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www.cnblogs.com/qingquanzi/p/8228422.html

本篇是《自己动手写把"锁"》系列技术铺垫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本篇主要讲解LockSupport工具类,它用来实现线程的挂起和唤醒。

LockSupport是Java6引入的一个工具类,它简单灵活,应用广泛。

一、简单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里咱们还是通过对比来介绍LockSupport的简单。

在没有LockSupport之前,线程的挂起和唤醒咱们都是通过Object的wait和notify/notifyAll方法实现。

写一段例子代码,线程A执行一段业务逻辑后调用wait阻塞住自己。主线程调用notify方法唤醒线程A,线程A然后打印自己执行的结果。

执行这段代码,不难发现这个错误: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at java.lang.Object.notify(Native Method)

原因很简单,wait和notify/notifyAll方法只能在同步代码块里用(这个有的面试官也会考察)。所以将代码修改为如下就可正常运行了:

public class TestObjWa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final Object obj = new Object();
Thread A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sum = 0;
for(int i=0;i<10;i++){
sum+=i;
}
try {
synchronized (obj){
obj.wait();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sum);
}
});
A.start();
//睡眠一秒钟,保证线程A已经计算完成,阻塞在wait方法
Thread.sleep(1000);
synchronized (obj){
obj.notify();
}
}
}

那如果咱们换成LockSupport呢?简单得很,看代码:

直接调用就可以了,没有说非得在同步代码块里才能用。简单吧。

二、灵活

如果只是LockSupport在使用起来比Object的wait/notify简单,那还真没必要专门讲解下LockSupport。最主要的是灵活性。

上边的例子代码中,主线程调用了Thread.sleep(1000)方法来等待线程A计算完成进入wait状态。如果去掉Thread.sleep()调用,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ObjWa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final Object obj = new Object();
Thread A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sum = 0;
for(int i=0;i<10;i++){
sum+=i;
}
try {
synchronized (obj){
obj.wait();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sum);
}
});
A.start();
//睡眠一秒钟,保证线程A已经计算完成,阻塞在wait方法
//Thread.sleep(1000);
synchronized (obj){
obj.notify();
}
}
}

多运行几次上边的代码,有的时候能够正常打印结果并退出程序,但有的时候线程无法打印结果阻塞住了。原因就在于:主线程调用完notify后,线程A才进入wait方法,导致线程A一直阻塞住。由于线程A不是后台线程,所以整个程序无法退出。

那如果换做LockSupport呢?LockSupport就支持主线程先调用unpark后,线程A再调用park而不被阻塞吗?是的,没错。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ObjWa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final Object obj = new Object();
Thread A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sum = 0;
for(int i=0;i<10;i++){
sum+=i;
}
LockSupport.park();
System.out.println(sum);
}
});
A.start();
//睡眠一秒钟,保证线程A已经计算完成,阻塞在wait方法
//Thread.sleep(1000);
LockSupport.unpark(A);
}
}

不管你执行多少次,这段代码都能正常打印结果并退出。这就是LockSupport最大的灵活所在。

总结一下,LockSupport比Object的wait/notify有两大优势

①LockSupport不需要在同步代码块里 。所以线程间也不需要维护一个共享的同步对象了,实现了线程间的解耦。

②unpark函数可以先于park调用,所以不需要担心线程间的执行的先后顺序。

三、应用广泛

LockSupport在Java的工具类用应用很广泛,咱们这里找几个例子感受感受。以Java里最常用的类ThreadPoolExecutor为例。先看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ObjWa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ArrayBlockingQueue<Runnable>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Runnable>(1000);
ThreadPoolExecutor pool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5,5,1000, TimeUnit.SECONDS,queue); Future<String> future = poolExecutor.submit(new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TimeUnit.SECONDS.sleep(5);
return "hello";
}
});
String result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代码中我们向线程池中扔了一个任务,然后调用Future的get方法,同步阻塞等待线程池的执行结果。

这里就要问了:get方法是如何组塞住当前线程?线程池执行完任务后又是如何唤醒线程的呢?

咱们跟着源码一步步分析,先看线程池的submit方法的实现:

在submit方法里,线程池将我们提交的基于Callable实现的任务,封装为基于RunnableFuture实现的任务,然后将任务提交到线程池执行,并向当前线程返回RunnableFutrue。

进入newTaskFor方法,就一句话:return new FutureTask<T>(callable);

所以,咱们主线程调用future的get方法就是FutureTask的get方法,线程池执行的任务对象也是FutureTask的实例。

接下来看看FutureTask的get方法的实现:

比较简单,就是判断下当前任务是否执行完毕,如果执行完毕直接返回任务结果,否则进入awaitDone方法阻塞等待。

awaitDone方法里,首先会用到上节讲到的cas操作,将线程封装为WaitNode,保持下来,以供后续唤醒线程时用。再就是调用了LockSupport的park/parkNanos组塞住当前线程。

上边已经说完了阻塞等待任务结果的逻辑,接下来再看看线程池执行完任务,唤醒等待线程的逻辑实现。

前边说了,咱们提交的基于Callable实现的任务,已经被封装为FutureTask任务提交给了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执行就是FutureTask的run方法执行。如下是FutureTask的run方法:

c.call()就是执行我们提交的任务,任务执行完后调用了set方法,进入set方法发现set方法调用了finishCompletion方法,想必唤醒线程的工作就在这里边了,看看代码实现吧:

没错就在这里边,先是通过cas操作将所有等待的线程拿出来,然后便使用LockSupport的unpark唤醒每个线程。

在使用线程池的过程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么一个疑问:线程池里没有任务时,线程池里的线程在干嘛呢?

看过我的这篇文章《线程池的工作原理与源码解读》的读者一定知道,线程会调用队列的take方法阻塞等待新任务。那队列的take方法是不是也跟Future的get方法实现一样呢?咱们来看看源码实现。

以ArrayBlockingQueue为例,take方法实现如下:

与想象的有点出入,他是使用了Lock的Condition的await方法实现线程阻塞。但当我们继续追下去进入await方法,发现还是使用了LockSupport:

限于篇幅,jdk里的更多应用就不再追下去了。

四、LockSupport的实现

学习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接下来不妨看看LockSupport的实现。

进入LockSupport的park方法,可以发现它是调用了Unsafe的park方法,这是一个本地native方法,只能通过openjdk的源码看看其本地实现了。

它调用了线程的Parker类型对象的park方法,如下是Parker类的定义:

类中定义了一个int类型的_counter变量,咱们上文中讲灵活性的那一节说,可以先执行unpark后执行park,就是通过这个变量实现,看park方法的实现代码(由于方法比较长就不整体截图了):

park方法会调用Atomic::xchg方法,这个方法会原子性的将_counter赋值为0,并返回赋值前的值。如果调用park方法前,_counter大于0,则说明之前调用过unpark方法,所以park方法直接返回。

接着往下看:

实际上Parker类用Posix的mutex,condition来实现的阻塞唤醒。如果对mutex和condition不熟,可以简单理解为mutex就是Java里的synchronized,condition就是Object里的wait/notify操作。

park方法里调用pthread_mutex_trylock方法,就相当于Java线程进入Java的同步代码块,然后再次判断_counter是否大于零,如果大于零则将_counter设置为零。最后调用pthread_mutex_unlock解锁,相当于Java执行完退出同步代码块。如果_counter不大于零,则继续往下执行pthread_cond_wait方法,实现当前线程的阻塞。

最后再看看unpark方法的实现吧,这块就简单多了,直接上代码:

图中的1和4就相当于Java的进入synchronized和退出synchronized的加锁解锁操作,代码2将_counter设置为1,同时判断先前_counter的值是否小于1,即这段代码:if(s<1)。如果不小于1,则就不会有线程被park,所以方法直接执行完毕,否则就会执行代码3,来唤醒被阻塞的线程。

通过阅读LockSupport的本地实现,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个问题:多次调用unpark方法和调用一次unpark方法效果一样,因为都是直接将_counter赋值为1,而不是加1。简单说就是:线程A连续调用两次LockSupport.unpark(B)方法唤醒线程B,然后线程B调用两次LockSupport.park()方法, 线程B依旧会被阻塞。因为两次unpark调用效果跟一次调用一样,只能让线程B的第一次调用park方法不被阻塞,第二次调用依旧会阻塞。

【转】LockSupport深入浅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自己动手写把”锁”---LockSupport深入浅出

    本篇是<自己动手写把"锁">系列技术铺垫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本篇主要讲解LockSupport工具类,它用来实现线程的挂起和唤醒. LockSupport是Java6引入 ...

  2. ”锁“-LockSupport深入浅出

    LockSupport是Java6引入的一个工具类,它简单灵活,应用广泛. 一.简单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里咱们还是通过对比来介绍LockSupport的简单. 在没有LockSupport ...

  3. Java并发实现线程阻塞原语LockSupport

    LockSupport 和 CAS 是Java并发包中很多并发工具控制机制的基础,它们底层其实都是依赖Unsafe实现.LockSupport是用来创建锁和其他同步类的基本线程阻塞原语. 1.Lock ...

  4. LockSupport的深入浅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final Object obj = new Object(); Thread A = ...

  5. 深入浅出Java并发包—锁机制(三)

    接上文<深入浅出Java并发包—锁机制(二)>  由锁衍生的下一个对象是条件变量,这个对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Object.wait/notify/notifyAll难以使用的问题. ...

  6. 深入浅出Java并发包—锁机制(二)

    接上文<深入浅出Java并发包—锁机制(一)  >  2.Sync.FairSync.TryAcquire(公平锁) 我们直接来看代码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 ...

  7. 深入浅出AQS之条件队列

    相比于独占锁跟共享锁,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的条件队列可能被关注的并不是很多,但它在阻塞队列的实现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如果想全面了解AQS,条件队列也是必须要学习 ...

  8. 深入浅出多线程——ReentrantLock (二)

    深入浅出多线程——ReentrantLock (一)文章中介绍了该类的基本使用,以及在源码的角度分析lock().unlock()方法.这次打算在此基础上介绍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newConditio ...

  9. 深入浅出ReentrantReadWriteLock源码解析

    读写锁实现逻辑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却是一个经常使用到的功能,希望将我对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源码的理解记录下来,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前提条件 在理解ReentrantReadWri ...

随机推荐

  1. jmeter请求参数中文乱码及无法读取CSV文件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参考http://blog.csdn.net/u012167045/article/details/70868306 版本:2.6 我是修改请求http请中的编码为Content encod ...

  2. Java编译期与运行期

    编译期:是指把源码交给编译器编译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文件的过程.在Java中也就是把Java代码编成class文件的过程.编译期只是做了一些翻译功能,并没有把代码放在内存中运行起来,而只是把代码当成文本 ...

  3. 洛谷 U86564 排队形

    洛谷 U86564 排队形 题目传送门 题目背景 \(JDFZ2019\)秋季运动会开始辣!为了使强大的高一 · \(6\)班有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班主任\(T\)老师和体委\(LY\),\(LYB\ ...

  4. CF1217E Sum Queries? (线段树)

    完了,前几天才说 edu 的 DEF 都不会,现在打脸了吧 qwq 其实在刚说完这句话 1min 就会了 D,3min 就会了 E 发现,对于大小 \(\ge 3\) 的不平衡集合,它至少有一个大小为 ...

  5. 后端设置Cookie前端跨域获取丢失问题(基于springboot实现)

    1.跨域问题说明:后端域名为A.abc.com,前端域名为B.abc.com. 2.后端设置一个cookie发送给前台,domain应该是setDomain(“abc.com”),而不是setDoma ...

  6. oracle--ORA-27125

    一,问题描述 ORA-27125 unable to create shared memory segment 二,问题解决 查看系统的oracleid号 [root@dgwxpdb ~]# id o ...

  7. GreenPlum 大数据平台--监控

    数据库状态监控活动 活动 过程 纠正措施 列出当前状态为down的Segment.如果有任何行被返回,就会生成一个警告或者告警. 推荐频率:每5到10分钟 重要度: IMPORTANT 在postgr ...

  8. HTML禁用Flash文件右键

    在项目中遇到一个需求,由于制作Flash的同事没有做禁用Flash文件右键功能!而Flash文件比较多,一个个改不太现实,于是要求用在网页显示的时候禁用Flash右键功能!未禁用之前! 禁用之前: 禁 ...

  9. vertica 设置最大会话数

    默认会话数最大值55,如果超过了,就会报如下错误: com.vertica.support.exceptions.NonTransientConnectionException: [Vertica][ ...

  10. Navicat MYSQL 建立关联表 保存时遇到 cannot add foreign key constraint

    首先建立user表,如下图 然后建立message表,userid用作外键,关联user表的id 点击上面的外键按钮,添加外键如下 结果保存时报错: cannot add foreign key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