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nd Buffer 是支撑 Chromium 多进程硬件加速渲染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基于 OpenGLES2.0 定义了一套序列化协议,这套协议规定了所有 OpenGLES2.0 命令的序列化格式,使得应用对 OpenGL 的调用可以被缓存并传输到其他的进程中去执行(GPU进程),从而实现多个进程配合的渲染机制。

1. Command Buffer 命令的序列化

在 CommandBuffer 中共有三类命令,一类是直接对接OpenGLES的命令。例如下面的GL命令:

他们的序列化格式定义为:

可以看到序列化的方式并不复杂,每个命令都有个 CommandId 和 header。header 占用 32 位,高 21 位表示当前命令的长度,低 11 位表示命令的 Id。其他字段表示命令的参数。

第二类命令是 CommandBuffer 自己需要用到的,这类命令称为公共命令(common command,Id<256),比如下面这两个:

这两个命令一个用于创建Bucket,一个用于向Bucket中放数据(关于Bucket后面会讲到)。他们都不是 OpenGL 定义的命令,是 CommandBuffer 为了自己的某种用途而添加的命令。

最后一种命令如下:

可以看到 CommandBuffer 针对 glShaderSource 命令定义了不同的序列化格式,没有一种是按照原本的参数来定义的,这主要是因为 glShaderSource 命令可能会传输比较大的数据(第3个参数),如果直接把数据通过 IPC 传输可能会比较低效,因此方法1将数据存放在了共享内存,然后在命令中保留了对共享内存的引用,方法2是将数据保存在 Bucket,然后在命令中引用了 Bucket。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那些需要传输大批量数据的GL命令。

2. Command Buffer 命令的自动生成

Command Buffer 提供了三种 GL Context,分别时 GLES Context,Raster Context,WebGPU Context,它们用于不同的目的。GLES Context 用于常规的绘制,Raster Context 用于 Raster,WebGPU Context 用于 WebGPU。

在 gpu/command_buffer/gles2_cmd_buffer_functions.txt 文件中定义了 GLES Context 使用到的 GL 命令,包括 150 多个 OpenGLES2.0 命令,以及由 19 个扩展提供的 230 多个扩展命令,在编译过程中 gpu/command_buffer/build_gles2_cmd_buffer.py 脚本会读取该文件并生成相应的 *_autogen.* 文件。

在 gpu/command_buffer/raster_cmd_buffer_functions.txt 文件中定义了 Raster Context 使用到的 30 多个 GL 命令,它被 gpu/command_buffer/build_raster_cmd_buffer.py 脚本使用来生成相应的 *_autogen.* 文件。

用于 WebGPU Context 的命令定义在 gpu/command_buffer/webgpu_cmd_buffer_functions.txt 中,被脚本 gpu/command_buffer/build_webgpu_cmd_buffer.py 用来生成相关代码。

Command Buffer 通过这些自动生成的代码包装了所有的 GL 调用,然后将这些调用序列化后发送到 GPU 进程去执行。

3. Command Buffer 的架构设计

前面已经提到,Command Buffer 主要是为了解决多进程的渲染问题,因此它在设计上分两个端,分别是 client 端和 service 端。下图反映了 Chromium 中各种进程和 Command Buffer 中两个端的对应关系:

可以看到,Browser和Render进程都是 client 端, GPU 进程是 service 端。client 端负责调用 GL 命令来产生绘制操作,但是这些GL命令并不会真正执行而是被序列化为 Command Buffer 命令,然后通过 IPC 传输到 GPU 进程,GPU 进程负责反序列化 Command Buffer 命令并最终执行 GL 调用。

在 Chromium 的实现中,引入了更多的概念:

  • 每个client端和server端之间都通过 IPC channel (IPC::Channel) 通道进行连接。
  • 每个 IPC channel 可以有多个调度组(scheduling groups),每个调度组称为一个 stream,每个 stream 有自己的调度优先级。
  • 每个 stream 可以承载多个 command buffer
  • 每个 command buffer 都对应一个 GL context,在相同stream中的GL Context都属于同一个share group
  • 每个 command buffer 都包含一系列的 GL 命令。

下图反映了 context,commandbuffer,stream,channel 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 Command Buffer 的模块依赖关系:

content 模块通过调用 GL 或者 Skia 来产生 GL 命令, 然后 Command Buffer client 将这些 GL 命令序列化,然后通过 IPC 传输到了 Command Buffer service 端,service 将命令反序列化然后调用 ui/gl 模块执行真正的 GL 调用。

4. Command Buffer 命令的传输方式

Command Buffer 定义了三种命令传输方式:

  1. 命令和命令涉及到的数据都直接放在 Command Buffer 中传输,在多进程模式下 Command Buffer 本身位于共享内存中;
  2. 命令放在 Command Buffer 中,数据放在共享内存中,在命令中引用该共享内存;
  3. 先使用 SetBucketSize 命令在 service 进程中创建一个足够大的 Bucket,然后将数据的一部分放在共享内存中,然后使用 SetBucketData 命令将该共享内存中的数据放到 service 进程的 Bucket 中,然后再放一部分数据到共享内存,再使用 SetBucketData 命令将数据传输到 service 进程中,循环这个操作直到将所有的数据都放到 service 进程中,最后调用原本的 GL 命令并引用这个 Bucket 的 Id 。Bucket 机制主要用在共享内存不足以存放所有要传输的数据的时候。由于涉及到多次数据从共享内存拷贝到进程空间的操作,因此性能较低。

5. Command Buffer 的具体实现

 6. 总结

Command Buffer 可以用于实现多进程的渲染架构,并且提供全平台支持。可以通过设置 is_component_build=true 来将 Command Buffer 模块编译为动态链接库,从而嵌入到自己的项目中。例如,Skia 项目就提供了对 Command Buffer 的。

7. 参考文献

Chromium Command Buffer原理解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原][Docker]特性与原理解析

    Docker特性与原理解析 文章假设你已经熟悉了Docker的基本命令和基本知识 首先看看Docker提供了哪些特性: 交互式Shell:Docker可以分配一个虚拟终端并关联到任何容器的标准输入上, ...

  2. 【算法】(查找你附近的人) GeoHash核心原理解析及代码实现

    本文地址 原文地址 分享提纲: 0. 引子 1. 感性认识GeoHash 2. GeoHash算法的步骤 3. GeoHash Base32编码长度与精度 4. GeoHash算法 5. 使用注意点( ...

  3. ThreadLocal系列(三)-TransmittableThreadLocal的使用及原理解析

    ThreadLocal系列(三)-TransmittableThreadLocal的使用及原理解析 上一篇:ThreadLocal系列(二)-InheritableThreadLocal的使用及原理解 ...

  4. GPU Command Buffer

    For Developers‎ > ‎Design Documents‎ > ‎ GPU Command Buffer This are mostly just notes on the ...

  5. 【Node.js】 bodyparser实现原理解析

    为什么我们需要body-parser 也许你第一次和bodyparser相遇是在使用Koa框架的时候.当我们尝试从一个浏览器发来的POST请求中取得请求报文实体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想,这个从Koa自 ...

  6. Python 中 -m 的典型用法、原理解析与发展演变

    在命令行中使用 Python 时,它可以接收大约 20 个选项(option),语法格式如下: python [-bBdEhiIOqsSuvVWx?] [-c command | -m module- ...

  7. java线程池原理解析

    五一假期大雄看了一本<java并发编程艺术>,了解了线程池的基本工作流程,竟然发现线程池工作原理和互联网公司运作模式十分相似. 线程池处理流程 原理解析 互联网公司与线程池的关系 这里用一 ...

  8. jdk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工作原理解析(自己动手实现线程池)(一)

    jdk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工作原理解析(自己动手实现线程池)(一) 线程池介绍 在日常开发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其它线程将大量任务异步处理的场景(异步化以及提升系统的吞吐量),而在 ...

  9. jdk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优雅停止原理解析(自己动手实现线程池)(二)

    jdk线程池工作原理解析(二) 本篇博客是jdk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工作原理解析系列博客的第二篇,在第一篇博客中从源码层面分析了ThreadPoolExecutor在RUNNIN ...

  10. jdk调度任务线程池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工作原理解析

    jdk调度任务线程池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工作原理解析 在日常开发中存在着调度延时任务.定时任务的需求,而jdk中提供了两种基于内存的任务调度工具,即相对早期的java ...

随机推荐

  1. Unity的IActiveBuildTargetChanged:深入解析与实用案例

    Unity IActiveBuildTargetChanged Unity IActiveBuildTargetChanged是Unity引擎中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它可以让开发者在切换构建平台时自定 ...

  2. VSCode中打开NodeJS项目自动切换对应版本的配置

    这几年搞了不少静态站点,有的是Hexo的,有的是VuePress的.由于不同的主题对于NodeJS的版本要求不同,所以本机上不少NodeJS的版本. 关于如何管理多个NodeJS版本,很早之前就写过用 ...

  3. Java版人脸跟踪三部曲之三:编码实战

    欢迎访问我的GitHub 这里分类和汇总了欣宸的全部原创(含配套源码):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本篇概览 作为<Java版人脸跟踪三部曲> ...

  4. selenium 根据期刊信息获取知网文献信息 pt.1

    哈喽大家好,我是咸鱼 之前写过一篇获取知网文献信息的文章(关于<爬取知网文献信息>中代码的一些优化),看了下后台数据还挺不错 所以咸鱼决定再写一篇知网文献信息爬取的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只 ...

  5. FAQ:zabbix 频繁丢失数据问题分析处理

    问题描述 在grafana上看到历史数据的绘图断断续续. 问题分析 1 性能瓶颈 一开始以为是哪里的性能遇到瓶颈,把服务器和zabbix的监控数据看了一遍,各个指标都没有问题. 2 上网百度 没有找到 ...

  6. MySQL_Explain详解

    当我们在工作中面临SQL优化的问题时,熟练掌握适合的工具,就能使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其中,EXPLAIN工具就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SQL优化工具. EXPLAIN关键字的使用方法是,在select语 ...

  7. go语言全景俯瞰

    本篇是语言教学的"传统项目".每个写go语言教学的人,都会介绍它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优缺点和特点来介绍自己的理由.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更好了,欢迎讨论! 全景简介 go语 ...

  8. 解决npm install 报错 'proxy' config is set properly. See: 'npm help config'

    输入以下命令 npm config set proxy null npm config set https-proxy null 之后重新安装即可 文章参考 https://blog.csdn.net ...

  9. C#.NET 国密SM4对称加解密 与JAVA互通 ver:20230731

    C#.NET 国密SM4对称加解密 与JAVA互通 ver:20230731 .NET 环境:.NET6 控制台程序(.net core). JAVA 环境:JAVA8,带maven 的JAVA控制台 ...

  10. 去中心化组件共享方案 —— Webpack Module Federation(模块联邦)

    在大型应用中, 我们可能会对其进行拆分,分成容器.主应用和多个子应用,使拆分后的应用独立开发与部署,更加容易维护.但无论是微应用.公共模块应用,都需要放到容器中才能使用. 如果多个应用之间希望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