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 monokai

theme: vue-pro

上一篇文章中使用列表(List)对数据排序,当时底层储存数据的数据结构是数组。本文将讨论另外一种列表:链表。我们会解释为什么有时链表优于数组,还会实现一个基于对象的链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LinkedList

数组的缺点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当数组已被数据填满时,再要加入新的元素就会非常困难。在数组中,添加和删除元素也很麻烦,因为需要将数组中的其他元素向前或向后平移,以反映数组刚刚进行了添加或删除操作。然而,JavaScript 的数组并不存在上述问题,因为使用 split() 方法不需要再访问数组中的其他元素了。

avaScript 中数组的主要问题是,它们被实现成了对象,与其他语言(比如 C++ 和 Java)的数组相比,效率很低。

定义链表

链表是由一组节点组成的集合。每个节点都使用一个对象的引用指向它的后继。指向另一个节点的引用叫做链。下图展示了一个链表。



数组元素靠它们的位置进行引用,链表元素则是靠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引用。在上图中,我们说 李四 跟在 张三 后面,而不说 李四 是链表中的第二个元素。遍历链表,就是跟着链接,从链表的首元素一直走到尾元素(但这不包含链表的头节点,头节点常常用来作为链表的接入点)。图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链表的尾元素指向一个 null 节点。

然而要标识出链表的起始节点却有点麻烦,许多链表的实现都在链表最前面有一个特殊节点,叫做头节点。经过改造之后,上图中的链表成了下面的样子。

设计一个基于对象的链表

Node类

Node 类包含两个属性:element 用来保存节点上的数据,next 用来保存指向下一个节点的

链接。我们使用一个class来创建节点:

class Node {
constructor(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this.next = null;
}
}

LinkedList类

LList 类提供了对链表进行操作的方法。该类的功能包括插入删除节点、在列表中查找给

定的值。该类也有一个构造函数,链表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使用一个 Node 对象来保存该

链表的头节点。

该类如下所示

class LinkedList {
constructor() {
this.head = new Node("head");
}
find() { }
insert() { }
findPrevious() { }
remove() { }
display() { }
}

head 节点的 next 属性被初始化为 null,当有新元素插入时,next 会指向新的元素,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修改 next 的值。

插入新节点

该方法向链表中插入一个节点。向链表中插入新节点时,需要明确指出要在哪个节点前面或后面插入。首先介绍如何在一个已知节点后面插入元素。

在一个已知节点后面插入元素时,先要找到“后面”的节点。为此,创建一个辅助方法find(),该方法遍历链表,查找给定数据。如果找到数据,该方法就返回保存该数据的节点。find() 方法的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find(element) {
let current = this.head;
while (current.element !== element) {
current = current.next;
}
return current;
}

find() 方法演示了如何在链表上进行移动。首先,创建一个新节点,并将链表的头节点赋给这个新创建的节点。然后在链表上进行循环,如果当前节点的 element 属性和我们要找的信息不符,就从当前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如果查找成功,该方法返回包含该数据的节点;否则,返回 null

一旦找到“后面”的节点,就可以将新节点插入链表了。首先,将新节点的 next 属性设置为“后面”节点的 next 属性对应的值。然后设置“后面”节点的 next 属性指向新节点。

insert() 方法的定义如下:

insert(element) {
const newNode = new Node(element);
const curNode = this.find(element); newNode.next = cur.next;
curNode.next = newNode;
}

移除节点

在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插入节点了,有添加自然就有移除。现在让我们来实现remove()方法。

从链表中删除节点时,需要先找到待删除节点前面的节点。找到这个节点后,修改它的

next 属性,使其不再指向待删除节点,而是指向待删除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我们可以定义

一个方法 findPrevious(),来做这件事。该方法遍历链表中的元素,检查每一个节点的下

一个节点中是否存储着待删除数据。如果找到,返回该节点(即“前一个”节点),这样

就可以修改它的 next 属性了。findPrevious() 方法的定义如下:

findPrevious(item)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next.element !== item) {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curNode;
}

现在就可以开始写 remove() 方法了:

remove(item) {
const prevNode = this.findPrevious(item);
if (prevNode.next !== null) {
prevNode.next = prevNode.next.next;
}
}

查看链表内的元素

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测试我们的链表实现了。然而在测试之前,先来定义一个 display() 方法,该方法用来显示链表中的元素:

display() {
let target =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target.push(curNode.next.element);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target.join();
}

测试代码

双向链表

尽管从链表的头节点遍历到尾节点很简单,但反过来,从后向前遍历则没那么简单。通过给 Node 对象增加一个属性,该属性存储指向前驱节点的链接,这样就容易多了。此时向链表插入一个节点需要更多的工作,我们需要指出该节点正确的前驱和后继。但是在从链表中删除节点时,效率提高了,不需要再查找待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了。图 6-5 演示了双向链表的工作原理。

修改Node类

首当其冲的是要为 Node 类增加一个 previous 属性:

class Node {
constructor(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this.previous = null;
this.next = null;
}
}

修改insert()方法

双向链表的 insert() 方法和单向链表的类似,但是需要设置新节点的 previous 属性,使其指向该节点的前驱。该方法的定义如下:

insert(element, item) {
const newNode = new Node(element);
const curNode = this.find(item);
newNode.next = curNode.next;
newNode.previous = curNode; // 令新节点的previous指向当前节点
curNode.next = newNode;
}

双向链表的 remove() 方法比单向链表的效率更高,因为不需要再查找前驱节点了。首先需要在链表中找出存储待删除数据的节点,然后设置该节点前驱的 next 属性,使其指向待删除节点的后继;设置该节点后继的 previous 属性,使其指向待删除节点的前驱。图 6-6 直观地展示了该过程。

新的remove() 方法的定义

remove(item) {
const curNode = this.find(item);
if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previous.next = curNode.next;
curNode.next.previous = curNode.previous;
curNode.previous = null;
curNode.next = null;
}
}

反向显示链表中的元素

为了完成以反序显示链表中元素这类任务,需要给双向链表增加一个工具方法,用来查找最后的节点。findLast() 方法找出了链表中的最后一个节点,同时免除了从前往后遍历链表之苦:

findLast()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curNode;
}

有了这个工具方法,就可以写一个方法,反序显示双向链表中的元素。dispReverse() 方法如下所示:

displayReverse() {
let target = [];
let currNode = this.findLast();
while (currNode.previous !== null) {
target.push(currNode.element);
currNode = currNode.previous;
}
return target.join();
}

完整的双向链表实现及测试代码

class Node {
constructor(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this.previous = null;
this.next = null;
}
} class LinkedList {
constructor() {
this.head = new Node("head");
}
find(item) {
let current = this.head;
while (current.element !== item) {
current = current.next;
}
return current;
}
insert(element, item) {
const newNode = new Node(element);
const curNode = this.find(item);
newNode.next = curNode.next;
newNode.previous = curNode;
curNode.next = newNode;
}
findLast()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curNode;
}
remove(item) {
const curNode = this.find(item);
if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previous.next = curNode.next;
curNode.next.previous = curNode.previous;
curNode.previous = null;
curNode.next = null;
}
}
display() {
let target =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target.push(curNode.next.element);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target.join();
}
displayReverse() {
let target = [];
let currNode = this.findLast();
while (currNode.previous !== null) {
target.push(currNode.element);
currNode = currNode.previous;
}
return target.join();
}
} // test code con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insert("张三", "head");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
linkedList.insert("李四", "张三");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李四
linkedList.insert("王五", "李四");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李四,王五
linkedList.remove("李四");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王五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Reverse()); // 王五,张三

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和单向链表相似,节点类型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在创建循环链表时,让其头节点的 next 属性指向它本身,即:

head.next = head

这种行为会传导至链表中的每个节点,使得每个节点的 next 属性都指向链表的头节点。换句话说,链表的尾节点指向头节点,形成了一个循环链表,如图 6-7 所示。

创建循环链表,只需要修改 LinkedList 类的构造方法(constructor):

class LinkedList {
constructor() {
this.head = new Node("head");
this.head.next = this.head;
}
find() { }
insert() { }
findPrevious() { }
remove() { }
display() { }
}

只需要修改一处,就将单向链表变成了循环链表。但是其他一些方法需要修改才能工作正常。比如,display() 就需要修改,原来的方式在循环链表里会陷入死循环。while 循环的循环条件需要修改,需要检查head节点,当循环到head节点时退出循环。

循环链表的display()方法如下:

display() {
let target =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next.element !== "head") {
target.push(curNode.next.element);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target.join();
}

完整的循环链表实现及测试代码

class Node {
constructor(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this.next = null;
}
} class LinkedList {
constructor() {
this.head = new Node("head");
this.head.next = this.head;
}
find(item) {
let current = this.head;
while (current.element !== item) {
current = current.next;
}
return current;
}
insert(element, item) {
const newNode = new Node(element);
const curNode = this.find(item);
newNode.next = curNode.next;
curNode.next = newNode;
}
findPrevious(item)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next.element !== item) {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curNode;
}
remove(item) {
const prevNode = this.findPrevious(item);
if (prevNode.next !== null) {
prevNode.next = prevNode.next.next;
}
}
display() {
let target = [];
let curNode = this.head;
while (curNode.next !== null && curNode.next.element !== "head") {
target.push(curNode.next.element);
curNode = curNode.next;
}
return target.join();
}
} // test code con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insert("张三", "head");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
linkedList.insert("李四", "张三");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李四
linkedList.insert("王五", "李四");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李四,王五
linkedList.remove("李四");
console.log(linkedList.display()); // 张三,王五

参考资料

  • 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Script描述
  • 学习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第3版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动动小手点个赞;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数据结构之LinkedList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数据结构之Set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数组(列表).栈.队列和链表这些顺序数据结构对你来说应该不陌生了.现在我们要学习集合,这是一种不允许值重复的顺序数据结构.我们将要学到如何创建集合这种数据结构,如何添加和移除值,如何搜索值是否存在.你 ...

  2. 数据结构之Queue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前面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List和Stack,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Queue 数据结构之List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之Stack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队列的概况 队列是一 ...

  3. 数据结构之Stack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栈的介绍 栈就是和列表类似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可用来解决计算机世界里的很多问题.栈是一种高 效的数据结构,因为数据只能在栈顶添加或删除,所以这样的操作很快,而且容易实现. 栈的使用遍布程序语言实现的方方 ...

  4. 数据结构之List | 让我们一块来学习数据结构

    列表[List]的定义 列表是一组有序的数据.每个列表中的数据项称为元素.在 JavaScript 中,列表中的元素 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列表中可以保存多少元素并没有事先限定,实际使用时元素的数量 受 ...

  5. 《Java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教程(第二版)》学习指导

    <Java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教程(第二版)>学习指导 欢迎关注"rocedu"微信公众号(手机上长按二维码) 做中教,做中学,实践中共同进步! 原文地址:http:// ...

  6. SqList *L 和 SqList * &L的区别/学习数据结构突然发现不太懂 小祥我查找总结了一下

    小祥在学习李春葆的数据结构教程时发现一个小问题,建立顺序表和输出线性表,这两个函数的形参是不一样的. 代码在这里↓↓↓ //定义顺序表L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 ...

  7. 使用LinkedList模拟一个堆栈或者队列数据结构

    使用LinkedList模拟一个堆栈或者队列数据结构. 堆栈:先进后出  如同一个杯子. 队列:先进先出  如同一个水管.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 ...

  8. Java LinkedList特有方法程序小解 && 使用LinkedList 模拟一个堆栈或者队列数据结构。

    package 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 LinkedList:特有的方法 addFirst()/addLast(); getFirst( ...

  9. 在Object-C中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排序算法

    笔者在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时,尝试着将排序算法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方便理解记忆,本文配合Demo 在Object-C中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排序算法阅读更佳. 目录 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 插入排序 快速 ...

随机推荐

  1. CMU数据库(15-445)Lab3- QUERY EXECUTION

    Lab3 - QUERY EXECUTION 实验三是添加对在数据库系统中执行查询的支持.您将实现负责获取查询计划节点并执行它们的executor.您将创建执行下列操作的executor Access ...

  2. gpfdist原理解析

    gpfdist原理解析 前言:gpfdist作为批量向postgresql写入数据的工具,了解其内部原理有助于正确使用以及提供更合适的数据同步方案.文章先简要介绍gpfdist的整体流程,然后针对重要 ...

  3. .NET 5学习笔记(11)—— Host Blazor WebAssembly in a Windows Service

    实在是被某软忽悠瘸了,愤而写此一篇.希望能让同样需求的同学们少走弯路.某软在<在 Windows 服务中托管 ASP.NET Core>中,介绍了通过创建Worker Service工程, ...

  4. Banner信息扫描

    Banner信息扫描 Banner一般用于表示对用户的欢迎,但其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获取Banner也属于信息搜索的范畴.在渗透测试中,典型的4xx.5xx信息泄露就属于Banner泄露的一种.在Ba ...

  5. java内部类 的理解

    * 类的第5个成员:内部类 * 1.相当于说,我们可以在类的内部再定义类.外面的类:外部类.里面定义的类:内部类 * 2.内部类的分类:成员内部类(声明在类内部且方法外的) vs 局部内部类(声明在类 ...

  6. C语言变量及其生命周期

    变量类型以及作用域和生命周期 变量的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域就该变量可以被访问的区间,变量的作用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进程作用域(全局):在当前进程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访问 函数作用域:当流程转移到函数后 ...

  7. Ubuntu20.04linux内核(5.4.0版本)编译准备与实现过程-编译前准备(1)

    最近项目也和linux kernel技术有关,调试内核和内核模块.修改内核源码,是学习内核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应用这些技术时,都有一本基本的要求,那就是编译内核.因此,在分析内核调试技术之前,本随笔给 ...

  8. Hibernate的Dao层通用设计

    hibernate作为一款优秀的数据库持久化框架,在现实的运用中是非常广泛的.它的出现让不熟悉sql语法的程序员能开发数据库连接层成为一种可能,但是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开发过程中如果只使用hql ...

  9. KubeEdge边缘自治设计原理

    这一篇内容主要是KubeEdge中边缘节点组件EdgeCore的原理介绍. KubeEdge架构-EdgeCore 上图中深蓝色的都是kubeedg自己实现的组件,亮蓝色是k8s社区原生组件.这篇主要 ...

  10. Linux命令的应用

    目录 Linux命令 Linux文件管理命令 用户管理 权限管理 vi文本编辑器 find查找命令 磁盘管理命令 压缩及解压 Linux 进程 Linux运行tomcat Linux安装mysql 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