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并发服务器实现方式(多线程/多进程/select/epoll)
python实现并发服务器实现方式(多线程/多进程/select/epoll)
并发服务器开发
并发服务器开发,使得一个服务器可以近乎同一时刻为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实现并发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以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等方式实现并发。这里使用网络编程中的TCP服务器和客户端通信为例子。
多进程并发阻塞
利用进程把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管理,当有新的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时,就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来管理,通过操作系统的调度,从而实现了并发的操作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from socket import *
def recv_data(new_socket, client_info):
    print("客户端{}已经连接".format(client_info))
    # 接受数据
    raw_data = new_socket.recv(1024)
    while raw_data:
        print(f"收到来自{client_info}的数据:{raw_data}")
        raw_data = new_socket.recv(1024)
    new_socket.close()
def main():
    # 实例化socket对象
    socket_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设置端口复用
    socket_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 SO_REUSEADDR, 1)
    # 绑定IP地址和端口
    socket_server.bind(("", 7788))
    # 改主动为被动,监听客户端
    socket_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 等待连接
        new_socket, client_info = socket_server.accept()
        p = Process(target=recv_data, args=(new_socket, client_info))
        p.start()
        # 多进程会复制父进程的内存空间,所以父进程中new_socket也必须关闭
        new_socket.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多线程并发阻塞
多线程和多进程类似,只是线程间共享内存空间,要注意变量的管理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from socket import *
def recv_data(new_socket, client_info):
    print("客户端{}已经连接".format(client_info))
    # 接受数据
    raw_data = new_socket.recv(1024)
    while raw_data:
        print(f"收到来自{client_info}的数据:{raw_data}")
        raw_data = new_socket.recv(1024)
    new_socket.close()
def main():
    # 实例化socket对象
    socket_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设置端口复用
    socket_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 SO_REUSEADDR, 1)
    # 绑定IP地址和端口
    socket_server.bind(("", 7788))
    # 改主动为被动,监听客户端
    socket_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 等待连接
        new_socket, client_info = socket_server.accept()
        p = Thread(target=recv_data, args=(new_socket, client_info))
        p.start()
        # 多线程共享一片内存区域,所以这里不用关闭
        # new_socket.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多路复用IO---select模型
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系统提供了一个select接口,它会轮询给定的文件描述符状态,如果其中有描述符的状态改变,select()就会返回有变化的文件描述符。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elect
# 实例化对象
socket_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绑定IP和端口
socket_server.bind(("", 7788))
# 将主动模式改为被动模式
socket_server.listen(5)
# 创建套接字列表
socket_lists = [socket_server]
# 等待客户端连接
while True:
    # 只监听读的状态,程序阻塞在这,不消耗CPU,如果列表里面的值读状态变化后,就解阻塞
    read_lists, _, _ = select.select(socket_lists, [], [])
    # 循环有变化的套接字
    for sock in read_lists:
        # 判断是否是主套接字
        if sock == socket_server:
            # 获取新连接
            new_socket, client_info = socket_server.accept()
            print(f"客户端:{client_info}已连接")
            # 添加到监听列表中
            socket_lists.append(new_socket)
        else:
            # 不是主客户端,即接收消息
            raw_data = sock.recv(1024)
            if raw_data:
                print(f"接收数据:{raw_data.decode('gb2312')}")
            else:
                # 如果没有数据,则客户端断开连接
                sock.close()
                # 从监听列表中删除该套接字
                socket_lists.remove(sock)
优点:良好的跨平台支持
缺点:1.监测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有最大限制,Linux系统一般为1024,可以修改宏定义或者内核进行修改,但是会造成效率低下;2.对文件描述符采用轮询机制,每个文件描述符都会询问一遍,这样很消耗CPU时间
多路复用IO---epoll模型
为了解决select轮询机制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则引入了epoll接口。相较于select的两大优势。1.没有文件描述符最大数量的限制(最大数量则看内存大小);2.采用时间通知机制,当文件描述符状态有变时,主动通知内核进行调度。其中print注释是为了打印对象,查看对象是什么。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elect # 创建socket对象
sock_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绑定IP和端口
sock_server.bind(("", 7788))
# 将主动模式设置为被动模式,监听连接
sock_server.listen(5)
# 创建epoll监测对象
epoll = select.epoll()
# print("未注册epoll对象:{}".format(epoll))
# 注册主套接字,监控读状态
epoll.register(sock_server.fileno(), select.EPOLLIN)
# print("注册了主套接字后:{}".format(epoll))
# 创建字典,保存套接字对象
sock_dicts = {}
# 创建字典,保存客户端信息
client_dicts = {}
while True:
# print("所有套接字:{}".format(sock_dicts))
# print("所有客户端信息:{}".format(client_dicts))
# 程序阻塞在这,返回文件描述符有变化的对象
poll_list = epoll.poll()
# print("有变化的套接字:{}".format(poll_list))
for sock_fileno, events in poll_list:
# print("文件描述符:{},事件:{}".format(sock_fileno, events))
# 判断是否是主套接字
if sock_fileno == sock_server.fileno():
# 创建新套接字
new_sock, client_info = sock_server.accept()
print(f"客户端:{client_info}已连接")
# 注册到epoll监测中
epoll.register(new_sock.fileno(), select.EPOLLIN)
# 添加到套接字字典当中
sock_dicts[new_sock.fileno()] = new_sock
client_dicts[new_sock.fileno()] = client_info
else:
# 接收消息
raw_data = sock_dicts[sock_fileno].recv(1024)
if raw_data:
print(f"来自{client_dicts[sock_fileno]}的数据:{raw_data.decode('gb2312')}")
else:
# 关闭连接
sock_dicts[sock_fileno].close()
# 注销epoll监测对象
epoll.unregister(sock_fileno)
# 数据为空,则客户端断开连接,删除相关数据
del sock_dicts[sock_fileno]
del client_dicts[sock_fileno]
IO多路复用和线程池在提高并发性上应用场景的区别
多路复用适用于需要保持大量闲置(区别于计算密集型)长连接的业务场景,例如聊天室。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避免不断的创建新线程,导致系统资源浪费。需要注意,多路复用本质上是复用单线程的,回调函数的执行必然是有可能长时间阻塞的,所以如果涉及到耗时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则会大大降低系统处理其它连接的响应速度。
线程池则适合短连接并发的情况,比如普通的web业务系统,Tomcat的Servlet容器默认选择就是线程池(虽然3.0后支持异步,但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由于处理短连接的线程很快会退出,因此能够充分发挥线程池复用线程的好处。
当然,多路复用和线程池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也许更好,但代码复杂度也会相应提高,需要更好的设计。建议根据业务场景选择相应的技术,避免过早优化。
一点补充:很多人不知道协程该归于哪个技术范畴。协程除了在用户态通过栈切换实现控制流的切换以外,还通常将多路复用和线程池结合起来。比如go语言内置的协程就是在多线程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套调度策略,调度策略的实现建立在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IO多路复用技术之上,同时go语言参考计算机硬件情况自动将协程绑定在若干个系统线程之上,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python实现并发服务器实现方式(多线程/多进程/select/epoll)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网络编程(4)——异步编程select & epoll
		
在SocketServer模块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多线程和多进程简单Server的实现,使用多线程.多进程技术的服务端为每一个新的client连接创建一个新的进/线程,当client数量较多时,这种技 ...
 - Python的并发并行[3] -> 进程[1] -> 多进程的基本使用
		
多进程的基本使用 1 subprocess 常用函数示例 首先定义一个子进程调用的程序,用于打印一个输出语句,并获取命令行参数 import sys print('Called_Function.py ...
 - linux学习之多高并发服务器篇(一)
		
高并发服务器 高并发服务器 并发服务器开发 1.多进程并发服务器 使用多进程并发服务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父最大文件描述个数(父进程中需要close关闭accept返回的新文件描述符) 系统内创建进程 ...
 - Linux 并发服务器雏形总结
		
如下介绍一个并发回射客户端/服务器的雏形,所谓回射:就是客户端输入一条数据,服务器端读取并显示,然后服务器端再把刚读取的信息发送回客户端进行显示.示意图如下: 所谓并发服务器:就是一个服务器可以同时为 ...
 - web服务-2、四种方法实现并发服务器-多线程,多进程,协程,(单进程-单线程-非堵塞)
		
知识点:1.使用多线程,多进程,协程完成web并发服务器 2.单进程-单线程-非堵塞也可以实现并发服务器 1.多进程和协程的代码在下面注释掉的部分,我把三种写在一起了 import socket im ...
 - 【Python之路】特别篇--多线程与多进程
		
并发 与 并行 的区别: 解释一:并发是在同一实体上的多个事件,并行是在不同实体上的多个事件: 解释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而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就是 ...
 - Python中并发、多线程等
		
1.基本概念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 1)并行,parallel 同时做某些事,可以互不干扰的同一时刻做几件事.(解决并发的一种方法) 高速公路多个车道,车辆都在跑.同一时刻. 2)并发 concurre ...
 - Python复习笔记(十)Http协议--Web服务器-并发服务器
		
1.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浏览器===>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格式如下:(浏览器告诉服务器,浏览器的信息) GET / HTTP/1.1 Host: www.baidu.com Conne ...
 - Python并发编程系列之多线程
		
1 引言 上一篇博文详细总结了Python进程的用法,这一篇博文来所以说Python中线程的用法.实际上,程序的运行都是以线程为基本单位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至少有一个线程(主线程),线程又可以创建子线程 ...
 
随机推荐
- html和css的一些常用标签使用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签语言 <!DOCTYPE html> <!--声明这是一个html文档--> <html> ...
 - NoNodeAvailableException[None of the configured nodes are available:
			
elasticSearch的错误 NoNodeAvailableException[None of the configured nodes are available: [{#transport#- ...
 - IntelliJ IDEA常用快捷键整合
			
一.视图查看 Ctrl+F12 查看file,method结构图.类继承机构图 (不知道方法结构,Ctrl+F12一下,方法,参数,返回值,一清二楚的展现出来) Ctrl+shift+Alt+U ...
 - .NET Core中使用水印
			
.NET Core中使用水印 在项目中,我需要给上传的图片添加水印,通过网上查找针对.NET Core 的找到两个方案: 使用 CoreCompat.System.Drawing 及用于非Window ...
 - java学习笔记15-封装
			
把属性(成员变量)设置为私有(private),把方法设置为共有的(public),假如外界想要得到或者改变某个属性,只能通过方法来办到,这其实是封装的思想之一. 新建一个Student类,这个类有几 ...
 - 前端笔记-html
			
前端笔记html 前端三大利器,html(本源),css(着装),js(动作) html 学习html就是学习一套规则能够被浏览器识别,在页面中展示,一个页面只能运行一个html 标签 <> ...
 - Please, commit your changes or stash them before you can merge. Aborting
			
1.stash 通常遇到这个问题,你可以直接commit你的修改:但我这次不想这样. 看看git stash是如何做的. git stash git pull git stash pop ...
 - linux实操_权限管理
			
rwx权限详解 作用到文件: [r]代表可读(read):可以读取,查看 [w]代表可写(write):可以修改,但是不代表可以删除文件,删除一个文件的前提条件时对该文件所在的目录有写权限,才能删除该 ...
 - nodejs常用框架使用样例
			
Koa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
 - java后台表单字符串长度验证
			
1.方法封装前提实体类属性去除首尾空白并进行反转义 //实体类属性的get方法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if(!"".equals(字符串属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