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Java中的访问控制
可见/访问性 | 在同一类中 | 同一包中 | 不同包中 | 同一包子类中 | 不同包子类中 |
public | yes | yes | yes | yes | yes |
protected | yes | yes | no | yes | yes |
package | yes | yes | no | yes | no |
private | yes | no | no | no | no |
(1) 在java中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三种显示的修饰符用于控制可见性,package不是显示的修饰符,它是隐含的,即如果 在类、变量等前没加显示的可见性修饰符,那它就是package级别的。如果在类的定义中没有指定package,那么java会把它放在缺省包中,一般 来说这个缺省的包就是当前目录。
(2) 在子类中的方法如果重载了父类的方法,那么该方法的可见级别应更底或者相同,如父类中的方法是public,那么子类中方法必须是public。
(3) 在java中,一般来说,变量成员最好是private,对它们的访问可以通过public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可以做些控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些方法名一般以get和set做为前缀。
1.类(class)
可见性修饰符: public―在所有类中可见,在其他包中可以用import导入。
缺省―就是没有修饰符,在同一个包中的类中可见,在其他包中不能用import导入。
修饰符:final―终态类,表示该类不能被继承
abstract―抽象类,不能新建对象
2. 变量(variable)
Java中变量有两种,方法变量和字段变量
方法变量只能用一个修饰符:final―表示常量,不能修改
下面是字段变量的修饰符
可见性修饰符:public―在任何类中可见
protected― 在子类中或同一个包中可见
private―只在本类中可见,子类中也不可见
缺省―在同一个包中可见,子类不在一个包中,子类中也不可见
修饰符:static―静态变量,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
final―常量,定义后不能修改
*transient―告诉编译器,在类对象序列化的时候,此变量不需要持久保存
*volatile―指出可能有多个线程修改此变量,要求编译器优化以保证对此变量的修改能够被正确的处理
这两带*的不是很常用,但也是Java的修饰符,我也不是很清楚
3.方法(method)
可见性修饰符:public―在任何类中可见
protected ―在子类中或同一个包中可见
private―只在本类中可见,子类中也不可见
缺省―在同一个包中可见,子类不在一个包中,子类中也不可见
修饰符: static―静态方法,并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就可以访问静态方法
final―常方法,所有子类不能覆盖该方法,但可以重载
abstract―抽象方法,在抽象类中没有实现的方法
native―本地方法,参见Java Native Interface(JNI)
synchronized ―在多线程中,synchronized方法调用时,其他所有方法不能调用该方法
3. 接口(interface)
可见性修饰符:public―所有类中可见
缺省―同一个包中可见
接口中的变量总是需要定义为“ public static final 接口名称”,但可以不包含这些修饰符,编译器默认就是这样
接口中的方法只能使用public和abstract修饰符
1.private :(妻子) 只有自己能用。
2.public :(J女)谁都可以用。
3.protected:(家里的钥匙)只有家人可以用。
4.friendly:(公共客厅) 你和别人合租房子,公共客厅就是friendly 。
[转] Java中的访问控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 详解Java中的访问控制修饰符(public, protected, default, private)
Java中的访问控制修饰符已经困惑笔者多时,其中较复杂的情况一直不能理解透彻.今天下定决心,系统.全面地研究Java中的访问控制修饰符的所有方面,并整理成这篇文章,希望有同样疑惑的读者读完后能有所收获 ...
- Java学习笔记十九:Java中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Java中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一:Java修饰符的种类: 访问修饰符 非访问修饰符 修饰符用来定义类.方法或者变量,通常放在语句的最前端.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public class Hello ...
- Java中的访问控制权限
简介 Java中为什么要设计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呢?主要作用有两点: (1)为了使用户不要触碰那些他们不该触碰的部分,这些部分对于类内部的操作时必要的,但是它并不属于客户端程序员所需接口的一部分. (2) ...
- java中的访问控制有什么用?如何用法?请举例
9.访问控制 [新手可忽略不影响继续学习] 访问控制有什么用?在软件公司里是这么用的,我们想像一种场景,在你的类中,你编了三个私有方法,马克-to-win,别人当然都用不了,但在类外,你也是用不了的, ...
- Java中的访问控制
修饰符 同一个类 同一个包 子类 整体 private Yes default Yes Yes protected Yes Yes Yes public Yes Yes Yes ...
- Java中的class为什么要设置访问控制?和C++比较的感悟
Java中的class为什么要设置访问控制?和C++比较的感悟 在Java中package解决了class的名字空间问题,class的成员都有各自的访问控制符,而class还有两种访问控制符,分别是p ...
- Java中访问控制修饰符的详解和示例——Java学习
Java中的四个访问控制修饰符 简述 在Java中共有四个: public -- 对外部完全可见 protected -- 对本包和所有子类可见 默认(不需要修饰符)-- 对本包可见 private ...
- java中的继承与oc中的继承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继承? 继承的好处: (1)抽取出了重复的代码,使代码更加灵活 (2)建立了类和类之间的联系 继承的缺点: 耦合性太强 OC中的继承 1.OC中不允许子类和父类拥有相同名称的成员变量名:( ...
- java中堆栈(stack)和堆(heap)(还在问静态变量放哪里,局部变量放哪里,静态区在哪里.....进来)
(1)内存分配的策略 按照编译原理的观点,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静态的,栈式的,和堆式的. 静态存储分配是指在编译时就能确定每个数据目标在运行时刻的存储空间需求,因而在编 译时就可以给 ...
随机推荐
- CPU风扇故障导致自动关机
今天在使用电脑时,突然自动关机,重启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关机,于是打开机箱后盖,插上电源观察各个部位运行情况,发现CPU风扇不转,判断问题就是由于CPU温度太高了.于是换个风扇,再开机情况就正常了.
- shuffle机制和TextInputFormat分片和读取分片数据(九)
shuffle机制 1:每个map有一个环形内存缓冲区,用于存储任务的输出.默认大小100MB(io.sort.mb属性),一旦达到阀值0.8(io.sort.spill.percent),一个后台线 ...
- Mvc 页面缓存 OutputCache VaryByCustom
优化网站,dotNet MVC 可以通过(OutputCache)特性在某些Action上使用缓存,如果我们想要自定义缓存依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第一步, 在 global.asax.cs 文件中 ...
- ComponentOne的C1Chart做饼状图怎么显示其百分比
问题:ComponentOne的C1Chart做饼状图怎么显示每部分的百分比 描述: 我用C1Chart做饼状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显示其百分比在对应的区域上,求解. 目前做的效果(附加代码所生成的饼状 ...
- Java中swap解惑
直接上代码…… public class Sw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new int[]{1,2}; Syste ...
- 【java】利用异常机制,往前台写错误信息
有时候,程序可能会报异常,而这些异常,通常需要提示前台操作人员怎么去处理,才能完成业务. 此时,我们只需要在业务层,自己抛出一个异常,自己捕捉之后,调用下类,即可输出到前台. 1.servlet里面可 ...
- 【技术贴】解决前台js传参中文乱码
方法1: 前台两次编码,后台一次解码.因为getParamet已经自动解了一次了. JavaScript: window.self.location="list.jsp?searchtext ...
- 用expect实现自动输入SSH的SCP信息,且不需要另外的文件
#!/bin/sh ] ; then echo "USAGE: $0 remote_ip serverXXXXX" echo " e.g.: $0 1.2.3.4 ser ...
- IIC协议及其对ACK应答信号的处理
1,SCL一直由Master控制,SDA依照数据传送的方向,读数据时由Slave控制SDA,写数据时由Master控制SDA.当8位数据传送完毕之后,应答位或者否应答位的SDA控制权与数据位传送时相反 ...
- MySql密码丢失
windows下mysql密码忘记了 第一步:netstat -nat(可以查看mysql是否启动了,如果启动了,可以用输入net stop mysql(或者通过任务管理器结束进程)) 第二步: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