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

在Go语言的项目开发中,为了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我们通常会采用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DI)的设计模式。依赖注入可以让高层模块不依赖底层模块的具体实现,而是通过抽象来互相依赖,从而使得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增强。

二、控制反转与依赖注入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缩写为IoC),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设计原则,可以用来减低计算机代码之间的耦合度。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叫做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DI)。依赖注入是生成灵活和松散耦合代码的标准技术,通过明确地向组件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所有依赖关系。在 Go 中通常采用将依赖项作为参数传递给构造函数的形式:

构造函数NewUserRepository在创建UserRepository时需要从外部将依赖项db作为参数传入,我们在UserRepository中无需关注db的创建逻辑,实现了代码解耦。

// NewUserRepository 创建BookRepo的构造函数
func NewUserRepository(db *gorm.DB) *UserRepository {
return &UserRepository{db: db}
}

区别于控制反转,如果在NewUserRepository函数中自行创建相关依赖,这将导致代码高度耦合并且难以维护和调试。

// NewUserRepository 创建UserRepository的构造函数
func New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db, _ := gorm.Open(sqlite.Open("gorm.db"), &gorm.Config{})
return &UserRepository{db: db}
}

三、为什么需要依赖注入工具

3.1 示例

如果上面示例代码不够清晰的话,我们来看这两段代码:

// NewUserRepositoryV1非依赖注入的写法
func NewUserRepositoryV1(dbCfg DBConfig, c CacheConfig)*UserRepository{
db, err := gorm.Open(mysql.Open(dbcfg.DSN))
if err != nil {
panic(err)
}
ud = dao.NewUserDAO(db)
uc = cache.NewUserCache(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Addr: c.Addr,
}))
return &UserRepository{
dao: ud,
cache: uc,
}
} // NewUserRepository 依赖注入的写法
func NewUserRepository(d *dao.UserDAO, c *cache.UserCache)*UserRepository{
return &UserRepository{
dao: d,
cache: c,
}
}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段代码展示了在Go语言中实现依赖注入的两种不同方式。

第一段代码 NewUserRepositoryV1 是非依赖注入的写法。在这个函数中,UserRepository 的依赖(dbcache)是在函数内部创建的。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它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因为 NewUserRepositoryV1 不仅负责创建 UserRepository 实例,还负责创建其依赖的数据库和缓存客户端。这样做会导致代码耦合度较高,难以测试和维护。

第二段代码 NewUserRepository 是依赖注入的写法。这个函数接受 UserRepository 的依赖(*dao.UserDAO*cache.UserCache)作为参数,而不是在函数内部创建它们。这种方式使得 UserRepository 的创建与它的依赖解耦,更容易测试,因为你可以轻松地为 UserRepository 提供模拟的依赖项。此外,这种写法也更符合依赖注入的原则,因为它将控制反转给了调用者,由调用者来决定 UserRepository 实例化时使用哪些依赖项。

3.2 依赖注入写法与非依赖注入写法

依赖注入写法:不关心依赖是如何构造的。

非依赖注入写法:必须自己初始化依赖,比如说 Repository 需要知道如何初始化 DAOCache。由此带来的缺点是:

  • 深度耦合依赖的初始化过程。
  • 往往需要定义额外的 Config 类型来传递依赖所需的配置信息。
  • 一旦依赖增加新的配置,或者更改了初始化过程,都要跟着修改。
  • 缺乏扩展性。
  • 测试不友好。
  • 难以复用公共组件,例如 DB 或 Redis 之类的客户端。

四、wire 工具介绍与安装

4.1 wire 基本介绍

  • Wire 是一个的 Google 开源专为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设计的代码生成工具,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的方式在初始编译过程中完成依赖注入。它可以自动生成用于化各种依赖关系的代码,从而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管理和注入依赖关系。

  • Wire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在项目中使用的依赖, 一个是命令行工具。

4.2 安装

go install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latest

五、Wire 的基本使用

5.1 前置代码准备

目录结构如下:

wire
├── db.go # 数据库相关代码
├── go.mod # Go模块依赖配置文件
├── go.sum # Go模块依赖校验文件
├── main.go # 程序入口文件
├── repository # 存放数据访问层代码的目录
│ ├── dao # 数据访问对象(DAO)目录
│ │ └── user.go # 用户相关的DAO实现
│ └── user.go # 用户仓库实现
├── wire.go # Wire依赖注入配置文件

repository/dao/user.go文件:

// repository/dao/user.go
package dao import "gorm.io/gorm" type UserDAO struct {
db *gorm.DB
} func NewUserDAO(db *gorm.DB) *UserDAO {
return &UserDAO{
db: db,
}
}

repository/user.go 文件:

// repository/user.go
package repository import "wire/repository/dao" type UserRepository struct {
dao *dao.UserDAO
} func NewUserRepository(dao *dao.UserDAO) *UserRepository {
return &UserRepository{
dao: dao,
}
}

db.go 文件:

// db.go
package wire import (
"gorm.io/driver/mysql"
"gorm.io/gorm"
) func InitDB() *gorm.DB {
db, err := gorm.Open(mysql.Open("dsn"))
if err != nil {
panic(err)
}
return db
}

main.go 文件:

package wire

import (
"fmt"
"gorm.io/driver/mysql"
"gorm.io/gorm"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func main() {
// 非依赖注入
db, err := gorm.Open(mysql.Open("dsn"))
if err != nil {
panic(err)
}
ud := dao.NewUserDAO(db)
repo :=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ud)
fmt.Println(repo)
}

5.2 使用 Wire 工具生成代码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代码结构,接下来我们将使用 wire 工具来生成依赖注入的代码。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 wire 工具。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go get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 wire 的配置文件,通常命名为 wire.go。在这个文件中,我们将使用 wire 的语法来指定如何构建 UserRepository 实例。

wire.go 文件:

//go:build wireinject

// 让 wire 来注入这里的代码
package wire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func InitRepository()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 我只在这里声明我要用的各种东西,但是具体怎么构造,怎么编排顺序
// 这个方法里面传入各个组件的初始化方法
wire.Build(InitDB,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dao.NewUserDAO)
return new(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这段代码是使用 wire 工具进行依赖注入的配置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 InitRepository,这个函数的目的是为了生成一个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的实例。但是,这个函数本身并不包含具体的实现代码,而是依赖于 wire 工具来注入依赖。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1. 构建约束指令:

    //go:build wireinject

    这行注释是一个构建约束,它告诉 go build 只有在满足条件 wireinject 的情况下才应该构建这个文件。wireinject 是一个特殊的标签,用于指示 wire 工具处理这个文件。

  2. 导入包: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这部分导入了必要的包,包括 wire 工具库,以及项目中的 repositorydao 包,这些包包含了我们需要注入的依赖。

  3. InitRepository 函数:

    func InitRepository()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 我只在这里声明我要用的各种东西,但是具体怎么构造,怎么编排顺序
    // 这个方法里面传入各个组件的初始化方法
    wire.Build(InitDB,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dao.NewUserDAO)
    return new(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这个函数是 wire 注入的目标。它声明了一个返回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的函数,但是函数体内部没有具体的实现代码。wire.Build 函数调用是关键, 主要是连接或绑定我们之前定义的所有初始化函数。当我们运行 wire 工具来生成代码时,它就会根据这些依赖关系来自动创建和注入所需的实例。,这些函数按照依赖关系被调用,以正确地构造和注入 UserRepository 实例所需的依赖。

    • InitDB 是初始化数据库连接的函数。
    •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是创建 UserRepository 实例的函数。
    • dao.NewUserDAO 是创建 UserDAO 实例的函数。

      wire 工具会自动生成这些函数调用的代码,并确保依赖关系得到满足。
  4. 返回语句:

    return new(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这个返回语句是必须的,尽管它实际上并不会被执行。wire 工具会生成一个替换这个函数体的代码,其中包括所有必要的依赖注入逻辑。

    在编写完 wire.go 文件后,你需要运行 wire 命令来生成实际的依赖注入代码。生成的代码将被放在一个名为 wire_gen.go 的文件中,这个文件应该被提交到你的版本控制系统中。

现在,我们可以运行 wire 命令来生成依赖注入的代码:

wire

这个命令会扫描 wire.go 文件,并生成一个新的 Go 文件 wire_gen.go,其中包含了 InitializeUserRepository 函数的实现,这个函数会创建并返回一个 UserRepository 实例,其依赖项已经自动注入。

生成 wire_gen.go 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go run -mod=mod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go:build !wireinject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wire import (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 Injectors from wire.go: func InitRepository()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db := InitDB()
userDAO := dao.NewUserDAO(db)
userRepository :=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userDAO)
return userRepository
}

最后,我们需要修改 main.go 文件,使用 wire 生成的代码来获取 UserRepository 实例:

package wire

func main() {
InitRepository()
}

现在,当我们运行 main.go 时,它将使用 wire 工具生成的代码来初始化 UserRepository,包括其依赖的 UserDAO 和数据库连接。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依赖注入,并且代码更加简洁、易于维护。

六、Wire 核心技术

5.1 抽象语法树分析

wire 工具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Go代码的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简称AST)的分析。AST是源代码的抽象语法结构的树状表示,它以树的形式表现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wire 工具通过分析AST来理解代码中的依赖关系。

在Go中,go/ast 包提供了解析Go源文件并构建AST的功能。wire 工具利用这个包来遍历和分析项目的Go代码,识别出所有的依赖项,并构建出依赖关系图。这个依赖关系图随后被用来生成注入依赖的代码。

5.2 模板编程

wire 工具生成代码的过程也涉及到模板编程。模板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允许开发者定义一个模板,然后使用具体的数据来填充这个模板,生成最终的代码或文本。

wire中,虽然不直接使用Go语言的模板引擎(如text/templatehtml/template),但它的工作原理与模板编程类似。wire定义了一套自己的语法来描述依赖关系,然后根据这些描述生成具体的Go代码。

wire的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wire.NewSet:定义一组相关的依赖,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构造函数。
  • wire.Build:指定生成代码时应该使用哪些依赖集合。
  • bind 函数:用于绑定接口和实现,告诉wire如何创建接口的实例。

    wire工具通过这些语法来构建一个依赖图,然后根据这个图生成一个函数,该函数负责创建并返回所有必要的组件实例,同时处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结合抽象语法树分析和模板编程,wire 工具能够提供一种声明式的依赖注入方法,让开发者能够专注于定义依赖关系,而不是手动编写依赖注入的代码。这不仅减少了重复劳动,还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七、Wire 的核心概念

7.1 两个核心概念

wire 中,有两个核心概念:提供者(providers)和注入器(injectors)。

7.2 Wire 提供者(providers)

提供者 是一个普通有返回值的 Go 函数,它负责创建一个对象或者提供依赖。在 wire 的上下文中,提供者可以是任何返回一个或多个值的函数。这些返回值将成为注入器函数的参数。提供者函数通常负责初始化组件,比如数据库连接、服务实例等。并且提供者的返回值不仅限于一个,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额外添加一个 error 的返回值。

例如,一个提供者函数可能会创建并返回一个数据库连接:

func NewDBConnection(dsn string) (*gorm.DB, error) {
db, err := gorm.Open(mysql.Open(dsn))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return db, nil
}

提供者函数可以分组为提供者函数集(provider set)。使用wire.NewSet 函数可以将多个提供者函数添加到一个集合中。举个例子,例如将 user 相关的 handlerservice 进行组合:

package web

var UserSet = wire.NewSet(NewUserHandler, service.NewUserService)

使用 wire.NewSet 函数将提供者进行分组,该函数返回一个 ProviderSet 结构体。不仅如此,wire.NewSet 还能对多个 ProviderSet 进行分组 wire.NewSet(UserSet, XxxSet)

package demo

import (
// ...
"example.com/some/other/pkg"
) // ... var MegaSet = wire.NewSet(UserSet, pkg.OtherSet)

7.3 Wire 注入器(injectors)

注入器(injectors)的作用是将所有的提供者(providers)连接起来,要声明一个注入器函数只需要在函数体中调用wire.Build()。这个函数的返回值也无关紧要,只要它们的类型正确即可。这些值在生成的代码中将被忽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的代码:

//go:build wireinject

// 让 wire 来注入这里的代码
package wire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func InitRepository()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 我只在这里声明我要用的各种东西,但是具体怎么构造,怎么编排顺序
// 这个方法里面传入各个组件的初始化方法
wire.Build(InitDB,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dao.NewUserDAO)
return new(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在这个例子中,InitRepository 是一个注入器,它依赖 InitDB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这两个提供者。

与提供者一样,注入器也可以输入参数(然后将其发送给提供者),并且可以返回错误。wire.Build的参数和wire.NewSet一样:都是提供者集合。这些就在该注入器的代码生成期间使用的提供者集。

八、Wire 的高级用法

8.1 绑定接口

依赖项注入通常用于绑定接口的具体实现。wire通过类型标识将输入与输出匹配,因此倾向于创建一个返回接口类型的提供者。然而,这也不是习惯写法,因为Go的最佳实践是返回具体类型。你可以在提供者集中声明接口绑定.

我们对之前的代码进行改造:

首先,我们在UserRepository接口中定义一些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GetUser方法,该方法接收一个用户ID,并返回相应的用户。 在repository/user.go文件中:

package repository

import (
"wire/repository/dao"
"gorm.io/gorm"
) type UserRepository interface {
GetUser(id uint) (*User, error)
} type UserRepositoryImpl struct {
dao *dao.UserDAO
} func (r *UserRepositoryImpl) GetUser(id uint) (*User, error) {
return r.dao.GetUser(id)
} func NewUserRepository(dao *dao.UserDAO) UserRepository {
return &UserRepositoryImpl{
dao: dao,
}
}

然后,我们在UserDAO中实现这个GetUser方法。在repository/dao/user.go文件中:

package dao

import (
"gorm.io/gorm"
) type User struct {
ID uint
// other fields...
} type UserDAO struct {
db *gorm.DB
} func (dao *UserDAO) GetUser(id uint) (*User, error) {
var user User
result := dao.db.First(&user, id)
if result.Error != nil {
return nil, result.Error
}
return &user, nil
} func NewUserDAO(db *gorm.DB) *UserDAO {
return &UserDAO{
db: db,
}
}

最后,我们需要更新wire.go文件中的InitRepository函数,以返回UserRepository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 在wire.go文件中:

//go: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wire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wire/repository"
"wire/repository/dao"
) func InitRepository()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 {
wire.Build(InitDB, repository.NewUserRepository, dao.NewUserDAO)
return &repository.UserRepositoryImpl{}
}

使用 wire.Bind 来建立接口类型和具体的实现类型之间的绑定关系,这样 Wire 工具就可以根据这个绑定关系进行类型匹配并生成代码。

wire.Bind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向所需接口类型值的指针,第二个实参是指向实现该接口的类型值的指针。

8.2 结构体提供者(Struct Providers)

Wire 库有一个函数是 wire.Struct,它能根据现有的类型进行构造结构体,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oogle/wire"

type Name string

func NewName() Name {
return "小米SU7"
} type PublicAccount string func NewPublicAccount() PublicAccount {
return "新一代车神"
} type User struct {
MyName Name
MyPublicAccount PublicAccount
} func InitializeUser() *User {
wire.Build(
NewName,
NewPublicAccount,
wire.Struct(new(User), "MyName", "MyPublicAccount"),
)
return &User{}
}

上述代码中,首先定义了自定义类型 NamePublicAccount 以及结构体类型 User,并分别提供了 NamePublicAccount 的初始化函数(providers)。然后定义一个注入器(injectorsInitializeUser,用于构造连接提供者并构造 *User 实例。

使用 wire.Struct 函数需要传递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结构体类型的指针值,另一个参数是一个可变参数,表示需要注入的结构体字段的名称集。

根据上述代码,使用 Wire 工具生成的代码如下所示:

func InitializeUser() *User {
name := NewName()
publicAccount := NewPublicAccount()
user := &User{
MyName: name,
MyPublicAccount: publicAccount,
}
return user
}

如果我们不想返回指针类型,只需要修改 InitializeUser 函数的返回值为非指针即可。

8.3 绑定值

有时,将基本值(通常为nil)绑定到类型是有用的。你可以向提供程序集添加一个值表达式,而不是让注入器依赖于一次性函数提供者(providers)。

func InjectUser() User {
wire.Build(wire.Value(User{MyName: "小米SU7"}))
return User{}
}

在上述代码中,使用 wire.Value 函数通过表达式直接指定 MyName 的值,生成的代码如下所示:

func InjectUser() User {
user := _wireUserValue
return user
} var (
_wireUserValue = User{MyName: "小米SU7"}
)

需要注意的是,值表达式将被复制到生成的代码文件中。

对于接口类型,可以使用 InterfaceValue

func InjectPostService() service.IPostService {
wire.Build(wire.InterfaceValue(new(service.IPostService), &service.PostService{}))
return nil
}

8.4 使用结构体字段作为提供者(providers)

有些时候,你可以使用结构体的某个字段作为提供者,从而生成一个类似 GetXXX 的函数。

func GetUserName() Name {
wire.Build(
NewUser,
wire.FieldsOf(new(User), "MyName"),
)
return ""
}

你可以使用 wire.FieldsOf 函数添加任意字段,生成的代码如下所示:

func GetUserName() Name {
user := NewUser()
name := user.MyName
return name
} func NewUser() User {
return User{MyName: Name("小米SU7"), MyPublicAccount: PublicAccount("新一代车神!")}
}

8.5 清理函数

如果一个提供者创建了一个需要清理的值(例如关闭一个文件),那么它可以返回一个闭包来清理资源。注入器会用它来给调用者返回一个聚合的清理函数,或者在注入器实现中稍后调用的提供商返回错误时清理资源。

func provideFile(log Logger, path Path) (*os.File, func(), error) {
f, err := os.Open(string(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cleanup := func() {
if err := f.Close(); err != nil {
log.Log(err)
}
}
return f, cleanup, nil
}

8.6 备用注入器语法

如果你不喜欢在注入器函数声明的末尾编写类似return Foo{}, nil的语句,那么你可以简单粗暴地使用panic

func InitializeGin() *gin.Engine {
panic(wire.Build(/* ... */))
}

九、参考文档

Go 项目依赖注入wire工具最佳实践介绍与使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golang常用库包:Go依赖注入(DI)工具-wire使用

    google 出品的依赖注入库 wire:https://github.com/google/wire 什么是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 ,英文全名是 dependency injection,简写为 DI. ...

  2. 在objc项目中使用常量的最佳实践

    在objc项目中使用常量的最佳实践   之前,在在objc项目中使用常量中,使用c的预处理#define来设置常量.比如,可以做个头文件,然后在需要的类文件中import,使用常量. 但这不是最佳实践 ...

  3. [翻译] API测试的最佳实践 - 介绍

    API测试的最佳实践 - 介绍 在上一篇“是什么让API测试很叼”一文中,我们讨论API与其他形式的软件测试的差异.部分是因为API之间的通信压根就没考虑让你能读懂,纯粹是为了方便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而设 ...

  4. 基于.net EF6 MVC5+WEB Api 的Web系统框架总结(3)-项目依赖注入

    简介 依赖注入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的模式,注重的是类与类之间的结构,它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设计原则中最少知道和合成复用的原则,减少内部依赖,履行单一职责,最终就是强解耦.依赖注入目前最好的实现就是依赖注入容器 ...

  5. Asp.Net Core 3.1 Api 集成Abp项目依赖注入

    Abp 框架 地址https://aspnetboilerplate.com/ 我们下面来看如何在自己的项目中集成abp的功能 我们新建core 3.1 API项目和一个core类库 然后 两个项目都 ...

  6. 关于asp.net mvc的控制器的依赖注入思考及对StructureMap依赖注入框架的简单实践笔记

    写在前面: 依赖注入这个玩意很多人其实都接触过,但可能没有细究其中的原理. 比如Controller的构造函数中,只要你传入一些接口,应用自动就给你处理了创建的过程,无需你手动去new 一个实例并穿进 ...

  7. Spring 依赖注入(控制反转)介绍

    耦合性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象之间的耦合性就是对象之间的依赖性.对象之间的耦合越高,维护成本越高.因此对象的设计应使类和构件之间的耦合最小. spring Ioc思想 控制翻转也就是sprin ...

  8. Compile-time Dependency Injection With Go Cloud's Wire 编译时依赖注入 运行时依赖注入

    Compile-time Dependency Injection With Go Cloud's Wire - The Go Blog https://blog.golang.org/wire Co ...

  9. 浅谈(IOC)依赖注入与控制反转(DI)

    前言:参考了百度文献和https://www.cnblogs.com/liuqifeng/p/11077592.html以及http://www.cnblogs.com/leoo2sk/archive ...

  10. Go工程化 - 依赖注入

    我们在微服务框架kratos v2的默认项目模板中kratos-layout使用了google/wire进行依赖注入,也建议开发者在维护项目时使用该工具. wire 乍看起来比较违反直觉,导致很多同学 ...

随机推荐

  1. shell之sort,uniq,cut,tr

    # sort主要是要理解域 # sort选项 -c 测试文件是否已经分类 -m 合并两个分类文件 -u 删除所有复制行 -o 存储sort结果的输出文件名 -b 使用域进行分类时,忽略第一个空格 -n ...

  2. vue upload 图片转base64、转二进制数组,保存编码数据到文件

    功能需求 1.图片转base64 2.base 64 转二进制数组 3.保存二进制数据到文件下载到本地 解决方法 问题1: 参考资料 vue element upload图片 转换成base64 具体 ...

  3. 第18章_MySQL8其它新特性

    # 目录: https://www.cnblogs.com/xjwhaha/p/15844178.html 1. MySQL8新特性概述 MySQL从5.7版本直接跳跃发布了8.0版本,可见这是一个令 ...

  4. 修改主频 & 时钟树

    在system_stm32f10x.c中可以更改这个 最先调用void SystemInit (void)启动HSI+各种恢复缺省配置    然后   调用 SetSysClock();执行设置时钟7 ...

  5. MYSQL 主从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数据库作为存储数据的组件,数据的一致性一定是要保证的前提,今天给出两个场景来分析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binlog同步模式导致主从不一致 在MYSQL 中主库向从库同步数据是利用binlog记录修改操作 ...

  6. 主题 3 编辑器(Vim)

    主题 3 编辑器(Vim) 编辑器 (Vim) · 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cs education (missing-semester-cn.github.io) ...

  7. day08-Axios

    Axios 1.基本说明 Axios是一个基于promise的网络请求库,作用于node.js和浏览器中.它是 isomorphic 的 (即同一套代码可以运行在浏览器和node.js中).在服务端它 ...

  8. maven解决尝试手段

    发现原来用的buildBody不好用,百度这个请求有异于其他sdk 关于写身份证接口那边:首先报有两个slf4j冲突,经过查阅,不能包含两个slf4j遂写了exclusion,但是排除不了,要使用** ...

  9. Ubuntu(Linux) PyQt5 QtUIFile 转换为 PythonModule (pyuic.py/pyuic脚本)

    PS: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人版权所有. PS: 这个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理解, 如果和你的原则及想法相冲突,请谅解,勿喷. 前置说明   本文作为本人csdn blog的主站的备份.(Bl ...

  10. 数据好合: Argilla 和 Hugging Face Spaces 携手赋能社区合力构建更好的数据集

    最近,Argilla 和 Hugging Face 共同 推出 了 Data is Better Together 计划,旨在凝聚社区力量协力构建一个对提示进行排名的偏好数据集.仅用几天,我们就吸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