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八大排序的python实现,供以后参考,日后扩展

一、插入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数据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数加一的有序数据,算法适用于少量数据的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是稳定的排序方法。插入算法把要排序的数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这个数组的所有元素,但将最后一个元素除外(让数组多一个空间才有插入的位置),
而第二部分就只包含这一个元素(即待插入元素)。在第一部分排序完成后,再将这个最后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第一部分中
'''
def insert_sort(lists):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1, count):
key = lists[i]
j = i - 1
while j >= 0:
if lists[j] > key:
lists[j + 1] = lists[j]
lists[j] = key
j -= 1
return lists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insert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二、希尔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种。也称缩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该方法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希尔排序最关键的是选择步长,Knuth在1969年提出的
步长序列为:1 4 13 40 121 364 1093 3280 。。。即后一个元素是前一个元素*3+1,下面是我参考相关代码后,套用了直接插入法,完成了希尔排序。
------created by webber at 2016/12/5
''' 
 def shell_sort(lst):
count = len(lst)
increment = 0
while increment <= count / 3:
increment = increment * 3 + 1
# print(increment)
while increment >= 1:
for i in range(increment, count):
key = lst[i]
j = i-increment
while j >= 0:
if lst[j] > key:
lst[j+increment] = lst[j]
lst[j] = key
j -= increment
increment //= 3
return lst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 insert_sort(lst)
# bubble_sort(lst)
# select_sort(lst)
shell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三、冒泡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
def bubble_sort(lists):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count):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i] > lists[j]:
lists[i], lists[j] = lists[j], lists[i]
return lists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bubble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四、直接选择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
基本思想:第1趟,在待排序记录r1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1交换;第2趟,在待排序记录r2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2交换;
以此类推,第i趟在待排序记录r[i]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i]交换,使有序序列不断增长直到全部排序完毕。
'''
def select_sort(lists):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count):
min = i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min] > lists[j]:
min = j
lists[min], lists[i] = lists[i], lists[min]
return lists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select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五、快速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利用递归)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
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以下示例代码以《大话数据结构》一书相关章节为基础,改为python实现。
-----created by webber at 2016/12/5
'''
# -*- coding:utf-8 -*-
__author__ = 'webber' def quick_sort(lst):
Qsort(lst, 0, len(lst)-1) def Qsort(lst, low, high):
if low >= high:
return # 分段无记录或只有一个记录
else:
pivot = Partition(lst, low, high) # 将lst一分为二,得出枢轴值pivot Qsort(lst, low, pivot-1) # 对低子表递归排序
Qsort(lst, pivot+1, high) # 对高子表递归排序

"""
交换顺序表lst中子表的记录,使枢轴记录到位,并返回其所在位置
此时在它之前(后)的记录均不大(小)于它
"""
def Partition(lst, low, high):
pivotkey = lst[low] #用子表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
while low < high: #从表的两端交替想中间扫描
while low < high and lst[high] >= pivotkey:
high -= 1
lst[low], lst[high] = lst[high], lst[low] #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交换到低端 while low < high and lst[low] <= pivotkey:
low += 1
lst[low], lst[high] = lst[high], lst[low] # 将比枢轴记录大的记录交换到高端
return low # 返回枢轴所在位置 if __name__ == "__main__":
lst = [3, 6, 1, 2, 82, 35, -10, 12, 55]
quick_sort(lst)
print lst

六、堆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较难理解)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
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
# 调整堆
def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lchild = 2 * i + 1
rchild = 2 * i + 2
max = i
if i < size / 2:
if lchild < size and lists[lchild] > lists[max]:
max = lchild
if rchild < size and lists[rchild] > lists[max]:
max = rchild
if max != i:
lists[max], lists[i] = lists[i], lists[max]
adjust_heap(lists, max, size) # 创建堆
def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2))[::-1]: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 堆排序
def heap_sort(lists):
size = len(lists)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1]:
lists[0], lists[i] = lists[i], lists[0]
adjust_heap(lists, 0, i)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heap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七、归并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利用递归)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
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归并过程为:比较a[i]和a[j]的大小,若a[i]≤a[j],则将第一个有序表中的元素a[i]复制到r[k]中,并令i和k分别加上1;否则将第二个有序表中的元素a[j]复制到r[k]中,
并令j和k分别加上1,如此循环下去,直到其中一个有序表取完,然后再将另一个有序表中剩余的元素复制到r中从下标k到下标t的单元。归并排序的算法我们通常用递归实现,
先把待排序区间[s,t]以中点二分,接着把左边子区间排序,再把右边子区间排序,最后把左区间和右区间用一次归并操作合并成有序的区间[s,t]。
'''
def merge(left, right):
#合并过程
i, j = 0, 0
resul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result.append(left[i])
i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j])
j += 1
result.extend(left[i:])
result.extend(right[j:])
return result def merge_sort(lists):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mid = len(lists) / 2
left = merge_sort(lists[:mid])
right = merge_sort(lists[mid:])
return merge(left, right)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tt = merge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tt)):
print tt[i],

八、基数排序

#-*- coding:utf8 -*-
'''
描述(表示没接触过,第一次听说)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顾名思义,它是透过键值的部份资讯,
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达到排序的作用,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 (nlog(r)m),
其中r为所采取的基数,而m为堆数,在某些时候,基数排序法的效率高于其它的稳定性排序法。
'''
import math
def radix_sort(lists, radix=10):
k = int(math.ceil(math.log(max(lists), radix)))
bucket = [[] for i in range(radix)]
for i in range(1, k+1):
for j in lists:
bucket[j/(radix**(i-1)) % (radix**i)].append(j)
del lists[:]
for z in bucket:
lists += z
del z[:]
return lists lst1 = raw_input().split()
lst = [int(i) for i in lst1]
#lst = input()
radix_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
print lst[i],

下面附一下各个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以及稳定性比较:

排序方法        平均情况        最好情况        最坏情况        辅助空间        稳定性
冒泡排序         O(n^2)           O(n)              O(n^2)            O(1)                稳定
选择排序         O(n^2)          O(n^2)            O(n^2)            O(1)              不稳定
插入排序         O(n^2)           O(n)              O(n^2)            O(1)                稳定
希尔排序O(n*log(n))~O(n^2) O(n^1.3)       O(n^2)            O(1)              不稳定
堆排序          O(n*log(n))     O(n*log(n))    O(n*log(n))       O(1)              不稳定
归并排序       O(n*log(n))     O(n*log(n))    O(n*log(n))       O(n)                稳定
快速排序       O(n*log(n))     O(n*log(n))      O(n^2)            O(1)              不稳定

参考博客:http://m.jb51.net/article/78347.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41a8dd00102wt68.html

八大排序的python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八大排序算法python实现

    一.概述   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我们这里说说八大排序就是内部排序. 当 ...

  2.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转载: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本文用Python实现了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1.插入排序 描述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 ...

  3. Python实现八大排序算法(转载)+ 桶排序(原创)

    插入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希尔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冒泡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快速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直接选择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堆排序 核心思想 代码实现 归并排序 核心思想 ...

  4. Python学习(三) 八大排序算法的实现(下)

    本文Python实现了插入排序.基数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高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的后面四种. 上篇:Python学习(三) 八大排序算法的实现(上) 1.高速排序 描写叙述 通过 ...

  5. Python实现八大排序(基数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

    目录 八大排序 基数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时间测试 八大排序 大概了解了一下八大排序,发现排序方法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多,相应的,他们计算同一列 ...

  6. Python - 八大排序算法

    1.序言 本文使用Python实现了一些常用的排序方法.文章结构如下: 1.直接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简单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归并排序 8.基数排序 上述所有的 ...

  7. 【Python】八大排序算法的比较

    排序是数据处理比较核心的操作,八大排序算法分别是: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以下是排序图解: 直接插入排序 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的 ...

  8.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转)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 原文链接: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 - iTimeTraveler 概述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

  9. 八大排序算法Java

    目录(?)[-] 概述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希尔排序Shells Sort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 选择 ...

随机推荐

  1. LeetCode OJ-- Letter Combinations of a Phone Number ***

    https://oj.leetcode.com/problems/letter-combinations-of-a-phone-number/ 使用递归,深搜,使用 map 保存已经处理过的结果 cl ...

  2. AC日记——[Ahoi2009]Seq 维护序列seq bzoj 1798

    1798 思路: 维护两个标记: 乘:m  和  加:a 先下放乘,再下放加: 下放乘的时候要把子节点的加一块乘了: 开long long: 来,上代码: #include <cstdio> ...

  3. Codeforces Gym101473 E.Dangerous Dive (2013-2014 ACM-ICPC Brazil Subregional Programming Contest)

    代码: 1 #include<iostream> 2 #include<cstring> 3 #include<cstdio> 4 #include<cmat ...

  4. C# ASP.NET中Process.Start没有反应也没有报错的解决方法

    最近有一个很坑的需求,在ASP.NET中打开一个access,还要用process.start打开,调试时一切正常,到了发布后就没有反应,找了一下午,各种设文件夹权限也不行,最后把应用程序池改成管理员 ...

  5. fiddle-获取 Cookie 信息

    随着网络安全(例如:登录安全等)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登录应用在登录时添加了验证码登录,而验证码生成算法也在不断的进化,因而对含登录态的自动化测试脚本运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目前解决此种问题的方 ...

  6. Jave工具——servlet+jsp编程中mysql数据库连接及操作通用工具类

    该工具类是在JavaWeb中连接mysql所用到的通用工具类 该类用于Java+Servlet的编程中,方便数据库的操作,连接,获取其列表值.下面是这个数据库操作类的通用方法,基本上能够用于类里面只含 ...

  7. 查看tomcat启动文件都干点啥---Bootstrap.java

    在上一章查看tomcat启动文件都干点啥---catalina.bat,说了在catalina.bat中都走了什么流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出了如下这段命令: _EXECJAVA=start " ...

  8. [转] VS2015中跑OpenGL红宝书第八版的第一章示例代码,运行

    Ori Article Link OpenGL的东西快忘光了,把角落的第八版红宝书拿出来复习一下 从书中的地址下了个示例代码结果新系统(Win10+VS2015)各种跑不起来,懊恼之后在网上疯狂搜索资 ...

  9. http各类攻击及tcpcopy工具

    1.专业的还得ixia.Spirent TestCenter等软硬件一体的 2.一般的使用软件的,安装在linux上使用 参考: 1.http://blog.csdn.net/wuzhimang/ar ...

  10. 转:Java 自动装箱与拆箱(Autoboxing and unboxing)

    转: http://www.cnblogs.com/danne823/archive/2011/04/22/2025332.html 什么是自动装箱拆箱 基本数据类型的自动装箱(autobox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