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nd kubectl

kubectl 输出格式

  • 显示Pod的更多信息
    kubectl get pod <pod-name> -o wide
  • 以yaml格式显示Pod的详细信息
    kubectl get pod <pod-name> -o yaml

kubectl 操作示例

1. 创建资源对象

  • 根据yaml配置文件一次性创建service和rc
    kubectl create -f my-service.yaml -f my-rc.yaml
  • 根据<directory>目录下所有.yaml、.yml、.json文件的定义进行创建操作
    kubectl create -f <directory>

2. 查看资源对象

  • 查看所有Pod列表
    kubectl get pods
  • 查看rc和service列表
    kubectl get rc,service

3. 描述资源对象

  • 显示Node的详细信息
    kubectl describe nodes <node-name>
  • 显示Pod的详细信息
    kubectl describe pods/<pod-name>
  • 显示由RC管理的Pod的信息
    kubectl describe pods <rc-name>

4. 删除资源对象

  • 基于Pod.yaml定义的名称删除Pod
    kubectl delete -f pod.yaml
  • 删除所有包含某个label的Pod和service
    kubectl delete pods,services -l name=<label-name>
  • 删除所有Pod
    kubectl delete pods --all

5. 执行容器的命令

  • 执行Pod的data命令,默认是用Pod中的第一个容器执行
    kubectl exec <pod-name> data
  • 指定Pod中某个容器执行data命令
    kubectl exec <pod-name> -c <container-name> data
  • 通过bash获得Pod中某个容器的TTY,相当于登录容器
    kubectl exec -it <pod-name> -c <container-name> bash

6.Pod的扩容与缩容

  • 执行扩容缩容Pod的操作
    kubectl scale rc redis --replicas=3

      我们需要确认的是在rc配置文件中定义的replicas数量,当我们执行上述命令的结果大于replicas的数量时,则我们执行的命令相当于扩容操作,反之相反,可以理解为我们填写的数量是我们需要的Pod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需要进行永久性扩容时,不要忘记修改rc配置文件中的replicas数量。

7.Pod的滚动升级

  • 执行滚动升级操作
    kubectl rolling-update redis -f redis-rc.update.yaml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执行rolling-update命令前需要准备好新的RC配置文件以及ConfigMap配置文件,RC配置文件中需要指定升级后需要使用的镜像名称,或者可以使用kubeclt rolling-update redis --image=redis-2.0直接指定镜像名称的方式直接升级。

常用kubectl命令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常用的kubectl命令

    本文主要介绍kubernetes排查问题时经常用到的命令.这里主要借助kubectl命令来实现.以下列出常用命令,后面会对每个命令进行详细解释,并举例: kubectl核心命令 get  获取列出一个 ...

  2. Kubernetes集群管理工具kubectl命令技巧大全

    一. kubectl概述 Kubectl是用于控制Kubernetes集群的命令行工具,通过kubectl能够对集群本身进行管理,并能够在集群上进行容器化应用的安装部署. kubectl命令的语法如下 ...

  3. 6.K8s集群升级、etcd备份和恢复、资源对象及其yaml文件使用总结、常用维护命令

    1.K8s集群升级 集群升级有一定的风险,需充分测试验证后实施 集群升级需要停止服务,可以采用逐个节点滚动升级的方式 1.1 准备新版本二进制文件 查看现在的版本 root@k8-master1:~# ...

  4. 常用 Git 命令清单

    我每天使用 Git ,但是很多命令记不住. 一般来说,日常使用只要记住下图6个命令,就可以了.但是熟练使用,恐怕要记住60-100个命令. 下面是我整理的常用 Git 命令清单.几个专用名词的译名如下 ...

  5. 常用Linux命令收集

    关闭 php-fpm: ps -ef | grep php-fpm  或    ps aux | grep php-fpm kill -USR2 32253  (对应的进程PID) kill -9 进 ...

  6. 分享一个常用Adb命令

    分享一个常用Adb命令 首先 首先感谢@xuxu的常用adb命令,收益良多,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于我,所以补充了下. 再者 好久没发帖了,最近论坛老司机们都在讨论/总结,我就用这个干货回报吧. 最后 基于 ...

  7. liunx常用的命令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并且用户可以远程访问信息.Linux提供了一组强有力的网络命令来为用户服务,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用户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传输文件和执行远程命令等. 本章介绍 ...

  8. 上网八个常用cmd命令你掌握了几个?

                   上网八个常用cmd命令你掌握了几个? 一.ping 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上的管理员或者黑客来说,ping命令是第一个必须掌握 ...

  9. 常用shell命令中你所不熟悉的参数

    1.   ls: 类似于dos下的dir命令 ls最常用的参数有三个: -a -l -F. ls –a Linux上的文件以.开头的文件被系统视为隐藏文件,仅用ls命令是看不到他们的,而用ls -a除 ...

随机推荐

  1. golang 打印变量类型

    fmt.Println("type:", reflect.TypeOf(err.Error()))

  2. pymongo的常用操作

    环境:pymongo3.0.3,python3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pymongo的操作,网上很多是用pymongo.Connecion()去连接数据库的,但是我这里连接一直提示没有这个包,如果大家 ...

  3. 文件的概念以及VC里的一些文件操作API简介

    文件的基本概念 所谓“文件”是指一组相关数据的有序集合. 这个数据集有一个名称,叫做文件名. 实际上在前面的各章中我们已经多次使用了文件,例如源程序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库文件 (头文件)等.文 ...

  4. ASP.NET中修改从数据库获取的datatable中的值

    有些时候,我们从数据库表中获取一个实体的对象,但有些内容并不是最终显示的内容,格式也都是不一样.经过一番尝试,发现datatable中的数值如果跟想要改变的类型不一致,就无法更改,只有添加新列,然后把 ...

  5. Django的models介绍

    我们一般会在创建表的类中写一个__str__方法,就会为为了打印这个对象不会打印一大堆的对象的内存地址,而是我们想要他返回的信息,方便我们更直观的知道这个对象是谁,方便显示.比如下面的例子 from ...

  6. struts框架总结

    1.struts2框架开发的过程:先导包,再写配置(写struts.xml配置,还有在web.xml中进行过滤器的配置,过滤器的配置一定不能少) 2.struts框架是前端web层的框架.主要的特点: ...

  7. Python发送邮件不需要发件人密码认证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import smtplib from email.mime.text import MIMEText receivers_list ...

  8. linux下安装oracle数据库详细教程

    一.安装yum源 下载或拷贝RedHat的iso镜像到本地,比如 /repo/iso/ rhel-server-6.6-x86_64-dvd.iso 1.建立ISO文件存放目录(/repo/iso)和 ...

  9. Bug:src/lxml/lxml.etree.c:84:20: 致命错误:Python.h: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问题描述: pip批量安装软件包时,出现如上题目错误,卡在了lxm依赖于python中的python-devel 问题原因: 缺失python-devel开发包所导致,python.h存在于pytho ...

  10. Codeforces 703B. Mishka and trip 模拟

    B. Mishka and trip time limit per test:1 second memory limit per test:256 megabytes input:standard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