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的,也可以在构造时带参数,按照访问次序排序。

public void test(){
Map<String,String> map=new LinkedHashMap<>();
map.put("a","1");
map.put("b","2");
map.put("c","3");
Set<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ies = map.entrySet();
for (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y : entries) {
System.out.println(entry);
}
}

可以看到,通过遍历Entry发现LinkedHashMap是有序的。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展示了LinkedHashMap默认的顺序维持方式(维持插入的顺序),通过重载的构造函数,我们可以将LinkedHashMap设置为维持访问的顺序:

public void test(){
Map<String,String> map=new LinkedHashMap<>(16,0.75f,true);
map.put("a","1");
map.put("b","2");
map.put("c","3");
//获取b后,b节点就会移动到链表的尾部
map.get("b");
Set<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ies = map.entrySet();
for (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y : entries) {
System.out.println(entry);
}
}

LinkedHashMap维持插入顺序的原理

想要知道LinkedHashMap是如何维持插入顺序的,就需要从其内部类入手解决: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可以看到,LinkedHashMap中Entry内部类继承与HashMap.Node内部类,LinkedHashMap.Entry类在HashMap.Node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指针:before、after。没错,LinkedHashMap就是采用双向链表来维持插入顺序的。LinkedHashMap也提供了两个字段来保存双向链表的头尾的引用。

/**
* The head (eldest) of the doubly linked list.
*/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head;
/**
* The tail (youngest) of the doubly linked list.
*/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tail;

如上图,我们依次插入A、B、C、D、E五个Entry,而每次插入时,我们都按照插入顺序维持一个双向链表。我们从head指针开始,顺着after指针走(也就是图中的红色箭头),就可以还原我们的插入顺序。

LinkedHashMap源码解析

在了解完LinkedHashMap基本原理后,我们就来看看它的源码,我们先从它的构造器入手。

构造函数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float loadFactor,boolean accessOrde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his.accessOrder = accessOrder;
}

其中initialCapacity和loadFactor在 《JDK8HashMap源码深度解析》一文中详细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accessOrder参数,它决定了LinkedHashMap的顺序维持策略,当accessOrder=true时,采用访问顺序维持模式,而accessOrder=false时采用插入顺序维持模式。

public LinkedHashMap() {
super();
accessOrder = false;
}

可以看到LinkedHashMap无参构造器,将accessOrder属性设置为了false。

put方法

根据前面的描述知道了LinkedHashMap在插入Entry时会不断维持一个双向链表,那么我们有必要对put方法进行一些分析,需要注意的是LinkedHashMap并没实现自己的put方法,而是继承至HashMap的put方法。下面是HashMap中的put方法的源码: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
* 计算key的hash值,该hash算法调用了Obejct的hashcode
* 返回的是key.hashCode()&(key.hashCode()>>>16),其中>>>代表无符号右移
**/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将Map内部的table数组赋给局部变量tab,如果table为空或者大小为0,则使用resize进行扩容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 n-1&hash的效果就是 hash%n (因为HashMap中封装的数组的长度都是2的幂(默认16))
* 如果数组对应位置没有元素(没有发生Hash冲突),则新建一个Node元素,放入该数组位置
*/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重点******************************************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重点****************************************** /**
* 发生Hash冲突后的处理
*/
else {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如果此时解决Hash冲突的数据结构为链表,则遍历到链表尾部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向链表中添加新元素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如果新元素未加入之前,链表长度大于等于7了则需要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了,换句话说加入新元素后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了,就转成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跳出循环
break;
}
//判断key是否相等
//这里的条件判断显示出HashMap允许一个key==null的键值对存储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如果找到了一个相同的key,则根据onlyIfAbsent判断是否需要替换旧的value。
//onlyIfAbsent为true时代表不替换原先元素。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被修改的次数,fast-fail机制
++modCount; //如果HashMap中存储的节点数量是否到达了扩容的阈值
if (++size > threshold)
//进行扩容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可能有人就糊涂了,既然是使用的父类的put方法,那么LinkedHashMap是如何维持双向链表的呢?实际上真正的玄机在第29行中,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掉用的是LinkedHashMap的newNode方法,就是在这个方法中实现了维持插入顺序的功能(不得不感叹设计的精妙)。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e) {
//创建Entry节点
LinkedHashMap.Entry<K,V> p = new LinkedHashMap.Entry<K,V>(hash, key, value, e);
//将新增节点放在链表尾部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private void linkNodeLast(LinkedHashMap.Entry<K,V> p) {
LinkedHashMap.Entry<K,V> last = tail;
//将tail指针指向该元素(tail指针永远指向链表的尾部节点)
tail = p;
//原先的尾部节点若为空,则代表当前Map中没有存储数据,则将head指针也指向新增节点p
if (last == null)
head = p;
else {
//将before指针指向原先的队尾
p.before = last;
//将原先队尾的next指针指向新增元素
last.after = p;
}
}

get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了accessOrder属性,如果accessOrder=true就会使得LinkedHashMap维持访问顺序,一说到访问那就肯定是get方法了,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维持访问顺序的。LinkedHashMap实现了自己的get方法: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if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return null;
if (accessOrder)
//如果accessOrder为true则将访问的元素移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e.value;
}
void afterNodeAccess(Node<K,V> e) { // move node to last
LinkedHashMap.Entry<K,V> last;
// accessOrder=true且当前元素不处于链表的尾部
if (accessOrder && (last = tail) != e) {
LinkedHashMap.Entry<K,V> p = (LinkedHashMap.Entry<K,V>)e, b = p.before, a = p.after;
// 因为马上要到链表尾部去了,所以要将当前元素的after指针置为空
p.after = null;
if (b == null)
//如果前一个节点为空,那么将头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head = a;
else
//前一个节点不为空,那么将前一个节点的after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b.after = a;
if (a != null)
//如果下一个节点不为空,则将下一个节点的before指针设为前一个节点
a.before = b;
else
//如果没有下一个节点,则将last指向前一个节点,实际上这一步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因为前面已经验证了当前元素不是尾节点
last = b;
if (last == null)
head = p;
else {
//将当前元素插入链表尾部
p.before = last;
last.after = p;
}
//此时当前元素已经移到了链表尾部,将tail指针指向当前元素
tail = p;
//modeCount用于迭代器的快速失败机制(fail-fast)
++modCount;
}
}

LinkedHashMap用途浅析

​ 我们在使用缓存的时候,需要采用特定的缓存淘汰机制,而LRU(Least Recently Used 最近最少使用)淘汰机制也是最常使用的。它会淘汰最久没有使用过的缓存,而借助LinkedHashMap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这一策略: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LRUCache<K, V> extends LinkedHashMap<K, V> { private int maxEntries; public LRUCache(int maxEntries) {
super(16, 0.75f, true);
this.maxEntries = maxEntries;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K, V> eldest) {
return size() > maxEntries;
}
}

为什么重写父类的removeEldestEntry就能实现LRU策略呢?这仍然需要分析LinkedHashMap的源码,在该类中put方法(HashMap中的方法)会调用putVal()方法(HashMap的方法),而在putVal()方法的尾部会调用afterNodeInsertion()方法(LinkedHashMap中的方法),afterNodeInsertion方法就是淘汰策略的实现代码:

/**
* 可能移除最少使用的元素
**/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LinkedHashMap.Entry<K,V> first;
//如果removeEldestEntry(first)返回true就会触发淘汰机制,淘汰的最久没有使用过的元素
if (evict && (first = head) != null && removeEldestEntry(first)) {
K key = first.key;
//删除双向链表的头节点
removeNode(hash(key), key, null, false, true);
}
}

深入解析LinkedHashMap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集合类源码解析:LinkedHashMap

    前言 今天继续学习关于Map家族的另一个类 LinkedHashMap .先说明一下,LinkedHashMap 是继承于 HashMap 的,所以本文只针对 LinkedHashMap 的特性学习, ...

  2. 集合系列 Set(七):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 继承了 HashSet,在此基础上维护了元素的插入顺序. public class LinkedHashSet<E> extends HashSet<E& ...

  3. Java8集合框架——基本知识点

    前言 Java的基础集合框架的内容并不复杂,List.Map.Set 中大概10个常见的集合类,建议多看几遍源码(Java8),然后回过头再来看看这些各路博客总结的知识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 ...

  4. 给jdk写注释系列之jdk1.6容器(5)-LinkedHashMap源码解析

    前面分析了HashMap的实现,我们知道其底层数据存储是一个hash表(数组+单向链表).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另一个LinkedHashMap,它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他在HashMap的基础上维持 ...

  5. map,set,list等集合解析以及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等该选谁的的区别

    前言: 今天在整理一些资料时,想起了map,set,list等集合,于是就做些笔记,提供给大家学习参考以及自己日后回顾. Map主要用于存储健值对,根据键得到值,因此不允许键重复(重复了覆盖了),但允 ...

  6. java基础解析系列(四)---LinkedHashMap的原理及LRU算法的实现

    java基础解析系列(四)---LinkedHashMap的原理及LRU算法的实现 java基础解析系列(一)---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java基础解析 ...

  7. Java——LinkedHashMap源码解析

    以下针对JDK 1.8版本中的LinkedHashMap进行分析. 对于HashMap的源码解析,可阅读Java--HashMap源码解析 概述   哈希表和链表基于Map接口的实现,其具有可预测的迭 ...

  8. LinkedHashMap 源码解析

    概述: LinkedHashMap实现Map继承HashMap,基于Map的哈希表和链该列表实现,具有可预知的迭代顺序. LinedHashMap维护着一个运行于所有条目的双重链表结构,该链表定义了迭 ...

  9. 【Java集合系列六】LinkedHashMap解析

    2017-08-14 16:30:10 1.简介 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能保证迭代顺序,支持其他Map可选的操作.采用双向链表存储元素,默认的迭代序是插入序.重复插入一个已经 ...

  10. linkedHashMap源码解析(JDK1.8)

    引言 关于java中的不常见模块,让我一下子想我也想不出来,所以我希望以后每次遇到的时候我就加一篇.上次有人建议我写全所有常用的Map,所以我研究了一晚上LinkedHashMap,把自己感悟到的解释 ...

随机推荐

  1. easyExcel合并数据导出(一对多)

    语言 java 框架 ssm 需求 :看图  也是导出效果 数据库查询为(关系为一对多) 一个学生对应多个课程 实现步骤 1.实体类配置, 建议单独写个实体用来导出使用() 学生信息字段正常配置  , ...

  2. MogDB/openGauss 自定义snmptrapd告警信息

    MogDB/openGauss 自定义 snmptrapd 告警信息 在实际使用中,默认的报警规则信息并不能很好的满足 snmp 服务端的需求,需要定制化报警信息,这里以添加 ip 为例,看似一个简单 ...

  3. 【直播回顾】Hello HarmonyOS系列应用篇完美收官!

    6月15日晚上19点,Hello HarmonyOS系列应用篇第七期直播 <分布式应用开发>,在HarmonyOS社群内成功举行.随着本系列直播最后一课的完美收官,开发者们在逐渐掌握技术知 ...

  4. 实战指南:使用 xUnit.DependencyInjection 在单元测试中实现依赖注入【完整教程】

    引言 上一篇我们创建了一个Sample.Api项目和Sample.Repository,并且带大家熟悉了一下Moq的概念,这一章我们来实战一下在xUnit项目使用依赖注入. Xunit.Depende ...

  5. 免费报表工具零代码零基础轻松搞定 web 报表

    话说,能制作清单式报表的方式有千千万: 骨灰级的 Excel 控,如果能轻车熟路驾驭 VBA,也能玩出各种花来,再不济借助图表插件外援也能秒杀一众小白选手: 传说中的编程控,只要需求明确没什么做不了的 ...

  6. 重新点亮shell————文本搜索[九]

    前言 简单整理一下文本搜索. 正文 文本搜索需要学下面: 元字符 扩展元字符 文件的查找命令find 例子1: 例子2(通配符): 例子3(正则表达): 例子4(可以根据文件类型匹配): 例子5(找到 ...

  7. Android Studio制作简单登录界面

    实现目标 应用线性布局设计登录界面,要求点击输入学号时弹出数字键盘界面,点击输入密码时弹出字母键盘,出现的文字.数字.尺寸等全部在values文件夹下相应.xml文件中设置好,使用时直接引用.当用户名 ...

  8. 《Effective C#》系列之(一)——异常处理与资源管理

    请注意,<Effective C#>中的异常处理与资源管理部分实际上是第四章的内容.以下是关于该章节的详细解释. 第四章:异常处理与资源管理 一. 了解异常处理机制 异常处理机制使程序员能 ...

  9. 顺通鞋业ERP管理系统

    鞋业管理软件/鞋业管理系统/鞋业管理云平台 顺通鞋业ERP进销存系统拥有订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管理.库存管理.客户管理.员工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顺通鞋业ERP进销存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 ...

  10. 企业实施定制鞋厂ERP软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实施定制ERP软件是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为了成功地为企业定制实施ERP软件,需要注意和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 (1) . 确立ERP系统实施和定制的决策者: (2) . 做好前期咨询与调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