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web,tap与click事件
一、tap与click的区别
singleTap和doubleTap 分别代表单次点击和双次点击。
tap封装了touchstart、touchmove、touchend三个事件的处理(touchstart之后如果有产生touchmove则取消此次tap事件的产生) click则只是单纯的绑定了浏览器的click事件。
二、tap事件点透问题
三、tap事件点透解决
1.github上有一个叫做fastclick的库,它能规避移动设备上click事件的延迟响应https://github.com/ftlabs/fastclick将它用script标签引入页面(该库支持AMD,可按照AMD规范,用require.js的模块加载器引入),并且在dom ready时初始化在body上,如:$(function(){
new FastClick(document.body);
})
然后给需要“无延迟点击”的元素绑定click事件(注意不再是绑定zepto的tap事件)即可。
也可以不在body上初始化它,而在某个dom上初始化,这样,只有设个dom和它的子元素才能享受"无延迟"的点击。
因为fastclick源码不依赖其他库所以你可以在原生的js前直接加上window.addEventListener( "load", function() {
FastClick.attach( document.body );
}, false );
或者有zepto或者jqm的js里面加上$(function() {
FastClick.attach(document.body);
});
当然require的话就这样:var FastClick = require("fastclick");
FastClick.attach(document.body, options);
实践开发中,当元素绑定fastclick后,click响应速度比tap还要快一点。
2.对于B元素本身存在默认click事件的情况,应用touchend代替tap事件并阻止掉A元素touchend的默认行为preventDefault(),从而阻止click事件的产生。 $("#aa").on("touchend", function (event) {
//很多处理比如隐藏什么的
event.preventDefault();
});
对于B元素本身没有默认click事件的情况(无a标签等),应统一使用touch事件,统一代码风格,并且由于click事件在移动端的延迟要大很多,不利于用户体验,所以关于触摸事件应尽量使用touch相关事件。
延迟一定的时间(300ms+)来处理事件
$("#aa").on("tap", function (event) {
setTimeout(function(){
//很多处理比如隐藏什么的
},320);
});
这种方法其实很好,可以和fadeInIn/fadeOut等动画结合使用,可以做出过度效果
理论上上面的方法可以完美的解决tap的点透问题,如果真的倔强到不行,改用click。特别是对于遮盖浮层,由于遮盖浮层的点击即使有小延迟也是没有关系的,反而会有疑似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这种情况,可以针对遮盖浮层自己采用click事件,这样就不会出现点透问题。
如何解决穿透:
方法一:直接将上层元素的tap事件换成click事件(会出现300ms的延迟触发事件)
方法二:在click事件触发前阻止它,如在touchend的事件中使用e.preventDefault()来阻止后续的click事件
zepto为何不使用e.preventDefault()来解决穿透问题?
因为zepto的tap事件统一是在document的touchend时触发的,若在这里使用e.preventDefault(),那页面上所有元素在touchend后触发的事件都不会被执行了。
移动端web,tap与click事件的更多相关文章
- 移动端WEB开发,click,touch,tap事件浅析
一.click 和 tap 比较 两者都会在点击时触发,但是在手机WEB端,click会有 200~300 ms,所以请用tap代替click作为点击事件. singleTap和doubleTap 分 ...
- 移动端web开发,click touch tap区别
转自: http://blog.csdn.net/sly94/article/details/51701188 移动端用tap时会有穿透问题 一:click与tap比较 click与tap都会触发点击 ...
- tap 和click 事件区别
clike事件和 Zepto.js 中tap的区别 首先介绍下Zepto: 最初是作为移动端开发的库,但是却可以作为JQuery轻量级的替代品,因为API和JQuery相似,而文件更小. 介绍下tap ...
- 移动端Web界面滚动touch事件
解决办法一: elem.addEventListener( 'touchstart', fn, { passive: false } ); 解决办法二: * { touch-action: pan-y ...
- Touch事件在移动端web开发中的详解
一.pc端事件回顾 HTML事件.DOM0事件.DOM2事件 事件对象. 如果上述概念不清楚,请先去了解. 二.移动端事件简介 2.1 pc端事件在移动端的问题 移动设备主要特点是不配备鼠标,键盘 ...
- 基于vue的移动端web音乐播放器
声明 以下只是学习完慕课网huangyi老师实战视频课程的笔记内容,仅供个人参考学习使用.如果对Vue2.0实战高级-开发移动端音乐WebApp感兴趣的话,请移步这里:https://coding.i ...
- web开发,click,touch,tap事件浅析
一.click 和 tap 比较 两者都会在点击时触发,但是在手机WEB端,click会有 200~300 ms,所以请用tap代替click作为点击事件. singleTap和doubleTap 分 ...
- 移动端为何不使用click而模拟tap事件及解决方案
移动端click会遇到2个问题,click会有200-300ms的延迟,同时click事件的延迟响应,会出现穿透,即点击会触发非当前层的点击事件. 为什么会存在延迟? Google开发者文档中有提到: ...
- 移动端tap与click的区别 && 点透事件
移动端的问题 移动端的主要问题是click会有300ms的延迟,主要原因是苹果手机在设计时,考虑到用户在浏览网页时需要放大,所以,在用户点击的300ms之后,才触发click,如果300ms之内还有c ...
随机推荐
- Spring RedisTemplate操作-List操作(4)
@Autowired @Resource(name="redisTemplate")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String> rt; ...
- html5 canvas高级贝塞尔曲线运动动画(好吧这一篇被批的体无完肤!都说看不懂了!没办法加注释了!当然数学不好的我也没办法了,当然这还涉及到一门叫做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科)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 ...
- ASP.net学习总结
学习ASP.net又一次接触了B/S开发.下面先通过一张图对ASP.net有一个宏观结构的总结.之后将详细介绍ASP.net中的六大对象. 1.Request从客户端得到数据,包括基于表单的数据和通过 ...
- Linux - ssh 连接问题
SSH 连接方式 ssh -p 22 user@192.168.1.209 # 从linux ssh登录另一台linux ssh -p 22 root@192.168.1.209 CMD # 利用ss ...
- Socket心跳包机制【转】
转自:https://blog.csdn.net/xuyuefei1988/article/details/8279812 心跳包的发送,通常有两种技术 方法1:应用层自己实现的心跳包 由应用程序自己 ...
- Linux USB Host-Controller的初始化代码框架分析【转】
转自:http://blog.csdn.net/zkami/article/details/2496770 usb_hcd_omap_probe (const struct hc_driver *dr ...
- 部分Web服务器信息对比
本文参考wikipedia的Web服务器比较页面的数据,选取了其中自己感兴趣的Web服务器的信息进行了对比,包括,Apache HTTP Server.Apache Tomcat.Nginx.Catt ...
- MXNet深度学习库简介
MXNet深度学习库简介 摘要: MXNet是一个深度学习库, 支持C++, Python, R, Scala, Julia, Matlab以及JavaScript等语言; 支持命令和符号编程; 可以 ...
- html可用于跨域的三个标签
img 应用场景: <img>用于打点统计,统计网站可能是其他域 script 应用场景: 可以用于cdn,还可以用于JSONP link 可用于cdn
- CAS单点登录安装笔记
http://lib.iteye.com/blog/166619 https://www.cnblogs.com/zhenyulu/archive/2013/01/22/287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