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课程第三周实验及总结

一、实验:跟踪分析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1. cd LinuxKernel/
  2.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内核启动完成后进入menu程序(《软件工程C编码实践篇》的课程项目),支持三个命令help、version和quit,您也可以添加更多的命令,对选修过《软件工程C编码实践篇》的童鞋应该是a piece of cake.

  • 使用gdb跟踪调试内核
  1.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 关于-s和-S选项的说明:
  2. # -S freeze CPU at startup (use ’c’ to start execution)
  3. # -s shorthand for -gdb tcp::1234 若不想使用1234端口,则可以使用-gdb tcp:xxxx来取代-s选项
  • 另开一个shell窗口
  1. gdb
  2. (gdb)file linux-3.18.6/vmlinux # 在gdb界面中targe remote之前加载符号表
  3. (gdb)target remote:1234 # 建立gdb和gdbserver之间的连接,按c 让qemu上的Linux继续运行
  4. (gdb)break start_kernel # 断点的设置可以在target remote之前,也可以在之后

实验过程分析

  • 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启动Linux内核的三个参数:

    • kernel
    • initrd
    • root所在分区、目录
qemu -kernel (文件名) -initrd (rootfs.img)
  1. qemu相当于打开一个虚拟机
  2. kernel启动一个内核,位置由其后的文件名指定。如果在当前目录下,可以直接输入文件名,如果不是,则需要输入该内核的全路径。
  3. initrd指令是挂了一个ramdisk虚拟硬盘,是内核的重要补充,rootfs.img就是这个虚拟硬盘,内有分区,然后启动的其实是其中的init文件,这个文件是由之前的menuOS编译而成,gcc -o命名为init。

0号进程
有一个全局变量init_task,即手工创建的PCB,0号进程,即最终的idle进程。0号进程一直存在,系统没有进程需要执行时调度到0号进程。

init_process 是默认的一号进程

  • 实验截图

    1. 运行截图

    2. 第一个断点,start_kernel

    3. 实验目录

      • arch目录
        占有相当庞大的空间
        arch/x86目录下的代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arch下其他目录可以删掉。

      • init目录
        内核启动相关的基本代码基本都在init目录下。
        main.c 文件中有一个start_kernel函数,初始化Linux内核的起点,这个函数相当于普通c程序的main函数。

      • kernel目录
        Linux内核的核心代码在kernel目录中

      • 其他
        Documentation 文档
        drivers 驱动
        fs-filesystem 文件系统
        include
        ipc 进程间通信

      • README:
        INSTALLING 怎样安装内核源代码——怎么解压怎么打补丁
        make mrproper 把生成的中间代码清理干净
        menuconfig

    4. GDB使用
          gdb
(gdb)file linux-3.18.6/vmlinux # 在gdb界面中targe remote之前加载符号表
(gdb)target remote:1234 # 建立gdb和gdbserver之间的连接,按c 让qemu上的Linux继续运行
(gdb)break start_kernel # 断点的设置可以在target remote之前,也可以在之后
         (gdb)c # 系统开始启动,启动到start_kernel
(gdb)list # 可以看到start_kernel上下的代码
(gdb)break rest_init
(gdb)c # 当前系统执行到rest_init
(gdb)list # 可以看到rest_init是在start_kernel的尾部调用的。
         5.实验函数

trap_init() 初始化一些中断向量
mm_init() 内存管理模块
sched_init() 调度模块

rest_init()中有kernel_thread(kernel_init,NULL,CLONE_FS),kernel_init中有run_init_process,创建了一号进程,默认路径下的程序。

二、课程总结


1、Linux内核启动过程

  •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概述

    • x86 CPU启动的第一个动作CS:EIP=FFFF:0000H(换算为物理地址为000FFFF0H,因为16位CPU有20根地址线),即BIOS程序的位置。
    • BIOS例行程序检测完硬件并完成相应的初始化之后就会寻找可引导介质,找到后把引导程序加载到指定内存区域后,就把控制权交给了引导程序。这里一般是把硬盘的第一个扇区MBR和活动分区的引导程序加载到内存(即加载BootLoader),加载完整后把控制权交给BootLoader。
    • 引导程序BootLoader开始负责操作系统初始化,然后起动操作系统。启动操作系统时一般会指定kernel、initrd和root所在的分区和目录,比如root (hd0,0),kernel (hd0,0)/bzImage root=/dev/ram init=/bin/ash,initrd (hd0,0)/myinitrd4M.img
    • 内核启动过程包括start_kernel之前和之后,之前全部是做初始化的汇编指令,之后开始C代码的操作系统初始化,最后执行第一个用户态进程init。
    • 一般分两阶段启动,先是利用initrd的内存文件系统,然后切换到硬盘文件系统继续启动。
      • initrd文件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 1、提供开机必需的但kernel文件(即vmlinuz)没有提供的驱动模块(modules)
      • 2、负责加载硬盘上的根文件系统并执行其中的/sbin/init程序进而将开机过程持续下去

2、怎么编译内核?

  • 最简单的是make config,但是这个需要的时间很长
  • make menuconfig,是图形化的界面,比上面更为方便
  • make allnoconfig,所有能选no的都选no,简单粗暴。
  • Makefile和config
    这两个和在一起能够决定内核中哪些需要被编译,哪些不会被编译。

参考链接:

详细实验过程介绍及分析http://www.cnblogs.com/20135202yjx/p/5262907.html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三周实验及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六周实验及总结

    linux课程第六周实验及总结 实验及学习总结 1.进程描述符task_struct数据结构 进程的作用: 将信号.进程间通信.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联系起来 操作系统的三大功能: 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 ...

  2.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七周实验及总结

    linux课程第七周实验及总结 实验及学习总结 1. 编译链接的过程和ELF可执行文件格式(以hello为例) GNU编译系统编译源码: 首先,运行C预处理器(cpp),将.c文件翻译成.i文件——g ...

  3.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八周实验及总结

    linux课程第八周实验及总结 实验及学习总结 1. 进程切换在内核中的实现 linux中进程切换是很常见的一个操作,而这个操作是在内核中实现的. 实现的时机有以下三个时机: 中断处理过程(包括时钟中 ...

  4.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五周实验及总结

    linux课程第五周实验及总结 一.学习总结 给MenuOS增加time和time-asm命令(四步操作命令) rm menu -rf 强制删除git clone http://github.com/ ...

  5.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期中总结

    Linux期中总结 Linux课程第一周实验及总结:[http://www.cnblogs.com/20135302wei/p/5218607.html]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存储程序计算机. ...

  6. 20135302魏静静——linux课程第四周实验及总结

    linux课程第四周实验及总结 一.实验 我选择的是第20号系统调用,getpid 代码如下: /* getpid.c */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l ...

  7. 20135302魏静静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总结

    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1. 小结: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三个法宝 存储程序计算机.函数调用堆栈.中断机制 两把宝剑 中断上下文.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2. 堆栈 堆栈是C语言程序运行时必须的一个记录调用路径 ...

  8. 《Linux内核分析》课程第三周学习总结

    姓名:何伟钦 学号:20135223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学习课程:<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 ...

  9. Java EE开发技术课程第三周

    一.分析Filter例子: @WebFilter(filterName="log",urlPatterns={"/*"})//创建一个LOgFilter类pub ...

随机推荐

  1. Array.prototype.filter(Boolean)

    ES5 中的数组有这个方法:Array.prototype.filter ,具体使用参考MDN,这里讲一个特殊应用: 回顾下语法: new_array = arr.filter(callback[, ...

  2. Servlet------>jsp自定义标签(JSPTAG接口)

    TagSupport实现类里不只实现了tag接口,还有tag接口的子接口,也就是IterationTag子接口中增加了doAfterBody()方法和EVAL_BODY_AGAIN常量,为了实现标签体 ...

  3. Linux压缩解压缩(unzip,tar)

    unzip tar 常用解压缩命令: tar -zxvpf:解压缩 tar -zcvpf: 压缩 # tar [-j|-z] [cv] [-f 建立的檔名] filename... <==打包与 ...

  4. webpack4学习笔记(一)

    webpack4 1,安装webpack npm insatll webpack --save-dev //安装最新版本 npm insatll webpack@<version> --s ...

  5. 经常会碰到css的bug

    1.a标签做为空的时候,只做链接的时候,ie是无法点击链接. a{background:url(about:blank);} ;filter:alpha(opacity=0);} 2.给导航做下拉菜单 ...

  6. python基础-第十二篇-12.1jQuery基础与实例

    一.查找元素 1.选择器 基本选择器 $("*") $("#id") $(".class") $("element") ...

  7. System.ArgumentException: 字体“Courier New”不支持样式“Regular”。

    使用MongoVUE,发现报错,报错信息如下: System.ArgumentException: 字体“Courier New”不支持样式“Regular”. 说明本机字体安装不够:需安装完整的Co ...

  8. LInux下桥接模式详解三

    上篇文章介绍了Linux内核桥接模式涉及到的几个结构,本节就重点放在数据包的处理上! 本节所有代码参考LInux 3.10.1内核! 前面已经提到一个数据包从网卡流到Linux内核中的L2层,最终被交 ...

  9. goland激活

    http://blog.csdn.net/benben_2015/article/details/78725467 http://blog.csdn.net/john_f_lau/article/de ...

  10. PHP面试专用笔记精简版

    [PHP笔记] 1.require 遇到即包含文件,require_once 只包含一次.require 遇到错误会终止,一般放在程序的最前面:include遇到错误会继续执行,一般放在流程控制语句中 ...