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垃圾回收和缓存管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频繁地使用Python敲代码做项目,实际上一直在生产对象并不断占用内存,而我们很少会去清理Python的内存,理论上来讲它总有一天把内存消耗殆尽(溢出),可每次打开Python却“安然无恙”?真的只是你的计算机内存很大吗?

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软件它都会有自己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而不是光靠硬件来提供绝对支持。

Python也是有它的垃圾回收机制,这也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喜欢问的一个问题:Python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的原理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注重一些表层的东西而忽视了里层。

就好比我们开车,如果你只知道加油、插钥匙、踩油门、刹车和方向盘等这些表面操作,对发动机舱的东西一无所知,你算不得老司机,早晚你得在大马路上过夜。

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Python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是怎么一个原理,更加深入地了解Python,避免下次被问到这种问题你回答不上来。

一、大管家refchain

在Python的C源码中有一个名为refchain的环状双向链表,这个链表比较牛逼了,因为Python程序中一旦创建对象都会把这个对象添加到refchain这个链表中。也就是说他保存着所有的对象。例如:

age = 18
name = "张三"

二、引用计数器

在refchain中的所有对象内部都有一个ob_refcnt用来保存当前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被引用的次数,例如:

age = 18
name = "张三"
nickname = name

上述代码表示内存中有 18 和 “张三” 两个值,他们的引用计数器分别为:1、2 。

当值被多次引用时候,不会在内存中重复创建数据,而是引用计数器+1 。 当对象被销毁时候同时会让引用计数器-1,如果引用计数器为0,则将对象从refchain链表中摘除,同时在内存中进行销毁(暂不考虑缓存等特殊情况)。

age = 18
number = age # 对象18的引用计数器 + 1
del age # 对象18的引用计数器 - 1
def run(arg):
print(arg)
run(number) # 刚开始执行函数时,对象18引用计数器 + 1,当函数执行完毕之后,对象18引用计数器 - 1 。
num_list = [11,22,number] # 对象18的引用计数器 + 1

三、 标记清除&分代回收

基于引用计数器进行垃圾回收非常方便和简单,但他还是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的回收一些数据,例如:

v1 = [11,22,33] # refchain中创建一个列表对象,由于v1=对象,所以列表引对象用计数器为1.
v2 = [44,55,66] # refchain中再创建一个列表对象,因v2=对象,所以列表对象引用计数器为1.
v1.append(v2) # 把v2追加到v1中,则v2对应的[44,55,66]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加1,最终为2.
v2.append(v1) # 把v1追加到v2中,则v1对应的[11,22,33]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加1,最终为2.
del v1 # 引用计数器-1
del v2 # 引用计数器-1

对于上述代码会发现,执行del操作之后,没有变量再会去使用那两个列表对象,但由于循环引用的问题,他们的引用计数器不为0,所以他们的状态:永远不会被使用、也不会被销毁。项目中如果这种代码太多,就会导致内存一直被消耗,直到内存被耗尽,程序崩溃。

为了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引入了标记清除技术,专门针对那些可能存在循环引用的对象进行特殊处理,可能存在循环应用的类型有:列表、元组、字典、集合、自定义类等那些能进行数据嵌套的类型。

标记清除:创建特殊链表专门用于保存 列表、元组、字典、集合、自定义类等对象,之后再去检查这个链表中的对象是否存在循环引用,如果存在则让双方的引用计数器均 - 1 。

分代回收:对标记清除中的链表进行优化,将那些可能存在循引用的对象拆分到3个链表,链表称为:0/1/2三代,每代都可以存储对象和阈值,当达到阈值时,就会对相应的链表中的每个对象做一次扫描,除循环引用各自减1并且销毁引用计数器为0的对象。

// 分代的C源码
#define NUM_GENERATIONS 3
struct gc_generation generations[NUM_GENERATIONS] = {
/* PyGC_Head, threshold, count */
{{(uintptr_t)_GEN_HEAD(0), (uintptr_t)_GEN_HEAD(0)}, 700, 0}, // 0代
{{(uintptr_t)_GEN_HEAD(1),(uintptr_t)_GEN_HEAD(1)}, 10, 0}, // 1代
{{(uintptr_t)_GEN_HEAD(2), (uintptr_t)_GEN_HEAD(2)}, 10, 0}, // 2代
};

特别注意:0代和1、2代的threshold和count表示的意义不同。

0代,count表示0代链表中对象的数量,threshold表示0代链表对象个数阈值,超过则执行一次0代扫描检查。

1代,count表示0代链表扫描的次数,threshold表示0代链表扫描的次数阈值,超过则执行一次1代扫描检查。

2代,count表示1代链表扫描的次数,threshold表示1代链表扫描的次数阈值,超过则执行一2代扫描检查。

四、 情景模拟

根据C语言底层并结合图来讲解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的详细过程。

第一步:当创建对象age=19时,会将对象添加到refchain链表中。

第二步:当创建对象num_list = [11,22]时,会将列表对象添加到 refchain 和 generations 0代中。

第三步:新创建对象使generations的0代链表上的对象数量大于阈值700时,要对链表上的对象进行扫描检查

当0代大于阈值后,底层不是直接扫描0代,而是先判断2、1是否也超过了阈值

如果2、1代未达到阈值,则扫描0代,并让1代的 count + 1

如果2代已达到阈值,则将2、1、0三个链表拼接起来进行全扫描,并将2、1、0代的count重置为0

如果1代已达到阈值,则讲1、0两个链表拼接起来进行扫描,并将所有1、0代的count重置为0

对拼接起来的链表在进行扫描时,主要就是剔除循环引用和销毁垃圾,详细过程为:

扫描链表,把每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拷贝一份并保存到 gc_refs中,保护原引用计数器。

再次扫描链表中的每个对象,并检查是否存在循环引用,如果存在则让各自的gc_refs减 1

再次扫描链表,将 gc_refs 为 0 的对象移动到unreachable链表中;不为0的对象直接升级到下一代链表中

处理unreachable链表中的对象的 析构函数 和 弱引用,不能被销毁的对象升级到下一代链表,能销毁的保留在此链表

析构函数,指的就是那些定义了__del__方法的对象,需要执行之后再进行销毁处理

弱引用

最后将 unreachable 中的每个对象销毁并在refchain链表中移除(不考虑缓存机制)

至此,垃圾回收的过程结束。

五、 缓存机制

从上文大家可以了解到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0时,就会被销毁并释放内存。而实际上他不是这么的简单粗暴,因为反复的创建和销毁会使程序的执行效率变低。

Python中引入了“缓存机制”。

例如:引用计数器为0时,不会真正销毁对象,而是将他放到一个名为 free_list 的链表中,之后会再创建对象时不会在重新开辟内存,而是在free_list中将之前的对象来并重置内部的值来使用。

float类型,维护的free_list链表最多可缓存100个float对象。

v1 = 3.14 # 开辟内存来存储float对象,并将对象添加到refchain链表。
print(id(v1))
# 内存地址:4436033488
del v1 # 引用计数器-1,如果为0则在rechain链表中移除,不销毁对象,而是将对象添加到float的free_list.
v2 = 9.999 # 优先去free_list中获取对象,并重置为9.999,如果free_list为空才重新开辟内存。
print(id(v2))
# 内存地址:4436033488
# 注意:引用计数器为0时,会先判断free_list中缓存个数是否满了,未满则将对象缓存,已满则直接将对象销毁。

int类型,不是基于free_list,而是维护一个small_ints链表保存常见数据(小数据池),小数据池范围:-5 <= value < 257。即:重复使用这个范围的整数时,不会重新开辟内存。

v1 = 38 # 去小数据池small_ints中获取38整数对象,将对象添加到refchain并让引用计数器+1。
print(id(v1))
#内存地址:4514343712
v2 = 38 # 去小数据池small_ints中获取38整数对象,将refchain中的对象的引用计数器+1。
print(id(v2))
#内存地址:4514343712
# 注意:在解释器启动时候-5~256就已经被加入到small_ints链表中且引用计数器初始化为1,代码中使用的值时直接去small_ints中拿来用并将引用计数器+1即可。另外,small_ints中的数据引用计数器永远不会为0(初始化时就设置为1了),所以也不会被销毁。

str类型,维护unicode_latin1[256]链表,内部将所有的ascii字符缓存起来,以后使用时就不再反复创建

v1 = "A"
print( id(v1) ) # 输出:4517720496
del v1
v2 = "A"
print( id(v1) ) # 输出:4517720496

除此之外,Python内部还对字符串做了驻留机制,针对那么只含有字母、数字、下划线的字符串(见源码Objects/codeobject.c),如果内存中已存在则不会重新在创建而是使用原来的地址里(不会像free_list那样一直在内存存活,只有内存中有才能被重复利用)。

v1 = "wupeiqi"
v2 = "wupeiqi"
print(id(v1) == id(v2)) # 输出:True

list类型,维护的free_list数组最多可缓存80个list对象。

v1 = [11,22,33]
print( id(v1) ) # 输出:4517628816
del v1
v2 = ["张","三"]
print( id(v2) ) # 输出:4517628816

tuple类型,维护一个free_list数组且数组容量20,数组中元素可以是链表且每个链表最多可以容纳2000个元组对象。元组的free_list数组在存储数据时,是按照元组可以容纳的个数为索引找到free_list数组中对应的链表,并添加到链表中。

v1 = (1,2)
print( id(v1) )
del v1 # 因元组的数量为2,所以会把这个对象缓存到free_list[2]的链表中。
v2 = ("张三","Alex") # 不会重新开辟内存,而是去free_list[2]对应的链表中拿到一个对象来使用。
print( id(v2) )

dict类型,维护的free_list数组最多可缓存80个dict对象。

v1 = {"k1":123}
print( id(v1) ) # 输出:4515998128
del v1
v2 = {"name":"张三","age":18,"gender":"男"}
print( id(v1) ) # 输出:4515998128

python垃圾回收和缓存管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 总结

    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 内存管理 Python中的内存管理机制的层次结构提供了4层,其中最底层则是C运行的malloc和free接口,往上的三层才是由Python实现并且维护的,第一层则是在第0层 ...

  2.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完美讲解!

    转自: http://www.jianshu.com/p/1e375fb40506 先来个概述,第二部分的画述才是厉害的. Garbage collection(GC) 现在的高级语言如java,c# ...

  3. 《垃圾回收的算法与实现》——Python垃圾回收

    Python垃圾回收 python采用引用计数法进行垃圾回收 Python内存分配 python在分配内存空间时,在malloc之上堆放了3个独立的分层. python内存分配时主要由arena.po ...

  4.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

    由于面试中遇到了垃圾回收的问题,转载学习和总结这个问题. 在C/C++中采用用户自己管理维护内存的方式.自己管理内存极其自由,可以任意申请内存,但也为大量内存泄露.悬空指针等bug埋下隐患. 因此在现 ...

  5. 从 CPython 源码角度看 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

    环状双向链表 refchain 在 Python 程序中创建的任何对象都会被放到 refchain 链表中,当创建一个 Python 对象时,内部实际上创建了一些基本的数据: 上一个对象 下一个对象 ...

  6. 深入了解C#系列:谈谈C#中垃圾回收与内存管理机制

    今天抽空来讨论一下.Net的垃圾回收与内存管理机制,也算是完成上个<WCF分布式开发必备知识>系列后的一次休息吧.以前被别人面试的时候问过我GC工作原理的问题,我现在面试新人的时候偶尔也会 ...

  7. C#中垃圾回收与内存管理机制

    今天抽空来讨论一下.Net的垃圾回收与内存管理机制,也算是完成上个<WCF分布式开发必备知识>系列后的一次休息吧.以前被别人面试的时候问过我GC工作原理的问题,我现在面试新人的时候偶尔也会 ...

  8.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与小整数池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 当引用计数为0时,python会删除这个值. 引用计数 x = 10 y = x del x print(y) 10 引用计数+1,引用计数+1,引用计数-1,此时引用计数为 ...

  9.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引用计数 VS js垃圾回收机制:标记清除

    js垃圾回收机制:标记清除 Js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执行. JS中最常见的垃圾回收方式是标记清除. 工作原理 当变量进入环境时,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 ...

  10. python 垃圾回收

    # 垃圾回收 # 小整数对象池 # a = 100# python对小整数的定义是[-5,257],这些证书对象是提前创建好的,不会被垃圾回收,再一个python的程序中,所有位于这个范围内的正式使用 ...

随机推荐

  1. 《c#高级编程》第4章C#4.0中的更改(八)——协变和逆变

    一.协变 C#协变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派生类型的实例赋值给其基类或接口类型的引用.这里的"派生类型"指的是从某个基类或接口继承并增加了新的成员的类型. C# 4.0 ...

  2. 第六課-Channel Study For TCP Listener & HTTP Listener & Web Service Listener About Response Handler

    经过前面章节的课程,对Mirth Connect在系统集成与数据交互中的使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家一定有个疑惑,Mirth Connect如何组织响应消息并返回给调用者?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深入讲解Re ...

  3. DTCC 2020 | 阿里云赵殿奎:PolarDB的Oracle平滑迁移之路

    简介: Oracle兼容性是业务客户从Oracle生态迁移到PolarDB生态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PolarDB通过不断沉淀支持大量实际业务的真实Oracle兼容性功能,确保客户业务可以真正做 ...

  4. 云原生时代如何用 Prometheus 实现性能压测可观测-Metrics 篇

    ​简介:可观测性包括 Metrics.Traces.Logs3 个维度.可观测能力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中快速排查.定位问题,是分布式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运维工具. 作者:拂衣 什么是性能压测可观测 ...

  5. 【全观测系列】Elasticsearch应用性能监控最佳实践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用性能监控的应用价值以及解决方案等. 1.什么是全观测? 要了解全观测,我们先看看传统运维存在哪些问题. 数据孤岛,分散在不同部门,分析排查故障困难: 多个厂商的多种工具,无法自动 ...

  6. Flink 实时计算在微博的应用

    简介: 微博通过将 Flink 实时流计算框架跟业务场景相结合,在平台化.服务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在开发效率.稳定性方面也做了很多优化.我们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平台化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微博机器学习研 ...

  7. [Go] 有了 cast 组件, golang 类型转换从此不再困扰

    在 golang 中,参数和返回值之间往往涉及 int.string.[].map 等之间的转换. 如果是手动去处理,一容易出错,二不能兼容多数类型,比较麻烦. 使用 cast,能够让代码更健壮.可维 ...

  8. [Go] gorm 返回指定模型数据的处理方式

    重新 var 声明一个变量,类型为包含指定字段的结构体. 查询的时候,还是使用原始模型类型的变量. example: // For return data var retMember struct { ...

  9. 通过WebRTC简单实现媒体共享

    通过WebRTC简单实现媒体共享 媒体协商 在设置本地描述符(offer/answer)前,我们总是需要将媒体添加到连接中,只有这样在描述符中才能包含需要共享的媒体信息,除非你不需要共享媒体. 在实际 ...

  10. VisualStudio 在 DebuggerDisplay 的属性更改业务逻辑将会让调试和非调试下逻辑不同

    本文记录我写的逗比代码,我在 DebuggerDisplay 对应的属性的 get 方法上,在这个方法里面修改了业务逻辑,如修改界面元素,此时我在 VisualStudio 断点调试下和非断点调试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