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与搜索

排序算法(英语:Sorting algorithm)是一种能将一串数据依照特定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算法。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稳定性:稳定排序算法会让原本有相等键值的纪录维持相对次序。也就是如果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当有两个相等键值的纪录R和S,且在原本的列表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列表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当相等的元素是无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数,稳定性并不是一个问题。然而,假设以下的数对将要以他们的第一个数字来排序。

(4, 1)  (3, 1)  (3, 7)(5, 6)

在这个状况下,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让相等键值的纪录维持相对的次序,而另外一个则没有:

(3, 1)  (3, 7)  (4, 1)  (5, 6)  #(维持次序)
(3, 7) (3, 1) (4, 1) (5, 6) #(次序被改变)

不稳定排序算法可能会在相等的键值中改变纪录的相对次序,但是稳定排序算法从来不会如此。不稳定排序算法可以被特别地实现为稳定。作这件事情的一个方式是人工扩充键值的比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键值的两个对象间之比较,(比如上面的比较中加入第二个标准:第二个键值的大小)就会被决定使用在原先数据次序中的条目,当作一个同分决赛。然而,要记住这种次序通常牵涉到额外的空间负担。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英语: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冒泡排序的分析

交换过程图示(第一次):

那么我们需要进行n-1次冒泡过程,每次对应的比较次数如下图所示:

def bubble_sort(alist):
"""
冒泡排序
param: alist 列表
"""
n = len(alist) # 9
for j in range(n-1, 0, -1): # (8, 0, -1) 外部循环,排序循环多少次
count = 0 # 排序次数计数
for i in range(j): # 内部循环,排序多少次
if alist[i] > alist[i+1]:
alist[i], alist[i+1] = alist[i+1], alist[i]
count += 1 # 排序一次count+1
if 0 == count: # count = 0 说明列表有序无需排序
break if __name__ == "__main__":
blist = [10, 20, 30, 90, 70, 40, 50]
print(blist) # [10, 20, 30, 90, 70, 40, 50]
bubble_sort(blist)
print(blist) # [10, 20, 30, 40, 50, 70, 90]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 (表示遍历一次发现没有任何可以交换的元素,排序结束。)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稳定

冒泡排序的演示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好的一种。

选择排序分析

排序过程:

红色表示当前最小值,黄色表示已排序序列,蓝色表示当前位置。

def select_sort(alist):
"""选择排序"""
n = len(alist) # 7
# 需要进行n-1次选择操作
for i in range(n-1): # i = 0, 1, 2, 3, 4, 5, 6 外层循环
# 记录最小位置
min_index = i
# 从i+1位置到末尾选择出最小数据
for j in range(i+1, n): # j = 1, 2,3, 4, 5, 6 内层循环
if alist[j] < alist[min_index]:
min_index = j
# 如果选择出的数据不在正确位置,进行交换
if min_index != i:
alist[i], alist[min_index] = alist[min_index], alist[i] if __name__ == "__main__":
l = [90, 20, 30, 40, 10, 80, 70]
print(l) # [90, 20, 30, 40, 10, 80, 70]
select_sort(l)
print(l) # [10, 20, 30, 40, 70, 80, 90]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不稳定(考虑升序每次选择最大的情况)

选择排序演示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英语: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插入排序分析

def insert_sort(alist):
# 从第二个位置,即下标为1的元素开始向前插入
n = len(alist) # 9
for i in range(1, n): # i = 1,2,3,4,5,6,7,8
# 从第i个元素开始向前比较,如果小于前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for j in range(i, 0, -1):
"""
i=1 j=1
i=2 j=2,1
i=3 j=3,2,1
i=4 j=4,3,2,1
i=n j=n,n-1,n-2,n-3,..1
"""
if alist[j] < alist[j-1]: # 如果当前位置小于前一个元素,则交换位置
alist[j], alist[j-1] = alist[j-1], alist[j] alist = [54, 26, 93, 17, 77, 31, 44, 55, 20]
insert_sort(alist)
print(alist)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 (升序排列,序列已经处于升序状态)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稳定

插入排序演示

Python实现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算法(一)基本知识&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本节内容: 算法基本知识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1. 算法基本知识 1.1 什么是算法? 算法(algorithm):就是定义良好的计算过程,他取一个或一组的值为输入,并产生出一个或一组值作为 ...

  2. 学习C#之旅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资料收集]

    关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资料收集]  以下资料来源与网络 冒泡排序:从后到前(或者从前到后)相邻的两个两两进行比较,不满足要求就位置进行交换,一轮下来选择出一个最小(或最大)的放到 ...

  3. 算法 排序lowB三人组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参考博客:基于python的七种经典排序算法   [经典排序算法][集锦]     经典排序算法及python实现 首先明确,算法的实质 是 列表排序.具体就是操作的列表,将无序列表变成有序列表! 一 ...

  4. 冒泡排序 & 选择排序 & 插入排序 & 希尔排序 JavaScript 实现

    之前用 JavaScript 写过 快速排序 和 归并排序,本文聊聊四个基础排序算法.(本文默认排序结果都是从小到大)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每次循环结束会将最大的元素 "冒泡" 到最 ...

  5. php基础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

    <?php$arr=array(12,25,56,1,75,13,58,99,22);//冒泡排序function sortnum($arr){    $num=count($arr);    ...

  6. 数组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Java实现

    这五种排序算法难度依次增加. 冒泡排序: 第一次将数组相邻两个元素依次比较,然后将大的元素往后移,像冒泡一样,最终最大的元素被移到数组的最末尾. 第二次将数组的前n-1个元素取出,然后相邻两个元素依次 ...

  7. PHP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1  冒泡排序是两个元素相互比较,找到最小值,然后冒泡到最后,代码如下:

  8. 过三关 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小练习

    材料:猴子排序,按照身高来从小到大来排序. 第一关: 老猴子带领小猴子队伍按大小逐一比较,交换,开始高矮排列队伍.(冒泡排序) 第二关: 太慢了,给第一关增加难度,进行选择排序 第三关: 最后,尝试选 ...

  9. 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使用API中文文档直接调用函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ArrayDemo2_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10. lowB三人组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算法稳定 第一趟,从第一个数开始,相邻两个数比较,大的数交换放后,交换到最后位置得出一个第一大数 第二趟,从第一个数开始,相邻两个数比较,大的数交换放后,交换到倒数 ...

随机推荐

  1. @RequestParam与@RequestBody使用对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questParam 用来处理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编码的内容. (Http协议中,如果不指定Con ...

  2. Telegraf 使用小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 1.简介: Telegraf是一个开源的代理程序,用于收集.处理.汇总和发送指标数据.它可以与不同的数据存储和可视化工具(如InfluxDB.Elasticsearch.Grafan ...

  3. [转帖]signal 11 (SIGSEGV)错误排查

    https://www.jianshu.com/p/a4250c72d391 jni调试最蛋疼的就是signal 11 (SIGSEGV), code 1 (SEGV_MAPERR), fault a ...

  4. [转帖]jmeter正则表达式应用-01篇

    如图所示 1.先新建一个login的http请求,然后再login的请求下新增一个正则表达式提取器,增加一个查看结果树查看结果 假如后端接口返回的数据为"{'msg': 'login suc ...

  5. [转帖]Optimizing Block Device Parameter Settings of Linux

    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en/doc/EDOC1000181485/ddbc0e8b/optimizing-block-device-paramet ...

  6. [转帖]linux性能优化-CPU利用率

    参数说明 /proc/stat提供系统的CPU和任务统计信息. user(us): 用户态CPU时间,不包括下面的nice时间,但包括了guest时间. nice(ni): 代表低优先级用户态CPU时 ...

  7. [转帖]内存随机访问也比顺序慢,带你深入理解内存IO过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86513504 平时大家都知道内存访问很快,今天来让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 内存访问一次延时到底是多少?你是否会进行大概的估算? 例 ...

  8. [转帖]【redis】redis各稳定版本特性(更新到6.0版本)

    1.Redis2.6 Redis2.6在2012年正是发布,经历了17个版本,到2.6.17版本,相对于Redis2.4,主要特性如下: 1)服务端支持Lua脚本. 2)去掉虚拟内存相关功能. 3)放 ...

  9. frp 的简单使用

    在出差现场. 开着VPN 就没法用出差现场的网络, 想了想 好像 只能用 frp 来搞一下比较好 借了下同事的vps 进行相应的处理 进行简单的内容穿透工作. 1. 下载相关的文件. wget htt ...

  10. firewall-cmd 命令简单总结

    最近进行相关网络设置, 发现需要总结一下不然总是会忘记. # 1. 开放IP地址访问 firewall-cmd --zone=trusted --add-source=yourip --perm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