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初学移动开发的时候会对object-c中的合成存取方法感到疑惑,此处尝试为看到本文有缘人答疑解惑,鄙人才疏学浅,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热烈欢迎诸位看官拍砖指点.

1.合成存取方法:

OC为增加开发效率,从2.0之后不需要程序员自己来写成员变量的setter和getter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合成的setter和getter。

系统自动合成setter和getter需要2步:

  1. 在类interface部分用@propert指令定义属性。
  2. 在实现部分用@synthesize指令声明属性。

属性的定义:如果为某个类定义了一个成员变量并提供了相应地setter、getter方法,那么可称为定义了一个属性(property)。

使用@synthesize的语法格式如下:

@synthesize 属性名 [=成员变量名];

如果@synthesize后没有属性,如果没有指定成员变量名,成员变量默认与合成的getter方法同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行为可能导致莫名其妙的错误,请看代码:

//接口部分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erface setGet : NSObject
@property (setter=setAge:) int age;
@property NSString *name;
@end
//实现部分
#import "setGet.h" @implementation setGet
@synthesize age,name;
- (void) setAge:(int)age
{
NSLog(@"Call setter method!");
self.age=age;
}
@end
//主程序部分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 "setGet.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setGet* test=[[setGet alloc] init];
test.age=;
NSLog(@"The age is:%d",test.age);
}
return ;
}

在以上测试代码中,将会无限输出:Call setter method!

具体原因不言自明,正因为没有在@synthesize部分对属性名指定成员变量名,导致了程序产生了递归。

只要在实现部分稍作改动,程序便正常输出:

//实现部分修改
#import "setGet.h" @implementation setGet
@synthesize age=whatever,name;
- (void) setAge:(int)age
{
NSLog(@"Call setter method!");
self->whatever=age;
// or :whatever=age; }
@end

不过OC规范一般是下划线开头来定义成员变量:_age。

补充一句:

“.”的用法仅限于getter和setter方法,用于左值则调用setter方法,用于右值则调用getter方法(如主程序中的NSLog中算是右值)。

Object-c中的属性和成员变量的关系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OC中在.h和.m中声明的属性和成员变量有何区别?

    相比Swift而言,OC规矩太多. 差不多,.h中声明的属性和成员变量均可以在子类中访问到.而.m则不可.而属性其实也就是成员变量的一种简写,其内部自动包含了getter和setter方法. 如图:V ...

  2. struts2 - View页面中获取Action的成员变量

    struts2 - View页面中获取Action的成员变量 2016年03月02日 11:04:44 IT男青年 阅读数:1074   View页面中获取Action的成员变量 按照Struts的设 ...

  3. Objective-C的属性和成员变量用法及关系浅析

    在使用Objective-C语言进行了一段时间的iOS开发之后,发现自己的语言基础相对薄弱,于是开始弥补自己的短处.我发现在用过一种语言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它的很多原理会发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就对一 ...

  4. IOS学习5——属性与成员变量

    [转]iOS中属性与成员变量的区别 ios中属性修饰符的作用 1. 属性用property声明 2. 简而言之,对于目前的ios开发,属性和成员变量的区别,完全可以不管. 3. 这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

  5. 让Category支持添加属性与成员变量【转载】

    Category是Objective-C中常用的语法特性,通过它可以很方便的为已有的类来添加函数.但是Category不允许为已有的类添加新的属性或者成员变量.     一种常见的办法是通过runti ...

  6. JavaBean属性和成员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JavaBeans是Java中一种特殊的类,可以将多个对象封装到一个对象(bean)中.特点是可序列化,提供无参构造器,提供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访问对象的属性.名称中的“Bean”是用于 ...

  7. Java反射机制可以动态修改实例中final修饰的成员变量吗?

    问题:Java反射机制可以动态修改实例中final修饰的成员变量吗? 回答是分两种情况的. 1. 当final修饰的成员变量在定义的时候就初始化了值,那么java反射机制就已经不能动态修改它的值了. ...

  8. (转载)php的类中可以不定义成员变量,直接在构造方法中使用并赋值吗?

    (转载)http://s.yanghao.org/program/viewdetail.php?i=184313 php的类中可以不定义成员变量,直接在构造方法中使用并赋值吗? class block ...

  9. Node.js中环境变量process.env详解

    Node.js中环境变量process.env详解process | Node.js API 文档http://nodejs.cn/api/process.html官方解释:process 对象是一个 ...

随机推荐

  1. andriod的简单用法1

    1.从一个Activity跳转到另一个Activity,使用Intent. 在按钮的onClick中如下写法: public void Login(View view) { Intent intent ...

  2. CSS使用简介

    1.CSS 指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 2.说明: 样式定义如何显示 HTML 元素:     样式通常存储在样式表中:     把样式添加到 HTML 4.0 中 ...

  3. 树形DP CCPC网络赛 HDU5834 Magic boy Bi Luo with his excited tree

    // 树形DP CCPC网络赛 HDU5834 Magic boy Bi Luo with his excited tree // 题意:n个点的树,每个节点有权值为正,只能用一次,每条边有负权,可以 ...

  4. bzoj4578: [Usaco2016 OPen]Splitting the Field

    2365: Splitting the Field 题意:n个点,求用两个矩形面积覆盖完所有点和一个矩形覆盖完少多少面积 思路:枚举两个矩形的分割线,也就是把所有点分成两个部分,枚举分割点:先预处理每 ...

  5. hbase使用-java操作

      .csharpcode, .csharpcode pre { font-size: small; color: black; font-family: consolas, "Courie ...

  6. Apache Rewrite常用设置说明

    例子: RewriteEngine on 打开引擎 RewriteRule test.html /test.php [L] RewriteRule test.html?$ /tianqi.php?s1 ...

  7. 百度,你家云管家能靠谱点不?替你脸红!Shame on you!

    此文已提交百度云问题反馈, 坐等答复. 笔者最近下载某24+G分卷压缩文件, 24+G啊, 足足要下将近7个小时.满心欢喜的下载完却尼玛发现解压出错, 有6个文件无法解压?wrong password ...

  8. pku3670 Eating Together

    http://poj.org/problem?id=3670 DP,最长不降子序列,O(n*logn)解法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30030 int n ...

  9. redis的string类型

    string : string类型是二进制安全的,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 . 方法 : set : 设置key对应的值为string类型的value set  name   ...

  10. C++ Name Mangling 为什么不编码返回值参数

    这篇文章主要是推荐下 http://www.cnblogs.com/skynet/archive/2010/09/05/1818636.html 这篇文章从编译器的角度看问题,比较深入. 回到题目,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