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k8s(基础,遇到的问题)

CoreV1Api和ApiClient的区别

kubernetes.client.CoreV1Api

kubernetes.client.ApiClient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kubernetes.client.CoreV1Apikubernetes.client.ApiClient 是 Kubernetes Python 客户端库中的不同类。

  1. CoreV1Api: 这是 Kubernetes Python 客户端库中的一个类,用于与 Kubernetes API 中的核心资源进行交互,例如 Pod、Service、Namespace 等。CoreV1Api 类提供了一组方法,允许您列出、创建、更新、删除这些核心资源。您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执行各种操作,例如创建 Pod、列出所有 Namespace 等。

  2. ApiClient: 这是 Kubernetes Python 客户端库中的另一个类,用于创建与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的连接。ApiClient 类提供了一组方法和属性,用于配置 API 连接的参数,例如 API 服务器的地址、认证信息等。在创建其他 Kubernetes API 类的实例时,您通常需要将 ApiClient 的实例传递给这些类的构造函数,以便它们可以使用正确的连接参数与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进行通信。

总的来说,CoreV1Api 类用于操作 Kubernetes 中的核心资源,而 ApiClient 类用于配置和管理与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的连接。它们是 Kubernetes Python 客户端库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功能。

try和except的用法

try 和except是什么

tryexcept 是 Python 中用于异常处理的关键字。

  • try 块用于包裹可能会引发异常的代码块。
  • except 块用于定义在 try 块中出现异常时要执行的代码块。

基本语法结构如下:

try:
# 可能会引发异常的代码块
# 如果这里的代码块引发了异常,控制流就会跳转到对应的 except 块
# 如果没有引发异常,except 块会被跳过
except ExceptionType as e:
# 处理异常的代码块
# 这里的 ExceptionType 是你要捕获的异常的类型,比如 ZeroDivisionError
# e 是捕获到的异常对象,你可以使用它来获取异常信息
else:
# 如果没有异常发生时执行的代码块
finally:
# 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的代码块

在异常处理中,try 块中的代码被监视,如果发生异常,则控制流跳转到与异常类型匹配的 except 块。如果没有匹配的 except 块,异常将向上层调用栈传播,直到遇到匹配的 except 块或程序终止。

except 块可以捕获特定类型的异常,并且可以使用 as 关键字将捕获的异常赋值给一个变量,以便在块内部访问异常信息。

else 块包含在 try 块中的代码没有引发任何异常时执行的代码。

finally 块中的代码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通常用于清理资源或确保必须执行的代码。

for i in ret.list_namespaced_pod('dev').items

当你调用 ret.list_namespaced_pod('dev') 时,它返回的是一个 V1PodList 类型的对象,而不是直接的列表。这个对象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和方法,其中 items 是其中之一,它包含了一组 V1Pod 类型的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一个 Pod。

因此,要迭代这些 Pod 对象,你需要首先调用 ret.list_namespaced_pod('dev') 方法获取到 V1PodList 对象,然后使用 items 属性来访问包含的 Pod 列表。最后,你可以使用 for 循环来遍历这个列表,就像这样:

pod_list = ret.list_namespaced_pod('dev')  # 获取 V1PodList 对象
for pod in pod_list.items: # 迭代 V1PodList 中的 Pod 列表
print(pod) # 对每个 Pod 执行操作

这样,你就能够正确地访问 list_namespaced_pod 方法返回的对象,并对其中的 Pod 列表进行迭代操作。

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和load_kube_config区别

from kubernetes import client,config

config.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

config.load_kube_config()

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Kubernetes Python客户端中,config.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config.load_kube_config()都用于加载Kubernetes集群的配置信息,但有细微的区别:

  1. config.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是从kube_config模块中直接调用load_kube_config()函数。这种方式可以显式地指定加载配置信息的模块,提供了更清晰的命名空间。通常在较大的项目中或者需要明确引用kube_config模块时使用。

  2. config.load_kube_config()是从顶级模块config中调用load_kube_config()函数。这种方式简洁明了,直接从顶级模块导入,不需要指定具体的模块。如果你的代码中只使用了config模块,并且只需要加载配置信息,那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总的来说,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选择使用哪个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和项目的需求。

V1Pod'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items

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你尝试在单个 Pod 对象上使用 .items 属性,而实际上 Pod 对象并没有这个属性。.items 属性通常用于操作返回的资源对象列表,而不是单个资源对象。

client.V1ObjectMeta 这个是干什么的

在 Kubernetes Python 客户端库中,client.V1ObjectMeta 是用于描述 Kubernetes 资源对象元数据的类。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资源对象的描述性信息,如名称、命名空间、标签、注释等。

当你创建一个 Kubernetes 资源对象时,通常需要为其指定元数据信息,以便 Kubernetes 控制平面对其进行正确的管理和识别。client.V1ObjectMeta 类就是用来定义这些元数据信息的。

例如,当你创建一个 Pod、Deployment、Service 等资源对象时,都可以通过指定 metadata 参数来为其指定元数据。比如:

pod = client.V1Pod(
metadata=client.V1ObjectMeta(
name="my-pod",
namespace="default",
labels={"app": "my-app"}
),
spec=...
)

在这个示例中,metadata 参数包含了 Pod 的元数据信息,包括名称为 "my-pod"、命名空间为 "default",以及标签为 {"app": "my-app"}。这些信息有助于 Kubernetes 控制平面正确地管理和识别这个 Pod 资源对象。

因此,client.V1ObjectMeta 类用于定义 Kubernetes 资源对象的元数据,它包含了这些资源对象的名称、命名空间、标签等信息。

为什么有时候用中括号有时候用圆括号

deploy = client.V1Deployment(
metadata=client.V1ObjectMeta(
name="my-pod",
namespace="default"
),
spec=client.V1DeploymentSpec(
replicas=1,
selector=client.V1LabelSelector(
match_labels={"app": "nginx"}
),
template=client.V1PodTemplateSpec(
metadata=client.V1ObjectMeta(labels={"app": "nginx"}),
spec=client.V1PodSpec(
containers=[
client.V1Container(
name="nginx",
image="nginx",
ports=[
client.V1ContainerPort(container_port=8089)
]
)
]
)
)
)
)

在这段代码中,使用了中括号 []、圆括号 () 和花括号 {},它们分别表示了不同的数据结构或对象创建方式。让我来解释一下:

  1. 中括号 []:

    • 在这段代码中,中括号用于表示列表(List)。列表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包含多个元素,元素之间用逗号 , 分隔。
    • 在这段代码中,中括号主要用于定义列表,如 containers 中的容器列表、ports 中的端口列表等。
  2. 圆括号 ():

    • 在这段代码中,圆括号用于表示函数调用。圆括号内包含了函数的参数列表,用于向函数传递参数。
    • 在这段代码中,圆括号主要用于调用函数,如 client.V1Deployment()client.V1Container()client.V1ContainerPort() 等。
  3. 花括号 {}:

    • 在这段代码中,花括号用于表示字典(Dictionary)或集合(Set)。
    • 当花括号中包含键值对时,表示字典,如 {"app": "nginx"}
    • 当花括号中只包含元素时,表示集合,如 {1, 2, 3, 4}

综上所述,中括号、圆括号和花括号在代码中的使用方式分别表示了列表、函数调用和字典/集合。在 Python 中,它们是不同的语法结构,用于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或执行不同的操作。

client.BatchV1Api() 和 client.BatchApi()

job = client.BatchV1Api()

job = client.BatchApi()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在 Kubernetes 的客户端库中,通常有不同的 API 对象用于操作不同种类的 Kubernetes 资源。在你提到的例子中,client.BatchV1Api()client.BatchApi() 都是用于操作批处理任务(Jobs)相关的 API。

通常情况下,BatchV1Api() 是用于操作 Kubernetes 中的 BatchV1 版本的 API,而 BatchApi() 可能用于更高级别的批处理任务 API 操作,可能会涵盖多个版本的 API,包括 BatchV1、BatchV1beta1 等。

因此,区别主要在于所操作的 Kubernetes API 的版本和范围。一般来说,如果你需要更精确地操作特定版本的 API,可以选择使用 BatchV1Api(),而如果你希望更广泛地覆盖多个版本的 API 或者不确定所需版本,可以使用 BatchApi()

为什么创建成功还是报错

从错误消息中可以看出,即使创建了作业,仍然返回了 409 错误,原因是作业已经存在。这可能是因为你在代码中两次调用了 creat_job() 函数,每次都尝试创建同一个作业。让我们来检查一下代码,确保只调用一次 creat_job() 函数:

import yaml
from kubernetes import config,client config.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r"C:\Users\4407\Desktop\yun\config") def creat_job():
job = client.BatchV1Api()
with open('f.yaml','r') as f:
job_yaml = yaml.safe_load(f)
job_create = job.create_namespaced_job(namespace="default", body=job_yaml)
return job_create try:
result = creat_job()
print("job create successful. status is '%s'" % str(result.status))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job create error. status is '%s'" % e)

在这个修改后的代码中,我将 creat_job() 的返回值存储在一个变量中,并在 print 语句中引用该变量,以确保只调用一次 creat_job() 函数。请尝试运行这个修改后的代码,看看是否仍然会出现相同的错误。

不可以在调用函数的时候使用他的方法吗

当然可以在调用函数时使用其方法,但在你的代码中,你调用了两次 creat_job() 方法。第一次调用成功创建了作业,但第二次调用时,由于作业已经存在,因此会引发 409 冲突错误。你可以在第一次调用后存储返回的结果,并在需要时使用该结果,而不必再次调用函数。

这是修改后的代码,只调用一次 creat_job() 方法,并在需要时使用其返回的结果:

import yaml
from kubernetes import config, client config.kube_config.load_kube_config(r"C:\Users\4407\Desktop\yun\config") def creat_job():
job = client.BatchV1Api()
with open('f.yaml','r') as f:
job_yaml = yaml.safe_load(f)
job_create = job.create_namespaced_job(namespace="default", body=job_yaml)
return job_create try:
job_result = creat_job()
print("job create successful. status is '%s'" % str(job_result.status))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job create error. status is '%s'" % e)

在这个修改后的代码中,我将第一次调用 creat_job() 方法的结果存储在 job_result 变量中,并在需要时使用该变量来获取作业的状态。这样做可以避免多次调用同一个函数,从而防止因为重复创建作业而导致的冲突错误。

with 是干什么的呢

在 Python 中,with 关键字用于创建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它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和更方便地处理资源的方式。with 语句会自动管理资源的分配和释放,无论代码块中是否发生异常,都会确保资源被正确关闭。

最常见的用法是与文件 I/O 操作结合使用,比如读取或写入文件。例如: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data = file.read()
print(data)

在这个例子中,open('example.txt', 'r') 返回一个文件对象,我们将其赋值给变量 filewith 语句开始后,文件对象被打开,并可以在代码块中使用。当代码块结束时,with 语句负责关闭文件,即使在代码块中发生了异常也会关闭文件。这样可以确保文件资源被及时释放,避免了因为程序异常而导致文件未关闭的情况。

with 语句不仅限于文件 I/O 操作,它还可以用于处理其他类型的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等。总之,with 语句提供了一种简洁而安全地管理资源的方式,使得代码更加健壮和可维护。

with 是和 as 一起用的吗

是的,withas 通常一起使用,但并不总是如此。在 Python 中,with 关键字用于创建一个上下文管理器,而 as 关键字用于给上下文管理器返回的对象起一个别名。

通常情况下,with 语句的语法结构是这样的:

with <context_manager_expression> as <variable>:
<body>

在这里:

  • <context_manager_expression> 是一个返回上下文管理器的表达式,通常是一个调用返回上下文管理器的函数或对象。
  • <variable> 是一个变量名,用于引用上下文管理器返回的对象。
  • <body> 是在上下文中执行的代码块。

with 语句中,as 关键字用于指定一个变量名,将上下文管理器返回的对象赋值给这个变量。这样,你就可以在 with 代码块中使用这个对象,而且当代码块结束时,Python 会确保自动调用对象的 __exit__() 方法,以释放资源或执行其他清理操作。

因此,withas 通常一起使用,以提供一种方便而安全地管理资源的方式。

python+k8s(基础,遇到的问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Kubeasz部署K8s基础测试环境简介

    下面介绍使用Kubeasz部署K8s集群环境. https://github.com/easzlab/kubeasz在需要使用kubeeasz项目安装的k8s时,需要将所有需要它来部署的节点上,都安装 ...

  2. docker+k8s基础篇一

    Docker+K8s基础篇(一) docker的介绍 A:为什么是docker B:k8s介绍 docker的使用 A:docker的安装 B:docker的常用命令 C:docker容器的启动和操作 ...

  3. Python文件基础

    ===========Python文件基础========= 写,先写在了IO buffer了,所以要及时保存 关闭.关闭会自动保存. file.close() 读取全部文件内容用read,读取一行用 ...

  4. 3.Python编程语言基础技术框架

    3.Python编程语言基础技术框架 3.1查看数据项数据类型 type(name) 3.2查看数据项数据id id(name) 3.3对象引用 备注Python将所有数据存为内存对象 Python中 ...

  5. Python爬虫基础

    前言 Python非常适合用来开发网页爬虫,理由如下: 1.抓取网页本身的接口 相比与其他静态编程语言,如java,c#,c++,python抓取网页文档的接口更简洁:相比其他动态脚本语言,如perl ...

  6. 小白必看Python视频基础教程

    Python的排名从去年开始就借助人工智能持续上升,现在它已经成为了第一名.Python的火热,也带动了工程师们的就业热.可能你也想通过学习加入这个炙手可热的行业,可以看看Python视频基础教程,小 ...

  7. Python爬虫基础之requests

    一.随时随地爬取一个网页下来 怎么爬取网页?对网站开发了解的都知道,浏览器访问Url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浏览器请求并返回一堆HTML信息,其中包括html标签,css样式,js脚本等.我们之前 ...

  8. 《两地书》--Kubernetes(K8s)基础知识(docker容器技术)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段佳话叫“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这么美,却也抵不过多情女儿薄情郎. 司马相如因一首<子虚赋>得汉武帝赏识,飞黄腾达之后便要与卓文君“故来相 ...

  9. 零基础学Python--------第2章 Python语言基础

    第2章  Python语言基础 2.1 Python语法特点 2.11注释 在Python中,通常包括3种类型的注释,分别是单行注释.多行注释和中文编码声明注释. 1.单行注释 在Python中,使用 ...

  10. Python学习基础笔记(全)

    换博客了,还是csdn好一些. Python学习基础笔记 1.Python学习-linux下Python3的安装 2.Python学习-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 3.Python学习-循环语句 4. ...

随机推荐

  1. WPF开发随笔收录-获取程序专有内存

    分享一个C#获取程序当前所占用的内存大小的方法,实测跟任务管理器上的内存值一样 /// <summary> /// 性能计数器组件类 /// </summary> privat ...

  2. 深入探讨下SSR与CSR有啥不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页的加载速度和交互体验有了更高的期待.作为开发者,我们常常需要在服务器端渲染(SSR)与客户端渲染(CSR)之间做出选择.这两种渲染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 ...

  3. 一些奇奇怪怪的js知识

    0.关于前端为什么typeof null 得到的结果是 object 对于 null 来说,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个对象类型,其实这是错误的. 虽然 `typeof null` 会输出 `object`,但 ...

  4. 力扣24(java&python)-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中等)

    题目: 给你一个链表,两两交换其中相邻的节点,并返回交换后链表的头节点.你必须在不修改节点内部的值的情况下完成本题(即,只能进行节点交换) 示例 1: 输入:head = [1,2,3,4] 输出:[ ...

  5. DTCC 2020 | 阿里云赵殿奎:PolarDB的Oracle平滑迁移之路

    简介: Oracle兼容性是业务客户从Oracle生态迁移到PolarDB生态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PolarDB通过不断沉淀支持大量实际业务的真实Oracle兼容性功能,确保客户业务可以真正做 ...

  6. Fluid 0.5 版本发布:开启数据集缓存在线弹性扩缩容之路

    简介: 为了解决大数据.AI 等数据密集型应用在云原生场景下,面临的异构数据源访问复杂.存算分离 I/O 速度慢.场景感知弱调度低效等痛点问题,南京大学PASALab.阿里巴巴.Alluxio 在 2 ...

  7. 如何定位并修复 HttpCore5 中的 HTTP2 流量控制问题

    ​简介:开篇吹一波阿里云性能测试服务 PTS,PTS 在 2021 年 5 月份已经上线了对 HTTP2 协议的支持(底层依赖 httpclient5),在压测时会通过与服务端协商的结果来决定使用 H ...

  8. MySQL 8.0 Server层最新架构详解

    简介: 本文基于MySQL 8.0.25源码进行分析和总结.这里MySQL Server层指的是MySQL的优化器.执行器部分.我们对MySQL的理解还建立在5.6和5.7版本的理解之上,更多的是对比 ...

  9. 尝试 IIncrementalGenerator 进行增量 Source Generator 生成代码

    在加上热重载时,源代码生成 Source Generator 的默认行为会让 Visual Studio 有些为难,其原因是热重载会变更代码,变更代码触发代码生成器更新代码,代码生成器更新的代码说不定 ...

  10. 9.按需创建PV和PVC并使用

    官方文档:https://kubernetes.io/zh-cn/docs/tasks/configure-pod-container/configure-persistent-volume-s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