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过渡到C++——换一个视角深入数组[真的存在高效吗?](2)

C风格高效的数组遍历

在过渡到C++之前我还是想谈一谈如何书写高效的C的代码,这里的高效指的是C代码的高效,也就是在不开启编译器优化下,C层级的自由化,编译器优化固然很好,但是源代码的高效远远要胜于编译器的优化,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知道优化器到底干了什么。

数组名和指针

考虑如下声明:

int a;
int b[10];

我们把a通常称为一个标量,因为它是一个单一的值,这个变量的类型是一个整数。我们把变量b称为数组,因为它是一些值的集合。下标和数组名一起使用,用于标识该集合中某个特定的值。但是我们使用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b[1]=10;

我们很少考虑一个问题就是b的类型是什么,我们知道b[1]的类型是一个int,这很好理解,你可能会说b是一整个数组,但实际上在c中并不是这样的,b应该是一个指针常量,且这个指针常量指向数组中第一个元素,为什么这样说呢?

例如我们可以实现如下的操作:

//test1
static int sta_var[]={0};
sta_var[0]++;
int *a = NULL;
a = sta_var;
printf("%d",sta_var);

我们在这里声明了一个指针,然后将数组名付给了它,输出结果如下:

同时上述语句更改为如下以后结果也是相同的:

    a = &sta_var[0];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针和数组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数组具有确定的元素数量,而指针只是一个标量值。编译器用数组名来记住这些属性。只有当数组名在表达式中使用的时候,编译器才会为它产生一个指针常量。

只有在两个场合下,数组名并不用指针常量来表示——当数组作为sizeof操作符或者单目操作符&的操作数的时候,sizeof返回整个数组中的长度,而不是指向数组的指针长度。取一个数组名的地址所产生的是一个指向数组的指针,关于指向数组的指针我们晚点再来讨论。

下标引用与指针

结合上边的讲解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奇怪的东西:

*(sta_var+3)

首先我们知道sta是一个指针,指向整型,所以3这个值根据整型值的长度进行调整。加法运算的结果是另一个指向整形的指针,它所指向的是数组第一个元素向后移动3个整数长度的位置。其次,间接访问操作符访问这个新位置,或者取得那里的值(整型)。

这个东西由另一个常见的形式:

sta_var[3]

也就是下标引用和间接访问完全相同。

如果二者完全相同那么在运行效率上会有差别吗?我们应该使用哪一个呢?和往常一样,这里没有明确的答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下标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多维数组当中。所以在可读性方面,下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个选择可能会影响运行时的效率。

假设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下标绝对不会比指针更有效率,但指针有时会比下标更有效率。这也是本篇文章所讨论的内容。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让让我们来研究两个循环:

    //loop1
   int array[10];
   for(int a= 0 ; a< 10 ;a++)
       array[a] = 1;

第二个loop:

    //loop2
   for(int *i=array; i < array+10 ;i++)
           *i = 0;

对于第一个循环,为了求取下标的值,编译器在程序中插入指令,取得a的值,并把它与整形的长度相乘(整形长度是4)这个乘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于第二个循环, 尽管这里不存在下标,但是还是存在乘法运算,这个乘法运算在于每次for循环更新的时候就是指针i进行变化的时候,i++的时候这个1必须与整形的长度进行相乘然后再与指针相加,但是这个乘法有很大区别,乘法执行的是两个整数,也就是1和4,这个乘法在编译的时候只执行一次,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直接使用这个4。

这里是默认情况未经过编译器优化的测试结果,我们让每一个循环跑10000000遍,看一看需要多久。

修改后两个代码如下:

    //loop1 21.8792s
   start = clock();
   for(int j=1;j<10000000;j++)
       for(int a= 0 ; a< 1000 ;a++)
           array[a] = 1;
   stop = clock();
   duration = ((double)(stop- start))/CLK_TCK;
   printf("%.8f\n",duration);

   //loop2
   start = clock();
   for(int j=1;j<10000000;j++)
  {
       for(int *i=array; i < array+1000 ;i++)
       *i = 1;
  }
   stop = clock();
   duration = ((double)(stop- start))/CLK_TCK;
   printf("%.8f\n",duration);

我们在不开启优化的情况下运行时间如下:

我们在开启O优化的情况下:

至于这里为什么下边运行效率会高一半我觉得是优化的问题,相同的操作只花费一般的时间,所有开启优化的结果都不能算数

开启O2优化,就不用说了,他会直接变成0s,因为实际上做的操作是无用功。整个操作都被优化掉了。

我们看看二者的区别在哪里(以下是没有经过优化的代码):

    jmp .L5
.L6:
mov eax, DWORD PTR 3916[rbp]
cdqe
mov DWORD PTR -96[rbp+rax*4], 123
add DWORD PTR 3916[rbp], 1
.L5:
cmp DWORD PTR 3916[rbp], 999
jle .L6

使用指针的汇编:

    jmp .L5
.L6:
mov rax, QWORD PTR 3912[rbp]
mov DWORD PTR [rax], 123
add QWORD PTR 3912[rbp], 4
.L5:
lea rax, -96[rbp]
add rax, 4000
cmp QWORD PTR 3912[rbp], rax
jb .L6

按照上文的分析我们的数组使用指针效率不应该是更高吗?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指针的汇编中并没有出现过使用乘法计算的内容:[rbp+rax*4],而是直接使用了4来替代:add QWORD PTR 3912[rbp], 4,那为啥实际上计算时间没有太大差异呢?甚至有些时候指针下标会慢于下标访问呢?

笨蛋的编译器,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就在这里:

.L5:
lea rax, -96[rbp]
add rax, 4000

这里是唯一指针下标多出来的代码。我们的指针并没有将i < array+1000优化掉,即使我们这里所比较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运算的时候为了防止array发生变化,这里又重新计算了一遍加法,也就是说这里在每次循环都要计算一遍加法,这是造成时间变化得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写法只能保证:

指针效率≈下标访问的效率

这样的结果是编译器决定的,如果需要查看在某一个机器上的指针运行效率,建议还是查看一下具体的汇编代码,对于一般的for循环我们还是使用下标,这样对于别人来看你的代码的可读性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真的需要大量的遍历或者各种情况,建议使用上文的方法来测量一下运行时间是否真的有一定的进步。

 

从C过渡到C++——换一个视角深入数组[真的存在高效吗?](2)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C过渡到C++——换一个视角深入数组[初始化](1)

    从C过渡到C++--换一个视角深入数组[初始化](1) 目录 从C过渡到C++--换一个视角深入数组[初始化](1) 数组的初始化 从C入手 作用域 代码块作用域 文件作用域 原型作用域 函数作用域 ...

  2. 【机器学习基础】——另一个视角解释SVM

    SVM的另一种解释 前面已经较为详细地对SVM进行了推导,前面有提到SVM可以利用梯度下降来进行求解,但并未进行详细的解释,本节主要从另一个视角对SVM进行解释,首先先回顾之前有关SVM的有关内容,然 ...

  3. ytu 1050:写一个函数,使给定的一个二维数组(3×3)转置,即行列互换(水题)

    1050: 写一个函数,使给定的一个二维数组(3×3)转置,即行列互换 Time Limit: 1 Sec  Memory Limit: 128 MBSubmit: 154  Solved: 112[ ...

  4. [CareerCup] 13.10 Allocate a 2D Array 分配一个二维数组

    13.10 Write a function in C called my2DAlloc which allocates a two-dimensional array. Minimize the n ...

  5. new一个二维数组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char **array1 array1 = new char *[x]; for(i=0;i<x;++i) array1[i] = new char[y]; ...用的时候 ...

  6. 写入数据到Plist文件中时,第一次要创建一个空的数组,否则写入文件失败

    #pragma mark - 保存数据到本地Plist文件中 - (void)saveValidateCountWithDate:(NSString *)date count:(NSString *) ...

  7. [原]Java面试题-输入一个整型数组,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交换。

    [Date]2013-09-19 [Author]wintys (wintys@gmail.com) http://wintys.cnblogs.com [Content]: 1.面试题 输入一个整型 ...

  8. c语言题目:找出一个二维数组的“鞍点”,即该位置上的元素在该行上最大,在该列上最小。也可能没有鞍点

    //题目:找出一个二维数组的“鞍点”,即该位置上的元素在该行上最大,在该列上最小.也可能没有鞍点.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 ...

  9. 如何判断一个变量是数组Array类型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对一个变量进行数组类型的判断.JavaScript中如何判断一个变量是数组Array类型呢?我最近研究了一下,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JavaScript中检测对象 ...

随机推荐

  1. electron vue

    vue create project vue add vue-cli-plugin-electron-builder node_modules\@vue\cli-service\lib\config\ ...

  2. 【spring源码系列】之【FactoryBean类型的接口】

    1.概述 目前我们知道,spring创建bean有多种方式,比如xml方式创建,比如@Component,@Service,@Controler,@Repository注解创建,比如@Autowire ...

  3. Java 基础常见知识点&面试题总结(中),2022 最新版!| JavaGuide

    你好,我是 Guide.秋招即将到来,我对 JavaGuide 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完善,公众号同步一下最新更新,希望能够帮助你. 上篇:Java 基础常见知识点&面试题总结(上),2022 最新 ...

  4. 在生产中部署ML前需要了解的事

    在生产中部署ML前需要了解的事 译自:What You Should Know before Deploying ML in Production MLOps的必要性 MLOps之所以重要,有几个原因 ...

  5. Mybatis架构原理(二)-二级缓存源码剖析

    Mybatis架构原理(二)-二级缓存源码剖析 二级缓存构建在一级缓存之上,在收到查询请求时,Mybatis首先会查询二级缓存,若二级缓存没有命中,再去查询一级缓存,一级缓存没有,在查询数据库; 二级 ...

  6. Snowflake(雪花算法),什么情况下会冲突?

    文章首发在公众号(龙台的技术笔记),之后同步到博客园和个人网站:xiaomage.info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 ID 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 ID 冲突可以使用 36 位的 UUI ...

  7. Kubebuilder模块

    CRD创建 Group表示CRD所属的组,它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版本.不同类型的资源构建,Version表示CRD的版本号,Kind表示CRD的类型 kubebuilder create api --gr ...

  8. ssh-修改ssh服务端口号

    在启动selinux的状态下修改ssh的端口号 0.启动selinux     setenforce 1     getenforce 1.修改sshd_config的Port为2234 查看2234 ...

  9. 论文解读(DCN)《Towards K-means-friendly Spaces: Simultaneous Deep Learning and Clustering》

    论文信息 论文标题:Towards K-means-friendly Spaces: Simultaneous Deep Learning and Clustering论文作者:Bo Yang, Xi ...

  10. Mysql中的小技巧

    1.where 字段名 regexp '正则表达式' 正则符号: ^ $ . [ ] * | . 表示1个任意字符 * 表示前面重复0次,或者任意次 ^ 开始 $ 结尾 [] 范围 | 或 sql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