):
count=len(lists)
step=2
group=int(count/step)
while group>0:
for i in range(group):
j=i+group
while j<count:
key=lists[j]
k=j-group
while k>=0:
if lists[k]>key:
lists[k+group]=lists[k]
lists[k]=key
k=k-group
j=j+group
group=int(group/step)
return lists
print(shell_sort(data))
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和性能分析
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和性能分析 一年一度的换工作高峰又到了,HR大概每天都塞几份简历过来,基本上一天安排两个面试的话,当天就只能加班干活了.趁着面试别人的机会,自己也把一些基础算法和一些面试 ...
- 【Python】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和性能分析
作者:waterxi 原文链接 背景 一年一度的换工作高峰又到了,HR大概每天都塞几份简历过来,基本上一天安排两个面试的话,当天就只能加班干活了.趁着面试别人的机会,自己也把一些基础算法和一些面试题整 ...
- 面试中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和性能分析
这篇是关于排序的,把常见的排序算法和面试中经常提到的一些问题整理了一下.这里面大概有3个需要提到的问题: 虽然专业是数学,但是自己还是比较讨厌繁琐的公式,所以基本上文章所有的逻辑,我都尽可能的用大白话 ...
- 几种常用排序算法的python实现
1:快速排序 思想: 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数组的第一个数)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 ...
- Python实现常用排序算法
Python实现常用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思路: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 ...
- 第四百一十五节,python常用排序算法学习
第四百一十五节,python常用排序算法学习 常用排序 名称 复杂度 说明 备注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O(N*N) 将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较小的元素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 ...
-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转载: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本文用Python实现了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1.插入排序 描述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 ...
- Java常用排序算法+程序员必须掌握的8大排序算法+二分法查找法
Java 常用排序算法/程序员必须掌握的 8大排序算法 本文由网络资料整理转载而来,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分类: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3)选择排 ...
- 转载部长一篇大作:常用排序算法之JavaScript实现
转载部长一篇大作:常用排序算法之JavaScript实现 注:本文是转载实验室同门王部长的大作,找实习找工作在即,本文颇有用处!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ywang172 ...
随机推荐
- bzoj3524/2223 [Poi2014]Couriers
传送门: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3524 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 ...
- Html5学习4
1.Html5 Web储存 概念:使用HTML5可以在本地存储用户的浏览数据.早些时候,本地存储使用的是 cookie.但是Web 存储需要更加的安全与快速. 这些数据不会被保存在服务器上,但是这些 ...
- 谈一谈我所了解的https
一. http协议 首先我并不会很深入的去探讨这个东西,即使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这个东西.主要是我考虑到1. 自己没有系统的去学习这一块的知识,讲解的会比较的肤浅.2. 就算是懂这个东西也不一定 ...
- Tomcat面试题目
1.tomcat给你你怎样去调优? 1. JVM参数调优:-Xms<size> 表示JVM初始化堆的大小,-Xmx<size>表示JVM堆的最大值.这两个值的大小一般根据需要进 ...
- 利用gcc的__attribute__编译属性section子项构建初始化函数表【转】
转自:https://my.oschina.net/u/180497/blog/177206 gcc的__attribute__编译属性有很多子项,用于改变作用对象的特性.这里讨论section子项的 ...
- ftp,nfs和samba的区别
先从名字上进行理解: 1. FTP(文件传输协议) 2. NFS(网络文件系统) 3. samba 即smb(服务信息块)协议 1 其中FTP 是TCP/IP协议栈所提供的一种子协议,该子协议具体可以 ...
- rds 与mysql 进行主从同步
.rds上默认会有server-****,只需要配置从数据库: .从数据库的配置流程: .[mysqld] log-bin = mysql-bin-changelog #要和主库中的名字一样 rela ...
- linux和windows下TIME_WAIT过多的解决办法
http://www.51testing.com/html/48/202848-249774.html linux和windows下TIME_WAIT过多的解决办法 http://m.sohu.com ...
- 非常粗糙的react网页ppt
import React, {Component} from 'react'; import './slide.css'; class Page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 ...
- ECMA-Script5
严格模式 所谓严格模式,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即更严格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执行,浏览器会对JS的要求更苛刻. 举例: function m1(){ max = 100; } m1(); 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