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不保证正确。

关系构建:ForeignKeyrelationship

关系构建的重点,在于搞清楚这两个函数的用法。ForeignKey 的用法已经在 SQL表达式语言 - 表定义中的约束 讲过了。主要是 ondeleteonupdate 两个参数的用法。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函数在 ORM 中用于构建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与 ForeignKey 不同的是,它定义的关系不属于表定义,而是动态计算的。

用它定义出来的属性,相当于 SQL 中的视图。

这个函数有点难用,一是因为它的有几个参数不太好理解,二是因为它的参数非常丰富,让人望而却步。下面通过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几个场景下 relationship 的使用,来一步步熟悉它的用法。

首先初始化:

from sqlalchemy import Table, Column, Integer, ForeignKey
from sqlalchemy.orm import relationship
from sqlalchemy.ext.declarative import declarative_base Base = declarative_base()

一对多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 因为 Child 中有 Parent 的 ForeignKey,这边的声明不需要再额外指定什么。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 children 的集合,相当于一个视图。 class Child(Base):
__tablename__ = 'child'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parent_id = Column(Integer, ForeignKey('parent.id'))

一个 Parent 可以有多个 Children,通过 relationship,我们就能直接通过 parent.children 得到结果,免去繁琐的 query 语句。

反向引用

1. backrefback_populates

那如果我们需要得知 childparent 对象呢?能不能直接访问 child.parent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SQLAlchemy 提供了 backrefback_populates 两个参数。

两个参数的效果完全一致,区别在于,backref 只需要在 Parent 类中声明 childrenChild.parent 会被动态创建。

back_populates 必须在两个类中显式地使用 back_populates,更显繁琐。(但是也更清晰?)

先看 backref 版: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backref="parent") # backref 表示,在 Child 类中动态创建 parent 属性,指向当前类。 # Child 类不需要修改

再看 back_populates 版: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back_populates="parent") # back_populates class Child(Base):
__tablename__ = 'child'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parent_id = Column(Integer, ForeignKey('parent.id')) # 这边也必须声明,不能省略!
parent = relationship("Parent", back_populates="children") # parent 不是集合,是属性!

NOTE:声明的两个 relationship 不需要多余的说明,SQLAlchemy 能自动识别到 parent.children 是 collection,child.parent 是 attribute.

2. 反向引用的参数:sqlalchemy.orm.backref(name, **kwargs)

使用 back_populates 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两个 relationship 函数中指定各种参数: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back_populates="parent",
lazy='dynamic') # 指定 lazy 的值 class Child(Base):
__tablename__ = 'child'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parent_id = Column(Integer, ForeignKey('parent.id'))
parent = relationship("Parent", back_populates="children",
lazy='dynamic') # 指定 lazy 的值

但是如果使用 backref,因为我们只有一个 relationship 函数,Child.parent 是被隐式创建的,我们该如何指定这个属性的参数呢?

答案就是 backref() 函数,使用它替代 backref 参数的值:

from sqlalchemy.orm import backref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backref=backref("parent", lazy='dynamic')) # 使用 backref() 函数,指定 Child.parent 属性的参数 # Child 类不需要修改

backref() 的参数会被传递给 relationship(),因此它俩的参数也完全一致。

多对一

A many-to-one is similar to a one-to-many relationship.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looked at from the "many" side.

一对一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paren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 = relationship("Child",
uselist=False, # 不使用 collection!这是关键
back_populates="parent") class Child(Base):
__tablename__ = 'child'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parent_id = Column(Integer, ForeignKey('parent.id')) # 包含 ForeignKey 的类,此属性默认为 attribute,因此不需要 uselist=False
parent = relationship("Parent", back_populates="child")

多对多

# 多对多,必须要使用一个关联表!
association_table = Table('association', Base.metadata,
Column('left_id', Integer, ForeignKey('left.id')), # 约定俗成的规矩,左边是 parent
Column('right_id', Integer, ForeignKey('right.id')) # 右边是 child
) class Parent(Base):
__tablename__ = 'lef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hildren = relationship("Child",
secondary=association_table) # 专用参数 secondary,用于指定使用的关联表 class Child(Base):
__tablename__ = 'right'
id = Column(Integer, primary_key=True)

要添加反向引用时,同样可以使用 backrefback_populates.

user2user

如果多对多关系中的两边都是 user,即都是同一个表时,该怎么声明?

例如用户的「关注」与「粉丝」,你是 user,你的粉丝是 user,你关注的账号也是 user。

这个时候,关联表 association_table 的两个键都是 userSQLAlchemy 无法区分主次,需要手动指定,为此需要使用 primaryjoinsecondaryjoin 两个参数。

# 关联表,左侧的 user 正在关注右侧的 user
followers = db.Table('followers',
db.Column('follower_id', db.Integer, db.ForeignKey('user.id')), # 左侧
db.Column('followed_id', db.Integer, db.ForeignKey('user.id')) # 右侧,被关注的 user
) class User(UserMixin, db.Model):
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username = db.Column(db.String(64), index=True, unique=True, nullable=False)
email = db.Column(db.String(120), index=True, unique=True, nullable=False)
password_hash = db.Column(db.String(128), nullable=False) # 我关注的 users
followed = db.relationship(
'User',
secondary=followers, # 指定多对多关联表
primaryjoin=(followers.c.follower_id == id), # 左侧,用于获取「我关注的 users」的 join 条件
secondaryjoin=(followers.c.followed_id == id), # 右侧,用于获取「我的粉丝」的 join 条件
lazy='dynamic', # 延迟求值,这样才能用 filter_by 等过滤函数
backref=db.backref('followers', lazy='dynamic')) # followers 也要延迟求值

这里比较绕的,就是容易搞混 primaryjoinsecondaryjoin 两个参数。

  1. primaryjoin:(多对多中)用于从子对象查询其父对象的 condition(child.parents),默认只考虑外键。
  2. secondaryjoin:(多对多中)用于从父对象查询其所有子对象的 condition(parent.children),同样的,默认情况下只考虑外键。

ORM 层 的 “delete” cascade vs. FOREIGN KEY 层的 “ON DELETE” cascade

之前有讲过 Table 定义中的级联操作:ON DELETEON UPDATE,可以通过 ForeignKey 的参数指定为 CASCADE.

可 SQLAlchemy 还有一个 relationship 生成 SQL 语句时的配置参数 cascade,另外 passive_deletes 也可以指定为 cascade

有这么多的 cascade,我真的是很懵。这三个 cascade 到底有何差别呢?

外键约束中的 ON DELETEON UPDATE,与 ORM 层的 CASCADE 在功能上,确实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但是也有很多不同:

  1. 数据库层面的 ON DELETE 级联能高效地处理 many-to-one 的关联;我们在 many 方定义外键,也在这里添加 ON DELETE 约束。而在 ORM 层,就刚好相反。SQLAlchemy 在 one 方处理 many 方的删除操作,这意味着它更适合处理 one-to-many 的关联。
  2. 数据库层面上,不带 ON DELETE 的外键常用于防止父数据被删除,而导致子数据成为无法被索引到的垃圾数据。如果要在一个 one-to-many 映射上实现这个行为,SQLAlchemy 将外键设置为 NULL 的默认行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捕获:
    1. 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当然是将外键定义为 NOT NULL. 尝试将该列设为 NULL 会触发 NOT NULL constraint exception.
    2. 另一种更特殊的方法,是将 passive_deletes 标志设置为字 all. 这会完全禁用 SQLAlchemy 将外键列设置为 NULL 的行为,并且 DELETE 父数据而不会对子数据产生任何影响。这样才能触发数据库层面的 ON DELETE 约束,或者其他的触发器。
    3. 数据库层面的 ON DELETE 级联 比 ORM 层面的级联更高效。数据库可以同时在多个 relationship 中链接一系列级联操作。
    4. SQLAlchemy 不需要这么复杂,因为我们通过将 passive_deletes 选项与正确配置的外键约束结合使用,提供与数据库的 ON DELETE 功能的平滑集成。

方法一:ORM 层的 cascade 实现

relationshipcascade 参数决定了修改父表时,什么时候子表要进行级联操作。它的可选项有(str,选项之间用逗号分隔):

  1. save-update:默认选项之一。在 add(对应 SQL 的 insert 或 update)一个对象的时候,会 add 所有它相关联的对象。
  2. merge:默认选项之一。在 merge(相当字典的update操作,有就替换掉,没有就合并)一个对象的时候,会 merge 所有和它相关联的对象。
  3. expunge :移除操作的时候,会将相关联的对象也进行移除。这个操作只是从session中移除,并不会真正的从数据库中删除。
  4. delete:删除父表数据时,同时删除与它关联的数据。
  5. delete-orphan:当子对象与父对象解除关系时,删除掉此子对象(孤儿)。(其实还是没懂。。)
  6. refresh-expire:不常用。
  7. all:表示选中除 delete-orphan 之外的所有选项。(因此 all, delete-orphan 很常用,它才是真正的 all

默认属性是 "save-update, merge".

这只是简略的说明,上述几个参数的详细文档见 SQLAlchemy - Cascades

方法二:数据库层的 cascade 实现

  1. ForeignKeyondeleteonupdate 参数指定为 CASCADE,实现数据库层面的级联。
  2. relationship 添加关键字参数 passive_deletes="all",这样就完全禁用 SQLAlchemy 将外键列设置为 NULL 的行为,并且 DELETE 父数据不会对子数据产生任何影响。

这样 DELETE 操作时,就会触发数据库的 ON DELETE 约束,从而级联删除子数据。

参考

SQLAlchemy 学习笔记(三):ORM 中的关系构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C#制作ORM映射学习笔记三 ORM映射实现

    现在开始实现ORM的主体模块,首先需要在项目中新建一个类,命名为DbAccess,然后在项目的引用中添加两个dll,分别是MySql.Data.dll和System.Data.SQLite.dll,这 ...

  2. SQLAlchemy 学习笔记(二):ORM

    照例先看层次图 一.声明映射关系 使用 ORM 时,我们首先需要定义要操作的表(通过 Table),然后再定义该表对应的 Python class,并声明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 Mapper). 方 ...

  3. [Firefly引擎][学习笔记三][已完结]所需模块封装

    原地址:http://www.9miao.com/question-15-54671.html 学习笔记一传送门学习笔记二传送门 学习笔记三导读:        笔记三主要就是各个模块的封装了,这里贴 ...

  4. angular学习笔记(三十)-指令(7)-compile和link(1)

    这篇主要讲解指令中的compile,以及它和link的微妙的关系. link函数在之前已经讲过了,而compile函数,它和link函数是不能共存的,如果定义了compile属性又定义link属性,那 ...

  5. 并发编程学习笔记(4)----jdk5中提供的原子类及Lock使用及原理

    (1)jdk中原子类的使用: jdk5中提供了很多原子类,它会使变量的操作变成原子性的. 原子性: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即使是在多个线程一起操作的情况下,一个操作一旦开始,就不会被其他线程 ...

  6. Liunx学习笔记(三) 文件权限

    一.文件权限 1.查看文件权限 (1)文件权限 在 Linux 中对于文件有四种访问权限,列举如下: 可读取:r,Readable 可写入:w,Writable 可执行:x,Execute 无权限:- ...

  7. MYSQL学习笔记三:日期和时间函数

    MYSQL学习笔记三:日期和时间函数 1. 获取当前日期的函数和获取当前时间的函数 /*获取当前日期的函数和获取当前时间的函数.将日期以'YYYY-MM-DD'或者'YYYYMMDD'格式返回 */ ...

  8. Java IO学习笔记三:MMAP与RandomAccessFile

    作者:Grey 原文地址:Java IO学习笔记三:MMAP与RandomAccessFile 关于RandomAccessFile 相较于前面提到的BufferedReader/Writer和Fil ...

  9. Oracle学习笔记三 SQL命令

    SQL简介 SQL 支持下列类别的命令: 1.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操纵语言(DML) 3.事务控制语言(TCL) 4.数据控制语言(DCL)  

随机推荐

  1. 【51nod1677】treecnt(树上数学题)

    点此看题面 大致题意: 给你一个节点从1~n编号的树,让你从中选择k个节点并通过选择的边联通,且要使选择的边数最少,让你计算对于所有选择k个节点的情况最小选择边数的总和. 题解 这道题乍一看很麻烦:最 ...

  2. 3203 数组做函数参数----排序函数--C语言版

    3203: 数组做函数参数----排序函数--C语言版 时间限制: 1 Sec  内存限制: 128 MB提交: 253  解决: 151[提交][状态][讨论版][命题人:smallgyy] 题目描 ...

  3. 借鉴一些关于js框架的东西

    八款Js框架介绍及比较,Dojo .Scriptaculous .Prototype .yui-ext .Jquery .Mochikit.mootools .moo.fx,componentartu ...

  4. 网络编程——TCP协议和通信

    第1章 TCP通信 TCP通信同UDP通信一样,都能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信的两端都需要创建socket对象. 区别在于,UDP中只有发送端和接收端,不区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计算机之间可以任意地 ...

  5. 切换Ubuntu超级管理员

    对Ubuntu进行拷贝命令时,如果不是root用户,会出现权限不足的情况,无法操作

  6. 【Python学习之九】asyncio—异步IO

    asyncio 这是python3.4引入的标准库,直接内置对异步IO的支持.asyncio的编程模型就是一个消息循环.从asyncio模块中直接获取一个EventLoop的引用,然后把需要执行的协程 ...

  7. linux三剑客之sed深度实践

    参数: -a:追加文本到指定行后 -i:插入文本到指定行前 1.单行增加 [root@redhat~]#   sed  ' 2a  6,f '  linux.tet 1,a 2,b 6,f 3,c 4 ...

  8. linux常用指令学习记录

    前言 本文主要为学习贴,用来记录一些 linux上的常用指令 以供参考. 文件内容查看 cat 从上往下阅读文件内容 cat [-AbEnTv] ${FILE_NAME) cat -n /etc/is ...

  9. MySQL存储引擎MyISAM与InnoDB的区别比较

    使用MySQL当然会接触到MySQL的存储引擎,在新建数据库和新建数据表的时候都会看到. MySQL默认的存储引擎是MyISAM,其他常用的就是InnoDB了. 至于到底用哪种存储引擎比较好?这个问题 ...

  10. java中的继承 (2013-10-11-163 写的日志迁移

    继承:为了解决代码重用 定义: 子类通过继承父类,可以调用父类中非私有的属性和方法,达到重用的目的,通过关键字extends实现:   ################以下为代码演示: class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